蹤程 王磊
摘要:在綠色建材和設備激勵必要性分析的基礎上,從國家和地方兩個層面對我國綠色建材和設備激勵現狀進行了調查,分析了其中存在的政府力度不夠和企業(yè)動力不足等兩大問題,給出了綠色建材和設備激勵的對策建議,可為建設領域綠色供應鏈的建設提供參考依據。
Abstract: On the basis of analyzing the necessity of green building materials and equipment incentive, the present situation of green building materials and equipment incentive in China is investigated from two aspects of national and local level, the two major issues that the government's potency dimension is not enough and the enterprise is lack of power are analyzed. The countermeasures and suggestions for green building materials and equipment incentives are given. The result can provide a reference basis for the construction of green supply chain in construction field.
關鍵詞:綠色建材;綠色設備;激勵;綠色供應鏈
Key words: green building materials;green equipment;incentive;green supply chain
中圖分類號:TU201.5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006-4311(2017)03-0244-04
1 綠色建材和設備激勵的必要性分析
1.1 綠色建材和設備在建設領域綠色供應鏈中的地位
綠色建材和設備的選擇使用是建設領域綠色供應鏈建設中的關鍵一環(huán),建材和設備等生產要素的供應價格、質量、服務體系等直接影響建設工程項目的進度、質量、投資及其綠色度。因此,綠色建材和設備立足于業(yè)主需求,決定著綠色設計的落實,關系著鏈內成員的利益,是建設領域綠色供應鏈成功的基礎和前提。
①綠色建材和設備立足于業(yè)主綠色需求。業(yè)主是建筑產品的購買者以及最終使用者,是建設領域綠色供應鏈的最終用戶,而業(yè)主對綠色的需求直接體現在對綠色材料的使用上。因此業(yè)主的綠色需求將直接引導開發(fā)商的建筑材料和設備的選擇,提高開發(fā)商使用綠色建材和設備的積極性。
②綠色建材和設備是建設項目綠色設計的落實源頭。綠色設計大多只停留在圖紙上,只體現在材料、能源、水資源以及土地的節(jié)約設計上,而綠色建材和設備的選擇和使用是直接體現綠色設計理念,是落實綠色設計理念的源頭。
③綠色建材和設備關系著鏈中成員的利益。對于開發(fā)商而言,其對建材設備的投資是一項重要成本支出,綠色建材和設備的采購雖然給開發(fā)商增加了一定的經濟成本,但作為社會中具有“經濟人”和“社會人”的雙重角色的開發(fā)商或建設者,必然在追求利潤和承擔社會責任之間取得平衡。綠色建材和設備的使用可以直接體現開發(fā)商的水平,極大地提高企業(yè)聲譽和品牌影響,并在整個建筑供應鏈中傳導,而且這種影響還具有較大的外溢效應。對綠色建材和設備供應商而言,把握整個建筑材料和設備的發(fā)展趨勢和社會需求,在建筑材料和設備制造過程中,提升綠色技術,增加建材和設備的技術含量,可以增加其附加價值,獲得更高的投資回報。
