亚洲免费av电影一区二区三区,日韩爱爱视频,51精品视频一区二区三区,91视频爱爱,日韩欧美在线播放视频,中文字幕少妇AV,亚洲电影中文字幕,久久久久亚洲av成人网址,久久综合视频网站,国产在线不卡免费播放

        ?

        境取幽深 情況高哲

        2017-05-20 17:01:29高飛
        安徽師范大學(xué)學(xué)報 2017年3期
        關(guān)鍵詞:詩畫

        關(guān)鍵詞: 蕭云從;詩畫;批判意味;隱逸色彩

        摘要: 蕭云從身為明末遺民,詩學(xué)、畫學(xué)兼擅,一生創(chuàng)作了許多代表性的詩文和繪畫,并以“境取幽深,情況高哲”的獨特的美學(xué)境界,被后世矚目。蕭云從的詩往往因充滿故實而多顯晦澀,實情卻飽含了他對亂世的憤激與批判;他的畫也同樣表露出一個文人傷時感事的哀怨之容,以致他決意分裂凡俗,遁跡世外,在寬容無盡的大自然里討生活,或優(yōu)游山林,或觀照云壑,沉醉于隱逸的情境里。

        中圖分類號: I 207.2J 205文獻標志碼: A文章編號: 10012435(2017)03038009

        Key words: Xiao Yuncong; poems and paintings;critical meaning;seclusion

        Abstract: As an adherent of the Ming Dynasty,Xiao Yuncong was versatile in terms of poetry and painting,and received the descendants' worship for the unique Aesthetic realm of “deep and quiet in state,lofty and philosophical in emotion.” His poems are full of stories,thus obscure.However,the truth is that these works are full of anger and criticism in the face of turbulent times; his paintings also express a sense of a literati's distress for the trouble days.Being weary of earthliness eventually makes him escape from the mundane,embrace the rest time of his life in the endless nature,visit in the mountains or meditate on the cloudy valley,and indulge in seclusion.

        蕭云從一生的成績,主要是他的詩歌和繪畫。由于他生活在明末清初的動蕩時代,屢經(jīng)“亂離遷播”,詩畫多散軼,各種史志對其記載大抵簡略,且同多異少,為我們深入了解他的事跡,商量其美學(xué)思想,帶來諸多困難。不過,蕭云從仍有一些作品流傳于世,包括詩文、軸卷、冊頁和版刻畫,這成為本文得以命題和考察的基礎(chǔ)。

        蕭的詩歌與繪畫,因具“境取幽深,情況高哲”①的獨特標格,令后世矚目。他的這種美學(xué)境界和取向,在其作品中又是如何表現(xiàn)的呢?概括說,一是詩歌中流露出的對社會亂象的批判意味;二是繪畫中投射出了鮮明的隱逸色彩。

        一、蕭云從詩歌中的批判意味

        蕭云從(1596-1673),字尺木,號默思、無悶道人、于湖漁人、鐘山梅下等,安徽蕪湖人。他一生經(jīng)歷了晚明萬歷、泰昌、天啟、崇禎和清初順治、康熙六代。雖然蕭在中年之前生活于明王朝,但并未看到國家昌隆,反倒是朝政無序,官僚派系互為傾軋,農(nóng)民起義接連不斷,使屬意科考的蕭云從,由積極進取變得心灰意冷起來。

        正因為明末政權(quán)腐朽,崇禎甲申(1644),大明王朝被農(nóng)民軍顛覆,虎伺在外的滿人乘虛而入,滿清政府順利在北京建立。明年,清軍南下,蕭云從家鄉(xiāng)淪陷。面對清兵進駐,家園遭劫,蕭遂攜家人背井離鄉(xiāng),寄居江寧高淳。當時的高淳,聚集了眾多反清志士,他們?yōu)榻绞ъ褡髦恍傅亩窢?。然而,這個由民間組織起來的武裝,與清軍勢力懸隔霄壤,所以,高淳這個反清據(jù)點迅疾被清兵滌除。

        蕭云從在高淳是否參與了抗清活動,未見文獻記載,不過,他避居高淳,想必能說明在他的內(nèi)心世界里,對異族侵略、江山覆滅是存有悲憤情緒的。如其詩《吊邑人周孔來殉節(jié)涇縣學(xué)署》云:

        泮壁何人自鼓刀,天寒日暮風(fēng)颾颾。老儒轉(zhuǎn)戰(zhàn)敵長矟,弟子招魂賦反騷。夜雨同悲涵水鳣,陰雷欲剸戴山鰲。廟空懸古松長碧,浩氣森森北斗高。[1]764

        詩所歌頌的周孔來,據(jù)黃鉞解,他是“南鄉(xiāng)鳳翎圩人,任涇縣教官。乙酉(1645)城陷,手刃十數(shù)人,歿于明倫堂,十日后猶堅持利刃不釋,即葬于涇。”[2]129據(jù)此可見蕭云從的反清態(tài)度。

        待滿清政權(quán)確立,士人們各擇其路,看重仕途者,做新朝順民,保持氣節(jié)者,走反清復(fù)明的“險道”,而大多數(shù)文人則以“遺民”自居,或隱匿林野,不聞時事,或借詩畫寄托胸中抱負,抒發(fā)超然情懷。蕭云從便是這批遺民中的一員。

        蕭云從擅畫,亦工詩??滴酢短礁尽份d:“以崇禎己卯副榜充貢,伏處不仕。終日鍵扉,博古秘書,以經(jīng)史自娛,所業(yè)不輕示人,人亦罕得識其面。詩文援筆立就,公卿士夫群器重之?!盵3]476時人方嵞山賦詩贊曰:“國朝畫苑誰集成?啟南徵仲垂大名。兩翁年皆至耄耋,天生人瑞當升平。后來繼起者誰子?于湖遺民尺木氏。畫在兩翁伯仲間,風(fēng)義孤高亦相似。獨惜君生離亂時,中懷抑郁人少知。讀書萬卷詩千首,自晦寧稱老畫師?!盵4]701王士禛言他:“以畫擅,名江左,嘗作《杜律細》一卷,以為杜律無抝體,穿鑿可笑,而援據(jù)甚博。”[5]194黃鉞也說他:“長而博學(xué)能文,與弟云倩有二陸之譽?!盵6]779從這些信息中,不難想象蕭云從的詩學(xué)功底。

