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巧吉
【摘要】習作很重要,習作評改更是一項艱巨的工作。教師要引導學生通過自改和互改,取長補短,促進相互了解和合作,共同提高寫作水平。小學生作文評改能力的培養(yǎng)是一個長期積累的過程,教師在評改過程中必須起到積極的主導作用,要做到由扶到放,循序漸進,逐步讓學生掌握習作評改的方法,并在實踐中形成評改作文的能力,真正讓學生在不斷地作文練習與評改中獲得進步,得到提高。
【關(guān)鍵詞】作文評改 方法 能力
【中圖分類號】G623.24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2095-3089(2017)13-0092-01
“三分作文七分改。”《語文課程標準》指出:“教師要重視對作文修改的評價。要考查學生對作文內(nèi)容、文字表達的修改,也要關(guān)注學生修改作文的態(tài)度、過程和方法。要引導學生通過自改和互改,取長補短,促進相互了解和合作,共同提高寫作水平?!?的確,習作很重要,習作評改更是一項艱巨的工作。如何培養(yǎng)小學生習作評改的能力呢?在近幾年的教學實踐中,我深深地體會到在教師指導下的學生自改互改是行之有效的好方法:
一、學生自改
葉圣陶先生曾說過:“改與作的關(guān)系密切,改的優(yōu)先權(quán)應屬于作文本人,作文教學應著重培養(yǎng)學生自己評改的能力。養(yǎng)成了自己修改的能力,這是終生受用的。”但是,學生個人修改,往往“只緣身在此山中”,而且限于水平,文章中的毛病,作者常常自己看不出來。這就需要教師教給他們自改的方法和步驟。
“范文引路”自然是一個好辦法,教師從學生習作中選取好的或者進步大的作文1-2篇在全班交流,為學生提供自我修改的“參照點”,引導學生在對比中思考,發(fā)現(xiàn)自己作文中存在的問題。在此基礎上再要求學生對自己的作文進行復看審核,并按步驟進行修改:
1.將錯字在原文處打下標記,在后面寫上正確的字。
2.注意句號、引號、嘆號、問號等標點符號的正確使用。
3.挑出病句劃上橫線,并修改。
4.看看哪些句子能用上適當?shù)男揶o手法。
5.檢查格式是否正確。
6.看文章的中心是否明確。
最后,學生還要對文章再次閱讀,尋找出自己本次作文的最大亮點,或指出今后作文中應該改進的地方,并寫出自己的評語。在這樣的自我修改,自我反思的過程中,學生的寫作能力也會不斷提高。
二、互評互改
教師指導下的學生互評互改是提高學生習作水平的有效措施。教師在學生評改過程中必須起到積極的主導作用,要做到由扶到放,循序漸進,逐步讓學生掌握評改習作的方法,并在實踐中形成評改作文的能力。
在互改環(huán)節(jié),教師可以將全班分為若干四人小組。每組指定一名語文成績較好的學生任組長,由組長組織評改四本作文(不一定是本組同學的)。先是各人初評,每人重點評改一本,然后四本交換檢查,看看評改是否合理。評改完后推薦出一篇好習作。學生對這樣的做法感興趣,評得很認真、嚴格。例如,勾出好句子,圈出錯別字,劃出病句,作好眉批、旁批、總批,評改人簽名等。當然,互改比個人自改要有更高的要求,可以引導學生主要從這些方面著手:
1.看中心。結(jié)合本次作文的要求,看文章的中心是否明確。
2.看選材。事例是否圍繞中心,是否符合生活實際,是否具有典型性。
3.看結(jié)構(gòu)。層次段落是否清晰,過渡是否自然,開頭和結(jié)尾是否照應。
4.看語言表達。語言是否生動形象,是否用了恰當?shù)男揶o手法。
同時,注意向?qū)W生介紹規(guī)范性的批改符號,講解具體的批改方法,從點到面,對典型作文進行全方位的改評。寫評語時要多看到作文中的“閃光點”,對缺點、錯誤要注意評語的措詞,提意見要具體,要重在鼓勵,使有關(guān)同學容易接受。這一環(huán)節(jié),教師要巡回指導,學生有問題可問老師,也可查工具書自行解決,同時也要鼓勵學生小組配合共同解決問題。互評互改不但可以使學生取長補短,互相促進,而且也讓學生掌握了評改作文的方法,培養(yǎng)了學生評改作文的能力。
三、集體評改
集體評改是非常重要的一環(huán),它包括兩個方面:講評習作及講評學生修改習作情況。教師要及時組織全班大范圍地交流,對部分佳作進行精細地賞析,同時對好的評改經(jīng)驗進行推廣,這樣,能讓學生在更大范圍內(nèi)共享經(jīng)驗,共同提高。當然,教師也應挑出作文中有代表性的上、中、下等三至五篇作文,集體分析某篇習作的優(yōu)劣所在,各抒己見,最后教師作小結(jié),指出成功與不足之處。學生由于認知水平有限,在自改和互改環(huán)節(jié)中對在習作中出現(xiàn)的問題可能處理欠佳,這就需要教師在集體評改時結(jié)合學生的實際情況,有意挑起新的“戰(zhàn)爭”,引導學生拓展思維,激發(fā)學生的創(chuàng)造力,并有的放矢地就突出問題進行重點探討,使交流得以升華。
四、教師批改
教師批改同樣是培養(yǎng)學生習作評改能力的有效環(huán)節(jié)。批改時,教師針對不同基礎的學生,應采取不同的評改方法。比如:改小組長的習作,老師要細改精批,目的是讓組長摹仿教師的改法去組織四人小組批改;改寫作基礎較好的學生習作,可在他們習作后面寫上總批,或面談,適當指導,啟發(fā)他們自行修改;改寫作基礎一般的學生習作,教師應仔細評改,對文中的語病加以改正,還要有旁批,說明改動原因,以幫助他們提高語言表達能力;改寫作基礎較差的學生習作,教師可采用面批的方式,幫助他們一點一滴地提高。
總之,小學生作文評改能力的培養(yǎng)是一個長期積累的過程,是一個循序漸進的過程。教師在評改過程中必須起到積極的主導作用,要充分調(diào)動學生習作評改的積極性,耐心細致地教給學生具體的評改方法,真正讓學生在不斷地作文練習與評改中獲得進步,得到提高。
參考文獻:
[1]《2011版語文新課程標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