趙峰
摘要:玉米緩控釋肥“種肥同播”機械化技術是指利用具備施肥功能的玉米精量播種機,通過一次進地作業(yè),將玉米種子和專用緩控釋肥上下間隔一定距離,同時施入土壤的機械化作業(yè)技術。2016年,我縣推廣玉米緩控釋肥“種肥同播”機械化技術作業(yè)面積2.8萬畝,對技術路線、技術要點和注意事項、規(guī)范操作進行了分析總結,為該技術的大范圍推廣使用積累了經驗。
關鍵詞:玉米;種肥同播;機械化
中圖分類號:S513文獻標識碼:A
doi:10.14031/j.cnki.njwx.2017.05.076
玉米緩控釋肥“種肥同播”機械化技術是指利用具備施肥功能的玉米精量播種機,通過一次作業(yè),將玉米種子和專用緩控釋肥上下間隔一定距離,同時施入土壤的機械化作業(yè)技術。該技術改變了化肥撒施、淺施、施肥量把握不準等問題,具有提高化肥利用率和作業(yè)效率,減輕環(huán)境污染和勞動強度的優(yōu)勢。2016年,我縣在伏山鎮(zhèn)等地推廣玉米緩控釋肥“種肥同播”機械化技術作業(yè)面積2.8萬畝,制定完善了技術路線,總結分析了技術要點和注意事項、操作規(guī)范,為該技術的大范圍推廣使用積累了經驗。
1技術路線的制定
技術路線是實施農機新技術推廣的重要依據,是實現農機農藝融合、協調各個農機生產環(huán)節(jié)的基礎。為使所推廣的農機技術符合農業(yè)生產和農機作業(yè)實際,技術路線要根據農藝要求,結合當地實際和農業(yè)生產發(fā)展趨勢進行制定。我縣處于黃淮海平原,主要采用秋種小麥、夏種玉米的一年兩作模式。在推廣玉米緩控釋肥“種肥同播”機械化技術之初,制定的技術路線是:小麥聯合收獲→秸稈還田覆蓋→玉米機械化緩控釋肥“種肥同播”→田間管理→玉米機械化聯合收獲,要求小麥秸稈必須還田覆蓋,玉米必須聯合收獲。但是,我們通過2016年的生產實踐看到,小麥、玉米秸稈可以還田,可以收集,利用方式呈現多樣化趨勢,玉米整株青貯也進入發(fā)展快車道。若繼續(xù)堅持小麥秸稈還田、玉米聯合收獲,將影響玉米緩控釋肥“種肥同播”機械化技術的推廣應用。結合農業(yè)生產發(fā)展趨勢,最后將技術路線調整為:小麥聯合收獲→小麥秸稈處理→緩控釋肥“種肥同播”→田間管理→玉米收獲及秸稈處理,既突出玉米緩控釋肥“種肥同播”機械化技術的推廣使用,又保證整體技術路線的實施。
2技術要點和實施
技術要點主要包括種子、緩控釋肥、機具和作業(yè)規(guī)范、農藝要求等方面的內容。技術要點要通過規(guī)范實施得以實現,規(guī)范實施必須把握技術要點。
(1)把握技術路線的整體性,技術路線是對農機生產的全局性安排,玉米緩控釋肥“種肥同播”機械化技術必須遵循生產環(huán)節(jié),按照技術路線的要求進行實施。一是技術路線內各環(huán)節(jié)協調一致。主要是小麥秸稈的處理。小麥秸稈粉碎還田覆蓋的,秸稈切碎長度要小于10 cm;拋灑要求均勻率,盡量避開玉米播種帶;要低留茬,根茬高度不超過20 cm。小麥秸稈回收利用的,應加快回收速度,盡早騰地播種玉米。二是播種時,墑情較差的,播種后,適時澆灌“蒙頭水”。三是播種后,適時適量噴施化學除草劑和藥劑,消滅雜草和麥茬殘留病蟲害。
