史彩霞 何淑紅
(布爾津縣人民醫(yī)院,新疆 布爾津 836600)
個性化護理和常規(guī)護理在粘連性腸梗阻患者中的護理效果對比觀察
史彩霞 何淑紅
(布爾津縣人民醫(yī)院,新疆 布爾津 836600)
目的 探討個性化護理在粘連性腸梗阻患者中臨床護理效果。方法 選取2014年~2015年醫(yī)院診治80例粘連性腸梗阻患者資料進行分析,將患者根據隨機數字方法分為兩組,每組40例。對照組采用常規(guī)方法護理,實驗組采用個性化護理,比較兩組護理效果。結果 兩組患者護理前治療效果評分差異不具有 統(tǒng)計學意義(P>0.05);實驗組護理1周、護理2周、護理4周以及護理6周治療效果評分,顯著低于對照組(P<0.05);實驗組并發(fā)癥發(fā)生率為7.5%,顯著低于對照組的22.5%(P<0.05)。結論 粘連性腸梗阻患者實施個性化護理效果理想,治愈率高、并發(fā)癥發(fā)生率低、患者滿意率高,值得推廣應用。
粘連性腸梗阻;個性化護理;護理效果
粘連性腸梗阻系腸袢腸粘連致腸管不能正常蠕動,或粘連組織卡壓腸管,使腸管扭曲、折疊,腸腔減小,腸內容物運行受阻,血液循環(huán)受阻等而出現腸梗阻臨床現狀。目前,臨床上對于粘連性腸梗阻更多的以手術治療為主,該方法雖然能改善患者癥狀,但是部分患者圍術期由于缺乏理想的護理方法,導致其術后切口疼痛明顯、肺部感染率較高,影響治療預后[1-2]。近年來,個性化護理在粘連性腸梗阻手術患者中得到應用,該護理模式更加體現了“以患者為中心”的理念,能有效的提高護理質量,促進患者早期恢復。為了探討個性化護理在粘連性腸梗阻患者中臨床護理效果。選取2014年~2015年醫(yī)院診治80例粘連性腸梗阻患者資料進行分析,報道如下。
表1 兩組護理前后治療效果評分比較()
表1 兩組護理前后治療效果評分比較()
組別例數護理前護理1周護理2周護理4周護理6周實驗組4019.25±3.1819.10±1.5315.40±1.0811.45±1.2710.96±1.38對照組4019.15±3.2518.70±1.4317.90±1.1415.87±1.4314.5±1.35 t值-1.0218.7722.3519.7724.03 P值->0.05<0.05<0.05<0.05<0.05
表2 兩組患者護理后并發(fā)癥發(fā)生效果比較
1.1 臨床資料:選取2014年~2015年醫(yī)院診治80例粘連性腸梗阻患者資料進行分析,將患者根據隨機數字方法分為兩組[3-5]。實驗組40例,男19例,女21例,年齡23~68歲,平均(55.4±2.1)歲,病程5~83 h,平均(20.3±2.7)h;對照組40例,男22例,女18例,年齡為22~67歲,平均(56.1±2.1)歲,病程6~82 h,平均(21.5±2.5)h。入選患者均行手術方法治療,且患者均符合粘連性腸梗阻臨床診斷標準。患者及家屬對治療方案、護理方法等知情同意,且自愿簽知情同意書,患者性別等臨床資料差異不具有統(tǒng)計學意義,具有可比性。
1.2 方法
1.2.1 對照組實施常規(guī)護理方法:根據患者臨床癥狀、病史等告知患者疾病相關知識,告知患者即將進行的治療方法以及手術治療過程中的相關注意事項,提高患者治療依從性。
1.2.2 實驗組采用個性化護理方法:①術前評估[6]。術前對患者進行常規(guī)檢查,對患者身體狀況進行有效的評估,并幫助患者補充水電解質,保持酸堿平衡。根據患者病原菌檢測結果給予抗生素預防感染。同時,護士加強患者手術相關知識宣傳教育,讓患者對手術有所了解[7]。②心理護理。治療前積極與患者溝通,了解其心理狀態(tài),對其進行必要的心理疏導,對其講解患者的病情,發(fā)病原因、治療方法、手術治療的必要性和注意事項,使患者正確認識自身疾病,并積極配合治療護理[8]。術中,以親切聊天的方式加強和患者溝通交流,使患者感覺被關心,取得患者信賴,盡量分散患者的注意力,幫助患者消除內心的負性情緒,使手術順利進行。③人工運動。a.及時調整患者體位,術后6 h生命體征平穩(wěn),采取半臥位,能有效減輕切口疼痛。b.根據患者病情、監(jiān)督患者上肢展開,回縮,上舉,下拉等運動,調節(jié)呼吸頻率,每次10遍,每日3~4次;鼓勵患者術后早起下床活動,活動量視各人具體情況而定。c.腹部特殊按摩。術后第4天,醫(yī)師為患者腹部按摩,一手按壓切口,一手按摩切口對測或兩側腹部,順按摩時針方向按摩3 min,早晚各1次。d.醫(yī)師定期電話回訪,保證一患者一醫(yī)師的專門電話咨詢,保證患者任何時間的電話咨詢和來院咨詢。④出院指導。出院前應該加強患者出院指導,告知患者出院后的相關注意事項,并做好相應的隨訪工作,通過上門走訪、電話咨詢等方式了解患者術后恢復情況,對于出現異常患者應該立即到醫(yī)院進行正規(guī)檢查,促進患者早期恢復。
