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媛
摘要:民族音樂在我國是兩三千年階級社會的產(chǎn)物,源遠流長,有著悠久的歷史。隨著七八十年代改革開放,社會取得的不斷發(fā)展進步,全球音樂文化的寬領域交流和大融合使得我國的民族音樂受到了極大的沖擊,在當今,出現(xiàn)了一種普遍現(xiàn)象:中學生逐漸失去了對民族音樂的學習熱情,而對流行音樂產(chǎn)生了更多的興趣。本文將分析產(chǎn)生這一現(xiàn)象的原因,并就如何在音樂教育中實施民族音樂與流行音樂的融合貫通提出了幾點策略。
關鍵詞:民族音樂;流行音樂;融合;策略
一、緒論
民族音樂孕育于民間,是民間廣大人民群眾所廣泛傳播的歌曲或者樂曲。它主要以反映人民生活、勞作為主。同時,它也應用于音樂課堂,是學生音樂素質教育和教學課堂的主要內(nèi)容。然而,在中學音樂教學課堂中,民族音樂作為支撐力量出現(xiàn)了課本民族音樂篇幅所占比例比較大,教師“依書直說”,忽視學生的興趣和需要等問題。學生表現(xiàn)出了對民族音樂有著較低的學習熱情,甚至心理上產(chǎn)生一種自然的排斥。流行音樂是指二十世紀以來新興的商品化、大眾化的新音樂形式。它倍受人們所喜愛和追捧,尤其深受中學生的熱愛,它正以猛烈的方式?jīng)_擊著音樂課堂中的民族音樂。
在當今這樣一個流行音樂遍布世界每個角落的國度里要繼承和發(fā)揚本土民族音樂,這不能不引人深思。這也提醒我們需要摸索一條匹配當今中學音樂教育的新的道路。
二、民族音樂與流行音樂融合的意義
(一)兩者融合的原因
就民族音樂來看,學生覺得傳統(tǒng)的民族音樂過于規(guī)矩缺乏活力,對民族音樂有著強烈的生分感,在他們的日常生活中也很少接觸到,對民族音樂形成了固定思維:民族音樂來自于書本,是一種學習任務和負擔,認為它們是枯燥無味的并且與中學生追求時尚潮流的心理相悖的。
從流行音樂方來分析,全球化里形形色色的大眾傳媒覆蓋著世界的每個角落,流行歌曲正一步步銷蝕著學生們對本土傳統(tǒng)民族音樂學習的熱情,中學生對流行音樂趨之若騖,張口就唱,學生被它新奇時尚的風格吸引。這些都警醒著我們需用發(fā)展的眼光將民族音樂與流行音樂有效的融合起來,兩者融合能夠使中學生對音樂的學習效率事半功倍,也能使民族音樂得到進一步的發(fā)展。
(二)兩者融合的意義
中學的音樂教學課堂呈現(xiàn)出死氣沉沉,毫無生機的情況迫切的要求我們務必改變該現(xiàn)狀來促使音樂課堂飛揚時代之音。我們的時代是一個力求改革創(chuàng)新的社會,我們的音樂課堂也應緊隨時代步伐來壯大自身。民族音樂中摻入流行元素的新的形式可以使中學音樂課堂煥發(fā)新的光彩。假如能把流行音樂之精華部分融入課堂與民族音樂相互借鑒、取長補短,引導學生用流行的方式欣賞民族音樂,讓學生覺得民族音樂也一樣貼近人們的生活和情感世界,相信將令中學生對民族音樂知之甚少,學習興趣低下的情況得到改善,最終達到中學生像喜歡流行音樂一樣渴求民族音樂的目的。所以教學內(nèi)容改革勢在必行,兩者結合意義深遠。
三、民族音樂與流行音樂結合教學的策略
(一)重視與時俱進,整合教學教材內(nèi)容
中國是一個多民族國家,民族音樂是我們音樂的靈魂??v觀世界,盡管民族的才是世界的,但我們應該清楚民族的不是亙古不變的、唯一的。這也就要求我們要結合時代的特點將民族音樂與流行音樂巧妙的結合起來,在中學音樂教學課堂里大膽革新,做出恰當?shù)慕虒W策略重新整合教材教學內(nèi)容。從實際出發(fā),選擇思想性、藝術性、時代性強的音樂作品,把民族音樂與流行音樂的內(nèi)容巧妙結合在一起,互取長短,激發(fā)學生學習興趣,拓寬學生音樂視野。以下就民族音樂與流行音樂的結合教學給出了幾點方法。
1.融流行歌曲于課堂
新一代的中學生內(nèi)心都渴求以新穎出奇的方式去表達自己的音樂情感,面臨漫天的流行音樂,音樂教師們在教授音樂課程時也常常面臨兩難的窘境:學生們在學習課本音樂內(nèi)容上覺得平淡無味、難以下咽,在唱流行歌曲時倒是饒有興致、頗有滋味。對于這樣的問題,怎樣去引導學生走出誤區(qū)而積極的學習民族音樂理智對待流行音樂?
