羅淑輝,謝小利
(寧波市第四醫(yī)院 急診胸外科,浙江 寧波 315700)
健康心理研究
聚焦解決教育對肺癌手術患者希望水平和負性情緒的影響
羅淑輝,謝小利
(寧波市第四醫(yī)院 急診胸外科,浙江 寧波 315700)
目的 探討聚焦解決教育對肺癌手術患者希望水平和負性情緒的影響。方法 68例擇期肺癌手術患者中33例接受圍術期常規(guī)護理(對照組),35例接受聚焦解決教育模式護理(聚焦解決教育組);采用Herth希望水平量表(HHI)評估兩組患者的希望水平,采用漢密爾頓焦慮量表(HAMA量表)和漢密爾頓抑郁量表(HAMD量表)評估患者的負性情緒。結果 干預前,2組患者的希望水平、焦慮抑郁情況差異均無統計學意義(P>0.05);干預后,2組的希望水平和焦慮抑郁情況均改善,且聚焦解決教育組優(yōu)于對照組,差異均有統計學意義(P<0.05)。結論 聚焦解決教育能夠顯著改善肺癌手術患者的希望水平和負性情緒。
聚焦解決教育;肺癌;希望水平;負性情緒
肺癌起源于支氣管黏膜或者腺體,是全球發(fā)生率與病死率最高的惡性腫瘤,對人類的健康造成了極大的威脅[1]。外科手術仍然是目前治療肺癌的常用方法,但手術作為一種應激源嚴重影響了患者圍術期的心理健康[2];由于缺乏對肺癌相關知識的了解,更增加了患者對肺癌的恐懼,進而喪失了希望,產生負性情緒[3]。聚焦解決教育為一種以人的積極心理為解決問題的關注點,以最大限度挖掘患者的優(yōu)勢、能力為出發(fā)點,尋找建設性解決方案的臨床干預教育方式[4]。本研究將聚焦解決教育應用于肺癌手術患者的圍術期護理中,探討聚焦解決教育對肺癌手術患者希望水平和負性情緒的影響。
1.1 一般資料 選取本院2014年1月-2016年6月擇期手術的肺癌患者68例,納入標準:(1)確診為肺癌;(2)首次進行手術治療,且為根治性切除術;(3)能夠正常交流,意識正常,無精神類疾病;(4)知情同意?;颊叻伟┕孟⑿允中g切除患者、合并其他嚴重基礎疾病和器質性病變者。本組男42例,女26例,平均年齡50.6±9.4歲;臨床分期:Ⅰ期34例,Ⅱ期34例;病理分型:腺癌23例,腺鱗癌17例,鱗癌15例,小細胞未分化癌13例,預計生存期>1年,對自身病情完全知曉。我院于2015年4月開始在手術患者圍術期開展聚焦解決教育模式(聚焦解決教育組,35例),之前接受常規(guī)護理的33例患者作為對照組。對照組男20例,女13例,平均年齡50.2±9.2歲;臨床分期:Ⅰ期15例,Ⅱ期18例;病理分型:腺癌11例,腺鱗癌8例,鱗癌7例,小細胞未分化癌 7 例。聚焦解決教育組男22例,女13例,平均年齡51.0±9.7歲;臨床分期:Ⅰ期19例,Ⅱ期16例;病理分型:腺癌12例,腺鱗癌9例,鱗癌8例,小細胞未分化癌 6例。2組患者的性別、年齡、臨床分期等一般資料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0.05),本研究經醫(yī)院倫理委員會批準。
1.2 聚焦解決教育
1.2.1 描述、收集問題 通過與患者進行床邊交流溝通對患者的情況進行收集評估,以引導式的方式讓患者訴說目前針對手術存在的1~2個問題,例如“請問您接受手術治療有什么感受?您將如何應對手術,覺得是否有效?您需要醫(yī)護人員為您提供哪些幫助?您會尋求哪些人提供幫助,如何尋求?”,在了解患者有哪些解決問題的資源條件下與患者及家屬探討手術方案、護理計劃等,在溝通過程中應始終以患者為中心。
1.2.2 構建目標 通過對危機問題的描述、收集,幫助患者構建可能的目標,目的是增強患者應對肺癌手術的信心,例如“在確定手術治療方案后,你做了哪些讓情況變好一些?你最大的愿望是什么?采用量化提問,如果1分表示痛苦,而10分則代表幸福,您處于什么位置?您將如何提升自身的幸福感?”1.2.3 探查例外 從正向方面引導患者感受肺癌對自己與家屬帶來的影響,引導患者換個角度思考問題,從另外一個角度考慮肺癌帶來的意外收獲,例如“除了難過,這次疾病是否讓您有一些生活上的感觸?比如伴侶的支持、家人的關心、朋友的支持等?在經歷這次手術后您將如何對待身邊的家人與朋友?”。
1.2.4 給予反饋 肯定患者及家屬做出手術這個決定的正確性,盡量消除患者及家屬的不安,反饋方式“通過您的描述,可以看出來您和家人對您的恢復有很好的規(guī)劃,手術并不可怕,您一定會戰(zhàn)勝病魔的;很高興,您擁有一個充滿愛的家庭,對這件事處理非常明智,是對個人和家庭非常負責的做法,相信你們以后一定會幸?!?。
1.2.5 評估進步 從患者的身體、心理狀態(tài)中發(fā)現患者的進步并給予鼓勵,并幫助他們獲得社會支持,例如“通過與您交流發(fā)現您和家人有很好的應對策略,這對于康復是十分有幫助的;把這次經歷當作一次人生歷練是一種積極的人生態(tài)度,這對于您以后遇到的問題同樣有很大幫助”。