④綠色建材和設備是建設領域綠色供應鏈建設的前提和保障。綠色建材和設備的選擇和使用是建設領域綠色供應鏈建設的硬件基礎,它處于供應鏈的上游,是下游各主體各環(huán)節(jié)綠色的前提。同時,綠色建材和設備的質量水平決定著下游各主體各環(huán)節(jié)綠色的含量,為整個鏈條提供綠色保障,提升建筑產品質量。
1.2 綠色建材和設備激勵對建設領域綠色供應鏈的促進作用
材料設備供應商處于建設領域綠色供應鏈的上游,建材設備的需求位于供應鏈的下游。而在綠色建材和設備的選擇和使用過程中,由于存在成本、技術、理念等因素的制約,單純依靠市場是不能取得預期效果的,因此,需要對綠色建材和設備的生產和使用進行一定程度的激勵,以促進建設領域綠色供應鏈的形成發(fā)展和運營穩(wěn)定。
①綠色建材和設備激勵可以促進建設領域綠色供應鏈的形成和發(fā)展。傳統(tǒng)供應鏈的形成是是通過企業(yè)間存在的共同利益所產生的驅動力和凝聚力,不需要外力給予刺激,符合每個企業(yè)的發(fā)展目標,尤其是短期目標。但鑒于建設領域的特殊性,需要外力給予刺激引導[1]。綠色建材和設備的生產和使用存在缺乏環(huán)保意識、投資成本高、經營理念落后和綠色管理人才缺乏等四方面的阻礙因素。因此,綠色建材和設備的激勵可以促進材料設備供應商積極生產和維護,促進開發(fā)商選擇綠色建材和設備,進一步促進建設領域綠色供應鏈的形成和發(fā)展。
②綠色建材和設備激勵可以促進建設領域綠色供應鏈的穩(wěn)定運營。供應鏈上的各成員企業(yè)具有獨立的法人資格,各企業(yè)之間沒有行政的隸屬關系,其合作是不穩(wěn)固的[1]。因此對綠色建材和設備的生產和供應進行激勵激勵可以使得供應商具備更合適的產品價格和更優(yōu)良的產品質量,進一步穩(wěn)固和下游企業(yè)的合作,同時還可以通過激勵機制的合理設計使得建設領域綠色供應鏈各成員之間的共同投入研發(fā)綠色建材和設備以直接影響到各成員的經濟利益,使建設領域綠色供應鏈更加穩(wěn)固地運營。
③綠色建材和設備激勵可以提升建設領域綠色供應鏈的綠色度。響應國家供給側改革的要求,以建材設備供應為突破點,綠色建材和設備激勵可以使建設領域綠色供應鏈的下游企業(yè)采取更多的低成本綠色建材和設備。材料設備供應方作為建設領域綠色供應鏈的上游企業(yè),其建筑材料、設備等生產要素的供應價格、質量、服務體系等直接影響建設項目的進度、質量、投資及其綠色度。由于信息不對稱和專業(yè)知識的缺乏,開發(fā)商、建設單位或施工單位難以對材料做出準確的評價。而材料設備供應方可以利用自身的條件為下游企業(yè)提供綠色環(huán)保、符合要求的新型材料設備,為整條綠色供應鏈服務,提升其綠色度。
2 我國綠色建材和設備激勵現狀調查
2.1 國家層面激勵現狀
在國家層面,從綠色建材和設備激勵主要是從綠色建材評價認證制度構建、推廣、應用等政策激勵方面進行了大量細致的工作,自2013年1月1日到2016年5月27日短短三年半的時間內,國家發(fā)展改革委、住房和城鄉(xiāng)建設部、工業(yè)和信息化部等部門就出臺了《綠色建筑行動方案》、《綠色建材評價標識管理辦法》、《關于推廣應用高性能混凝土的若干意見》、《促進綠色建材生產和應用行動方案》、《綠色建材評價標識管理辦法實施細則》和《綠色建材評價技術導則(試行)》等政策文件、成立了“綠色建材推廣應用協(xié)調組”,“全國綠色建材評價標識管理信息平臺”正式上線運行,對我國第一批綠色建材評價機構進行了備案,發(fā)布了我國第一批綠色建材評價標識,這些工作著重從政策激勵方面發(fā)展綠色建材,重點強調建立以綠色評價標識為基礎的綠色建材和設備評價認證制度,取得了良好的效果。
2.2 地方層面激勵現狀