        蕭云從耽于詩,與他的交游不無關(guān)系。宋弇山在《稗說》中言尺木:“昔年廣交與,結(jié)納皆當時名流,戶外乞詩畫者履常滿,瀉酒煮茶聲夜分不已,然好客而身未嘗飲,興且勃勃不鳴雞不聽歸也?!盵7]78的確,蕭的交游既廣且貴,如明末太平人湯燕生,入清卜居蕪湖,筑“補過齋”,自稱“黃山樵者”,蕭、湯二人同時人,性情融洽,見地相接,常酤茗邀約,詩畫唱和。歙人許承堯嘗記述:“在滬見蕭尺木、湯巖夫手書二詩,題梅道人畫松,前半已失。以其涉黃山,錄之。尺木詩云:‘易水李君初姓奚,造墨尋松黃海棲。南唐天子好書畫,賜以國姓名庭珪。宋代丹青尚工細,此墨精華遂淹閟……巖夫詩云:‘老翁胸蟠徂徠色,千株萬株蔭寒碧。振袂須臾疾于風(fēng),掃除森梢二千尺。只疑蕭賁是前身,生綃幅幅如有神……”[8]459黃鉞也曾因湯詩入《明詩綜》而蕭無名,在《于湖竹枝詞》中曰:“巖夫名附《明詩綜》,尺木詩因畫不傳?!盵2]128

        檢查蕭云從遺存的詩句,有一種情況是顯而易見的,即他在明清易代前后,筆墨里無不帶有悲郁之容,飽含著對亂世的憤懣和批判。

        我們先來看他國變前的詩作。晚明時,國家機器渙散,江河日下的頹勢,不消說文人士大夫們?yōu)橹В钣谏鐣讓拥霓r(nóng)民,也因荒災(zāi)不斷、賦稅沉重,紛紛起義,社會極度動蕩。蕭云從一介布衣,內(nèi)心深處,同樣郁結(jié)了難以排遣的愁緒。他有三幅山水冊頁這樣題句:

        癡翁慣識山中趣,訪道明圖寫出精。策杖林泉誰作伴,蕭然物外轉(zhuǎn)多情。

        徒壑遙臨百尺樓,西風(fēng)吹送滿林秋。疏鐘遠花泉流急,盡屬山樵筆底收。

        松高樹山起涼風(fēng),無限清流一棹還。靜對云山塵不到,筆端瀟灑美髯翁。蕭云從題《山水冊》。影見《上海晟安2008年春季書畫拍賣會(圖錄)》。

        崇禎己卯(1634),蕭云從中鄉(xiāng)試副榜準貢,但他并未歷官,而是擇書畫為伴,走著黃公望“慣識山中趣”的路。在后幅畫中,蕭云從緊隨詩句記識:“崇禎己卯后避金陵,寫清涼山冶識山館遣興作此?!睆倪@個訊息得知,他幽避金陵,不單是與友人作詩畫遣興,詩中“策杖林泉誰作伴”“西風(fēng)吹送滿林秋”“松高樹山起涼風(fēng)”的蕭瑟境況的描述,足以說明蕭的心境完全由悲涼主導(dǎo)著。

        其時,蕭云從的心境被“悲涼”所困,實由時事逼迫所致,因此,他后來的詩境,明顯增強了憤世語調(diào),飽含著批判意味。再來看他的一首題畫詩:

        往事江南不盡哀,中流猶見片帆來。斜陽自弄桓伊桓伊,東晉將領(lǐng)、名士。善吹笛,有“笛圣”之稱。著名琴曲《梅花三弄》即是根據(jù)他的笛譜改編。有“桓伊出笛作《梅花三弄》之調(diào),后人以琴為三弄焉”等記載。笛,遠道誰留袁紹袁紹,東漢末年群雄之一,官至大將軍、太尉,是反對宦官斗爭的積極參與者。杯。到處飛花隨燕子,有時乘霧躍龍媒。萬方多難無人濟,一葉寧淹天下才。[6]883

        此詩著意的是對國家步向衰落的哀嘆,斥責(zé)的是朝廷庸碌,宦官得勢,以致天下“萬方多難無人濟”?;蛟S是蕭云從迫切于世態(tài)的改變,他在詩中聯(lián)想出江中片帆由遠及近的幻象。時已夕陽西下,踞長江岸邊,蕭云從獨自一人持笛弄樂,借酒澆愁,仿佛王冕《舟中雜紀》詩的圖景:“楊柳青云合,芙蓉錦幛開。船從湖上過,人在畫中來。莫問桓伊笛,且傳袁紹杯。明朝歸醉李,舒嘯漫徘徊?!盵9]110在他那個時代,雖然到處花飛燕鳴,“龍媒”有志,卻難以得到施展才華的機會。若作進一步解,蕭云從的詩的意象就十分鮮明了,他拿桓伊自喻,追慕袁紹反宦,無非是說匹夫之力難扛泰山之重,僅靠那片帆只影起中流砥柱大任,恐是一種幻想吧。

        蕭云從的詩,大抵寫秋景,往往是秋山幽居、林篁蕭疏,意境簡澹。有人說:“一切景語皆情語”[10]45,而蕭的這些山水“景語”,也同樣暗涵著深刻的譬喻。如他的早期作品《霜林秋嶂圖》《秋山訪友圖》《秋窗松風(fēng)圖》中的題畫詩,都或多或少、或隱或顯地道出了他的“情語”,詩曰:

        一林霜葉可憐紅,半入虛中半霧中。冷艷足為秋點染,從來多事是西風(fēng)。蕭云從題《霜林秋嶂圖》.原圖藏廣東省博物院。錄《中國古代書畫圖目》(十三),文物出版社2000年版,第154頁。

