肇慶
春節(jié)前夕,由廣東省旅游局、肇慶市人民政府聯(lián)合主辦的首屆“請到廣東過大年”系列活動在肇慶包公文化園前江濱堤舉行啟動儀式。為期3個月的“過年模式”活動在肇慶開始。
6臺花車和來自省內佛山、中山、珠海、梅州、潮州、河源、清遠、湛江、韶關等市、部分粵桂黔高鐵經濟帶城市及肇慶市等地的近30個巡游方隊從江濱堤出發(fā),經宋城路、天寧路、七星牌坊,到達終點七星巖景區(qū)東門廣場,全程10公里。沿途幾萬市民駐足觀看,現(xiàn)場鑼鼓喧天、彩旗招展、歡樂祥和,精彩紛呈的活動,地道特色的民裕,得到了省內外前來參加啟動儀式的領導嘉賓、游客市民和社會各界人士的交口稱贊。(趙根樹 )
陽春
2月11日元宵節(jié),陽春市春天歌團開展送戲到老區(qū)活動,把精彩的節(jié)目送到革命老區(qū)河西街道合崗村委會雞嶺坡村,與老區(qū)人民一同歡度元宵佳節(jié)。他們自導自演、豐富多彩的節(jié)目,深受老區(qū)群眾歡迎。(伍志雄 李仕發(fā))
南雄
為營造新春喜慶的節(jié)日氛圍,春節(jié)期間,南雄市有關部門為廣大市民準備了一道道“文化大餐”,書法、美術、攝影、奇石、音樂噴泉等系列活動異彩紛呈,天天給市民送歡樂。
在南雄,年味十足的喜慶場地當數三影塔文化廣場。有關部門在廣場上方中央布置了一個造型別致的大型花壇,花壇的背后是兩塊韻味盈滿的大型展示牌,鑲嵌展示著“崇文、尚德、包容、創(chuàng)新”的“南雄精神”。春節(jié)期間,每天都有民間藝術團體輪番在這里踏歌起舞,表演當地傳統(tǒng)民間藝術節(jié)目,吸引了眾多市民駐足欣賞。整個文化廣場在“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三影塔的映襯下,成為南雄歡慶節(jié)日的海洋。(肖 鋒)
興寧
春光明媚,春暖花開。春節(jié)期間,素有李花之鄉(xiāng)的興寧市徑南鎮(zhèn)李花盛開,漫山遍野的李花花團錦簇,如同“皚皚白雪”,迎來眾多游人駐足觀賞。
徑南鎮(zhèn)距梅城、興城各二十公里左右,25個村落,幾乎村村都種有李樹。今年天氣比較暖和,花開得早,在徑南鎮(zhèn)境內,只見山坡上、村道旁、溪流邊,家家戶戶的房前屋后,處處都是成片的李花,有如雪花掛滿枝頭。尤其是該鎮(zhèn)東升村李花開得最盛,在離村委會不遠處的一個李樹園里,三五成群的游客在滿樹李花下觀賞拍照,其樂融融。(張群潔 鐘思婷)
陸豐
2月9日,數以萬計的群眾在陸豐市區(qū)觀賞了一場盛大的民俗巡游。英歌舞、八駿游、雙金龍以及楊宗保掛帥飄色等60多個節(jié)目涵括當地古今民俗民藝。據悉,這是該市鯉魚潭社區(qū)組織的“金雞獻瑞”2000名演員的迎春活動。(林保虔)
平遠
大年初一,平遠處處人頭攢動,歡聲笑語。市民們紛紛穿上節(jié)日的盛裝,扶老攜幼走出家門,在歡樂祥和中迎接新春佳節(jié)的到來。