在我國地方各省市,由于地區(qū)差異,不同的省市對于綠色建材和設備所制定的激勵措施是有顯著差異的,通過對全國各省市綠色建材和設備激勵的初步調查,選取北京市、河北省、重慶市、江蘇省宿遷市、天津市作為典型進行研究。通過廣泛搜集資料,發(fā)現地方政府對綠色建材和設備的激勵主要幾種在評價認證、政策支持、監(jiān)督管理、采購引導和經濟激勵等五種方式上。
在評價認證上,實行綠色建材評價標識,編制地方綠色建材評價統(tǒng)一標準。如天津市在全國率先編制出《天津市綠色建材和設備評價管理辦法》、《天津市綠色建筑材料評價標準》和《天津市綠色建筑設備評價標準》;重慶市發(fā)布《綠色建材評價統(tǒng)一標準》、《重慶市綠色建材評價標識管理辦法》、《綠色建材分類評價技術導則》和《綠色建材分類評價技術細則》。
在政策支持方面,主要通過地方政策文件鼓勵綠色建材的生產、推廣和應用。如北京市在《北京市建設科技“十一五”規(guī)劃》、《北京市綠色建筑行動實施方案》、《關于在本市保障性住房中實施綠色建筑行動的若干指導意見》等政策文件中明確要求綠色建材的使用量;天津市在《天津市住房城鄉(xiāng)建設領域“十二五”科技發(fā)展規(guī)劃》和《天津市綠色建筑行動方案》等文件中明確要求應重點開發(fā)、生產、推廣、應用綠色建材。
在監(jiān)督管理方面重點加強在綠色建材生產、流通、使用等環(huán)節(jié)的監(jiān)管力度,加強信息監(jiān)管,建立綠色建材質量可追溯機制。如重慶市開發(fā)并使用了“綠色建筑與建筑節(jié)能技術管理系統(tǒng)”、“綠色建筑與建筑節(jié)能綜合管理平臺”、“重慶市建筑節(jié)能設計自審機構信息管理系統(tǒng)”、“重慶市建筑節(jié)能技術備案與誠信行為管理系統(tǒng)”等。
在采購引導方面,通過編制地方綠色建材產品目錄或建設工程材料采購指導手冊等加強綠色建材和設備采購指導和鼓勵綠色建材的生產和使用,引導綠色建材的應用和推廣。如河北省印發(fā)“河北省建設工程材料設備綠色節(jié)能產品推廣目錄”和“河北省村鎮(zhèn)建設新型建材產品目錄”,引導并加大綠色節(jié)能建材設備的推廣應用;印發(fā)“河北省建設工程材料設備推廣限制使用和淘汰產品目錄”引導建筑設計和施工單位要優(yōu)先選用綠色建材和設備。
在經濟激勵上,通過設計專項基金、經濟獎勵等等方式對綠色建材的生產和使用基于經濟刺激。如宿遷市設立新型墻體材料專項基金項目,制定《宿遷市綠色建材產品應用獎補資金管理辦法(暫行)》,對綠色建材生產企業(yè)直接給予資金獎勵。
3 綠色建材和設備激勵存在的問題分析
3.1 政府層面:綠色建材和設備激勵力度不夠
①政府各部門對綠色建材和設備的支持缺乏合力。綠色建材和設備由于成本和技術因素,企業(yè)大多沒有主動意愿去生產和應用,因此政府必須充分發(fā)揮其推動作用。通過對國家和地方政府對綠色建材和設備的激勵現狀可以看出,政府對綠色建材和設備的支持力度還是不夠。如住房與城鄉(xiāng)建設部和工業(yè)和信息化部及其對應的地方主管部門主要推動綠色建材和設備,但是由于綠色建材和設備涉及面較廣,還需要財政部門、規(guī)劃部門等部門的通力協(xié)作和共同推進,但在實際中,沒有一個主管的部門進行整合協(xié)調,多是各自為政,出臺各自的政策、規(guī)定等,沒有形成政府整體對綠色建材和設備的激勵合力。
②政府缺乏對綠色建材和設備生產應用的經濟激勵。目前國家和地方兩級政府主要從評價認證、政策支持、采購引導、監(jiān)督管理等方面進行激勵,缺乏經濟性激勵措施,即通過財政補貼、稅收優(yōu)惠等手段對綠色建材和設備生產或應用的企業(yè)給予補貼。此外我國并沒有征收環(huán)境稅或者生態(tài)稅,對消耗資源和破壞環(huán)境進行付費,從而使得綠色建材和設備的環(huán)境效益得不到充分發(fā)揮。綠色建材和設備需要更高的生產成本和更高的支付價格,卻沒有享受到應用綠色建材和設備所帶來的環(huán)境效益和社會效益,因此政府需要從引導消費的需求側和從促進生產的供給側兩大方面對綠色建材和設備進行經濟激勵,以彌補由于成本增加所帶來的市場劣勢。
