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田方虎
小學科學教學設計的規(guī)范化和學科化
文/田方虎
小學課改不斷深入,小學科學教學改革也被提升了日程。在改革小學科學教學的過程中,小學設計的規(guī)范化與學科化是首先需要解決的問題。教學設計是保障教學質量與效率的基礎和前提,教育工作者必須要將小學生的生理特點、心理特點以及教學目標相整合,以提高學生學習效率和質量為前提,規(guī)范教學設計理念與方法,這樣才能夠有效推動小學科學教學的改革與創(chuàng)新。
教學設計是教學活動的指導,明確了教學活動的目標、內容和方法,是整個教學活動得以順利進行的保障。提升小學科學教學設計的規(guī)范性與學科性,能夠使科學課堂教學更具針對性和效率化,結合學生的興趣、特點進行教學設計,還能夠在很大程度上激發(fā)學生學習興趣,激發(fā)學生主觀能動性。從根本上克服小學教育中教學方法單一、忽視學生學習主體地位的問題。
1.1 科學性
現(xiàn)階段的小學科學教學設計中,各要素表述不清;知識點、概念混亂,不明確的問題普遍存在。比如:教學用具、教學準備與教學手段落后,部分要素具體表述過程中,內容不全面,教學方法應用不合理等。
1.2 隨意性
科學教學將較矮分析、學情分析納入重點教學環(huán)節(jié),但是在具體落實過程中,教學分析并不透徹,一些教師將教材分析變成了教學背景分析,將教材分析置于教學難點前、教學目標后,這非常容易導致教育工作者對整體教學情況認識不清,教學設計缺乏科學性,教學效果也會明顯降低。
2.1 引用探究性的課堂學習
2.1.1 動物植物在科學教學的作用
小學科學教學內容有完整的圖片和文字記載,教師要充分利用圖片所提供的信息進行講解,結合現(xiàn)代多媒體教學方式,讓學生對不同的科學問題有充分的認識和思考,比如:“不同的動植物有嚴格的分類,他們進行分類的依據(jù)是什么?”“人類為什么可以在地球上生存?”“空氣中會有污染的氣體,而無污染氣體的來源有哪些?”“為什么只有地球上有生物而其他星球上沒有?原因是什么?”教師通過詢問不同的問題,讓學生按照自己的理解給出答案,可以更好的吸引學生的注意,還能活躍課堂氣氛,也讓學生領略科學的神奇,對科學學科更加感興趣。
2.1.2 綠色植物在水循環(huán)中的作用
傳統(tǒng)的教學模式已無法吸引小學生的興趣,為了保證科學教學設計的質量,也為了讓教師在教學過程中可以更多地傳授科學知識,在進行相關科學教學的課程中,要懂得變換教學 方法和教學理念。比如創(chuàng)建不同的情景環(huán)境,以綠色植物與水循環(huán)關系為主題,向學生展示水循環(huán)的過程,學生在觀察的過程中按照自己的理解進行描述,然后由教師給出科學的解答,以此加深學生對水循環(huán)的理解和印象。教師還可以在實驗室中進行“綠色植物蒸騰作用”的實驗探究,學生在觀看多媒體播放的完整實驗過程中,需要對問題靜心思考,并仔細分析綠色植物在蒸騰作用時產生的變化以及思考綠色植物主要散失水分在哪個位置?然后由教師進行實驗步驟講解。首先為了完成對照,教師需要選取一盆綠色健康植物與實驗材料形成對比,將透明塑料罩住植物的葉子,然后將兩盆植物同時放到充足的光照下,然后觀察實驗現(xiàn)象,經(jīng)過一段時間,被套有透明塑料葉子的塑料內部產生水珠,由此得出結論,植物在進行蒸騰作用時水分是通過葉子而流失的。
2.2 提升設計實踐性,激發(fā)學生學習能動性
科學有效的設計方法和設計理念對科學教學具有促進作用,也對小學生學習科學內容有一定的引導和輔助作用。小學教師應注重對學生開展完整的科學教學活動,按照活動內容和活動要求,詳細地為學生講解科學的神秘與偉大。學生根據(jù)自主探究和習作,對教師提出的科學問題進行回答。教師在科學教學過程中,要注重學生的學習興趣,與學生進行良好的溝通,掌握學生的生理心理特點,按照學生需求設計具有創(chuàng)新模式和創(chuàng)新方案的教學方法,讓學生有更多自主探究科學設計方案和設計理念的機會。
現(xiàn)在的小學科學教學主要以高強度、高理論為基礎,小學生對所學習的科學知識沒有充分的理解和認識,無法及時準確地進行記憶,因此難以達到預期的教學效果。還有,教師在傳授學生相關科學知識時,不注重學生對知識的理解程度,單純地進行知識灌輸,讓學生沒有分析和理解的時間。教師需要按照時代要求,不斷變換教學方法,根據(jù)所具有的教學經(jīng)驗和教學手段,積極開展全新的教學模式,讓學生有詳細理解科學內容的時間。
2.3 運用多媒體技術,鞏固學生所學知識
溫故而知新,小學生學習更是如此。學完一堂課的知識,學生需要對所學知識進行鞏固,才能使知識更好地強化與理解,士曾強其學習效果。在這一過程中,教師靈活運用多媒體,可以很好地創(chuàng)設情境,幫助學生鞏固知識。
比如:在“食物在體內的旅行”一課后,教師可以編輯一些諸如食物在入口后,直到消化完畢的視頻、動畫或圖片資料,讓學生對人們消化食物的全過程有一個更為直觀清晰的認識,鞏固所學知識。多媒體技術還可以讓教師自由地對此過程進行側重小一的講解,讓學生懂得在什么環(huán)節(jié)容易出現(xiàn)問題影響身體健康,進而使學生在鞏固知識的同時,了解到應該如何合理飲食。
本文從兩個方面對小學科學設計的規(guī)范化與學科化問題進行了研究,希望通過本文的研究能夠為小學科學教育工作者提供一些建議和參考,真正推動該學科的改革創(chuàng)新與發(fā)展。
(作者單位:湖南省湘西自治州瀘溪縣武溪小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