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隨著信息時代的到來,信息技術不斷發(fā)展,給人們的生活帶來巨大的變革。而教育領域也主張信息技術與課程的融合。因此,本文首先簡單介紹了信息技術的內涵及其與課程融合發(fā)展的基礎所在。而后分析了信息技術與課程融合的價值所在。以更加了解信息技術與課程融合的意義。
【關鍵詞】信息技術 課程 融合 基礎 價值
【中圖分類號】G42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2095-3089(2017)13-0166-02
一、信息技術內涵及其與課程融合發(fā)展的基礎
步入二十一世紀后,信息技術得到飛速發(fā)展,使得人們的生活發(fā)生了革命性的變化。所謂信息技術,“是主要用于管理和處理信息所采用的各種技術的總稱。它主要是應用計算機科學和通信技術來設計、開發(fā)、安裝和實施信息系統(tǒng)及應用軟件。它也常被稱為信息和通信技術”。信息技術主要包括傳感技術、計算機技術和通信技術。在教育領域,使用較為廣泛的信息技術是計算機技術,和通信技術。計算機技術在教育領域的作用,主要是充分運用計算機領域的技術方法和手段。而通信技術在教育領域則專門設置有相關專業(yè),并包括電子設計自動化,微機原理與應用、程控交換原理等課程。
在當下的信息時代,信息技術與課程的深度融合既有國家政策的大力支持,同時也是順勢社會發(fā)展時勢的明確抉擇。因此,具有較為堅實的發(fā)展保障。
首先,信息技術與課程的深度融合是社會發(fā)展的大勢所向。在當今社會,生活日益信息化,信息技術幾乎已遍及人們生活的每個領略。人們已經越來越離不開手機、電腦和互聯(lián)網(wǎng)。因此,在教育課程中,應該充分利用當下的信息化優(yōu)勢,例如,可以建立官方的微信公眾平臺、微博公眾平臺,把教學內容發(fā)布在相關的公眾平臺之中,以提供給學生復習,以查缺補漏。這樣,既給學生提供了復習知識點的平臺,同時,也順應了社會日益信息化的生活節(jié)奏。
其次,信息技術與課程深度融合得到我國教育政策的大力支持。我國教育部于2001年6月發(fā)布了《基礎教育課程改革試行綱要(試行)》,該綱要明確規(guī)定,在教學活動中要注意培養(yǎng)學生“利用信息技術的意識和能力”。這就逐漸使得信息技術逐漸踏入學校的教學活動中。2012年,我國教育部出臺了《教育信息化十年發(fā)展規(guī)劃(2011-2020 年)》,在規(guī)劃中,教育部明確指出,要“探索現(xiàn)代信息技術與教育的全面深度融合,以信息化引領教育理念和教育模式的創(chuàng)新”。也即是說,這不是要求利用計算機來輔助教學,或者說是整合信息技術與課程,而是要實現(xiàn)信息技術滲透到教學過程的各個環(huán)節(jié)之中。隨后緊接著在2012年5月,教育部就頒布了《關于加快推進職業(yè)教育信息化發(fā)展的意見》??梢姡瑖覍τ趯崿F(xiàn)信息技術與課程的深度融合有著極大的期許。實現(xiàn)信息技術與課程的深度融合也正是響應國家政策的實際體現(xiàn)。
二、信息技術與課程深度融合的價值
國家大力支持信息技術與教育課程的深度融合,主要是由于信息技術與課程的深度融合對教育發(fā)展有巨大的價值。具體來說,主要有三方面的價值。
第一,順應師生生活方式的轉變,增加師生互動空間。隨著信息技術的發(fā)展,各種APP的出現(xiàn),人們的生活越來越離不開QQ、微信、微博,以及貼吧等。因此,教師可以充分利用這些社交平臺建立班級互動群,或者班級的官方賬號,相互分享教學資料,以提供給學生們復習。并且,教師和學生完全可以通過社交平臺進行學習難題的解答。這樣,既適應學生的生活而增加了學生的學習渠道,又增加了師生之間的互動空間。
第二,利用現(xiàn)有的信息技術資源,增加課程教學內容的廣度。在傳統(tǒng)教學模式中,教師只能夠依靠課本內容展開教育活動,導致教育資源被嚴重限制在教育課本之內。而當下的信息時代,隨著信息技術的發(fā)展,各種學習APP有海量的學習資料,并且有專門用于各個學科的教學資源網(wǎng)站。師生可以充分利用這些資源,根據(jù)學習過程中的需要,查找相應的資料,以提高知識面的廣度。
第三,克服傳統(tǒng)教學模式的缺點,提高學生學習效率。在傳統(tǒng)的教學模式中,一般都是按照“老師照著課本講,學生跟著老師思路聽”的教學方式,這種教學方式下,學生極其容易產生疲乏情緒,從而喪失了對于學習興趣。而隨著信息技術的發(fā)展,教師可以充分利用信息技術和通信技術的手段,讓學習過程更加多彩和有趣。例如,教師可以利用計算機播放有趣的教學視頻,或者制作精美豐富的PPT,以引起學生對于學習的興趣,從而能讓學生保持高度的注意力,以提高學習效率。
總而言之,實現(xiàn)信息技術與課程的融合有三方面的價值。具體包括,第一、順應師生生活的轉變,增加師生互動空間。第二、利用現(xiàn)有的信息技術資源,增加課程教學內容的廣度。第三、克服傳統(tǒng)教學模式的缺點,提高學生學習效率。所以無可厚非,在當今的信息時代,實現(xiàn)信息技術與課程的融合是跟隨時代步伐的大勢所趨,也是響應國家政策的集中體現(xiàn)。因此,為了有效發(fā)揮信息技術在教育領域的作用,各個學校以及廣大師生應該積極利用信息技術的價值,為社會培養(yǎng)出更加適應社會發(fā)展需求的高層次人才。
參考文獻:
[1]管恩京.信息技術與課程教學深度融合路徑探究[J],現(xiàn)代教育技術,2015年10月
作者簡介:
靳光明(1958-),男 ,漢族,湖北武漢市人,大學本科,高級講師,研究方向:文獻檢索與信息管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