3.2 企業(yè)層面:綠色建材設備的生產和應用的動力不足
①生產綠色建材和設備的成本增加。綠色建材和設備的生產無疑會提高技術要求和增加生產成本,而技術最終也會轉化到成本中,但成本最終會通過價格來體現。而目前社會綠色意識缺乏,施工單位和最終消費者尚未完全認可和接受綠色建材和設備,并不愿意為綠色所帶來的額外成本買單,造成綠色建材和設備在價格上缺乏競爭力,因此企業(yè)投資生產綠色建材和設備的積極性不高。
②綠色建材和設備生產企業(yè)缺乏相應的綠色技術支持。由于綠色理念在我國還沒有廣泛的社會基礎,綠色建材和設備引入的時間也較短,技術上本身就不完善,建材和設備生產企業(yè)更沒有足夠的技術力量,又得不到其他技術支持,這使得生產的綠色建材和設備在質量上得不到保證,進一步影響了綠色建材和設備生產企業(yè)的生產熱情和企業(yè)聲譽,很容易陷入惡性循環(huán)而不得不放棄綠色建材和設備的生產。
③綠色建材和設備在建設工程的應用上沒有統(tǒng)一的衡量標準。即使政府對建設工程有綠色的明確要求,但建設方或施工方出于成本壓縮的考慮,不一定按照要求合理應用綠色建材和設備,表面上看到的符合綠色的要求,內在看不到的可能就達不到綠色要求。但工程的驗收在綠色建材和設備使用這一環(huán)節(jié)上沒有統(tǒng)一的衡量標準,最后造成“用多用少一個樣”的現象,嚴重影響了綠色建材和設備應用的積極性。
4 綠色建材和設備激勵的對策建議
建設領域綠色供應鏈通常是由建材和設備供應商、建設單位、建筑企業(yè)、監(jiān)理單位、設計單位、廢棄物回收方等組成,由于建設領域綠色供應鏈的特殊性,政府作為第三方也起著重要的作用,因此綠色建材和設備激勵從主體上可分為政府激勵、鏈內激勵兩種方式,同時對各主體的激勵可以采用不同的手段,如政策引導激勵、經濟激勵等。綜上分析,對于建設領域綠色供應鏈中綠色建材和設備激勵的基本思路是以參與主體為激勵對象,以政府激勵為前提和主導、以鏈內激勵為支撐和主體,采取不同激勵手段,構建科學合理的綠色建材和設備激勵體系,以達到最優(yōu)的激勵效果。
4.1 政府激勵建議
不同的地方政府由于其具體情況的不同都有自己的政策偏好和約束,在此主要從引導激勵政策和經濟激勵政策兩大方面給出政府激勵政策的可能選擇,政府可以據此制定自己的激勵政策。
4.1.1 引導激勵政策建議
①政府部門協(xié)同,整合現有與綠色建材和設備相關的法律法規(guī)和政策,以加大對綠色建材和設備的生產、應用的政策引導。我國目前雖然在環(huán)保、節(jié)能等方面有一些法律法規(guī),但是不夠系統(tǒng)[2],同時各政府部門功能分割明顯,而綠色建材和設備激勵需要的是多部門協(xié)同努力,需要工業(yè)部門、建設部門、規(guī)劃部門、財政部門、環(huán)保部門等相關部門加以合作對各部門已有的法規(guī)、政策等進行整合改進。
②出臺并完善綠色建材和設備評價標準,進一步完善綠色建材和設備評價標識制度。雖然不少地方陸續(xù)出臺了綠色建材評價標準,但還很不完善,只是選取了部分建材進行評價,綠色設備的評價在地方政府層面目前天津市做的比較超前,其他省市在這方面比較欠缺。如果各地方都能建立起一套綠色建材和設備的綜合評價體系,對符合綠色標準的建材和設備給予相應星級的綠色標識,用以綠色建材和設備的生產和應用,同時也可以為綠色建材和設備的經濟激勵提供依據。同時制定綠色建材和設備質量問題責任追究機制,可以借鑒北京市的做法,引入行業(yè)協(xié)會等社會團體給予推薦,并承擔相應責任。這在一定程度上會對綠色建材和設備的推廣應用起到促進作用。