1.3 觀察指標:①觀察兩組護理后粘連性腸梗阻治療效果(總分20分,得分越低,護理質量越高);②觀察兩組護理后是否有并發(fā)癥發(fā)生。
1.4 統(tǒng)計學分析:采用SPSS18.0軟件處理搜集的數據,計量資料以()表示,組間比較采用t檢驗;計數資料以率(%)表示,組間比較采用χ2檢驗,P<0.05表示存在具有統(tǒng)計學差異。
2.1 兩組護理后粘連性腸梗阻治療效果比較:兩組患者護理前治療效果評分差異不具有 統(tǒng)計學意義(P>0.05);實驗組護理1周、護理2周、護理4周以及護理6周治療效果評分,顯著低于對照組(P<0.05),見表1。
2.2 兩組護理后粘連性腸梗阻是否有并發(fā)癥發(fā)生效果比較:實驗組并發(fā)癥發(fā)生率為7.5%,顯著低于對照組的22.5%(P<0.05),見表2。
近年來,個性化護理在粘連性腸梗阻手術后患者中得到應用,且效果理想。本研究中,兩組患者護理前治療效果評分差異不具有 統(tǒng)計學意義(P>0.05);實驗組護理1周、護理2周、護理4周以及護理6周治療效果評分,顯著低于對照組(P<0.05)。個性化護理和常規(guī)護理比較優(yōu)勢較多,該護理模式更加體現了以患者為中心的理念,護理過程中通過對患者及家屬在粘連性腸梗阻知識上的指導,保證用藥的有效和安全[9]。護理過程中通過對患者進行術前評估、心理護理、體位護理以及出院指導等多方面,多角度護理,能讓患者圍術期獲得更加針對性的個性化護理。同時,個性化護理能起到時刻提醒和監(jiān)督患者、發(fā)揮患者及家屬的主觀能動性和積極性,有效減少并發(fā)癥的發(fā)生。本研究中,實驗組并發(fā)癥發(fā)生率為7.5%,顯著低于對照組的22.5%(P<0.05)。個性化護理的實施能最大限度的滿足患者生理健康及心理狀態(tài)的需求,使患者主動的參與康復過程,提高護理質量的評價,改善患者預后,加速患者康復。
綜上所述,粘連性腸梗阻患者實施個性化護理效果理想,治愈率高、并發(fā)癥發(fā)生率低、患者滿意率高,值得推廣應用。
[1] 胡大一,丁榮晶.關注心血管疾病患者精神心理衛(wèi)生的建議[J].中華心血管病雜志,2012,40(2):89-91.
[2] 劉瑩,李燕英,葉志珍.循證護理在PICC置管患者中的應用[J].齊魯護理雜志,2014,20(6):99-100.
[3] 靳芹,宋月蘭.心理護理對高血壓伴焦慮抑郁患者治療效果的影響[J].中國基層醫(yī)藥,2012,19(1):150-151.
[4] 陳玉顏.心理護理對原發(fā)性高血壓患者焦慮抑郁的影響[J].齊魯護理雜志,2014,20(11):96-98.
[5] 蘇錦麗,葉順芳,曾金萍,等.老年高血壓34例心理護理[J].齊魯護理雜志,2013,19(3):32-33.
[6] 王巧梅.優(yōu)質護理在肝病治療康復期的幾點心得體會[J].中國保健營養(yǎng),2013,37(14):299-301.
[7] 王婷婷,薛飛揚,萬玉梅.產科護理中母嬰床旁護理模式的應用體會[J].中國醫(yī)藥指南,2013,11(35):267-268
[8] 羅萍,黃瑜,廖瓊.證護理在PICC置管患者中的應用[J].護理實踐與研究,2013,10(2):24-25.
[9] 秦毅,徐旭娟,朱小玲.無痛護理在PICC置管患者中的應用進展[J].護理學雜志,2013,28(14):20-22.
R473.5
B
1671-8194(2017)01-0274-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