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海洋
摘 要:隨著我國經(jīng)濟的發(fā)展,大跨結構及高層建筑的修建對基礎承載力的要求愈來愈高,鉆(沖)孔灌注樁以其具有承載力大、沉降小、對相鄰建筑影響小等諸多優(yōu)點,而倍受青睞,使用已相當普及,但對30m以上的超長樁而言還存在施工工藝復雜、質量難以控制等缺陷。本文以海信南方大廈樁基礎工程施工為例,介紹超長沖孔灌注樁成孔、成樁的主要施工技術及事故處理方法,為后續(xù)的類似工程施工提供經(jīng)驗借鑒。
關鍵詞:超長沖孔灌注樁;成孔工藝;成孔質量;成樁質量
中圖分類號:TU753.3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671-2064(2017)06-0124-01
1 項目概況
1.1 工程概況
海信南方大廈樁基礎工程項目位于深圳市南山區(qū),北臨創(chuàng)業(yè)路,東距中心路約150m,本項目占地4322.29m2,項目總建筑面積81963.61m2,為一棟單體建筑,其建筑主樓34層,裙樓3層,地下室4層。建筑高度149.65m(造型高度159.5m)。
1.2 工程樁概況
本工程共設樁位110根,其中Φ1m抗拔樁56根,位于裙樓部位,樁持力層為強風化花崗巖層;端承樁共計54根,其中Φ1.6m端承樁36根,Φ2.0m端承樁18根,位于塔樓部位,樁持力層為中(微)風化花崗巖層?,F(xiàn)已完成全部工程樁施工,最大樁深99.2m,平均樁深88.5m。施工時項目部利用設備優(yōu)勢,在上部完成5-12m人工挖孔樁后利用沖孔樁機沖至15m以下,穿透塊石層后,再利用旋挖樁機挖至約55m深度(旋挖機工作16小時可完成,沖孔樁機則需3-5天完成),最后再用沖孔樁機沖至勘察單位指定的巖層深度。
2 施工要點
2.1 成孔方法具體施工工藝
(1)剛開始取小沖程1m左右低錘密擊,泥漿相對密度1.2-1.5,在表土為淤泥、細砂等軟弱土層,可加粘土塊夾小片石反復沖擊造壁,保持孔內(nèi)泥漿面穩(wěn)定。(2)當在粘性土層中沖孔時,取1-2m的中、小沖程,泵入清水或稀泥漿,經(jīng)常清除鉆頭上的泥塊,為了防止粘鉆可投入碎磚石;當在粉砂或中粗砂層中沖孔時,取2-3m中沖程,泥漿相對密度1.2-1.5,投入粘土塊,勤沖勤掏渣;當在砂卵石層中沖孔時,取2-4m的中高沖程,泥漿相對密度1.3左右,勤掏渣;當在軟弱土層或塌孔回填重鉆時,以小沖程反復沖擊,并加粘土塊夾小塊石,泥漿相對密度1.3-1.6。(3)進入基巖后,低錘沖擊或間斷沖擊,如發(fā)現(xiàn)偏孔應回填片石至偏孔上方300-500mm處,然后重新沖孔;入巖后,每鉆進100-500mm應清孔取樣一次(非樁端持力層為300-500mm,樁端持力層為100-300mm),以備終孔驗收。(4)遇到孤石時,可預爆或用高低沖程交替沖擊,將大孤石擊碎或擠入孔壁。(5)每鉆進4-5m深度驗孔一次,在更換鉆頭前或易縮孔處,均應驗孔。(6)樁的沖孔,只有在中心距離5m以內(nèi)的任何樁的混凝土澆筑24h以后,才能開始。(7)大直徑樁孔可分級成孔,第一級成孔直徑為設計直徑的0.6-0.8倍。(8)沖擊成孔中遇到斜孔、彎孔、梅花孔、塌孔、護筒周圍冒漿等情況時,應停止施工,按上述原則采取措施后再行施工。(9)應及時將廢泥漿和鉆渣運出現(xiàn)場,防止污染施工現(xiàn)場及周圍環(huán)境。
2.2 成孔質量控制
(1)防止成孔期間發(fā)生穿孔、坍孔等質量事故的措施。①采取大于等于4d的隔孔施工工藝;②護筒按規(guī)定要求埋設,避免開鉆筒體傾斜、孔口土體坍塌、護筒沉陷導致水位下降;③鉆具吊繩下放速度與成孔速度一致,避免空中鉆頭擺動幅度過大而造成四周孔避受力不勻;④避免成孔時間和孔避暴露時間過長;⑤砂性土層護壁泥漿應具有一定粘度,能有效形成護壁泥皮;⑥鉆進速度根據(jù)不同土質情況進行調(diào)整,砂性土層中鉆進速度不得快于泥漿形成有效護壁泥皮速度;⑦按規(guī)定,在30m深度以內(nèi)的以粘土為主的地層中鉆較小孔徑的樁時,可用清水提高孔內(nèi)水頭保護孔壁,否則則采用水泥漿護壁措施。如果發(fā)生坍孔,可用事先儲備的粘土和碎石(直徑小于等于20mm)按5:1左右配比,回填至坍孔處以上0.5m處后再重鉆,若坍孔嚴重則可用小沉井方式進行處理。(2)確保樁身成孔垂直精度。為了保證成孔垂直精度滿足設計要求,采取鉆機設置導向裝置(潛水鉆鉆頭上設置大于等于3倍直徑長度的導向裝置,利用鉆桿加壓的正循環(huán)回轉鉆機在鉆具中應加設扶正器),擴大樁機支承面積使樁機穩(wěn)固,經(jīng)常校核鉆架及鉆桿的垂直度等措施,并于成孔后放下鋼筋籠前作孔徑、孔垂直度超聲波測試。(3)確保樁位、鉆具后再用測繩復核成孔深度,如測繩的測深比鉆桿的鉆探小,就要重新下鉆桿復鉆并清孔。同時還要考慮在施工中常用的測繩遇水后縮水的問題,因其最大收縮率達1.2%,為提高測繩的測量精度,在使用前要預濕后重新標定,并在使用中經(jīng)常復核。
