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智盈
文題
閱讀下面的文字,根據(jù)要求寫一篇不少于800字的文章。
某報為了發(fā)掘有溫度和人情味的新聞,引導讀者以溫暖的視角看待社會,開設了《暖聞》專欄。編輯部收到三則新聞:
一位賣油條的青年多年堅持不用有害的“復炸油”炸油條,給顧客提供新鮮健康的油條,被網友稱贊為最帥的良心“油條哥”。
一位老父親從外地來醫(yī)院看望兒子,看到兒子正在坐診,忙得抬不起頭,根本說不上話。老人家等了兩個多小時后,只好掛了個號,和兒子見了一面。
某地舉辦珍品畫展,一位男孩在探身觀賞時不慎跌倒,損害一幅珍貴名畫。主辦方認為男孩只有12歲,又不是故意的,因此僅備案而未報案,希望男孩的心理不要受到影響。
從以上新聞中選擇一則刊登在《暖聞》專欄中,你認為哪一則更合適?請綜合材料內容及含意作文,體現(xiàn)你的思考、權衡與選擇。
寫作指導
這是典型的任務驅動型作文命題,由兩部分組成:事件敘述,作文要求。在事件敘述中“有溫度和人情味”“以溫暖的視角”要求考生無論選擇哪一則材料,都要圍繞這一點進行。第一則“油條哥”的故事折射的是誠信、良心、良知等“暖點”。第二則“父親與兒子”,從父親的角度來說,體諒、父愛、親情是“暖點”,從兒子的角度來看,愛崗敬業(yè)、職責等是“暖點”。第三則新聞主體是“展方拒索賠”, 可以解讀出“寬容”“諒解”“關愛孩子”等“暖點”。在具體寫作的過程中要體現(xiàn)“比較”之意,以完成任務要求中尤為強調的“權衡”“更合適”。
例文
“油條”暖心,舍此其誰?
□張詩琪
三則“暖聞”中,哪一則更能承擔起“暖聞”的重任,我以為“良心油條哥”是首選。
不能否認,“父親與兒子”中父親對兒子的體諒、兒子對職責的專注會感動屏幕前無數(shù)的善良觀眾,但父子親情日益“被”生疏,卻讓我感到融融春意中的一絲料峭;不能否認,“畫展方拒絕索賠”的寬容在“碰瓷”橫行的當下宛如一股清流,蕩滌了總是泛著錢影的雙目,然而我總是糾結于輕易原諒會不會“污”了孩子未來的人生畫布?以審視的眼光讀來閱去,終歸是 “油條哥”的“良心”油條無條件地征服了我,讓我相信那一根根剛出鍋的油條不僅飽了人們的胃,更能暖了人們的心。
見利忘義、圖財害命并非是今朝才有的兩個成語,但現(xiàn)代的高科技手段更是為種種無法無天的貪財謀利換了一件隱身衣,比如地溝油、蘇丹紅。這些問題食品可以幫黑心商人撈得鍋滿盆溢,但平民百姓那一雙眼睛哪能分辨得清的?幸虧有這外不欺天、內不昧心的“油條哥”。 “油條哥”貢獻出的不僅僅是油條,更是“君子愛財,取之有道”的良知。對比之下,怎能不讓消費感者感到暖心?
“商人重利輕別離”,如今的商人也許不必別妻舍子,但其“重利”的傳統(tǒng)形象一直都在,潛臺詞也許就是為利而不擇手段。這種源自歷史的誤解,曾經令很多良心商人寒心。當一個站街角炸油條的小哥可以用一鍋健康新鮮的油條,為誠實守信的經商者正名,能不令他們暖心嗎?
“油條哥”是社會最底層的百姓,然而他良心經營所產生的影響,讓我想起那些看起來卑微,實則最為善良、厚道、寬容的白崇禮們,他們一直用最為樸素的方式溫暖著這個社會。當很多農民工怕弄臟公交車座椅而寧肯蹲著的時候,當很多環(huán)衛(wèi)工人將拾到的巨款交還失主的時候,當很多好孩子把座位讓給老人的時候,這些最普通的老百姓也許沒有要求此處有掌聲,但他們不應該被贊美嗎?“油條哥”新聞當選,是對他們的肯定,更是對善行的肯定,必定讓所有的小人物暖心。
“油條哥”的新聞,可以暖遍四面八方,還有誰能與之爭鋒?
評點
文章開頭直接表明觀點,簡潔利落,絕不拖泥帶水。第二段簡要對比分析,體現(xiàn)權衡之意,對“更合適”的要求予以交待。接下來的三段中,就任務進行了展開論述,分別從顧客、商人、小人物三個角度進行,體現(xiàn)了這一則暖聞的價值所在。結尾再點任務,反問句擲地有聲,將任務夯實,產生無可辯駁之效。
(編輯:李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