課堂是一個濃縮文化、承載希冀、舞動著生命律動的夢幻棲息地?!靶腋5恼n堂”追求著師生自身的解放、心靈的自由,在平凡、真實、快樂的學習活動中回歸生活的體驗,獲得持久祥和的愉悅感受。語文教學應是生活的再現(xiàn)。生活的本意在于創(chuàng)造幸福生活,而教學的本質在于獲得學習自由,一種逾越應試的“藩籬”、擺脫傳統(tǒng)的“權威”、跳出思想的“禁錮”、擦去功利的“色彩”之后的原生態(tài)學習,有序有理,有情有趣,并最終實現(xiàn)師生“生命共同體”的和諧、有效的發(fā)展。
但是,經(jīng)歷了兩輪的新課程低段教學實踐,筆者最深的感觸是低年級的孩子由于遺傳基因、家庭背景、知識儲備、生活經(jīng)歷、興趣愛好的不同帶來的個體差異非常顯著,由此引發(fā)的認知思維、情緒情感、學習習慣以及自我監(jiān)控等諸多方面的差異阻撓著師生分享快樂學習的幸福體驗,再加上低年級學生的有意注意比較短暫,容易受周圍環(huán)境的干擾,種種不穩(wěn)定性給我們的課堂教學帶來更大的挑戰(zhàn)。仔細分析,這種個體間的閱讀差異主要表現(xiàn)在以下兩個方面。
1.閱讀狀態(tài)的差異
因學齡前兒童識字基礎參差不齊,有快有慢,導致閱讀程序難以統(tǒng)一。有一定識字基礎的學生,通過整體閱讀早已理解讀通了整篇課文的內(nèi)容,期待老師有更多更吸引人的閱讀任務,呈現(xiàn)“饑渴型”的閱讀狀態(tài);而有識字障礙的學生則不喜歡閱讀,期望老師講授更多,他們的閱讀狀態(tài)是被動、消極的“疲軟型”。“閱讀饑渴”和“閱讀疲軟”的狀態(tài)并存是第一學段勢必存在的矛盾,對它無視,就會逐漸削弱課堂向心力,使閱讀程序陷入僵化,學生也會逐漸失去閱讀的興趣。
2.文本解讀個性化的差異
正所謂:“一千個讀者就有一千個哈姆雷特?!蔽谋窘庾x本身帶有強烈的主觀色彩。低年級的閱讀教學更容易受教師的情感誘導影響,由此使得教師個人對文本的感受、體驗和理解影響學生,而使課堂少了一些自然的童真童趣。另外,學生個體之間因閱讀視角、生活體驗和個人感悟的差異導致價值取向、思維空間和閱讀質量都會產(chǎn)生差異,這是個體之間對文本個性化解讀的差異。如何在個性解讀與文本感知之間尋找平衡,探詢它的價值所在,既不會矯枉過正,又不會使出現(xiàn)偏離的誤區(qū)無視人本、一言蔽之?這需要我們老師沉下心來解讀教材、解讀學生、解讀課堂。
雖然,《語文課程標準》的目標涉及語文知識的各個方面,識字寫字、閱讀、習作、口語交際、綜合性學習,五個方面的訓練要扎扎實實、螺旋上升。但是,作為小學階段的母語教育,閱讀引領著兒童走進母語學習的殿堂,構筑起語言與精神同構的大廈,它的意義絕不僅僅是學習。因此,我們尊重閱讀主體間的閱讀差異,并努力通過實施有效的閱讀教學策略縮小這種差異,從而使每個學生都能充分體驗到成功學習的樂趣,感受到學習母語文化的幸福之所在!
