熱愛與眷戀人間煙火味兒,撰寫?zhàn)堑谝槐撅嬍澄幕∑贰秾幉ɡ衔兜馈贰?/p>
可見,蘇學士說的一點兒也沒錯,在桃花三兩枝的季節(jié)碰上河豚,吃的是歲月靜好與現(xiàn)世安穩(wěn),有時,生活中也需要這樣的小刺激,而恰好你也是個喜歡尋味之人。
最早,我是在小學的《衛(wèi)生》課本上知道河豚魚的。河豚被畫成黑不溜秋的小皮球模樣,講臺上的老師再三告訴我們:這種魚有劇毒,你們絕對不能碰哦!再后來,我跟著大人去國營餐館吃點心,偶爾瞥見墻上貼著禁食河豚魚的宣傳畫報,粗略看完河豚魚毒死人的數(shù)字,再一次被它洗腦:它真的好毒??!
上中學,背誦蘇軾的《春江晚景》:“竹外桃花三兩枝,春江水暖鴨先知。蔞蒿滿地蘆芽短,正是河豚欲上時?!北持?,背著……我就陡生疑惑,詩中明明刻畫出蘇學士蠢蠢欲動想大啖河豚的心情,難道他不知道河豚有劇毒嗎?難道春江水暖游上桌的河豚會兩樣?可宋人飲饌一貫風雅,何況有“不食河豚,焉知魚味”的古諺相佐,雖半信半疑,而勇食者寡。直到成年定居浙江寧波后,看到街頭小販挑著賣蝦皮海蜒的擔子,其中另一頭必定有幾副價格不菲的河豚魚鲞,心想:無論白送或倒貼,我都不想要。
無獨有偶,想當年,我還是剛去丈母娘家做客的“毛腳女婿”,桌上一碗賣相極好的魚鲞燒肉,剛想夾一筷子嘗嘗味道,被告知,這碗的主料為河豚魚,脊梁骨滲出一陣冷汗,就此縮手。寧波人靠海吃海,鮮魚吃不完時,腌曬成干,但凡土生土長的寧波人,大都喜好這一口“鲞”。 河豚魚炮制風干后為“烏狼鲞”?!盀趵泅摺辈粌H聽上去瘆人,看上去也毛骨悚然,野生河豚從背上劃開一個大口子,掏空內臟而不去皮,黑黢黢的像只巨型癩蛤蟆。這么一副猙獰模樣的“烏狼鲞”,經(jīng)過丈母娘的一番細火烹煮慢燉,一縷縷香氣時不時挑撥著敏感的神經(jīng)??粗e家吃得歡暢,下箸猶豫間,冷不丁就被老丈人夾來一筷子“烏狼鲞”塞在我碗里。老婆瞟了一眼譏笑道:“儂怕啥?阿拉吃了幾十年,味道好著呢!”于是硬著頭皮一口咬下去,然而越嚼越香,嚼出了“柳暗花明又一村”,終于領悟到蘇學士大啖河豚的熱情與真諦。
清明前后,東南沿海河豚魚旺發(fā)。寧波的沿海漁民根據(jù)長期積累的經(jīng)驗,逐條將河豚魚從背部剖開,除去有毒的部分,將魚肉在水中反復清洗后,撒上海鹽,在烈日下暴曬,就腌制成了形狀如樹皮的“烏狼鲞”。
河豚經(jīng)特殊加工,曬成“烏狼鲞”后幾乎無毒,是一種鄉(xiāng)土美味,與五花肉、筍干一起紅燒,堪稱絕配。在寧波的一些漁村,逢年過節(jié)常用此饌招待貴客,是一碗厚道實在的硬菜。提前把烏狼鲞同毛筍干放在水里泡軟,然后洗凈切塊,同五花肉一起放在砂鍋中,然后加入紹酒、醬油、糖等,文火慢燉,最后收干汁水。煮好一大鍋,放到瓦甑里,吃時隨取一碗,好比《紅樓夢》劉姥姥進大觀園吃的“茄鲞”,盛出后濃香四溢,色澤紅亮,魚香、肉味,加上毛筍的山野氣息,三者相互交融與滲透,使整道菜油而不膩,鮮而不腥,回味悠長。
幾日前,清明小長假乘高鐵去鎮(zhèn)江,逛完傳說中的法海鎮(zhèn)壓白娘子的金山寺,喝了香醋,吃完鍋蓋面和肴肉后,還特地跑去長江邊的“虞下河鮮一條街”品了一回揚中河豚。按當?shù)乩习宓恼f法,吃河豚正當時,我算歪打正著,每年清明前后,全國各路老饕紛紛趕往鎮(zhèn)江揚中島,河豚如同久別重逢的情人,把能在鎮(zhèn)江吃到一次河豚當作儀式,這是事實。“拼死吃河豚”的說法在鎮(zhèn)江基本不成立,店家坦言河豚基本上是養(yǎng)殖的,有微毒甚至無毒;加之一套成熟的烹飪技巧,已經(jīng)很好地規(guī)避了這一風險。
三層樓的小店,河豚不稱分量,小點的100塊一條,大些的150,店家賺得盆滿缽滿。一翻菜單,比起寧波的“烏狼鲞”燒肉,鎮(zhèn)江人吃河豚真叫絕:什么涼拌河豚皮、椒鹽豚鰭、滑炒豚絲、河蚌竹筍燉、醬汁紅燒、秧草清燉……紛至沓來,令人拍案驚奇。老板聽我是外地口音,取一條河豚配上三五片鮮筍,濃白的湯汁像牛奶,湯中額外贈了一小塊鲃魚肝,肝臟放進嘴里就有化了的感覺,很是鮮嫩。
可見,蘇學士說的一點兒也沒錯,在桃花三兩枝的季節(jié)碰上河豚,吃的是歲月靜好與現(xiàn)世安穩(wěn),有時,生活中也需要這樣的小刺激,而恰好你也是個喜歡尋味之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