在該縣人民廣場,以“我們的中國夢·文化進萬家”為主題的2017春節(jié)文藝表演正在這里上演。開心的鑼鼓敲起來,歡樂的舞蹈跳起來,動聽的山歌唱起來……演員們在臺上載歌載舞,用歌聲、用舞蹈向觀眾傳達著對今天美好生活的熱情謳歌。臺下朋友們一次次響起熱情的掌聲,用相機、手機記錄下一個個歡樂的時光。而在一旁的游園活動中,售券桌前排起了長龍隊伍,市民爭先恐后取券,參與盲人擊鼓、投藍、釣魚等游園活動。歡樂的笑語,聲聲的祝福,讓整個廣場沉浸在一片歡樂的海洋中。(朱雙玲 賴 強)
仁化
大年初一上午,仁化縣城錦江兩岸鑼鼓陣陣,來自該縣鎮(zhèn)、村的舞龍隊、醒獅隊及民俗“裝故事”輪番上陣表演,共同祈盼仁化在新的一年里風調雨順、繁榮昌盛,市民群眾祥和平安。
當天上午,丹霞街道麻塘村舞龍隊、董塘鎮(zhèn)舞龍隊、石塘鎮(zhèn)醒獅隊、扶溪鎮(zhèn)古夏村青少年舞獅隊、丹霞曲藝社舞獅隊和市級非物質文化遺產—夏富“裝故事”等6只民間隊伍在錦城文化廣場祈福表演?;顒蝇F(xiàn)場鞭炮聲聲、鑼鼓喧天、熱鬧非凡?;顒又?,丹霞街道夏富古村的男女老少村民30多人,穿著各式各樣的戲服表演民俗“裝故事”。四個壯漢抬著“故事臺”上的兩個帥小伙“文狀元”和“武狀元”行走,村民各自舉著紙扎雞、紙扎魚、紙扎蝦等道具緊跟其后,一路鼓樂齊鳴,吸引了大批市民群眾駐足觀看。(譚玉玲)
大埔
2月18日元宵節(jié),大埔縣百侯鎮(zhèn)侯北村舉行迎龍珠燈鬧元宵迎新春活動,盛況空前。正所謂:“有燈無月不娛人,有月無燈不算春”。
據了解,迎“龍珠燈”,是大埔縣侯北村蕭氏所獨有的一項民俗活動,在每年的正月十五元宵節(jié)舉行。它源于宋末元初,由大埔蕭氏始祖蕭淳帶到當地,系侯北村蕭氏“祭祖求丁”迎祖公燈或迎子孫燈的宗事活動。后逐漸演化成為祈禱新年風調雨順、幸福平安而流傳下來。其特有的“龍珠燈”制作工藝和表現(xiàn)形式全國獨有,同時融合了漢劇等文化元素,現(xiàn)為大埔縣非物質文化遺產。(劉遠來 蕭 丹)
陸河
2月5日,陸河縣北溪鹿洞祖廟隆重舉行廟會,節(jié)目豐富多彩,內容引人入勝,吸引了來自陸河本地、海陸豐、汕尾城區(qū)、深圳、揭陽等地朱氏后裔和觀眾一萬余人。
廟會主要形式是“屯兵賞將”。當日,寬敞的北中文化廣場上,鼓樂喧天,彩旗飄揚,人山人海。上百只醒獅早已競相起舞,數十柱上百斤重、數米高的大香被同時點燃,依次插在祖廟前或各村片代表隊的八仙案桌旁;米糕被砌成五米多高的“粄托”,有的呈圓柱狀、有的呈塔狀,有的呈圓錐狀,形狀各異,外面攀附青龍,栩栩如生。朱氏后裔、各地善男信女排隊進祖廟燒香叩拜,祈求四季平安;各地醒獅隊一排四只依次進入祖廟、登上戲臺參拜,并表演舞獅節(jié)目,不時贏得觀眾的喝彩聲;十多位穿紅大褂的法士不停地穿梭在祖廟內和廣場上,口中念念有詞。
據悉,北溪鹿洞祖廟“屯兵賞將”廟會文化已有數百年的歷史,俗定每三年舉行一次,并一直傳承至今。(朱少鎮(zhè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