(2)把握種子、緩控釋肥和玉米播種機三個關鍵,實現良種、良肥、良機的配套、融合。①品種要優(yōu)良。種子應適宜本地種植條件,優(yōu)先選擇省和當地農業(yè)部門推薦品種。種子必須包衣,純度、凈度、發(fā)芽率分別達到96%、98%、95%以上,大小均勻一致,適合單粒播種。購買時,應注意種子類別、名稱、產地、質量指標以及生產經營許可證等情況。②緩控釋肥要正規(guī)。根據當地土壤和水肥條件以及玉米生長期、緩控釋肥的養(yǎng)分含量和釋放期,正確選擇夏玉米專用的緩控釋肥。選擇時,應注意產地名稱、企業(yè)資質、生產許可證號,了解緩控釋肥種類、養(yǎng)分含量和養(yǎng)分釋放期。肥料應干燥,呈顆粒狀,不得粘連、結塊,應易于流動。要選擇釋放徹底、降解徹底的緩控釋肥。③播種機要可靠。播種機要能夠一次完成開溝、施肥、播種、覆土、鎮(zhèn)壓等多道工序。要以產品質量為主選擇播種機,不能貪圖價格便宜。盡可能選擇功能較多的播種機,如具備清茬、多層施肥,或者深松等功能的播種機,實現復式作業(yè)。要綜合考慮當地的生產條件和種植規(guī)格、種植面積等情況,確定播種機的類型和大小。播種質量要達到單粒率≥85%、空穴率<5%、傷種率≤1.5%。
(3)把握兩個用量和兩個深度。兩個用量是播種量和施肥量。播種量一般根據玉米品種和土壤條件確定。為減少播種時的機械損傷和病蟲害對玉米苗的影響,需要適當增加播種量。施肥量應當根據土壤條件、化肥特性和玉米生長特性、預計產量指標確定,一般在50 kg/畝左右。兩個深度是指播種深度和施肥深度。播種深度在3~5 cm之間,施肥深度必須確保比播種深度深5 cm以上,避免燒種燒苗。
(4)把握一個節(jié)點。就是要適時足墑播種。播種時,適宜的土壤相對含水量是70%~75%。若墑情不足,可先播種后灌溉。由于排肥開溝器可以深入土壤10 cm以上,具有一定松土功能,墑情不足對播種質量影響較小。而土壤較濕,則易壓實土壤,影響播種質量。在墑情合適的情況下,玉米播種越早越好,提倡收獲小麥的當天播種玉米。
(5)把握兩個規(guī)范:一是機具調整規(guī)范。在播量確定的情況下,根據畦寬、墑情和農藝要求,確定播種行距、株距和深度,并據此調整開溝器、排種器、排肥器。推薦行距60 cm。調整株距時,應盡量與確定的理論株距一致,或稍小于理論株距。根據施肥量的農藝要求,調整施肥量。二是操作規(guī)范。從起步、田間行走,到作業(yè)情況處理,規(guī)范操作,做到深淺一致、株距一致、行距一致、覆土一致、鎮(zhèn)壓一致。兩個規(guī)范實際上是對農機手操作提出的要求,農機手要努力提高技術素質和服務意識,專研種肥同播技術,遵守操作規(guī)程,提高播種質量和效率。
3規(guī)范操作和使用
玉米緩控釋肥“種肥同播”機械化技術的規(guī)范操作和使用,是保證作業(yè)質量和效率、提升推廣效能的關鍵。除種子、肥料、墑情等情況影響播種質量和效率外,主要是玉米播種機的操作和使用。
3.1播種前的準備工作
(1) 種子和肥料的準備。種子和肥料要符合技術要求,根據播種面積,準備足量的種子和緩控釋肥,提前運至作業(yè)地點,擺放整齊,不得與土壤等雜物混放。
(2) 地塊準備。播種地塊墑情良好;小麥秸稈粉碎長度和留茬高度適宜玉米機播;地表平整;對電線桿、水井、土堆、石塊等預先進行標記。
(3)拖拉機的準備。拖拉機狀態(tài)良好,掛接可靠,起落靈活;動力與播種機配套;根據播種機作業(yè)時的質量大小,增加前配重;加足柴油。