1.3 觀察指標
1.3.1 希望水平 采用Herth希望水平量表(HHI)[5]評估患者的希望水平。量表包括現實與未來的積極態(tài)度(T)、與他人保持親密關系的態(tài)度(I)及采取積極行為的態(tài)度(P)3個維度共12個條目,每個條目得分1~4分,總分12~48分,得分越高,則提示希望水平越高;其中12~23分表示低水平,24~35分表示中水平,36~48分表示高水平,其Cronbach’s α為0.87,信度0.92。
1.3.2 負性情緒 采用漢密爾頓焦慮量表(HAMA量表)[6]和漢密爾頓抑郁量表(HAMD量表)[7]評估患者的負性情緒。HAMA量表共包含14個項目,得分≤7分提示患者的狀態(tài)正常,7~14分提示患者存在焦慮情況,15~20分提示患者存在肯定的焦慮情況,21~28分提示患者有明顯焦慮,>29分提示患者伴有嚴重焦慮。HAMD量表共包含24個項目,得分<8分提示患者狀態(tài)正常,8~20分提示患者存在較輕的抑郁情況,21~35分提示患者存在明確的抑郁情況,≥35分提示患者有顯著抑郁。
1.4 統計學分析 應用SPSS 17.0統計學軟件處理數據;計量資料采用t檢驗,P<0.05為差異有統計學意義。
干預前,2組患者的希望水平、焦慮抑郁情況差異均無統計學意義(P>0.05);干預后,2組的希望水平和焦慮抑郁情況均改善,且聚焦解決教育組優(yōu)于對照組,差異均有統計學意義(P<0.05);詳見表1。
表1 患者圍術期護理干預前后希望水平 與負性情緒變化(分)
注:*與本組干預前比較,P<0.05;#與對照組同期比較,P<0.05。
肺癌臨床治療常采用以手術為主、放化療為輔的綜合治療方式,由于病情嚴重、術后住院時間長、費用較高,加上患者及家屬往往對手術知識等認識不足,易引發(fā)患者產生焦慮抑郁等負性情緒,降低希望水平[3]。聚焦解決教育是基于積極的心理學發(fā)展而來的尊重和相信個體自身潛能與資源的健康教育模式,關注點集中在與個體共同找出解決方法完成個體需求的目標,利用一切可以利用的資源[6]。
希望是表達肺癌患者需求與意愿的一種期待,希望對于個體的態(tài)度與行為會產生積極的影響[5]。劉方等[7]將病友互助護理模式應用于肺癌手術患者的護理中,顯著提升了肺癌患者的希望水平;龔燕等[6]采用醫(yī)護合作聚焦解決模式對乳腺癌手術患者進行護理,顯著提高了乳腺癌患者圍術期希望水平。本組患者在干預前,其希望水平處于中水平,2組無顯著差異;而干預后聚焦解決教育組的希望水平顯著高于對照組,且平均達到高水平;可能是因為:(1)聚焦解決教育始終以患者為中心,保持引導、鼓勵、贊美的語氣與患者溝通,體現了對患者的充分尊重,且引導患者從積極的角度看待手術,激發(fā)患者的自我管理主動性,進而提升了患者的希望水平;(2)多項研究顯示,癌癥患者的社會支持對其希望水平有重要影響[8],聚焦解決教育從患者的身體、心理狀態(tài)中發(fā)現患者的進步并給予鼓勵,利用患者自身一切可以利用的資源,獲得了最大的社會支持,提升了患者戰(zhàn)勝疾病的信心,增強了對未來的希望。
據報道[9],肺癌患者焦慮與抑郁的發(fā)生率達40%與38%,焦慮抑郁等負性情緒會對患者的治療依從性產生不良影響,嚴重影響了患者心理健康與預后。聚焦解決教育可以顯著激發(fā)患者的自身潛能,調動患者對生活的熱情,從而改善負性情緒,提高生活質量[10]。本研究中護理人員從患者角度挖掘患者個體的原動力,幫助患者重新認識到手術對肺癌患者的作用,將負性情緒轉移到學習疾病、手術知識中。結果顯示:護理干預后,患者的焦慮抑郁情況均得到顯著改善,但聚焦解決教育組改善程度顯著高于對照組;表明聚焦解決教育可以顯著改善肺癌患者的焦慮抑郁情緒。
綜上所述,將聚焦解決教育應用于肺癌手術患者的圍術期護理中,能夠顯著改善肺癌手術患者的希望水平和負性情緒,值得臨床推廣。
[1]丁勇敏.農村肺癌發(fā)病危險因素的研究及預防措施分析[J].中國農村衛(wèi)生事業(yè)管理,2013,33(3):307-308.
[2]金玉彬,修曉青,陳旭東,等.健康行為干預對肺癌化療患者應對方式及希望水平的影響[J].中國實用護理雜志,2010,26(20):17-19.
[3]王曄光.強化護理干預對肺癌化療患者希望水平及生活質量的影響[J].國際護理學雜志,2015,36(5):614-616.
[4]康潔,王云,孫紅,等.聚焦解決模式對癌癥化療患者負性情緒和癌因性疲乏的影響[J].中國醫(yī)藥導報,2014,35(3):82-85.