        秋風(fēng)謖謖水潺潺,曳杖閑行意坦然;應(yīng)訪石橋東畔去,友人茅屋竹林邊。[11]2

        秋窗坐盡菊花開,細雨重陽酌酒回。此日松風(fēng)游路冷,凌歊臺上慨煙霾。[11]2

        三首詩中,要么一林霜葉,冷艷西風(fēng);要么秋風(fēng)謖謖,茅屋竹林;要么秋窗細雨,松風(fēng)煙霾。本來,重陽葉紅菊花天,在詩人眼里,應(yīng)是人間最為美好的時節(jié),然而,蕭云從的這些山林景色,卻沒有任何美好歡欣的氣象,有的盡是蕭疏之態(tài),曠遠之意。他在《秋窗松風(fēng)圖》詩后的題識,似乎有他掩埋的隱情:“癸未九月,未赴登山之約,次晨則□□逼人,遂有良時難再之嘆。作此圖以致足下也。似頻宣社兄教?!笔捵鞔嗽姷那闆r,交代得十分清楚,因未赴友人之邀,遂有重陽登高觀景的“良時難再”之嘆,后說“似頻宣社兄教”,雖然無從稽考這位“社兄”是誰,但可以肯定他該是蕭的“復(fù)社”社友。蕭云從曾于四十二歲那年避居高淳時,偕弟蕭云倩參加了以諷議朝政、抨擊宦官為主旨的江南復(fù)社,那時,他曾目睹一些東林士子慘遭柄權(quán)者的打擊或殺害,這種政事日非、哀鴻遍野的情景,時常會縈繞于蕭的腦海,他作“此日松風(fēng)游路冷,凌歊臺上慨煙霾”句,其立意也就不難理解了。

        國變后,蕭的著詩,在精神指向上顯然與先前不同,言辭也由蘊藉變得直白起來。對蕭云從來說,國家沒落,固然心痛,一旦它被異族所滅,感情上則更難接受,何況他又有切身遭遇。我們先看看他的《移居詩》小序:

        疇昔小筑于東皋,則邇王處仲夢日亭也。甲申后為鎮(zhèn)兵是據(jù),遂毀精舍為圉櫪。至丁亥秋,始得攜兒子,擔(dān)書笥,蓐穢緝垣,略蔽風(fēng)雨而家焉。惟亂離遷播,親友凋殘,觸景內(nèi)傷,忽然哀憤,溯其凄戾,橫集無端,況予老矣病矣,無能為矣!窮途日暮,情見乎詞,得詩六首,求故人書之。倘曰元亮《移家》,少陵《秋興》,是以靈鳥飛,而譽腐草之光矣。[6]886

        據(jù)文獻記載,蕭云從曾兩次避居高淳,一為明崇禎十年避農(nóng)民起義之亂,一為甲申之變避清兵入侵之難。此為蕭云從的第二次返鄉(xiāng),見昔日所筑房舍變?yōu)榍灞鸟R廄,哀憤之極,亦痛斥至深。

        《移居詩》共六首,一方面他為目前的情景而震驚,而悲戚;另方面也表現(xiàn)出他對時局還抱有一種幻想,從內(nèi)心渴望明祚未滅。擇錄三首,以觀情況。

        鹿門見寄一行書,悲滯風(fēng)塵萬里馀。未靖干戈中外警,當途冠蓋往來疏。天高猿嘯松枝落,籬折雞棲月影虛。鬢短霜繁潦倒甚,杖藜揮淚過荒墟。

        莼嫩鱸肥盡可餐,歸思豈只一張翰。吾廬近世無車馬,世法寬人有幘冠。霜氣空凋千樹碧,旭光已破萬山寒。衰年強起憑高望,賦得鵬云萬里摶。

        隨意寒潭落釣鉤,青蛉作伴立桿頭。浮云天際歸何處,獨樹溪邊影不流。蹈海魯連能戰(zhàn)日,還家典屬雁秋生。身經(jīng)遷播皆萍梗,一有吾廬更有愁。

        從小序和三首詩中,我們可以清楚地看到蕭云從對先哲的傾慕之情,因此,他的詩也就飫含了古人的筆墨氣息。序里,當他感知“窮途日暮”時,便想起晉人陶潛和唐人杜甫的境遇。而第一首詩則借“鹿門”鹿門,即今湖北襄陽東南鹿門山。傳東漢末年龐德公曾攜妻、子登鹿門山,采藥不返。后世文人亦多有在此隱居者。唐人孟浩然晚年亦隱于此。的典故來寓意自己的避世之思,他所感知的不僅是世局罹亂,干戈未息,尤見目前夜空寂寥,月影虛幻,風(fēng)撼松林,聲似猿嘯,一種落魄、凄涼之感頓然生出,所以,他就禁不住要曳藜揮淚,作離別毀若荒墟的家園之想了。

        不過,蕭云從對時局還是有所期待的,雖然魯王、唐王分別被清軍滅亡,但桂王還在西南廣東一帶,集結(jié)力量堅持抗清。他在第二首詩里便一改神情,即使眼前市井冷清,家鄉(xiāng)的“莼嫩鱸肥”,還是讓他筑起復(fù)明的希望,在“歸思”心情的鼓動下,他看到的是“霜氣空凋千樹碧,旭光已破萬山寒”,期待的是“衰年強起憑高望,賦得鵬云萬里摶”。緊接著,他在第三首詩中,更明朗地擲出態(tài)度,明雖亡,然不能失節(jié),就像魯仲連寧可蹈海,誓不奉秦為帝,蘇子卿被匈奴扣押十九年,仍心存漢室,不失尊嚴。依此來看,蕭的“身經(jīng)遷播皆萍梗,一有吾廬更有愁”句,顯然是一個反諭,以愁來標顯他的操守,猶湯巖夫題他畫蘭:“冒雪停霜韻早含,驚香悼色散余酣。燕妃夢里芬如積,蜀客琴中思未堪。念欲操壺臨水岸,誓將畢賞就煙嵐。高情散朗傳疏葉,逸事猶夸鄭所南?!盵1]765湯在這里是把蕭云從擬作南宋遺民鄭思肖了。

        時光荏苒,滿清政權(quán)逐漸穩(wěn)固,蕭云從的心態(tài)是否也隨之平靜下來?我們再看他于順治八年(1651)寫的《鐘山梅下詩》八首。詩前小序云:

        蕭子性喜梅花,而梅花無如鐘山之麓之盛。少時縱游其處,遇王孫筑草閣數(shù)椽,引余登之。仰望鐘山,丹楹金瓦,鱗戢翚飛,曜云而麗日。俯瞰其下,則梅花萬樹,恣放縱橫,一望十馀里,如坐香航浮玉海也。辛卯夏初,復(fù)往訪之,鞠為茂草矣,王孫亦不知所之,荒涼之中,因感成詩,他無所及。[6]883

