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傳寶
最近,又有一篇“提氣”的文章在網絡流傳:“中國又一個超級工程震驚老外”。文章稱,一艘中國貨輪抵達美國東部海岸的薩凡納港口,這個大家伙幾乎占了一條河,它的到來甚至讓整座城市都變得渺小起來。
像這樣介紹中國成就、令外國人尤其是西方人震驚、同時讓中國人提氣的文章,近年來在網絡上特別多,并且總能獲得網友的由衷感嘆:厲害了WORD國。以震驚外國人并且收獲他們的點贊來提振我們的信心,曾經很必要,現在很時髦,無論是從出發(fā)點還是從效果上來說,“沒毛病”。很多自媒體也愿意轉這樣的文章,坐收高點擊。
但這樣的文章看多了,筆者感覺似乎哪里不對。需要說,謙虛的中國不擅做自賣自夸的“王婆”,所以來自外國尤其是西方發(fā)達國家的贊美,對向外宣傳我們的發(fā)展成就還是很重要的。但是,從我們自身的角度出發(fā),對今天中國取得的成就,若還停留在外國人說好才算好的階段,那么我們的自信在哪里?
這些年,中國抓住戰(zhàn)略機遇期,勵精圖治,創(chuàng)下發(fā)展奇跡,已經成為公認的事實。如果說當初我們的一些超級工程、超級建設成就尚具有提振士氣、書寫中國榮耀的用意和作用的話,那么今天,這些超級工程不過是建設的自然結果,不是為了震驚老外,也沒必要特別在意他們的感嘆和贊美。中國人做這些,是為我們自己服務的。因此,中國人的自信,應該是發(fā)自內心,而不應以西方人的態(tài)度為心理坐標。
中國的發(fā)展已走過最艱難的時期,當然以后還會面臨艱巨的挑戰(zhàn)。但依靠勤勞和智慧,我們已經收獲巨大的成功,從中我們也獲得了足夠的自信。這種自信,不僅僅是在中國制造方面,更應該是全方位的道路、理論、制度和文化。西方的評判固然可以作為參考,但真正的坐標,應該是我們的成功經驗和既定成績。中國道路的探索,前途會越來越光明。走出西方中心論,為世界貢獻一個全新的文明和成功之路,中國人應該有這種底氣和豪氣。我們離民族復興大業(yè)前所未有的接近,越在這樣的時候,越需要發(fā)自內心的自信和堅持?!?/p>
(作者是解放軍南京政治學院教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