郭蕾
[摘要] 對21例重度尋常型天皰瘡合并糖尿病、低血鉀治療過程中采用心理疏導、瘡面換藥、控制血糖和血鉀、病情觀察和物理治療的護理以及生活飲食指導等,21例患者皮損愈合或好轉出院。
[關鍵詞] 尋常型天皰瘡;糖尿??;低血鉀;護理
[中圖分類號] R587.1 [文獻標識碼] A [文章編號] 1672-4062(2017)01(b)-0114-02
天皰瘡是一種以表皮內棘細胞松解為特點的自身免疫性大皰病,可累及皮膚和黏膜,反復出現(xiàn)壁薄、易破裂的大皰,病情嚴重者可危及生命,死亡率一般可達22.5%[1]。天皰瘡尼氏癥陽性,分為多個亞型,以尋常型天皰瘡(pemphigus vulgaris,PV)最為常見,病情也較嚴重導致尋常型天皰瘡患者死亡的常常不是疾病本身,而是治療并發(fā)癥,目前治療多為糖皮質激素,免疫抑制劑是最常見輔助治療[2]。但長期大量使用激素會導致低血鉀、空腹血糖高、誘發(fā)糖尿病等[3],給臨床治療和護理帶來很大困擾。該科于2014年12月—2016年10月共收治21例重度尋常型天皰瘡合并糖尿病、低血鉀的患者,經(jīng)精心治療和護理,取得了良好效果,現(xiàn)報道如下。
1 資料與方法
1.1 一般資料
該組21例,男15例,女6例,發(fā)病年齡32~64歲,平均46.6歲。該組均經(jīng)臨床、組織病理及免疫熒光檢查確診為尋常型天皰瘡,皮膚病變時間在0.4~5.5個月不等,發(fā)病時皆有皮膚、口眼黏膜受累,水皰大小為0.3 cm×0.6 cm~5 cm×6 cm不等,糜爛面為0.5 cm×0.5 cm~14 cm×21 cm大小。按皮損所占體表面積的百分率將病情分輕(<10%)、中(10%~30%)、重(3l%~70%)、及嚴重(>70%)4級,其中重度18例,嚴重3例。入院前診斷為糖尿病15例,入院后6例,均同時診斷低鉀血癥。21例患者空腹血糖波動在7~16 mmol/L,餐后2 h血糖波動在13~23 mmol/L,血鉀濃度波動在2.95~3.47 mmol/L。
1.2 治療方法
給予大劑量糖皮質激素、免疫抑制劑、抗感染、控制血糖、調節(jié)血鉀,藥浴、清創(chuàng)換藥、局部濕敷處理等綜合治療?;颊叽嘶A上,給予補鉀、補鈣、護胃、護肝、營養(yǎng)支持等治療,并加強基礎護理及皮膚護理。
2 結果
16例皮損愈合、5例皮損好轉出院,住院天數(shù)為32~73 d,平均41 d。
3 護理
3.1 心理護理
由于病情易反復,皮損泛發(fā),又較為疼痛,患者容易有恐懼、焦慮、抑郁、絕望等不良情緒,甚至有自殺傾向[4-5]。護士應該耐心講解病情及治療過程和預后,認真傾聽患者,鼓勵他們說出心里的想法,有針對性地進行心理疏導,使患者能釋放不良的情緒,減輕心理負擔。理解關愛患者,多與患者交談,介紹一些成功病例或者鼓勵同類病友對治療過程、恢復情況多交流溝通,以增強患者治愈的信心;護士每天要面帶微笑,以飽滿的精神狀態(tài)工作,為患者傳達快樂的信息,使患者心情舒暢。
3.2 一般護理
給予通風良好的單人間病房,限制探視及陪住人員,并限制患者間相互接觸,以避免交叉感染。病房保持溫濕度適宜,安靜整潔,每日紫外線消毒空氣,極重度患者給予保護性隔離。換藥時要提高室溫,注意給患者保暖,防止受涼。臥床患者要加強生活護理,勤翻身,經(jīng)常按摩骨突出處,促進血液循環(huán),防止壓瘡發(fā)生。飲食上以流質和半流質為主,避免過熱和過冷食物,進食速度宜慢,多進食易消化、無刺激、高蛋白、低糖低脂、富含維生素的食物,不能經(jīng)口腔進食的加用靜脈營養(yǎng)。