(1)通過唱流行歌曲,解決音樂知識難題
流行歌曲也包含著大量學生需要掌握的音樂知識,因此讓流行音樂參與到音樂知識的教學中,學生便能輕易地接受原本枯燥乏味的音樂知識。教師可以通過在教唱流行歌曲時引入民族歌曲。又可把流行歌曲中的精彩部分的樂譜放入課堂用于學生練習視唱練耳,在對歌曲有一定興趣和認識的前提下,學習起來就不那么困難了。并且利用青少年熱衷現(xiàn)代音樂的心理適當精撿部分流行音樂歌譜作為視唱教材,更有助于調動他們的學習積極性,進而幫助提高閱譜的能力,達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2)借流行歌曲作對比,把民族音樂流行化
教師在授課時可以挑選具代表性的通俗樂曲,其風格特點涵蓋民歌韻味。在講課時先將該通俗歌曲作導入再引出所要學習的教學任務歌曲。并將兩種不同類型的歌曲進行比較,重點讓學生說出民族風格的歌曲的感悟,再對歌曲所表達的內(nèi)容感情進行總結。這樣引入流行歌曲作為教學材料,就能更加輕易使學生主動接收民族音樂的魅力。
2.融流行樂器于課堂
樂器進課堂已成為中學音樂教育大綱的重要一項,也是目前音樂教學革新的目標之一。樂器的學習能夠促使學習中的人對音準能力的把握度得到改善,還能進一步深化教學內(nèi)容,活躍課堂氛圍從而誘發(fā)學生的學習熱情。
(1)演奏流行歌曲,引發(fā)學生民族樂器學習的興致
教學中常常可見學生們在最初觸及樂器時是充滿新鮮感的,但逐漸的深入學習就越發(fā)覺得學習這些樂器也是乏味的,當初的那份美感也漸漸消失。究其原因,是學生們發(fā)現(xiàn)樂器雖表面看來光鮮亮麗,但學習起來并沒有那么容易,一個個的困難讓她們失去了信心及學習任務里的民族器樂曲帶來的枯燥感也讓他們喪失了對器樂的美感與快樂。要解決好學生的這些問題也急需從學生的心理出發(fā)去找尋應對方案,而從當前深得中學生喜愛的流行音樂方面入手,若以演奏流行歌曲為先導來調動學生學習樂器的積極性也不失為良策。在歌曲選擇上,選用一些經(jīng)典流行的讓人記憶深刻、耳熟能詳?shù)暮袠菲髌蔚那邮箤W生產(chǎn)生共鳴后再引導學生欣賞器樂名曲促使學生對民族器樂有新的認識。
(2)創(chuàng)設流行器樂曲合奏形式,燃起民族器樂曲的火焰
樂器的學習提倡合作創(chuàng)造性的學習,面對學生對民族樂器興致度不高的情況如果能創(chuàng)造性的開設合奏的形式或許就大有不同了,在合奏時選用學生喜愛的流行歌曲經(jīng)過改編成合奏曲來進行施教,合奏形式采取西洋樂器與民族樂器共同完成曲子,讓學生在活躍而又有趣的演奏氛圍里感受民族器樂帶來的美感從而燃起民族器樂曲的火焰刺激學生再一次拾起對民族音樂的激情。還可將流行歌曲改編為合奏曲加入新鮮的音樂元素使之具時尚潮流風格來引起學生的注意,讓學生從中發(fā)現(xiàn)民族樂器的魅力,主動走進民族音樂.。
3.融流行影視于課堂
當今,聲勢浩大的影視作品也觸動著中學生們了解流行的神經(jīng),強大的影視產(chǎn)業(yè)在人們的生活中扮演著不可或缺的角色,影視已成為中學生產(chǎn)不可或缺的一部分,如能適時地向學生介紹影視作品并進行欣賞,這不失為良策。