策略一:故事導引,以情促學
經(jīng)歷過兒童時代的我們都曾被生動形象的故事打動過。故事對每個孩子來說,具有很大的吸引力,尤其對于閱讀能力不強的低年級孩子,將文本之意通過故事之言傳誦出來,營造出濃厚的閱讀氛圍,能激起每一個孩子快樂閱讀的意愿,促使他們積極主動地投入到閱讀實踐中來。
如教學《兩只鳥蛋》,整堂課都在創(chuàng)設的故事情境中引領學生饒有趣味地識字、寫字、朗讀、感悟。在生字正音環(huán)節(jié),讓小鳥帶著生字入場;分類正音時,請學生給小鳥排排隊;強化后鼻音時,再給走神的后鼻音小鳥點點名;寫字時,以“小鳥去找春天了,留下兩只鳥蛋”的情節(jié)出示要寫的兩個生字;閱讀理解時,引導學生“伸出雙手捧著兩只鳥蛋”體驗著讀課文;鞏固詞語時,則告訴學生:“小鳥飛回來迎接春天了,你還認識它們嗎?”每一個環(huán)節(jié)、每一句導語都置身在兒童喜聞樂見的故事背景中,牽動著孩子們步步探究的心理,孩子們從頭到尾都很愉悅地體驗著和小鳥交朋友的快樂和滿足。正如心理學上所說的,“人在情緒亢奮的狀態(tài)下學習特別容易掌握知識”“興趣能轉化一個人消極被動的學習情緒”,當我們嘗試運用“故事鏈”構建學習情境、在情境中識字、在情境中閱讀時,孩子們稚嫩的小臉煥發(fā)出無比激動的光芒,這光芒點燃了求知的火花,閃耀在智慧的雙眸中。
策略二:錘擊“融點”,文意相生
新教材選編的課文不僅有著生動優(yōu)美的言語形式,更有著意蘊豐厚的人文內(nèi)涵,而且各年段的側重均有所不同。低年級的課文大多內(nèi)容淺近、描寫童趣,符合學生的年齡特點和認知規(guī)律,學生非常樂于讀。由于學生年齡小,無意注意占優(yōu)勢,課堂常常會出現(xiàn)意外的走神,特別是相對于閱讀障礙比較大、學習習慣不大好的學生,或許文字本身的吸引力還不如眼前漂亮的文具來得誘惑大。因此,為了提高課堂教學的有效性,集中學生的有意注意時間,一篇課文無論篇幅長短,我們都注意整合三維目標,開鑿重點,錘擊“融點”,疏通“難點”,使課堂教學結構疏密相間、錯落有致。
所謂錘擊“融點”,指的是在細讀文本時,我們會結合文意,尋找隱藏其中的言意結合點。“言”,課文的典型語言;“意”,文本的情感體驗。通過辨別、感受、理解、賞析、體驗,進而達到言為心聲,意為己出,言意兼得,文意相生。
如我們學校的特級教師林樂珍老師教學《蜜蜂引路》時,不拘泥于教材本身的目標定位——“了解蜜蜂指路的常識,學習列寧善于觀察和思考的品質”,而是超越教材,從關愛生命的視角將文本言語結合點落在“發(fā)現(xiàn)”上,把“發(fā)現(xiàn)”滲透在學習的過程中——發(fā)現(xiàn)生字的構字規(guī)律,發(fā)現(xiàn)列寧發(fā)現(xiàn)的種種信息,發(fā)現(xiàn)各個信息間的聯(lián)系,發(fā)現(xiàn)列寧的思維過程,發(fā)現(xiàn)文本中含著的一對對近義詞,等等。抓住“發(fā)現(xiàn)”這個點層層深入,引導學生切己體察:生活中很多事情并不難,只要你善于發(fā)現(xiàn)。又如《淺水洼里的小魚》,言意結合點可以定位在“在乎”;《松鼠和松果》可以定位在“聰明活潑”;《小熊住山洞》定位在“舍不得砍”……只要老師都能做解讀教材的有心人,合理巧妙地捕捉課程資源,建構有效教學,就會在專業(yè)發(fā)展的道路上快樂地收獲,幸福地成長。
策略三:活力會話,多元解讀
關于多元解讀,已經(jīng)是“老生常談”。《語文課程標準》提到“閱讀是學生的個性化行為”,“不應以教師的分析來代替學生的閱讀實踐”,“要珍視學生獨特的感受、體驗和理解”。但是,低年級學生的自我意識還處于萌芽階段,對物質世界和精神世界的客觀認識只停留在淺層,因此他們的閱讀感受、閱讀反思極易受到他人的左右,并未完全形成一定的閱讀批判能力。
作為“平等中的首席”——教師,我們可以以孩子合作學習的“伙伴”身份出現(xiàn)在課堂上,以一顆童心傳遞輕松幽默的言語信息,鼓勵孩子掙脫心靈的枷鎖,自由地閱讀文本,并能沉潛、暢游在課文意境中,享受主動探索與自主發(fā)現(xiàn)的自然情趣。
【案例】(《自己去吧》教學片段)
師:小朋友,剛才我們認識了一只非常懂禮貌的小鴨子,它很想去小溪里游泳?,F(xiàn)在,我們換換角色,老師來讀小鴨子的話,小朋友來讀鴨媽媽的話。
(師生分角色讀對話)
師:媽媽,媽媽,你為什么那么狠心讓我自己去游,難道你不愛我嗎?
生1:小鴨子,自己的事情要學會自己去做。
師:可是我不敢呀!
生2:小鴨子,你要做勇敢的孩子,要像“小馬過河”中的小馬那樣大膽地去試一試,要不然怎么能知道河水的深淺呢?
師:萬一我嗆著水了,怎么辦呀?
生3:小溪的水不深,再說你的腳蹼可以幫助你在水里游泳,你不會嗆著水的!