        若說蕭云從遙想當年在鐘山腳下領(lǐng)略“梅花萬樹”的景象,而感舊時的美好,那末,目前的鐘山之麓除了荒蕪和杳然,再沒有往日的花繁日麗之影了。所以,蕭在《鐘山梅下詩》里,把他的哀怨一股腦地傾吐出來,有曰:“結(jié)廬山下無高士,揮淚霜邊失侶鴻”,“空谷傷心只自酸,三更風(fēng)發(fā)總無端”;有曰:“老去芳游興未刪,愁多白日淚猶潸”,“何處詩人宅灞橋,寒陵古樹晚蕭蕭”。蕭的感受是,如今的鐘山陵闕,已不復(fù)往昔日曜云麗,鴻儒結(jié)廬山下,現(xiàn)在竟連一個侶伴也找尋不見了,惟有空山蕭谷,令人酸楚不盡,傷心不止。即使這樣,蕭云從對復(fù)國的希冀,依然沒有湮滅,他的思緒即刻由悲轉(zhuǎn)向了另一端,如“春歸但籍花為歷,僧老都忘歲已寒”,“塵土飄搖香未散,乾坤今見幾人詩”,“名花嶺上供千佛,野雪香中閱六朝”等句,宣布的是他“春歸但籍花為歷”的思國之情,歌頌的是故時梅花“香未散”的抗清暗流。

        前面已說,蕭云從一向景慕先賢,尤其是杜少陵,因嘗作《杜律細》,又繪有杜詩全圖宋起鳳撰《稗說》記蕭云從曰:“聞尚有杜詩全圖,為某友繪者,莫可得見矣。此皆尺木中年筆,故神理獨至,而用意疏密相同,無一豪敗氣。”見《明史資料叢刊》(第二輯).江蘇人民出版社1982年版,第78頁。,所以,他的詩境往往與杜相仿佛,時常表現(xiàn)出對社會某種現(xiàn)實的不滿和批判。如他的《辛卯秋至南莊作》詩:

        湖莊來往任飛蓬,不謂山田立釣翁。舊日路傍松見頂,幾年門外水連空。秋煙已斷千家爨,花穗重遭一夜風(fēng)。葉葉白波無限恨,紛紛人哭雨聲中。[6]887

        辛卯秋,應(yīng)是順治八年的秋天,蕭云從由蕪湖至南莊一帶,見村落、秧田淪為澤國,稻谷無影,千家斷炊,以至餓殍遍地,萬戶悲哭。如此凄慘景況,蕭的心緒哪能平靜下來,遂以此景寫下他的關(guān)切。

        詩的美學(xué)價值,通常是體現(xiàn)具體的可見世界,又是詩人表達感情和援入某些境界的一種符號,換言之,它能通過可見的物揭示不可見的“物”。蕭云從記錄的這個可見、可感的洪澇之災(zāi),想必不止于客觀描述,在蕭的內(nèi)心里,恐怕還有另一番立意。蕭的著詩作風(fēng),極少言直陳顯,而是借景、物、事,衍生出一個不易察覺的新的境界。此律一樣,不僅書寫出舊日水患“松見頂”,今又“門外水連空”的現(xiàn)實場面,也飽含著作者對遭連年水患之苦的民眾寄予無限的哀矜。更重要的是,蕭所關(guān)切的“紛紛人哭雨聲中”,申明的“葉葉白波無限恨”的背后,卻是他的終極揭示,即對新朝統(tǒng)治者不聞民間疾苦的痛斥,對當權(quán)者無視百姓生死的鞭撻。

        二、蕭云從繪畫中的隱逸色彩

        如果說蕭云從的詩溢滿對亂世的憤激情緒,帶有強烈的批判意味,那末,他的畫也未殊于他的詩,氣象充實而有光輝。尤其是國變后,作為明季遺民,其美學(xué)取向更加鮮明,幅幅畫面無不顯現(xiàn)著隔絕塵世、優(yōu)游自然的隱逸色彩。

        中國繪畫,原本是被看作“古人圖畫,無非勸誡”[12]24的雜役淺業(yè),及宋代,繪畫朝怡情寄性方向發(fā)展,郭若虛云:“竊觀自古奇跡,多是軒冕才賢,巖穴上士,依仁游藝,探賾鉤深,高雅之情,一寄于畫?!盵13]25李公麟曰:“吾為畫,如騷人賦詩,吟詠情性而已?!盵14]76繪畫一旦成為人們寓情的媒介,它的美學(xué)價值亦隨之煥發(fā)了。蕭云從的畫學(xué)致思與宋人是一脈相承的,不僅畫法宗于宋,美學(xué)思想亦接于宋。興許是中國傳統(tǒng)文化的特殊性,宋之后的繪事,尤其是山水一科,史籍所載者,皆是文人的天地,而且,身為文人和士大夫的畫家,大抵靡然向隱,“或為宦途坎坷而隱,或因世局罹亂而隱,正可謂:‘天地閉,賢人隱。'這種現(xiàn)象的形成,直接導(dǎo)致以寄情山林為美學(xué)追求的中國山水文化的滋長與興盛?!盵15]蕭云從也當然地繼承了這個余緒,成為推動隱逸文化滋延的一分子。

        蕭云從憂于國衰,郁于國破,這是他一生至深的痛。當然,作為一個文人和畫家,有痛即要表達,就像王國維言詩詞,“物之不得其平而鳴者也”[10]44。蕭云從所業(yè)畫,也帶有這樣的思考。起先,蕭的用心還在師古上,遍仿百家,面貌也“輕快可喜”張庚在《國朝畫征錄》說蕭云從的畫“不專宗法,自成一家,筆亦輕快可喜”。。只因亂世,他的致思便有了較大轉(zhuǎn)變,開始步向既得輕快可喜的表征,又有遺民意緒的袒露,所以,蕭云從中年以后,優(yōu)游自然和隱遁山林的心態(tài)愈加積極,作品里也因此架構(gòu)起一個“境取幽深,情況高哲”的新視界。