③建立以監(jiān)理單位為主的監(jiān)督評價機制。政府的引導和推動只有有效落實才能得到效果,但政府自身不能直接評價建設工程項目綠色建材和設備應用程度和水平。在綠色供應鏈各參與方中,監(jiān)理單位對建設工程施工全過程實施監(jiān)督管理,由監(jiān)理單位來督促建筑承包商應用綠色建材和設備;將監(jiān)理單位出具的綠色建材和設備的應用達標證明作為申領施工許可證的條件之一,對應用綠色建材和設備不達標的建設工程,不予發(fā)放施工許可證。對監(jiān)理單位實行綠色建材設備質量問題永久責任追究制,同時加強政府有關部門的監(jiān)管和公眾的監(jiān)督,可以有效激勵監(jiān)理單位履行監(jiān)督責任,以減少合謀行為的發(fā)生。
4.1.2 經濟激勵政策建議
政府可以通過對建設領域綠色供應鏈中各參與方的經濟利益調節(jié),達到直接或間接推動綠色建材和設備生產、應用、推廣的目的。
①給予應用綠色建材和設備的供應鏈參與方一定的經濟補貼或稅收優(yōu)惠或貸款優(yōu)惠。政府對應用綠色建材和設備的建筑承包商一定的經濟補貼或稅收優(yōu)惠,在一定程度上促使承包商應用綠色建材和設備[2]。政府推動對在建設工程項目中應用綠色建材和設備的建設單位給予一定的貸款利息優(yōu)惠政策,以更好地發(fā)揮建設單位在綠色建材和設備應用推廣中的作用。
②對生產和提供綠色建材和設備的供應商以一定的經濟補貼或稅收優(yōu)惠或技術支持。綠色建材和設備的生產離不開各種綠色技術的支撐,政府通過鼓勵校企合作[3],一方面可以提高供應商研發(fā)綠色建材和設備的積極性,另一方面還可以降低綠色建材和設備的生產成本,從而降低其價格,更有利于綠色建材和設備的推廣應用。
4.2 鏈內激勵建議
①構建綠色建材和設備供應商的評價和選擇機制。選擇合適的合作伙伴是綠色供應鏈高效運作的關鍵之一,作為建設領域綠色供應鏈重要組成部分的建設單位和施工單位,從生產能力、成本、質量、服務和信譽等基本因素建立綠色信用評價指標體系[4],選擇合適的綠色建材和設備供應商,促進成員企業(yè)積極生產或供應綠色建材和設備。
②建立綠色建材和設備信息共享平臺。信息在整個供應鏈的運作中扮演重要的角色,首先是原材料供應商提供物料給綠色建材和設備生產企業(yè),然后由生產企業(yè)進行制造加工,再經銷售商或直接流向施工單位,并應用到建設工程項目中去。因此,信息共享是保證建設領域綠色供應鏈實現其戰(zhàn)略目標的關鍵。通過建立綠色建材和設備信息共享平臺,及時分享綠色建材和設備供應和應用信息,在降低信息成本的同時,成員企業(yè)也實現了實施綠色供應鏈的參與感。建設領域綠色供應鏈中涉及到的共享信息主要包括綠色建材和設備的基本信息、存量信息、應用信息、采購計劃信息、企業(yè)基本信息等。
③加強上下游企業(yè)間的監(jiān)督。在建設領域綠色供應鏈中,建材和設備生產企業(yè)或供應商向施工單位提供綠色建材和設備,并由施工單位在建設工程中進行應用。通過簽訂合同的方式對上下游企業(yè)規(guī)定綠色建材和設備供應或應用方面的要求,明確供應商、建設單位、施工單位的責任義務,或者通過企業(yè)認證來建立互相合作的關系建立上下游企業(yè)之間的監(jiān)督機制,對整個綠色供應鏈具有很好的督促作用。
參考文獻:
[1]肖燁.基于共生理論的綠色建筑供應鏈發(fā)展機制研究[D].南京:南京工業(yè)大學,2012.
[2]胡宇.企業(yè)實施低碳供應鏈管理的激勵模型研究[D].昆明:昆明理工大學,2011.
[3]譚曉寧.建筑廢棄物減量化管理運行新模式研究[J].建筑經濟,2011(4):98-100.
[4]丁麗萍,宋晉豐,林恒.建筑行業(yè)綠色供應鏈成員評價選擇[J].建筑管理現代化,2005(4):42-4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