(1)利用學生喜愛的影視挑選其中一些樂曲適時講解音樂知識
音樂課堂的學習目標不外乎就是學習音樂知識,理論的也好,實際操作的也罷,都在學習范疇內(nèi)。在對中學生輸入音樂知識時改學生被動接收信息為主動積極的吸取是每個教育者所尊崇的。抓住學生的愛好并從他們的興趣出發(fā)能使學生離這種效果更進一步,而利用近來深得學生心的影視作品挑選其中的一些樂曲借以講解音樂知識也不為是一個好的方法。
(2)抽取典型影視插曲融于中學音樂課堂
教師雖然需要尊重受教者的心理發(fā)展特點,但同時也應該懂得運用恰當?shù)姆椒?。在教學例子的選擇上也應該慎重,需要針對性的擇曲子,根據(jù)學生當前所應承擔的學習任務和接受能力來進行適當?shù)奶暨x例曲融進音樂課堂,在學生喜愛的眾多影視作品中抽取一些典型的插曲讓學生進行欣賞并趁熱打鐵講解曲子涵蓋的的寫作內(nèi)容、時代背景等音樂知識。
(二)靈活使用教學形式,提高教學效率
1.在比較、探索中教學
(1)通過聆聽,引領學生在比較中分析
教師可選擇一首流行歌曲和一首民歌將兩者作簡單的比較,通過兩首樂曲的聆聽,讓學生感受曲子的旋律變之間的不同之處。然后在對曲子進行分析的同時鼓勵學生提出問題、探討二者的不同風格和感受。
(2)投其所好,巧妙取材,綜合比較
選擇電影插曲的兩種類型的兩首曲子,以電影主題的風格類型、樂曲旋律特征、歌詞、配器、演唱技巧等方面作比較,激發(fā)學生學習的興趣,并在無意識中改變學生偏愛通俗歌曲的心理進而啟發(fā)他們積極主動的接受民族音樂教育,讓他們在快樂中享受學習。
2.在實踐中教學
(1)大膽改編,勇于創(chuàng)新
教師可有意識地引導他們在民歌固有的伴奏織體中引進流行音樂的伴奏元素對民歌進行完美蛻變,使它以新的面貌走進中學生的心靈。改編過的歌曲使學生對民族音樂有了熟悉感,還在潛移默化中將我國的本民族音樂與世界各國的音樂進行了對比,這也增長了學生的知識。這種改編民歌的形式讓民族音樂增添了新的流行元素的同時也不乏本來所具有的優(yōu)秀的特有成分。
(2)多種音樂表達方式靈活運用
教學中,教師可設置“旋律填詞“的新方式來展現(xiàn)民歌風采,鼓勵學生勇于用嘗試的方法去對歌曲的伴奏織體等方面做出改變,還可以運用多種演唱方式詮釋歌曲等。這種方式能調動學生音樂學習的積極性也能讓他們有更強烈的欲望去進行歌曲的制作和演示,也讓他們萌發(fā)自己作為小作曲家的擔當并帶有充分激情的為之而努力創(chuàng)作,在快樂中享受音樂的魅力,進而收到很好的效果。
(三)創(chuàng)設音樂環(huán)境
環(huán)境造就人,良好的環(huán)境能夠促使事物向好的方面發(fā)展。教學環(huán)境作為看不見摸不著的存在在日常教學活動中也正以其不可估量的影響力干擾著學習者的學習情況。這也證明了在音樂教學中教師必須創(chuàng)造音樂教學的開放系統(tǒng),使課堂學習延伸到課外,課內(nèi)外相互促進,營造優(yōu)良的校園音樂學習氛圍。讓音樂填滿學生的日常生活、常伴它們左右。
1.借助校園廣播,傳播音樂知識