        蕭云從的人生經(jīng)歷與歷史上抑或是同時期的其他文人畫家,存在著顯明的區(qū)別,他的“優(yōu)游”和“隱遁”,往往通過借題,以申心志。有這樣的憑借,一種境象便煥然出現(xiàn)在我們面前了。如他作《擬古山水冊》,八幅畫面皆為擬古之作,或?qū)懴缮綐情w、松溪漁隱,或繪萬山飛雪、巉巖水廓,或作云岫清幽、碧山尋舊,或制西臺慟哭、閉門拒客。種種情形在蕭的筆下,似乎都被他納入到“水靜山深好結(jié)廬,松間明月夜清虛”王士禛對題《松溪漁隱圖》。影見《明清安徽畫家作品選》,安徽美術(shù)出版社1988年版,第98頁。的境界里。他不僅仿古人畫格,學(xué)李成、法子固,尋關(guān)仝、師荊浩,甚至與他們聲息溝通,胸懷相接,人謂“勝情遙寄”歸玄恭為《擬古山水冊》題寫的弁首。影見《明清安徽畫家作品選》,安徽美術(shù)出版社1988年版,第96頁。。

        在這個山水冊中,最值得品讀的是《西臺慟哭》和《閉門拒客》兩幅畫。前者,畫山石嶙峋,松木凋零,平遠處蘆荻飄忽,天空煙霾籠罩,水天一色,陰郁不盡,右側(cè)中段山石上居一老者,正回望坡下岸邊被窠木遮蔽的舴艋,蓬前有一婦人掩面抽泣,情景可謂凄涼得很。蕭云從的用心何在,我們來看看他在畫上的題識:“宋謝皋父事,用趙子固筆法為之,蓋其志同也?!笔捲茝念}《西臺慟哭圖》,原圖藏安徽省博物院。影見《明清安徽畫家作品選》,安徽美術(shù)出版社1988年版,第98頁。寥寥數(shù)語,關(guān)乎兩層涵義。一是蕭云從以視覺形式,描繪了南宋末年文人謝翱的名篇《登西臺慟哭記》,不言而喻,他是在借典寓今,發(fā)表他的亡國之痛;二是用趙子固筆法涂繪,表明要堅定地站在趙子固不樂仕進的立場上,深趣亦在此地。這里暫不細解,先來看看他的后幅畫。此幅寫幽靜山谷,麓下一庭院,周布翠竹,門前高柳,虬松蟠曲,山澗泉水鳴石,穿過院前小橋,高柳下一身著官服的客人,佇候主人接待。堂內(nèi)讀書者閑臥,書童回報,他也不應(yīng)。為何?畫上有言:“趙榮祿仕元,省其晜子固,子固高臥松檐,閉門拒之,今就子固畫法為圖,榮祿筆意雖優(yōu),余無取焉?!笔捲茝念}《閉門拒客圖》,原圖藏安徽省博物院。影見《中國繪畫全集》21(清3),文物出版社2001年版,第5頁。聯(lián)系前幅畫,意思也就清楚了。趙榮祿即趙孟頫,字子昂,號松雪,宋宗室,蒙元統(tǒng)治后,仕于元,封榮祿大夫,即此遭人指摘。不過,按照史實來看,趙子固(孟堅)卒于1264年,而元結(jié)束南宋臨安的統(tǒng)治是1276年,況且,趙孟頫1254年生,子固歿,他才十歲,所以,趙孟頫作為仕元者身份,探望遁跡山林的同宗兄長,就顯得不夠客觀了。這里,姑且不論虛實,蕭云從在兩幅作品里,都要持趙孟堅的畫法,是值得回味的,因為趙孟頫的畫學(xué)聲名遠大于趙孟堅,而趙孟堅擅花卉,山水無跡,蕭畫山水不取子昂法,心機明了,一方面是蕭云從葆有遺民氣節(jié)而“無取焉”,另方面就是與趙孟堅的隱士身份有關(guān)。趙孟堅曾官至太守,因被言官所攻,歸隱鄉(xiāng)籍,以詩畫自娛,時偕友人放舟太湖,衡古論今,儼然魏晉名士,蕭云從向慕的不正是這種格調(diào)嗎?

        蕭云從的隱,一方面是他借古人的隱逸實況,堅定他的向隱之思,另方面,則是他作為一個畫家,終究要以藝術(shù)本身來展現(xiàn)其價值和意義,所以,追求一種無拘無束、超然塵外的人生境界,無疑是他的終極美學(xué)目標。當然,在蕭云從的時代,若脫亂世之苦,欲刊心中郁結(jié),就必須與凡俗徹底分裂,歸入那萬壑千巖、寬容無盡的自然里。

        文人畫的義脈及其美學(xué)取向的形成,蕭云從是十分明白的,自王摩詰歸隱藍田有了《輞川圖》,荊浩、關(guān)仝、董源、巨然,無不在其山水里創(chuàng)造出一個既是隱蔽的,又是可行、可望、可游、可居的世界,不論荊、關(guān)的北方山水,岠巒重疊,拙壯雄奇,還是董、巨的江南山水,煙云飄渺,顯晦不定,似乎都充盈著遠離世俗的隱逸色彩。蕭云從也被前人的情懷感染了,如他六十三歲時所畫《秋嶺山泉圖軸》,畫面崇山復(fù)嶺,瀑泉鳴澗,山下臨溪筑茅屋兩間,一隱者靜坐屋內(nèi)讀書,侍者淘米弄炊,旁邊兩株古松高擎,紅樹交叉其間,整幅畫面的境界,恰如他的題詩:“松間營草屋,石上有流泉。靜坐復(fù)何慮,端心揮五弦。讀書還太古,種樹經(jīng)流年。目極秋云外,情深霜葉邊。野人愛山水,半壁寫寒煙?!笔捲茝念}《秋嶺山泉圖》.原圖藏天津藝術(shù)博物館,錄《中國古代書畫圖目》(九),文物出版社2000年版,第214頁。蕭的向隱之情,在這個高遠的圖式里彌漫開來。也許是蕭云從感其身世吧,他的隱的思想自然要比那些先賢們表白得更明確。其《青山高隱圖》一畫,堪為代表,有跋文以證:“畫亦戲事也,而感慨系之……人處亂世,上不得擊櫛紓奇,次不得彈琴高蹈,而優(yōu)游塵土,畫青山而隱,則吾與蕓子解衣盤礡,相附于長康、探微之流,亦足矣,他復(fù)何愿!”[16]此圖現(xiàn)不知庋藏何處,也沒有印本播布,雖難明辨圖景實況,但蕭的隱逸思想則被他作此畫的目的所道破,可謂不見其畫,先睹其人了。依跋文推測,此畫應(yīng)是一幅壯闊的巨幛式的青綠山水。蕭云從的山水畫,一向面貌多端,法宗不一,有墨筆者、淺絳者,亦有青綠格趣者。青綠畫法作為一種較為寫實的傳統(tǒng)樣貌,恰巧與蕭云從“優(yōu)游塵土”、隱于青山的愿望完全契合了。

