張勇
堅持正能量者自會不怒自威
無論在任何一個群體中,總有人一言九鼎,受到大家的尊重和愛戴。當(dāng)大家為某個問題意見不統(tǒng)一爭執(zhí)不休之時,總要請他定奪。這樣的人,不一定財大氣粗,也不一定位高權(quán)重,但他說出的話、做出的決定,大家愿意聽,信服。為何?有威信。
人的威信是從何處來?賈平凹去秦嶺看望一位老人。老人是他們那條峪里六七個村寨中最有威望的,幾十年來無論哪個村寨有紅白事,他都被請去做執(zhí)事。即便如今年事已高,但誰家和鄰居鬧了矛盾,哪家兄弟分家,還是用滑竿抬了他去主持。賈平凹問他為何如此德高望重,他說:“我只是說些公道話而已?!痹賳査鯓硬拍馨言捳f得公道,他說:“沒有私心、偏見,你即便錯了,也錯不到哪兒去?!辟Z平凹認了這位老人為老師。
《詩經(jīng)·小雅》中講:“高山仰止,景行行止?!币馑际瞧返孪窀呱揭粯映绺叩娜?,自然有人敬仰;行為光明正大的人,就會有人效法?!兑捉?jīng)》有卦辭曰:“天行健,君子以自強不息;地勢坤,君子以厚德載物。”古人認為,大地厚實和順,君子的品行也應(yīng)如此。德是為人之本,要“善養(yǎng)吾浩然之氣”,用高尚的品德感染人,秉德才能無私。
德作為一種柔性的個體行為約束和社會規(guī)范,對剛性的制度約束起到了必要的補充作用。漢朝以降,內(nèi)儒外法、剛?cè)岵闹螄砟顬楦鱾€朝代所遵循,反映在官員的選拔任用標(biāo)準上即為“德才兼?zhèn)?、以德為先”?!安诺氯M謂之圣人,才德兼亡謂之愚人;德勝才謂之君子,才勝德謂之小人?!薄顿Y治通鑒》上的這句論述就是對此觀點的最好總結(jié)。
《明史》載:“明稱賢相,必首三楊”。三楊指楊榮(東楊)、楊士奇(西楊)、楊溥(南楊)。楊溥以廉謹雅操而名著于史,后人稱“雅操宰相”。楊溥歷經(jīng)永樂、洪熙、宣德、正統(tǒng)四朝,均是皇帝信任的可貴人才。明《國朝獻征錄》載,楊溥的兒子一次千里迢迢來京探父。楊溥問:“你這次來京,沿途接觸的地方官不少,到底哪個好哪個不好?”兒子說:“都很好,只有江陵令范理太差勁了?!睏钿哂謫枺骸昂我砸姷??”兒子告訴他:“別的地方官都是酒肉招待,贈以金銀,只有這個范理最壞,什么都不給,這分明是不把您老人家放在眼里嗎?不然,怎么會這樣對待我?”聽到這里,楊溥不但沒生氣,心里反倒非常賞識,他想,范理能這樣駁自己的面子,公事公辦,說明他沒有私心,不畏權(quán)貴,是個好官。非但不怒,反而連連稱贊范理。楊溥默默地記住了這個名字,不久就向皇帝推薦,將范理提升為德安府知府。范理上任以后,辦了很多好事,楊溥又提拔他為貴州左布政使。朋友都勸范理應(yīng)該寫封感謝信給楊溥,范理說:“宰相是為國家選拔優(yōu)秀人才,并非出于私誼,我有什么需要感謝的呢?”楊溥死后,范理痛哭流涕,因為他早已在心里將楊溥引為知己了。兩個都不偏私的人遇到一起,能不惺惺相惜嗎?
有威信的人必須既有威望又有信譽,正如《辭海》“威信”條所說:“有威則可畏,有信則樂從。凡欲服人者,必兼具威信?!庇械朗牵骸耙牍溃騻€顛倒?!敝挥幸詫褐膶θ?,對人之心對己,方可處事理性,待人平和。
“公生明,偏生暗,端愨生通,詐偽生塞,誠信生神,夸誕生惑;此六生者,君子慎之,而禹、桀所以分也?!币馑际钦f,公產(chǎn)生正直明察,偏產(chǎn)生暗昧自私,誠實忠厚產(chǎn)生通達,欺詐虛偽產(chǎn)生障礙,真誠可信產(chǎn)生神明,虛夸妄誕產(chǎn)生惑亂。這六種態(tài)度產(chǎn)生的六種不同結(jié)果,君子必須謹慎地對待。這是士君子行為的首要準則,也是人們區(qū)分圣王和暴君的標(biāo)準,更是樹立威信的第一要義。
(編輯/張金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