從這個對話片段中,我們不難發(fā)現(xiàn),學生對鴨媽媽勸小鴨子獨立游泳這句話的理解是多元的、立體的,是建立在已知經(jīng)驗和形象感知生活的基礎上的。因此,懷揣平和的心態(tài),解放孩子的頭腦,傾聽課堂的聲音,你會發(fā)現(xiàn)每一種聲音都不一樣。當然,尊重多元解讀并不意味著拋棄價值引導,文本自身的價值觀應該成為衡量個性化解讀和誤讀、錯讀間的平衡砝碼。
策略四:角色轉換,移情體驗
小學生天性活潑好動,年齡越小越好玩。要想讓學生喜歡上語文,我們得想個法子讓語文課吸引孩子的眼球、直抵孩子的心靈、浸潤孩子的靈魂,使其渾然不覺地浸潤在優(yōu)美的語言文字中。角色體驗,是我們常用的教學策略,尤其更受低年級孩子的歡迎。
如教學《平平搭積木》一課,我們設計了一問一答的詩歌朗讀,營造出虛擬的真實情境,學生自然而然地將自己當成主人公平平;教學《卡羅爾和她的小貓》則請學生扮演卡羅爾,觸摸主人公的心靈,體會主人公的情感變化,感悟卡羅爾對小貓的喜愛;教學《月亮的心愿》便在優(yōu)美的意境中分角色朗讀媽媽和珍珍的對話,在對話中感悟媽媽和女兒之間彼此的關愛。
教學中的角色體驗,其實就是引領學生在充分的言語實踐中“零距離”體驗作者的體驗,體驗人物(可能是文中人物,也可能是隱含的人物)的體驗。因為有著思想的撞擊、情感的勾連、心靈的對照、行為的體驗,哪怕是差異顯著的課堂,也能感受到全體學生積極參與迸發(fā)出的學習熱情。
策略五:語境識字,優(yōu)化閱讀
識字是閱讀的基礎?!墩Z文課程標準》明確指出,小學語文第一、第二學年的閱讀教學以識字為重點,但是,以識字為重點并不代表只識字不讀文,將識字與閱讀割裂、視識字為簡單的工具手段、忽視文本閱讀的情感價值勢必會減弱學生學習語文的興趣。
因此,最有效的識字方法還是語境識字,遵循字不離詞、詞不離句、句不離篇的語文學習規(guī)律,將識字置于整體閱讀的背景中,將識字、學文緊密聯(lián)系,發(fā)揮識字的多種功能,將學習生字與認識事物、理解課文、語言表達結合起來,既降低了學生識字的難度,又促進了學生閱讀的理解,更為重要的是保護了部分學困生的學習積極性,緩解了他們因識字差異造成的閱讀障礙,增強了學習的自信心。
如課文《兩只小獅子》是一篇童話故事,通過兩只小獅子的語言動作比較,讓學生明白要做真正的獅子應該學會生活的本領。課文第二自然段出現(xiàn)了8個認讀的生字,識記有一定的難度。如何處理這段閱讀教學?我們的老師巧妙地整合課文內(nèi)容,采用語境識字法,優(yōu)化了閱讀教學。
【案例】(《兩只小獅子》教學片段)
師:課文的第二自然段生字最多,小朋友讀的時候要特別注意讀準生字的讀音。(生自由練習)好,請兩位小朋友讀兩句話。
(生讀)
師:真好,都讀對了!現(xiàn)在,老師把生字都顯紅了,單個讀還會嗎?
(師指名開火車讀)
師:好樣的,都交上朋友了?。ㄒx第一句話)
師:“整天”是什么意思?
生:整天就是從早到晚。
師:你能說說什么時候小獅子練習滾、撲、撕、咬嗎?
生1:早上,小獅子練習滾、撲、撕、咬。
生2:中午,小獅子練習滾、撲、撕、咬。
……
師:是的,小獅子就是這樣“整天”“練習”,非?!翱炭唷薄#ㄒ贿吙偨Y,一邊把這幾個生字卡片粘在黑板上,連成句子。生有感情地讀句子。)
通過這個語言轉換訓練,學生既深入理解了課文,進一步體會了小獅子刻苦練習的精神,又為“練、習、滾、撲、撕、咬”這幾個生字創(chuàng)造了復習鞏固的語境,通過教師的有效引導,課堂上學生的學習態(tài)勢呈現(xiàn)出明顯的上升趨勢。
語境識字的另一做法是可以將一篇課文的認讀生字結合課文內(nèi)容串編成朗朗上口的兒歌,在復習鞏固階段出示。這既是對生字的再一次鞏固,又是一種語言的活用,對學生的語文能力形成大有幫助。如《蜜蜂引路》一課,林樂珍老師就把它編成了一首識字兒歌出現(xiàn)在課末,學生一邊拍手一邊讀兒歌,輕松愉悅,意猶未盡。不得不讓人驚嘆,這個教學環(huán)節(jié)充溢著的生機與活力,讓我們看到了兒童學習的熱情和才情。
蜜蜂引路
莫斯科,風景好,
朋友談天又說笑。
養(yǎng)蜂人,真難找,
還好發(fā)現(xiàn)小向導。
附近蜜蜂回蜂巢,
跟著它們把人找。
蜜蜂引路真奇妙,
主人驚訝客直笑。
有人說,差異課堂就是一曲交響樂,教師是擁有高超音樂才能的指揮家,指揮著一群互不相識卻各司其責的樂手和諧演奏。我很欣賞這種說法,需要補充的是,差異課堂應是一曲或激昂澎湃或柔和低淺的交響樂,“樂手”和“指揮”都能在彼此的默契與忘我的投入中獲得幸福的體驗和成就的快感。讓我們一起找尋理想的課堂境界,找尋幸福的人生!
(作者單位:浙江溫州市籀園小學)
責任編輯 郝 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