        類似像《青山高隱圖》直接發(fā)表隱思意見的作品,還有一幅《青綠山水圖》。此圖表現(xiàn)的儼然一處人間仙境,看山形特色,似有武陵源奇峰異石的征候。畫中青山疊嶂,由蕭云從擅長使用的花青、石綠、赭石、朱鏢等色敷染,畫面蔥翠而有熱情。高遠處兩峰并勁,直沖天幕,山腰煙云繚繞,瀑泉從主峰右側(cè)云霧中流向山澗,煙嵐蒸騰;中部山石多直折構(gòu)造,形同多種類型的幾何體塊,大小互鎖,未亂秩序,樹木穿插其間,樓閣、連廊隱約可辨;近景一古松高舉,余株附和,水邊坡石上,筑一觀景亭臺,朱色水榭,精致典雅;透過古松一片較大的素色水系與天空呼應(yīng),使上下畫面聯(lián)為一個有機整體,讓人引發(fā)欲入其境、飽游飫覽的審美感。假設(shè)蕭云從畫的是武陵源,比起自然實相,顯然分別甚遠,查考蕭的游蹤事跡,未曾見他游武陵源的經(jīng)歷,那末,他生發(fā)出的這種超常規(guī)的、非現(xiàn)實的聯(lián)想與想象,究竟還是因其隱逸之思所致。既然蕭云從要去滿足他的“優(yōu)游”,也就不可能擇取那些尋常易見的殘山剩水、矮嶺低丘作為觀照對象,所以,他必然要以高山深谷為基礎(chǔ),建筑一個人所未見的世外奇觀。這樣的美的世界,若說是蕭對其藝術(shù)形式作夸張的構(gòu)筑,不如說是他在為自己尋找一個理想中的幽居之地。看其跋文,或許可知更多消息:

        春島榮琪樹,蘭蕤秘初春。仙人來卜宅,云幄飯芝房。翠襭松蘿古,縈珠結(jié)子長。畫圖開半壁,曉霧繞菔床。峻閣鐘锳遠,龍歸帶雨颯。芙蓉留石影,美醞盈螺椿。醉臥桃花塢,如沉千日釀。 崇禎甲申數(shù)日,坐校書堂小酌,拾此素紙,圖厥青山。因感念亂離,致數(shù)語紀愿,知我有志于武陵源矣。石人蕭云從識。蕭云從題《青綠山水圖》.原圖藏故宮博物院,錄《中國古代書畫圖目》(二十二),文物出版社2000年版,第41頁。

        跋、畫互勘,境象便鮮活起來了。原來,蕭云從所描繪的這個圖景,竟與陶淵明的世界幾成姊妹。在陶的天地里,漁人所見者,“中無雜樹,芳草鮮美,落英繽紛。”[17]275而在蕭的畫面里,一樣雜木無多,且玉樹向榮,芝蘭競茂,宛然孟春,一派安逸和寧靜。蕭云從在跋里所說的“仙人”,完全是一個比興,他是把陶元亮擬作自己了。繼而寫:云作帳,食靈草,樓閣峻俏,鐘聲悠遠,芙蓉影映石上,陳釀幽香醉人。當蕭云從回到現(xiàn)實世界里,雖在草堂小酌逍遙,但身處這個復(fù)雜的亂世,終有不安之感,遙想昔人那個自由平等、安寧和樂的桃源景,遂伸素紙,圖寫山川,以紀向往之愿。

        值得一提的是,畫家在這個超現(xiàn)實的世界里,雖然沒有布置舟船,亦無人跡,但樓閣、亭榭的存在,卻讓觀者排除了在欣賞過程中可能會產(chǎn)生的孤寂感,而且,蕭云從以豎幅構(gòu)圖形式營設(shè)畫面,目的是讓欣賞者的視線由近水到對岸,漸次推向那聳向天際的絕巘,真正去感受他的高遠奇觀。這種視覺魅力,不獨蕭云從精謹纖微的畫風(fēng)起作用,關(guān)鍵還是因他一貫追求的“境取幽深,情況高哲”的美學(xué)致思的呈現(xiàn),使欣賞者的注意力轉(zhuǎn)移到了“凝神遐思,與物冥通”[13]86的審美過程里。

        考察蕭云從的山水遺存,并非都是托古寄情之作,他也有許多紀實性作品,如《云臺疏樹圖卷》《設(shè)色山水圖卷》《太平山水圖冊》等畫,以貌寫家鄉(xiāng)山水,記錄聞見,而成為文人畫中的經(jīng)典。不過,這些看似與自然無異的畫面,雖令欣賞者滋生神游的聯(lián)想功效,得到美的享受,卻也露出他的隱逸的底色。譬如《云臺疏樹圖卷》,卷長達232厘米,在這個長卷里,現(xiàn)實世界的平實生活,都被他記錄得既客觀又微妙。畫面自右訖左,秩序井然,如作臥游,別有情趣。起右,巉巖疊岫,疏木點綴,兩山背面建農(nóng)舍數(shù)間,與水比鄰;及左,疏木參差,生于巖石肯綮,紅葉、青松、翠杉互映,飛泉自山巔分流而下,注于碧潭,透過山石、窠木有一茅亭,叢篁襯托,一老者持筇漫步亭前,靜聽泉水濺溪;再往前行,一漁者駐舟后,正挾漿行于溪面木橋上,橋面微斜,似不勝載重,岸邊閣樓上,有憑窗誦讀者;尾聲,巨巖巍峨,疊成層臺,兩崖對峙間,高松冷翠,嵐影流動,佛宇梵閣,高聳其上,左崖下紅墻臨水,欄楯沿小路圍垂崖轉(zhuǎn)折,消失于幽澗。

