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簡介:盧亞斐(1993.3-),女,漢族,甘肅白銀人,西北師范大學文學院碩士研究生,研究方向:中國古代文學魏晉南北朝。
[中圖分類號]:I206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002-2139(2017)-12-0-01
老子不僅是我國偉大的哲學家,也是道家養(yǎng)生的創(chuàng)始人?!兜赖陆?jīng)》有特殊的生命理性,引導人們尊重生命,愛護生命,保持良好的、積極向上的健康心態(tài),關注人們的生存處境。老子強調(diào)修煉心性對提高生命質(zhì)量有著重要的作用,“道”教人修心,達到無私、寬容、恬淡、不爭的精神境界,強調(diào)要與人為善、淡泊名利、排除雜念、心無旁騖,達到“自然”狀態(tài),一種不加修飾的初始狀態(tài)。
一、遵道守德——養(yǎng)生原則
(一)遵循“道”,道法自然
《老子》區(qū)區(qū)五千言,都圍繞著一個核心“道”來展開。何為“道”?《老子》在第一章就講:“道可道,非常道。”“道”是一種形而上的存在但人們無法言說。在二十五章,他對“道”又闡發(fā)自己的見解:“有物混成,先天地生。寂兮廖兮,獨立不改,周行而不殆,可以為天下母。吾不知其名,強字之曰‘道,強為之名曰‘大?!实来?,天大,地大,人亦大。域中有四大,而人居其一焉。人法地,地法天,天法道,道法自然?!庇钪嬷杏幸环N未知物先天地而生,渾然一體,無聲無形,周而復始,永不停息的運行,是萬物的根源,他給這種未知物起名為“道”?!暗馈笔钦f不清、道不明的“惟恍惟惚”的神秘名詞,是生命的起源,是萬物運動所遵循的軌跡?!疤炷说溃滥司谩?,只有符合自然的道,才能長久。從老子主張“道法自然”可以窺探出其養(yǎng)生原則:人要順應自然,與萬物協(xié)調(diào)發(fā)展。
(二)守道即守德
在老子看來,德不僅是君子圣人必備品質(zhì),而為“遵道”提供準則,“有道者”是一個有高度修養(yǎng)境界的有德人。上善若水,老子把具有最高品格的有德人比作是水,因為水是生命之本,滋養(yǎng)萬物。水具有柔弱的特征,反之,它又是最堅韌的物質(zhì)。越有強健體魄的人,身體就越柔軟,如果外表粗放強壯,往往不堪一擊。水有“不爭”的屬性,老子在《道德經(jīng)》中反復提到:“善利萬物而不爭?!别B(yǎng)生是治善修德的過程?!饵S帝內(nèi)經(jīng)》:“黃帝曰:‘上古有真人者,提挈天地,把握陰陽,呼吸精氣,獨立守神,肌肉若一,故能壽敝天地,無有終時,此其道生?!?“真人”掌握天地陰陽變化的規(guī)律,吸收精靈之氣,超然脫俗,精神與肉體合二為一,因此可以與天同壽,這是他修道的結(jié)果。老子把德行深厚的人比作嬰兒,這更加印證了,嬰兒的混樸純真是自然的最佳狀態(tài),也是修身養(yǎng)性的目標。嬰兒身體柔軟,精氣充沛,心靈凝聚,如果人們的精神狀態(tài)能返回嬰兒般的純真柔和,必能實踐“長生久視之道”。
“遵道”是踐行老子養(yǎng)生理論的核心,順應自然,“守德”是養(yǎng)生的行為準則,“不爭”是有德者表現(xiàn)。
二、無欲、氣和、柔弱、以靜養(yǎng)動——養(yǎng)生方法
(一)少私寡欲
《老子》第十九章:“見素抱樸,少私寡欲?!笔拢骸拔迳钊四棵?;五音令人耳聾;五味令人口爽;馳騁畋獵,令人心發(fā)狂;難得之貨,令人行妨。是以圣人為腹不為目,姑去彼取此。”老子提倡世人過無欲的生活,要達到心神寧靜的精神狀態(tài),必須戒除心中欲望。欲望指貪欲,而不是健康的、積極向上的欲望。每個人都有欲望,會為之努力追求,人們會贊許這些“追夢者”。但若欲望過剩,一味追名逐利,不僅心理會負擔沉重,身體也會疲勞受損。現(xiàn)代人為什么幸福感缺失?很大一部分是因為欲望。在物質(zhì)文明發(fā)達的今天,人們的內(nèi)心已經(jīng)被無休止的欲望填充,對金錢的追求,情色的追求,權(quán)力的追求等等。
(二)沖氣以為和
古代人很注重陰陽調(diào)和,陰陽失衡對身體功能產(chǎn)生很大的障礙。每個個體的陰陽成分不一,追根究底要達到“沖氣以為和”。要寵辱不驚,切勿大喜大悲,《黃帝內(nèi)經(jīng)》:“怒傷肝,喜傷心,思傷脾,憂傷肺,恐傷腎……”任何不當?shù)那榫w都會對身體造成很大的傷害,因此要心態(tài)平和,做到“不以物喜,不以己悲?!?/p>
(三)專氣致柔、“不爭”
《老子》第十章:“載營魄抱一,能無離乎?專氣致柔,能如嬰兒乎?”要精神和肉體合二為一,像嬰兒剛出生,精氣充和而形體柔順,是理想的身體狀況。沒有“我”的概念,沒有欲望、雜念,可謂“無知者”。老子特別推崇人們都返回這種混沌的無意識狀態(tài),精氣飽滿,摒棄心中的雜質(zhì),沉浸于內(nèi)心的寧靜世界,調(diào)和身體的陰陽之氣,與自然和諧統(tǒng)一?!罢{(diào)息制氣”,排除周圍的一切干擾,心神寧靜自然,老子注重“氣”的作用,氣是人體重要的能量,保證身體各項功能的有序運作。傳統(tǒng)養(yǎng)生認為,氣能促進人體血液的生成和循環(huán),氣虛則身體機能下降,產(chǎn)生一系列健康問題。氣,是自然萬物的組成成分,是人生存必不可少的要素。人與自然界不斷進行氣體交換,從而達到天人合一的境界。
(四)以靜養(yǎng)動
生命中靜與動是兩個相互對立方面,又是相互依賴的統(tǒng)一體。靜是內(nèi)心能量積蓄,動是身體外在的活動,“靜”如同一塊海綿,吸收你內(nèi)心雜質(zhì)?!皠印笔巧倪\行常態(tài),世間萬物都是運動發(fā)展,瑜伽最核心的就是“守靜”,靜坐是練習瑜伽的關鍵。當摒棄心中所有雜念時,就有回歸自然的沖動和愿望。人們每天生活在不斷變化的世界中,追求內(nèi)心的寧靜,給心靈一方凈土,保持動態(tài)中的平衡。
參考文獻:
[1]老子著,黃瑞云評注:《老子本原》[M].湖北人民出版社,2013年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