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 | 本刊記者 王玲玲
戴繼華的教育“真境”
文 | 本刊記者 王玲玲
“生活穩(wěn)定,離家近”,這是當年年僅18歲的戴繼華高中畢業(yè)之后選擇就讀南通師范專科學校的主要原因,促成這個想法的是他們生產(chǎn)隊里一位見多識廣的姓曹的爺爺。盡管選擇這個職業(yè)的時候沒有所謂的夢想與情懷,但真正走上七尺講臺后,戴繼華卻由衷地愛上了這個職業(yè)。
從教27年來,南通市東方中學校長戴繼華收獲了全國教學實踐改革先進個人、全國優(yōu)秀科研教師、江蘇省語文特級教師、正高級教師等榮譽和頭銜。成績面前,戴繼華“不羨城中艷桃李”,將“甘為溪頭薺菜花”作為自己一生的追求。今年,他的專著《用語文的方法教語文》即將出版,這將是他的語文課堂“真境論”第一次系統(tǒng)化地呈現(xiàn)。
1990年8月,剛從南通師范??茖W校畢業(yè)的戴繼華被教育局的一紙介紹信送到了英雄初中。這是一所鄉(xiāng)村中學,沒有圍墻,只有三排紅磚瓦房。長滿雜草的操場上,兩個破舊的籃球架彼此相望,在夕陽中頗有幾分凄涼之意。當時學校沒有宿舍,戴繼華每天要騎自行車趕10里路往返。盡管工作量頗大,但是初涉教壇的新奇還是讓他極為投入,每每備課到深夜,隔壁鄰居姨媽就在屋子里喊:“教書先生,該休息了!”
彼時,戴繼華還不滿20周歲,尚未真正“靜下心來教書,潛下心來育人”。不過,向來不喜歡墨守成規(guī)的他還是想“努力讓每一天都流淌出新意”。
“我學過上海的育才中學,開過茶館兒;我學過魏書生,帶領學生攀登知識樹;我學過蔡澄清的‘點撥法’,學過錢夢龍‘學生為主體、教師為主導、訓練為主線’的導讀法……”在理論的滋養(yǎng)和實踐的體驗中,戴繼華尋找著適合自己的最佳契合點,在不斷的模仿和創(chuàng)新中一點一點找到屬于自己的教學之路。當然,在這條荊棘叢生的道路上,自稱“膽子比較大”“不是很聽話”的戴繼華也遭遇了不少質(zhì)疑和否定。
一次在通州劉橋初級中學講授“濟南的冬天”,他打破常規(guī)教學設計,嘗試了自己命名的“一步到位 一點突破”的教材處理方法。在課上他通過導語引導學生一下子就關注到文中第三節(jié)——“最妙的是下點小雪呀”這一段,然后圍繞這一節(jié),用“讀賞背”三個環(huán)節(jié)結(jié)構(gòu)課堂,帶著學生閱讀、賞析了這一段,并通過分層次的方法指導學生當堂背誦。一節(jié)課下來絕大多數(shù)學生已經(jīng)會背這一經(jīng)典段落了,課堂效果甚佳。但是在評課的時候戴繼華卻遭遇了老教師的嚴厲批評?!八麄冋J為用這樣的方式處理,還有許多內(nèi)容沒有講到”,戴繼華告訴記者,這其實是一次選拔性的借班上課,將決定他是否能拿到通州區(qū)語文說課比賽的入場券。
在選擇這種教學方法的時候,戴繼華并不是沒有緊張過、猶豫過,不過,最終他還是選擇“冒險”。慶幸的是,“不走尋常路”的戴繼華得到了劉橋區(qū)教育督導組嚴漢澄老師的認可。嚴老師認為戴繼華突破了傳統(tǒng)語文課堂設計,很有創(chuàng)意,力薦其參加比賽。當然,最終戴繼華沒有辜負老師的期望,一舉拿下了那一屆說課比賽的第一名。
20世紀90年代初,是語文教改活躍期,教壇上涌現(xiàn)出一大批優(yōu)秀語文老師。深處這一樣一個時代背景中的戴繼華讀于漪,讀寧鴻彬,讀洪宗禮,讀魏書生,一本《中國著名特級教師教學思想錄》被他翻得斑駁。為了進一步提升自己,1994年7月到1997年7月,他在南京師范大學又系統(tǒng)學習了中文本科課程,獲得本科學歷。
這時候的戴繼華已經(jīng)是一位比較成熟的語文教師,對課堂的駕馭可謂爐火純青、收放自如,各種榮譽和表彰紛至沓來。戴繼華非但沒有沾沾自喜,反而開始了語文教學上的自我否定。
