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佩寧
嗅覺有四個典型特點。一是具有很強的適應性。刺鼻的味道經過一段時間感覺會變得緩和很多。二是從物種角度來講,不同的動物在嗅覺上的差異很大。三是嗅覺的感受性會隨著年齡的增長而變化。人類在幼兒和少年階段對氣味會尤其敏感。四是嗅覺最能夠引起深刻記憶。因此,香味營銷作為不同于傳統(tǒng)視聽的新型營銷方式,正越來越受到歡迎。
一、課程重點
在學生對嗅覺敏感的發(fā)展階段學習有關嗅覺的科學知識,強調嗅覺對外部世界的感受。通過讓學生體會氣味現(xiàn)象,獲得與氣味相關的知識,從感性到理性地逐漸了解嗅覺和嗅覺感官。營造學生可以在實際操作中深入感受和理解的課堂氛圍。
【涉及領域】工程學、物理學、生物學、痕跡學
【建議年級】一年級
【建議時間】110分鐘
二、課程任務
認識氣味現(xiàn)象,認識和比較物質和氣味的關系,引起學生了解現(xiàn)象、學習科學的興趣,嘗試引導學生用語言文字描述氣味和散發(fā)出某種氣味的物質。
三、課程步驟
1.導入(15分鐘)
【第一步】簡述與氣味相關的概念及嗅覺的形成原理。氣味是物質本身或其揮發(fā)物通過人體的嗅覺器官被感受到的一種印象??勺寣W生列舉氣味的種類,教師一一記錄并呈現(xiàn)出來。人類的嗅覺感受器位于鼻腔內,氣味物質分子接觸到嗅覺感受器,會引發(fā)一系列的化學反應,實現(xiàn)刺激的傳導,并到達嗅覺中樞——嗅球和端腦。昆蟲的嗅覺感受器官在它們的觸角上。分子是物質中能夠獨立存在的相對穩(wěn)定并保持該物質物理化學特性的最小單元??梢杂脤W生能夠理解的簡化語言來解釋分子,讓學生知道分子很小,有比較穩(wěn)定的特點(如揮發(fā)到空氣中的相同分子會發(fā)出相同的氣味)。
【第二步】針對之前學生列舉的不同類型的氣味,詢問學生如何把氣味歸類。這是一個開放性問題,目的是了解學生對氣味的認識層次。
【第三步】創(chuàng)設問題情景。教師可以講一個故事:你在放學的路上買了一塊美味可口的檸檬蛋糕,卻把它放在門口忘記了。等你想起來再去找,發(fā)現(xiàn)大部分蛋糕被吃掉了。從各種痕跡來看,像是被小動物偷吃的。你鎖定了幾個小動物的家,但是它們家里充斥著不同的氣味,導致你很難分辨。那么,究竟是誰干的呢?
2.宣布第一個任務和評價量規(guī)(10分鐘)
【任務】請各小組利用已有材料,混合并產生一種具有新氣味的液體,按照一定的流程,以聞氣味的方式,判斷其他各組混合液體中的成分。解釋操作流程如下:假設有A、B、C三個小組,第一步,每個人領取一個號杯,各小組派出一半學生,與另外一個小組的派出者混合(每人僅與他人混合一次),各自聞一聞原始材料的味道,記住味道的特點并在任務單(見附1)上記錄實際混合的材料名稱;第二步,學生返回本組,用混合物與另一半組員的材料混合,記住味道的特點并記錄實際混合的材料名稱,暗自填寫在任務單上;第三步,換其他組來聞已經勾兌好的成品,然后判斷成分,將結果填寫在自已的任務單上;最后,公布答案并判斷分數(shù)。
發(fā)放材料并宣布評價量規(guī)(見表1),提供一些時間讓小組各自進行溝通準備。
【材料】紙杯、食用香精(檸檬)溶液、辣椒水、孜然水、酒精、醋、白紙
3.第一個任務的執(zhí)行(15分鐘)
正式執(zhí)行制作任務。提醒學生參照評價量規(guī),思考以下內容:
(1)怎樣記錄才能又快又好?
(2)如何用文字記錄和描述氣味的特點?
4.第一個任務的總結和反思(20分鐘)
全部小組完成后,教師組織討論以下問題:
(1)在判斷其他組的混合物成分時,你的小組內部是否意見不同?哪里不同?
(2)用文字記錄和描述你所聞到的氣味,對你的判斷是否有幫助?有什么幫助?
5.宣布第二個任務和評價量規(guī)(10分鐘)
【任務】教師將不同混合氣味的物品放到學生面前,代表不同動物的氣味。讓各小組派出代表,分別通過聞氣味的方法,辨識和分析是哪種動物偷吃了檸檬蛋糕。
6.第二個任務的執(zhí)行(20分鐘)
第二個任務的重點是觀察和分析。要求學生依照評價量規(guī),認真思考以下內容:
(1)你聞到了什么味道?怎樣形容這種味道?
(2)如果現(xiàn)實中發(fā)生了這樣的事,還可以尋找哪些線索找出偷吃者?
(3)通過氣味,想象其他動物做過什么。
7.全班討論(20分鐘)
所有小組完成任務后,請第一名的小組匯報總結,讓盡可能多的組員圍繞以下問題發(fā)言:
(1)如何形容聞到的氣味?
(2)用氣味來破案,是否充分準確?為什么?
(3)通過氣味,你覺得其他動物做過什么?去過哪里?這種行為反常嗎?
(4)如果聞不到味道,世界會變成什么樣子?
如果還有剩余時間,請各組安排的觀察者做各個小組的觀察報告。
(責任編輯 郭向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