        僅觀圖畫,欣賞者可能會被蕭云從惟妙惟肖的描繪所迷惑,他筆下的優(yōu)美景色、閑適情境,切實讓人產(chǎn)生無限的美的聯(lián)想。不過,蕭的心思并非停留在這個美的概念上,他的智慧,在于借大自然之景逍遙世外,忘卻俗慮。觀其跋文便知:

        朝起見紅日,氣象殊佳哉;世事不我與,獨登書云臺。得此丈余宣德紙,滑膩流光一帶水;啜茗焚香染數(shù)峰,疏樹寒煙春欲雨;吾生得意豈須多,月窟天根自筑窩;安樂何庸處否吟,山高水長我奈何?君不見澥上采芝客,湖邊佩茝人,鵬風(fēng)龍氣萬千里,三月飛濤出禹門。

        丙申元旦晴和,胸中浩然,知世外有余樂,伸紙作畫,頃刻而成,留此數(shù)語,若獻吉夢不止,繪事云也。鐘山老人蕭云從識。蕭云從跋《云臺疏樹圖卷》,原圖藏南京博物院。影見《南京博物院藏·清代山水畫集》,天津人民美術(shù)出版社2000年版,第14頁。

        這就是蕭云從高蹈的一面。雖然元日晴和氣爽,凡俗的世界與自己又有多大關(guān)系呢,能在故朝宣德遺楮吮毫點染煙云春雨,品茗焚香吟哦胸懷也就滿足了。值得體味的是,蕭云從緊隨題識鈐了一方“郭恕先后身”朱文印,這可能就是他所經(jīng)營的畫外之意。郭恕先是五代末期至北宋初年山水畫家,后周廣順時曾官至宗正丞兼國子監(jiān)書學(xué)博士,入宋,又任國子監(jiān)主簿,因肆言時政遭貶,縱放山林原野,過著他的安逸的生活。蕭云從的“世事不我與”、“吾生得意豈須多”的隔世情懷和隱逸之思自這里就顯露出來了。

        再看《設(shè)色山水圖卷》一畫,根據(jù)畫家的題識,可知蕭云從紀寫的是家鄉(xiāng)范蘿山一帶的景色。畫面中山川連綿起伏,溪水環(huán)繞其間,村舍、農(nóng)田、林木,以及坐落在山石松木間的廟宇和古塔,落筆概括,設(shè)色簡澹,而意境幽深;捕魚、農(nóng)事、訪親、串友,又是那么的富有現(xiàn)實感和安閑相。蕭云從在這個平遠、深遠和高遠三法合成的畫面里,所呈露的意象一如他畫后的題詩:“著筆自矜貴,幽真乃可尋。晴窗攬秀色,屬志在高岑。煙澹邈無際,風(fēng)清時過林。野人復(fù)何慕,獨見太古心。水氣溢南北,空江與天深。我情托松柏,寒氳多陰森。”復(fù)識:“余家范蘿之松,載于郡椉,晨夕相對,讀書其間,可以娛老。或曳藤江濱,展楮茅宇,點染深細,愈覺神王,庶庸以贈之將來云?!笔捲茝陌稀对O(shè)色山水圖卷》,原圖藏遼寧省博物館。影見《歷代名家繪畫·設(shè)色山水圖卷》,安徽美術(shù)出版社2013年版.這種屬志松柏,讀書逍遙,江濱曳杖,茅宇展楮的隱逸況味,被他的好友湯巖夫記于畫后的跋文中:“尺翁曩偕余避暑廠公園,據(jù)梧坐石,啜茶而談,忘今語古,甚樂也。”湯燕生跋蕭云從《設(shè)色山水圖卷》。影見《遼寧省博物館藏·書畫著錄·繪畫卷》,遼寧美術(shù)出版社1998年版,第435頁。

        蕭云從貌寫家鄉(xiāng)山水,最為典型的恐怕就是他的《太平山水圖冊》了。此冊作于清順治五年,為應(yīng)時人太平府推官張萬選邀約而創(chuàng)作的府轄三縣的四十三幅版畫圖稿。在這個數(shù)十幅的畫卷里,各圖不僅皆為實景,而且還標注了畫法出處,自唐以降的三十余位畫家分別成了他模仿的對象,依此有人說蕭是一個專事摹古的畫家。孰知,在這些圖式里,他的畫法的標注,顯然與實情遠悖,雖然手法不一,形式多樣,張的卻都是蕭家面目,纖細有余而淋漓未足。其實,蕭云從擬古的最深思想基礎(chǔ),是援古人之情致,發(fā)自家之肺腑,彰顯的是他對古人探幽尋隱的精神仿照。不僅如此,他還在每幅畫面題上古人詩句,有寫山川景色者,有寫花開花落者,有作舊地重游者,有作思古議今者。在蕭的意識里,這一切都成為他逍遙自然、情寄原野的代言了。

        至于這四十余幅圖像的藝術(shù)感染力,后人把它視為畫學(xué)津梁蕭云從的《太平山水圖》一經(jīng)刊行,便成為學(xué)畫者臨習(xí)的范本,一時洛陽紙貴。后曾播布日本,摹者眾多,稱其“畫譜”或“畫帖”,為日本南宗繪畫的興起與發(fā)展奠定了基礎(chǔ)。,借其研究當時風(fēng)俗的視覺文本,恐怕蕭云從是未曾預(yù)料的。再說,蕭也沒有那般高瞻遠矚,他的計謀是既要符合邀約者的初衷,也要浮現(xiàn)作者為畫的價值和意義。所以,《太平山水圖冊》的寶貴,一方面在于蕭客觀準確地把握了家山家水、一草一木的生機情態(tài),另方面就是他在作品里蓄含的不易被人察覺的隱逸色彩。對于這些熟見的自然,蕭云從為了使其精神人格能在妙造的理想境界中仙游,建立一個主客合一的美好關(guān)系,他確實在畫里作了精心的設(shè)計。如《青山圖》《赭山圖》《玩鞭春色之圖》《行春圩圖》《繁浦圖》等,除畫中主體景色宛然現(xiàn)實,他在各圖中所展擴的風(fēng)物,也繁多至極,不僅畦田、曲徑、江水、橋影、梵宇咸備于畫,耕種、漁業(yè)、牧歌、水運、佛事、隱居、游觀、貨郎、車馬等等人間百態(tài),皆在畫里留下身影。難怪蕭的好友張萬選感動了:“余思間一展卷,如見鳥啼,如聞花落,如高山流水,環(huán)繞映帶,如池榭亭臺,藻繢滿眼,即謂置我于丘壑間?!睆埲f選題《太平山水圖冊》序。影見《安徽博物館古籍珍本叢書·太平山水圖》,西泠印社2011年版。今人鄭振鐸也曾因披覽它的印本,倍感蕭的偉大,著文贊曰:“圖凡四十三幅,無一幅不具深遠之趣。或蕭疏如云林,或謹嚴如小李將軍,或繁花怒放,大道騁騎;或浪卷云舒,煙靄渺渺。或田園歷歷如氈紋,山峰聳疊似島嶼;或作危巖驚險之勢;或?qū)戉l(xiāng)野恬靜之態(tài);大抵諸家山水畫作風(fēng),無不畢于斯,可謂集大成之作已!”[18]77這些評價,實在是最恰切不過了。中國歷代畫學(xué),一向諱寫實景,觀賞者能悟到此,說明實景亦不窮,所謂“山水質(zhì)有而趣靈”“萬趣融其神思”[19]14。蕭云從的四十三幅真景,能置人于丘壑間,領(lǐng)其深遠之趣的審美結(jié)果,若非作者情系自然,有感而發(fā),無論如何也難彰名,流傳百代。

