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筱
去年,即將年滿48歲的空軍招飛局副局長兼心理選拔主任張潔面臨三個選擇:在體制內(nèi)待到55歲退休;部隊安排轉業(yè);自主擇業(yè)。對于已在體制內(nèi)工作了三十年的張潔來說,前兩個選項似乎更容易、更順理成章,但他選擇了最后一個。今年3月,由張潔擔任秘書長的“北京助航者空天科普發(fā)展中心”(以下簡稱“助航者”)正式成立。這是一家社會服務組織,目標在于對青少年開展航空航天科普教育,進行航空人才早期選育。要培養(yǎng)熱愛飛行的優(yōu)質(zhì)航空人才,早期的科普、選育工作非常關鍵。第二次世界大戰(zhàn)中取得同盟國空軍首位戰(zhàn)績—一人擊落62架德國飛機的蘇聯(lián)空軍王牌飛行員伊凡·尼·闊日杜布,早在16歲時就加入了烏克蘭紹斯特卡市航空俱樂部;同期被稱為“王牌中的王牌”的德國空軍飛行員埃里希·哈特曼在德國正式投降前擊落352架敵機,而早在10歲前他就隨愛好飛行的母親一起飛上過藍天,14歲時加入了母親成立的滑翔俱樂部。1992年,成立50周年的美國實驗飛機協(xié)會(EAA)開展“雛鷹計劃”,目標是在2003年萊特兄弟發(fā)明飛機100周年之時,讓總數(shù)100萬、年齡8-18歲的少年兒童學習航空知識并上天飛行。截至2005年12月8日,已有120萬名美國孩子通過雛鷹計劃體驗過飛行的樂趣。當下,中國空天事業(yè)發(fā)展迅速,然而人才的培養(yǎng)和供給仍明顯不足。從早期選育工作來看,目前最早只小規(guī)模覆蓋到13~16歲的青少年:空軍在全國11個省市遴選16所優(yōu)質(zhì)普通高中設立空軍青少年航空學校,面向應屆初中畢業(yè)生開辦航空教育實驗班,從2015年開始每屆招收大約一千名,由空軍出錢進行精英式的培養(yǎng)。“這一千個人,三年中身體還會發(fā)生變化,真正錄取的時候,可能只能錄取三百人,那七百人就浪費了?!?張潔任空軍招飛局副局長時參與建立了這16所青少年航空學校,深知目前的局限,“為什么空軍不再擴大呢,它現(xiàn)在沒有力量了,這16所學校投入成本太大,現(xiàn)在每年1.5個億。”缺乏頂層統(tǒng)籌設計,相關機構各自為政,社會資源分散,專業(yè)指導缺乏持續(xù)性與系統(tǒng)性……許多導致航空航天人才缺乏的現(xiàn)存問題僅憑體制內(nèi)的力量無法解決,張潔想做一些事情,借助更廣大的力量,讓更多孩子在更早的時候就有機會接觸航空知識、熱愛航空事業(yè)。在任時,張潔就經(jīng)常與他的前任—空軍招飛局前副局長吳建國討論這個想法。去年初,張潔面臨轉業(yè),吳建國將要退休,二人都覺得,是時候將想法落地了。2016年7月的一天,張潔在一個學術論壇上偶遇湯錫芳。湯錫芳是國家自然科學基金會退休干部,熱心于公益,積累了不少公益領域的資源與經(jīng)驗。張潔向湯錫芳說起,自己即將離開空軍招飛局,但是割舍不下對航空事業(yè)的熱愛,想繼續(xù)從事與航空科普和飛行員早期培養(yǎng)有關的工作。感懷于張潔對航空事業(yè)的情懷,看到他做這件事的優(yōu)勢所在,湯錫芳鼓勵張潔成立一個公益性質(zhì)的社會組織,作為一個平臺,凝聚志同道合的人一起來做這件事情。2016年國慶節(jié)前,張潔與湯錫芳到商玉生先生家中拜訪。商老先生是中國公益界的元老,自上世紀80年代起就專注于第三部門研究,十年前推動創(chuàng)立了中國第一個公益孵化器“恩派”(NPI)。