3.3 病情觀察
每天觀察皮損情況,注意有無新發(fā)水皰及水皰的大小、有無破潰,口、眼、外陰黏膜有無糜爛或潰瘍,尼氏癥有無減輕,糜爛面有無擴大及滲出情況等,如有大量滲出應準確記錄24 h出入量及測量體溫、血壓等基本生命體征,并做分泌物細菌培養(yǎng)加藥敏試驗,以便選擇合適抗生素。如發(fā)現(xiàn)尿色加深或少尿、無尿等情況,要及時匯報管床醫(yī)生。另外注意患者有無全身性肌無力、心動過速等低血鉀癥狀,血糖偏高的患者要觀察患者的意識以及有無低血糖反應。密切觀察用藥后的不良反應,長期使用糖皮質激素可引起水鹽及糖代謝紊亂、加重感染、誘發(fā)消化道潰瘍以及引起骨質疏松、凝血功能異常、精神興奮等,要密切觀察患者體重、大便顏色、皮膚有無紫癜以及注意患者精神癥狀,遵醫(yī)囑定期查肝功能、電解質、血糖、出凝血時間等。
3.4 控制血糖
14例皮下注射胰島素,7例口服鹽酸二甲雙胍片、阿卡波糖片,測量患者空腹及三餐后2 h血糖,根據(jù)血糖值及時調整胰島素及降糖藥物用量,一旦確定發(fā)生低血糖,應盡快補充糖分;胰島素注射部位要經(jīng)常更換,如產生硬結,可用熱敷,但要避免燙傷;指導患者少食多餐,控制總熱量,嚴格限制各種甜食,多食纖維素高的食物;條件允許的患者三餐后適當運動20~30 min;定期檢查患者足部,保持清潔,避免感染,指導患者預防外傷。其中1例發(fā)生一過性低血糖,與注射胰島素后未及時進餐有關;3例血糖控制不理想,與患者長期使用激素、進食過多高熱量食物有關。經(jīng)過健康教育、運動指導、調整飲食計劃后該組21例患者血糖控制良好。
3.5 補鉀護理
遵醫(yī)囑靜脈滴注補鉀配合口服補鉀,鉀對血管刺激性較大,靜脈穿刺時應選擇較大靜脈,調好滴速,加強巡視,防止液體外滲,如發(fā)現(xiàn)四肢疼痛、腫脹,應立即更換穿刺部位,局部可用50%的硫酸鎂溶液濕敷;長期口服補鉀容易刺激胃腸道,將氯化鉀溶于水里服用可減輕胃腸道反應;另外指導患者適當多進食含鉀的食物,如肉類、橘子汁、牛奶、番茄汁等,增加鉀的攝入。出院時21例患者血鉀均>4.0 mmol/L,無一例并發(fā)癥發(fā)生。
3.6 皮損護理
3.6.1 軀干四肢糜爛面護理 每天用1:8 000高錳酸鉀溶液泡浴10~15 min以去除痂皮腥臭,較大水皰要使用無菌注射器抽吸皰液,注意保持皰壁完整,遵醫(yī)囑用10%的聚維酮碘溶液和生理鹽水清洗糜爛面,范圍較大者要分批清洗;滲出明顯者遵醫(yī)囑用3%的硼酸溶液濕敷,要注意保暖、防止受涼,每次濕敷范圍不得超過體表范圍的1/3;痂皮較厚者用金霉素外敷軟化,待其自然脫落,禁止撕扯;糜爛面遵醫(yī)囑外用新霉素乳劑抗感染、重組人表皮生長促進表皮生長,貼敷滅菌凡士林油紗保護皮損。白天應將患者所穿衣物脫去,充分暴露皮損,夜間每2 h翻身1次,并使用支被架托起被罩,不可直接蓋于病人身上,以免粘連加重表皮剝脫。護理人員進行換藥時,要注意動作盡量輕柔,減少患者的痛苦,同時要注意保護患者皮損,如測量血壓時皮損處應墊紗布;注射胰島素、靜脈穿刺時應避開皮損,膠貼盡量貼在皮膚完整處。換藥時嚴格執(zhí)行無菌操作,每日更換消毒床單被套及病員服,該組無1例患者發(fā)生感染。