        蕭云從作為一個能詩擅繪的文人,特殊的人生經(jīng)歷,決定了他詩畫藝術(shù)的美學(xué)取向。著詩,其作品不能不露出他的文人本色,委婉晦澀也好,直白犀利也罷,終歸帶有一種批判意味;寫畫,如其著詩,他的遺民根性,使其內(nèi)心扎實了對故國的惓惓之念,然而作為一個畫家,他也只能情隨世遷,投入到大自然的懷抱,與山林原野為伴,沉醉于隱逸的情境里。

        參考文獻:

        [1]余誼密,鮑實.蕪湖縣志[M].合肥:黃山書社,2008.

        [2]黃鉞.壹齋集(上)[M].合肥:黃山書社,2014.

        [3]黃桂,宋驤.[康熙]太平府志[M].臺北:成文出版有限公司,1974.

        [4]方文.方嵞山詩集(下)[M].合肥:黃山書社,2010.

        [5]王士禛.漁洋山人感舊集(上)[M].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2014.

        [6]黃鉞.壹齋集(下)[M].合肥:黃山書社,2014.

        [7]宋起鳳.稗說[M]∥明史資料叢刊:第二輯,南京:江蘇人民出版社,1982.

        [8]許承堯.歙事閑譚(上)[M].合肥:黃山書社,2001.

        [9]王冕.竹齋集[M].杭州:西泠印社出版社,2011.

        [10]王國維.人間詞話[M].北京:中華書局,2012.

        [11]沙鷗.蕭云從詩文輯注[M].合肥:黃山書社,2010.

        [12]米芾.畫史[M]∥黃賓虹,鄧實.中華美術(shù)叢書(10).北京:北京古籍出版社,1998.

        [13]郭若虛.圖畫見聞志[M].杭州:浙江人民美術(shù)出版社,2013.

        [14]佚名.宣和畫譜[M].杭州:浙江人民美術(shù)出版社,2012.

        [15]高飛.不專宗法 自成一家——蕭云從畫學(xué)思想中的師古與創(chuàng)新[J].江淮論壇,2016(1):164170.

        [16]邵松年.古緣萃錄(卷七)[O].清光緒三十年上海鴻文書局石印本.

        [17]陶淵明.陶淵明集[M].南京:鳳凰出版社,2014.

        [18]鄭振鐸.劫中得書記[M].桂林:廣西師范大學(xué)出版社,2010.

        [19]宗炳.畫山水序[M]∥沈子丞.歷代論畫名著匯編.北京:文物出版社,1982.

        責(zé)任編輯:鳳文學(xué)

        猜你喜歡
        詩畫
        詩畫田園
        中華詩詞(2020年6期)2020-12-14 07:45:56
        詩畫田園
        中華詩詞(2019年8期)2020-01-06 07:39:28
        詩畫田園
        中華詩詞(2019年7期)2019-11-25 01:42:52
        詩畫田園
        中華詩詞(2019年5期)2019-10-15 09:06:02
        詩畫田園
        中華詩詞(2019年12期)2019-09-21 08:53:08
        詩畫田園
        中華詩詞(2019年10期)2019-09-19 08:59:38
        詩畫田園
        中華詩詞(2019年1期)2019-08-23 08:24:14
        詩畫田園
        中華詩詞(2019年9期)2019-05-21 03:05:00
        詩畫
        散文詩(2016年14期)2016-11-11 03:23:31
        詩畫話
        讀書(2004年12期)2004-07-15 01:09:56
        日本岛国精品中文字幕| 中文字幕乱码亚洲美女精品一区| 亚洲高清精品50路| 国产丝袜在线福利观看| 人妻精品人妻一区二区三区四区| 国产一区二区三区在线男友| 国产精品成人无码久久久久久| 亚洲中文字幕无码av永久 | 国产午夜福利短视频| 尤物AV无码色AV无码麻豆| 日韩一区中文字幕在线| 国产在线一区二区三区四区不卡| 亚洲中文字幕无码天然素人在线 | 国产在线高清无码不卡| 国产精品一区二区日韩精品| 国产美女冒白浆视频免费| 一区二区三区在线少妇| 日韩精品成人区中文字幕| 成人国产精品一区二区网站公司| 国产精品久久婷婷六月丁香| 亚洲av鲁丝一区二区三区| 蜜臀av中文人妻系列| 日韩av水蜜桃一区二区三区| 久久久久久av无码免费网站下载| 久久不见久久见免费影院国语| 亲子乱aⅴ一区二区三区下载| 极品美女高潮喷白浆视频| 亚洲国产av剧一区二区三区| 亚洲日本高清一区二区| 成人免费无码大片a毛片抽搐色欲| 国产特级毛片aaaaaa高清| 精品亚洲成a人在线观看青青| 天天插天天干天天操| 在线久草视频免费播放| 亚洲美女毛片在线视频| 久久99热狠狠色精品一区| 国产欧美精品区一区二区三区| 女人被躁到高潮嗷嗷叫| 中国亚洲av第一精品| 草草地址线路①屁屁影院成人 | 免费人妻无码不卡中文字幕18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