戴繼華回憶:“那是和同事的一次聊天,突然就迸發(fā)出一個想法——如果不拘一格教語文會怎樣?”這看似不經(jīng)意間的一問,成了他否定自我,重新思考語文的觸發(fā)點。
真正的轉(zhuǎn)變發(fā)生在2013年。那一年的秋天,戴繼華在南通市名師導師團的安排下到沭陽如東中學開展教學研討活動。在這次活動中戴繼華講授了楊絳先生的《老王》一文。針對這節(jié)課戴繼華預設了三個教學目標,精心設計了五大教學步驟。從教學過程和學生的反應來看,這節(jié)課無疑是成功的。課后何廣余、曹津源兩位德高望重的導師也對戴繼華給予了充分的肯定。不過,在私下聊天的時候,何老笑吟吟地對戴繼華說:“小戴啊,我覺得這堂課啊,還是老師問得多了些,學生還不曾有機會提出自己的問題。你有沒有想過,語文教學的邏輯起點到底是什么?”何老的一席話猶如一聲驚雷,一下子點醒了戴繼華:是啊!“預設”固然不可少,但“生成”千萬不能缺,課堂的主人應該是學生。
回歸起點之后的戴繼華在語文教學的實踐和理論研究中都取得了突破性的進展。他的課堂給人最深的印象是內(nèi)涵豐富,理性簡約,充滿了濃郁的語文情趣和人文關懷。
戴繼華主張課堂以境界為上,有境界自成好課?!白匀?、真切、深沉、韻味”已成為他努力追求的境界。何謂“自然、真切、深沉、韻味”的境界?“就語文課堂教學而言,‘自然’即不造作,‘清水出芙蓉,天然去雕飾’,教學手段的選用,教學過程本身,流程中師生的狀態(tài)都應該是本色、清新的;‘真切’,其核心在‘真’:一是理真,就是課堂教學設計有客觀、合理的學理依據(jù),教學是基于科學的理論、前瞻的理念、客觀的教情和學情的;二是事真,整個教學過程都是初始化、原生態(tài)的,不存在預練、表演的痕跡;三是情真,師生的態(tài)度、對話的氛圍,素樸而和諧,都蘊含著來自心靈深處的真誠。‘深沉’,即課堂有厚度,教學內(nèi)容合適而不淺薄,學習體驗深刻而不膚淺,教學氛圍和融而不生硬,教學對話熱烈而不冷清,一切指向?qū)W生的語文素養(yǎng)和未來發(fā)展?!嵨丁?,即課堂富有藝術性,互動生成的手段更多樣、過渡更巧妙、方式更精致、活動更有意趣,讓聽課老師久久回味,讓學生恒久難忘?!贝骼^華向記者娓娓道來。
現(xiàn)在的戴繼華不僅是一位語文教師還是南通市東方中學的校長。主政東方中學以來,戴繼華做了兩件大事:一是搭建起了“兩翼一體”(即青年教師發(fā)展研修中心、青藍工程、骨干教師研修共用體)的教師培養(yǎng)模式;二是開發(fā)校本課程。這兩件大事分別抓住了學校發(fā)展的兩大關鍵要素:教師和課程。教師和課程最終的指向則是師生的成長。
目前,“兩翼一體”培養(yǎng)模式已將東方中學95%以上的教師都涵蓋了進來。戴繼華坦言,學校216人的專任教師隊伍中40歲以下81位,30歲以下37位,必須下決心培養(yǎng)青年教師才能帶動學校發(fā)展?!皟梢硪惑w”正是基于這樣的思考誕生的。
在校本課程開發(fā)方面,由戴繼華領銜主持的傳統(tǒng)文化課程《唐詩宋詞十八講》今年5月即將編纂完成。從秋季學期開始,這一課程將以社團課的形式面向初一年級正式開課。屆時,戴繼華也將重新走上因為行政事務牽絆而久違了的課堂。
其實,當校長的這段時間,戴繼華與其說是暫時離開了課堂不如說是以另一種形式走進了更廣闊的課堂:教室里聽學校老師上課,操場上看孩子們上體育課,帶領教師編寫校本課程……誠然,作為一所3000多名師生體量的初中學校校長,戴繼華一線教學以及進行語文教學理論研究的時間、精力會被消耗不少。但是,換種思路去想:這其實也是在一個更大的平臺上去研究一門關于教育的學問?!拔椰F(xiàn)在有機會就會和我們的老師、我們的孩子說話,立足師生去思考學校發(fā)展,去讓我們提供的教育更加的契合規(guī)律、更加和諧。”戴繼華一臉幸福地說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