(4)播種機的準備。一是清理。清除油污臟物、雜草泥土及殘留的種子、肥料。二是檢修。主要檢修內容有:播種機機架不能有變形;種子箱、排種器以及肥料箱、排肥器不得破損;排種器、排肥器不應有變形、損壞和卡死;輸種管、排肥管完好暢通,沒有脫落;排種器帶有變速箱時,變速箱工作要可靠;加注潤滑脂、緊固螺栓及連接部位不得松動、脫出;傳動機構要可靠,鏈條張緊度要合適,傳動軸要靈活;開溝器底部要在統(tǒng)一水平線上,與機架平行,開溝器入土角要符合深度要求,磨損嚴重時予以更換;排草輥轉動靈活;各個仿形機構調整要一致;覆土器角度要滿足覆土薄厚的要求,各覆土器調整要一致;地輪轉動要靈活,調節(jié)手柄位置及彈簧要調整一致。三是與拖拉機的掛接。拖拉機與播種機掛接時,要緩慢、平穩(wěn),注意安全;播種機應與拖拉機對正,不得偏斜;調整提升桿和中心拉桿,使播種機作業(yè)時,機架前后、左右保持水平。四是調整和試播。根據農藝要求、播種機類型和使用說明書調整行距、株距、播深、施肥量和施肥深度。調整時,認真仔細測量各項數值,確保數值準確,做到各排種器、排肥器和開溝器調整一致,緊固牢靠;播種深度和施肥深度二者垂直間隔確保在5 cm以上;具備清茬、深松等功能的播種機,要統(tǒng)籌考慮清茬、深松部位的調整。根據種子大小,對排種器進行調整。調整后,進行試播,與理論數值不一致時,再次進行調整。
3.2播種機的操作及注意事項
(1) 根據地塊情況,確定播種方式和行走路線;根據畦寬、播種機行數等選好進地開播點;根據畦背,或者其它標志,走直作業(yè)。盡量不留地頭、不留大邊,充分利用耕地面積。
(2)正式作業(yè)前,進行試播,試播長度在10 m左右。
(3)播種機降落和升起時,應緩慢進行,避免沖擊。在開溝器入土狀態(tài)下,機組不能倒退和轉彎。
(4)通過聽、看、操作時的感覺等方式,感知各傳動機構工作是否正常;種肥是否泄露,種子箱、肥料箱以及輸種管、排肥管是否堵塞和架空;開溝器是否有堵塞;地輪是否運轉自如,鎮(zhèn)壓是否合格。必要時,可以安排輔助人員隨時查看作業(yè)情況。
(5)種、肥添加容量應符合播種機要求;添加應及時,作業(yè)時,種子箱、肥料箱不能排空。
(6)及時清除開溝器拖帶的雜草、殘茬和泥土;及時清除地輪粘土、雜草等;帶有變速箱的排種器,及時清除變速箱灰塵。
(7)行駛速度應符合播種機要求,勻速作業(yè),不得忽快忽慢;作業(yè)中,播種機整體不可跳動。
(8)盡量避免田間停車。因故障或雜草拖堆等原因必須停車時,在排除故障和雜草后,將播種機升起后退1~2 m,再繼續(xù)工作,以避免漏播。
(9)無法播到地頭時,要預留出地頭,做出標志。地頭寬度應為播種機幅寬的整數倍。
(10)需要更換種子和肥料時,要清理種箱、肥箱以及排種器中的殘留,嚴防種子混雜,嚴防肥料混雜。
(11)播種機轉移地塊或運輸時,種子箱和肥料箱內不應裝有種子和肥料;開溝器不得拖地;播種機要掛接可靠,減少擺動。
3.3播種機的保養(yǎng)
每班結束后對機具進行檢查和保養(yǎng)。一是清理種箱、肥箱;二是清理泥土、雜草,應特別注意清理傳動系統(tǒng)、開溝器等部位的泥土、雜草;三是檢查各連接件的緊固情況,特別是排種器、排肥器、開溝器等部位和部件的固定情況;四是查看開溝器等部件的調整部位是否有松動等現象,查看排種器、排肥器是否有卡滯現象,排種器變速箱是否有灰塵、工作是否可靠;五是根據說明書進行潤滑注油。
3.4安全生產
(1)駕駛員不得疲勞作業(yè),不得酒后作業(yè),不得服藥后作業(yè);衣著精煉,不得穿拖鞋,鞋襪應干燥。
(2)在清理、維修和保養(yǎng)機具時,應停機進行。
(3)除規(guī)定的部位外,拖拉機、播種機工作區(qū)內嚴禁站人,嚴禁用身體任何部位接觸任何轉動部件,禁止跳上跳下。拖拉機和播種機周圍嚴禁無關人員站立、停留和圍觀。
(4)播種機停放時,應能保證穩(wěn)定和安全,播種機上不要擺放其他物品。
(5)駕駛員和輔助人員要建立聯系方式,發(fā)生故障時,要及時停機。
(0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