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歆
摘 要:我國長期以來的教育制度都是應試教育,在應試教育制度下,我國高中語文的教學基本上都在講授學習方法和學習技巧,在很大程度上忽略了情感教育。隨著我國新課改的推進,情感教育逐漸走進高校的視線,教師開始在語文課堂教學中融入情感教育。本文主要分析了我國高中語文教學融入情感教學的現(xiàn)狀并就情感教育這一問題,提出了合理的對策。
關鍵詞:高中語文教學;情感教育;策略
情感教育是一種新的教學理念,教師對情感教育還沒有一個充分的認識,因此情感教育并沒有在高中語文教學中得到普遍應用。為了使情感教育在語文教學中發(fā)揮出應有的作用,高中語文教師應對情感教育有所重視,把情感教育融入到高中語文教學中,充分發(fā)揮情感教育的作用,以提高高中語文的教學質量。情感可以使死氣沉沉的高中語文課堂教學充滿生機和活力,從而提高語文教學的水平。
一、高中語文教學中情感教育的實施狀況
情感教育強調以情感為教育核心,注重以情動人,能使學生在輕松愉快的氛圍中陶冶思想情操,升華情感,提高語文素養(yǎng)。語文以語言教學為主,語言文字又是人們表達情感的一種手段,且情感是語文教學的核心,語文教學過程中處處都有情感的流露,因此情感教育很適合語文學科。盡管新課程標準對情感教育提出了明確要求,也得到了廣大教師的認同,但在實際教學過程中,情感教育在高中語文教學中并沒有引起足夠的重視。這主要緣于三方面原因:一是受應試教育的影響,為了取得好成績,無論教師還是學生都不愿、也沒有更多的時間和精力開展情感教育;二是教師缺乏情感教育的理論依據(jù),在進行情感教學時缺乏具體的操作指導;三是迫于高考壓力,無論是學校還是教師、無論是家長還是學生,都特別注重考試成績,認為優(yōu)異的成績才是教育的終極目標,如果開展情感教育定會受到學校和家長的反對,因此教師沒有進行情感教育的有力支持。在實際教學中,為了讓學生更好地掌握知識,教師往往會把課文化整為零,將完整的文章分解成若干個段落,使本來充滿情感的文章變成了枯燥乏味的主題思想分析,把優(yōu)美的語言變成了生硬的文字組合,因而學生對語言文字無法產(chǎn)生情感共鳴。
二、將情感教育融入于高中語文教學中的有效途徑
1.實現(xiàn)對教材內(nèi)容的深度挖掘。
教材是落實情感教育的媒介,只有教師實現(xiàn)對教材內(nèi)容中情感因素的深入挖掘,才能夠汲取情感教學內(nèi)容,搭建與學生傳遞情感的橋梁。在情感上的共鳴能夠激活學生的情感,使其將自身的激情與熱情融入到學習中,進而在學習語文知識的同時,豐富學生的情感世界,提高學生的審美能力與道德水平。要想實現(xiàn)對學生高尚人格的塑造,使其能夠真正的做到“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漣而不妖”,就需要通過知識的傳遞來使學生樹立正確的價值觀,而很多古人正直清廉的品行能夠很好的迎合這一教育需求。比如陶淵明的《歸園田居》,將作者所處的社會歷史背景與詩中作者的心境相對比,怡然自得、苦中作樂的曠達心境能夠使學生的心靈得到凈化與啟迪,這種情感上的熏陶與教育能夠使學生逐漸養(yǎng)成良好的品質。
2.以朗讀詩詞歌賦來融于情感教育。
朗讀能夠通過鏗鏘有力的語言來刺激人的聽覺神經(jīng),進而以情感的共鳴來實現(xiàn)真情實感的傳遞,因此,以朗讀詩詞歌賦為媒介來實現(xiàn)情感教育內(nèi)容的傳遞,能夠有效的培養(yǎng)學生的情感素養(yǎng)。語言這門藝術可謂是博大精深且絢麗多彩,而這種藝術魅力的呈現(xiàn)需要人賦予其情感,并且這種真情實感能夠流露在字里行間,并通過聲音的傳遞來實現(xiàn)語言的震撼力,直指人的心靈深處。教師在朗讀的過程中,因真情實感的融入會深深的打動學生,這種情感的共鳴能夠調動學生的主觀積極性,使其自覺的投入到學習之中,而學生自身情感的融入也會使其更好的理解學習內(nèi)容,達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3.師生互動,形成一種情深意濃的教學過程。
(1)利用各種機會建立起和諧的師生關系。
語文教育者應主動的走進學生的生活,傾聽他們訴說內(nèi)心的苦與樂,全面的了解他們的興趣與愛好,對于學生提出的一些建議和看法應接受,學生遇到了困難應給予一定的幫助,只要教育者無時無刻的想著學生,為著學生,學生的內(nèi)心就會感覺到一絲溫暖,而教育者的心理也會涌出一絲溫暖。只有師生間的關系和諧與融洽了,那么語文課堂才會變得更加的生機勃勃。
(2)語文教育者應具備幽默感。
一個具有幽默感的語文教育者,其課堂是充滿活力的。教育者在語言、表情、動作上表現(xiàn)的生動,具有幽默感,可以讓學生在學習中感到輕松快樂,能夠激發(fā)他們的學習興趣。有一位語文教育者曾經(jīng)在課堂教學中因為自己的誤讀而錯誤的對一名學生作了批評,引起了這位學生的強烈不滿以及全班同學的打抱不平,為了將發(fā)生的失誤消除,這位教育者幽默的說到:“同學們,每個人都有犯錯的時候,教師也不例外。在我上學的時候也被老師錯誤的批評過,當時氣的我想去揍老師。希望剛才被我錯誤批評的同學不會有這種想法,因為我相信他有一顆很寬容的心”,教育者的這段話說完之后,那位同學的臉色立刻就陰轉晴了,全班同學被教育者的這種良好的風度感染了,師生間存在的隔閡自然也就不存在了。
(3)靈活組織語文教學,激發(fā)并保護學生的熱情。
語文課堂教學實質上就是在思想上相互碰撞的一個過程;教育者與學生,由于他們的知識水平與經(jīng)驗經(jīng)歷都有著不同,因此,他們在分析問題與解決問題能力方面也會有著很大的不同;另外,課堂教學是一個雙向交流的過程,而語文教育者所要教育的對象又是一個彼此不相同、十分活躍的個體,教育者的教學方案不管怎么詳細,也無法事先預料到接下來可能會發(fā)生的思維變異與思維冷場,這時教育者就必須根據(jù)事情的發(fā)展趨勢,不斷的引導,靈活的處理,千萬不可采用激將法或者對學生憤怒的批評。
參考文獻:
[1]魏建利.讓情感教育融入高中語文教學[J].現(xiàn)代語文(教學研究),2015,(7).
[2]牟成華.關于高中語文教學融入情感教育分析[J].課程教育研究,2015,(2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