2.3 泥漿制作
(1)造漿粘土:由于本場地有造漿粘土,因此不需另外準備。(2)泥漿性能指標符合下列技術要求:①泥漿比重:一般地質條件1.0~1.25,松散易塌地層1.20~1.50;②粘度:一般地質條件16~22,松散易塌地層19~28S;③含砂率小于8%;④膠體率大于95%;五、失水量小于30m1/30min。
在淤泥層及殘積粘土層鉆進中,泥漿比重及粘度很大,因此,經(jīng)常不斷地用清水置換孔內(nèi)泥漿并拉運出去。而在砂層中鉆進為防止塌孔,泥漿比重須控制在1.35;在基巖鉆進泥漿比重控制在1.30。
2.4 清孔
本項目采用ZX-200泥漿凈化裝置進行孔底泥漿凈化處理,比傳統(tǒng)的反循環(huán)清孔效能大大地提高,更有效地控制了沉渣厚度,提高樁身澆灌質量。
(1)當沖孔達到設計深度時,施工人員使用吸泥泵或其他適宜的方法清除井底沉淀物,如井底沉淀厚度大于5cm時則必須重新清孔。清除沉渣可采用泥漿循環(huán)或抽渣筒等方法,如用抽渣筒排渣時應及時補給泥漿。(2)對不易坍孔的樁孔,可用空氣吸泥清孔;對于穩(wěn)定性差的孔壁則應用泥漿循環(huán)或抽渣筒排渣。(3)清孔時,孔內(nèi)泥漿面應高出地下水位1m以上,在受水位漲落影響時,泥漿面應高出最高水位1.5m以上,以防止坍孔。(4)清孔符合標準: 泥漿的堅硬顆粒的數(shù)量應小于5%(按體積計),清孔后灌注混凝土前,孔底沉渣厚度≤200mm,(工程樁孔底沉渣厚度≤50mm)。泥漿比重1.20~1.23,粘度≤28S,含砂率≤8%。
2.5 水下混凝土灌注
(1)施工順序:安裝鋼筋籠→安設導管→使隔水塞與導管內(nèi)水面緊貼→灌注首批混凝土→連續(xù)不斷灌注直至樁頂→拔出護筒。灌注首批混凝土:灌注首批砼于隔水塞以上的導管和漏斗中,首批混凝土量滿足導管一次插入混凝土面≥0.8m以上。當確認初灌量備足后即剪斷鐵絲,借助混凝土重量排除導管的泥漿水,灌入首批混凝土。(2)連續(xù)灌注混凝土。首批混凝土灌注正常后,通過輸送泵連續(xù)不斷地灌注混凝土。在灌注過程中,經(jīng)常用測錘探測混凝土面的上升高度,并適時提升,逐級拆卸導管,保持導管的合理埋深。探測次數(shù)不少于導管的節(jié)數(shù),并在每次起升導管前,探測一次管內(nèi)外混凝土面高度。遇特別情況增加探測次數(shù),同時觀察返漿情況,以正確分析和判定孔內(nèi)的情況。(3)導管埋深提升。在水下灌注混凝土時,嚴格控制導管的最小埋深,以保證樁身混凝土的連續(xù)均勻,避免其裹入混凝面上的浮漿皮等,防止出現(xiàn)斷樁現(xiàn)象。實際施工中按每灌注高度5m拆一節(jié)導管2.5m作為控制原則,確保最小埋深>2.0m,同時也要防止埋管太深造成埋管事故。保證灌注砼材料質量,特別是塌落度指標嚴格控制,控制澆灌砼的灌注速度同時把握好導管的埋深,開始澆灌時埋深控制在2m左右,拆管時埋深控制在2.0-6.0m。導管應勤提勤拆,嚴禁導管提出混凝土面。(4)樁頂?shù)墓嘧烁呒皹俄斕幚恚簶俄數(shù)墓嘧烁弑仍O計標高超灌50-100cm,以便清除樁頂部的浮漿渣層。
3 結語
超長樁形似細長桿件,既要保證成孔安全,又保證樁孔垂直度,還要保證成樁質量,以一般深度的鉆(沖)孔灌注樁施工工藝難以滿足上述要求。為保證工程質量,除提高施工工藝外,還必須提高施工人員職業(yè)素質,完善管理水平,以工序控制和事前控制為主,建立系統(tǒng)化的動態(tài)管理制度和方法。
參考文獻
[1]中華人民共和國建設部.JGJ94-2008.建筑樁基技術規(guī)范[S].北京:中國建筑工業(yè)出版社,2008.
[2]中華人民共和國建設部.GB50202-2002.建筑地基基礎工程施工質量驗收規(guī)范[S].北京:中國計劃出版社,200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