[5]洪世茹,穆素紅.肺癌化療患者希望水平與自尊及領悟社會支持的相關性研究[J].護理學雜志,2013,28(8):30-32.
[6]龔艷,崔莉青,蔣維連,等.醫(yī)護合作聚焦解決模式干預對乳腺癌手術患者希望水平的影響[J].護理與康復,2015,14(7):667-669.
[7]劉方,徐琳.病友互助護理模式對肺癌患者社會支持及希望水平的影響[J].中國實用護理雜志,2014,30(23):51-53.
[8]金紅露,張濟周,周建雙.聚焦解決模式在癌性疼痛患者健康教育管理中的應用[J].護士進修雜志,2015,30(10):939-941.
[9]王紅愛,曹楓林,李潔,等.肺癌患者積極心理品質、社會支持與生活質量的關系研究[J].護理學雜志,2015,30(17):23-25.
[10]謝翡娜,王彥,何鳳英,等.聚焦解決教育模式對肝癌手術患者危機應對能力的影響[J].中華現代護理雜志,2016,22(16):2245-2248.
Effects of solution-focused education on the hope level and negative emotions of patients with lung cancer surgery
LUO Shu-hui,XIE Xiao-li
(DepartmentofEmergentThoracicSurgery,theFourthHospitalofNingbo,Ningbo315700,China)
Objective To understand the effects of solution-focused education on the hope level and negative emotions of lung cancer patients. Method Firstly, 68 patients of lung cancer to undergo surgery were chosen as the subjects of study. Then, 33 out of the 68 patients were selected as the control group and provided with conventional perioperative nursing. The other 35 patients were provided with solution-focused education. Herth Hope Scale (HHI hope) was used to assess the hope levels of the two groups. Hamilton Anxiety Scale (HAMA scale) and Hamilton Depression Scale (HAMD scale) were used to assess the negative emotions of the two groups. Findings Before intervention, no significant difference was observed between the 2 groups in hope level, anxiety and depression conditions (P>0.05). After intervention, the hope level and anxiety and depression conditions of bother improved, with those of the experimental group being better than those of control group. The difference was statistically significant (P<0.05). Conclusion The solution-focused education can significantly improve lung cancer patients’ level of hope and negative emotions.
solution-focused approach; lung cancer; hope level; negative emotions
2016-09-19
羅淑輝(1981-),女,四川仁壽人,本科,主管護師。
10.3969/j.issn.1674-6449.2017.02.020
R471
A
1674-6449(2017)02-0182-0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