(1)營造學生能夠大量欣賞歌曲、會意樂曲內(nèi)容的環(huán)境從而培養(yǎng)學生對音樂的領悟能力加深對民族音樂的新認知。如將教材上的曲子和一些精撿的內(nèi)容符合教學需要的流行歌曲,通過聲像皆備、形象生動的校園廣播播出,并請學生進行投票選出自己喜歡的校園歌曲并鼓勵學生將自己最喜歡的歌曲的內(nèi)容和其它音樂知識在課堂上公開向班上同學講訴。(2)適時安排“音樂欣賞”“音樂知識”“音樂動態(tài)”“有獎問答”等欄目進行音樂知識的普及。
2.組織第二課堂,提高音樂能力
(1)第二課堂是新一代教學所大力倡導的,也是提升學生學習主動性行之有效的學習活動。教師可以引導班級干部常規(guī)性地組織以班、年級為單位的優(yōu)秀經(jīng)典民歌PK賽、文娛匯演、音樂知識講座和藝術節(jié)等,鼓勵學生積極參與其中,爭取讓每一個學生都能盡情的展現(xiàn)自己的優(yōu)秀的一方面。(2)組織學生用舉薦“校園小歌手“的方式號召集體親自搜集優(yōu)秀民族風格的和流行風貌的歌曲,通過小組或是大集體方式以推薦的小歌手為先鋒帶動其他學生演唱挑選出的好歌曲,讓整個音樂氛圍活力四射。
四、結語
我們的社會已經(jīng)進入現(xiàn)代社會,同樣音樂的發(fā)展也應該同步實現(xiàn)現(xiàn)代化的飛躍來適應當今音樂學習者本質上以及心理上的需求。不可否認的是流行音樂正根深蒂固在年輕一代的精神空間里,但是如果能牢牢把握住這一要素讓流行音樂走進音樂課堂,以順手推舟的方式對學生進行音樂審美教育,這或許能更好地使通俗音樂在校園這塊陣地上與民族音樂完美搭配,結合新穎的教學策略繼承和發(fā)揚音樂文化。流行音樂在擁有本來元素特色的同時融進民族的成分才能經(jīng)久不衰,同樣民族音樂在保留自己精髓的情況下也更應該夾入時代之音來壯大自身。因此,在中學音樂課堂教學中,將兩者融合貫通、綜合運用、揚長避短、優(yōu)勢互補才能使民族音樂長盛不衰。
【參考文獻】
[1]中國藝術研究院音樂研究所.民族音樂概論[M].北京:人民音樂出版社,1964
[2]海德格爾.存在與時間[M].北京:三聯(lián)書店,1987
[3]伍雍誼.中國近現(xiàn)代學校音樂教育[M].上海:上海教育出版社,1999
[4]伍國棟.民族音樂學視野中的傳統(tǒng)音樂[M].上海:上海音樂出版社,2002
[5]付林.中國流行音樂20年[M].北京:中國文聯(lián)出版社,2003
[6]曾遂今.音樂社會學[M].上海:上海音樂學院出版社,2004
[7]湯亞丁.城市音樂景觀[M].上海:上海音樂學院出版社,2005
[8]李西安.叩響現(xiàn)代之門——華夏室內(nèi)樂團的藝術構想與實踐[J].人民音樂,1999(07):2-7.
[9]劉再生.論新音樂的歷史觀:兼評劉靖之著《中國新音樂史論》[J].人民音樂,2000(03):32-39.
[10]范曉峰.當代音樂文化審美的社會心理背景[J].中國音樂學,2001(01):111-1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