3.6.2 口腔、眼部皮損護理 此病口腔黏膜易受累且最先出現(xiàn)糜爛[5],囑患者使用軟毛牙刷刷牙,鼓勵患者勤漱口,三餐前后用3%的碳酸氫鈉溶液漱口預防口腔感染,有潰瘍者可貼口腔潰瘍膜。其中3例患者口腔糜爛嚴重且經(jīng)久不愈,采用局部封閉治療方法,用曲安奈德溶液和鹽酸利多卡因注射液1:1混合進行皮下注射,每周1次,出院時口腔糜爛基本愈合。針對患者眼部分泌物,可用生理鹽水沖洗眼睛,根據(jù)眼科會診意見合理使用眼藥水,用眼藥膏涂眼瞼防止粘連。
3.6.3 頭部、外陰皮損護理 頭部結痂較厚的用金霉素或紅霉素軟膏外涂軟化后慢慢清除,睡覺時盡量避開頭部皮損處,防止受壓部位疼痛。患者外陰糜爛面較大者每日換藥,用乳酸依沙吖啶溶液濕敷患處,男性患者陰囊、陰莖糜爛者,陰莖與陰囊之間用紗布間隔,防止粘連;小面積無滲出可用生理鹽水清潔外陰,穿純棉寬松內褲,減少摩擦。大小便后及時用1:8 000的高錳酸鉀溶液清洗會陰部位,肛門處涂金霉素軟膏保護。
3.7 物理治療護理
紅外線局部照射具有殺菌和抗感染作用, 可促進血液循環(huán),并使創(chuàng)面保持干燥[6]。患者濕敷后可用紅外線治療儀照射糜爛面,2次/d,15~20 min/次,使用時應根據(jù)患者感覺的實際情況而定,以患部感覺溫和、舒適為宜,熱量大小可通過與皮膚間的距離來調節(jié),距離一般為10~20 cm,皮膚表面溫度在38~46℃,要經(jīng)常詢問患者的感覺并觀察局部情況,隨時進行調節(jié),照射部位接近眼或光線可射及眼時,應用紗布遮蓋雙眼。
3.8 健康指導
告知患者出院后定期門診復診,如有新發(fā)水皰應立即就診;向患者講解該病治療的重要性,告知患者激素使用的注意事項及不良反應,囑患者勿隨意減量或停藥,以免加重病情;指導患者按時注射胰島素或口服降糖藥,定期監(jiān)測血糖,外出應攜帶餅干糖果等防止低血糖。
4 小結
重癥尋常型天皰瘡患者長期大劑量使用激素易誘發(fā)感染、升高血糖、導致低血鉀等,該組病例合并糖尿病、低血鉀,病情較為復雜,在整個過程中做好病情觀察、瘡面無菌操作、用藥護理以及心理和飲食指導至關重要,在重視疾病、采用各種手段控制感染的同時,還要注意高血糖、低血鉀的治療和護理,才能為患者病情康復提供保障。
[參考文獻]
[1] 苑園.天皰瘡的護理[J].當代醫(yī)學,2008,14(20):15-16.
[2] Prajapati V, Mydlarski PR. Advances in pemphigus therapy[J]. Skin Therapy Lett, 2008, 13(3): 4-7.
[3] 黎曉紅. 長期大量應用糖皮質激素的不良反應及防治進展[J].臨床合理用藥,2016,9(3C):174-175.
[4] 鄧宏,蔡濤,胡麗.天皰瘡病人的護理[J].現(xiàn)代醫(yī)藥衛(wèi)生,2008,24(2):191-192.
[5] 鄧丹琪,李學平,蔡梅,等.天皰瘡48例臨床分析臨床皮膚科雜志[J],2003,32(10): 581.
[6] 柳楠.紅外線聯(lián)合半導體激光治療褥瘡的療效觀察[J].中國實用醫(yī)藥,2012,7(29):124.
(收稿日期:2016-11-1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