他對他們回憶起少年時期在哈爾濱參加少年航校對自己一生所產(chǎn)生的影響,非常贊同“助航者”的立意,并且欣然同意作為發(fā)起人之一與名譽理事長加入?!爸秸摺钡妮喞絹碓角逦?,張潔與吳建國又去邀請在空軍招飛系統(tǒng)中德高望重的原空軍司令部軍務部副部長兼空軍招飛局局長白力牛,希望他能出任助航者的理事長一職。白力牛年近古稀,但看到自己的部下為飛行忙活了半輩子,在可以名正言順選擇離開的時候,仍然不離不棄,遂義無反顧地答應加入。事實上,退休后白力牛就曾多次幫助珠海一中、山西太谷二中等學校建設具備航空特色的校園,并授課、提出布展建議、進行招飛宣講,甚至將自己心愛的全套飛行裝備都捐給了珠海一中。飛行裝備凝聚著一個空軍特級飛行員往昔的一身榮光,誰聽著都心疼,但白力牛說,“我這么大年紀了,無兒無女的,這些東西誰來繼承啊,而且繼承人他對這些東西感興趣嗎?給少數(shù)人不如給多數(shù)人。”至此,助航者的五位核心創(chuàng)始人員悉數(shù)出場,平均年齡63歲。此后,專業(yè)委員會不斷擴大,目前已有100多位從事空天相關領域的退役飛行員、機務工作者,以及從事招飛工作多年的飛行專家和心理學專家加入。一些現(xiàn)役的航天員與飛行員,得知此事后也都表示將在力所能及的范圍內(nèi)大力支持,包括于去年11月犧牲的女飛行員余旭。多年來,張潔看著余旭一路成長為八一飛行表演隊的“金孔雀”,余旭也曾答應過他,要作為助航者的義務宣傳員來幫忙。那樣的事故是極其偶然的,但是在那之后一個月的時間里,張潔都很難受,他甚至覺得,如果十年前不招余旭為空軍飛行員,今天她是不是還好好活著。助航者奉行“大航空”理念,希望搭建一個有效平臺,嘗試整合各類航空院校、飛行俱樂部、航空博物館等力量,促進交流與資源共享的同時,也打破現(xiàn)在人才培養(yǎng)“各自為政”的局面,從早從小選育飛行相關人才“苗子”,根據(jù)軍航、民航、通航系統(tǒng)不同層次的人才需求,向其輸送優(yōu)質(zhì)生源。從今年開始,助航者計劃以北京市2所中學、廣東省5所中學和海軍授牌的6所青少年航空學校為重點,通過“四室一堂”(航空展室、航空模擬飛行教室、航空科技活動室、航空保健室和航空課堂)進行校園航空文化建設,以及組織航空特色實踐活動等,建立航空科普基地,覆蓋周邊中小學,并嘗試進行早期航空人才特色培訓和選拔。曾經(jīng),助航者面臨的最大問題是,張潔等幾位核心創(chuàng)始人對于公益機構應該如何運作并不了解。最開始時張潔覺得,做這件事不圖錢,哪怕自掏腰包也要推動助航者運作下去,后來他發(fā)現(xiàn),商業(yè)化的市場運作方式有助于組織持久發(fā)展,有條件的學??上蛑秸哔徺I服務,沒條件或條件欠缺的學校則由助航者出錢支持,如此能夠讓更多人與更多機構受益。目前,已有幾家航空相關的企業(yè)明確表示將贊助助航者的活動。不久前,助航者被北京市社會組織孵化中心選為“全孵化機構”,將得到辦公場所、政策支持、資源對接、培訓提供等方面的幫助,張潔懸著的心落下不少。和一群志同道合的人,干一件自己愿意干又非常有意義的事兒,張潔由衷地高興?!拔乙惠呑又桓蛇@一件事,以前是自己飛行,現(xiàn)在是幫助別人飛行。”他說,“我們?yōu)槭裁唇兄秸吣?,就是助力航空的人,為青年學生圓夢藍天,搭建橋梁?!眅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