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立梅
摘 要:質疑能力的培養(yǎng)有利于激發(fā)學生興趣,使學生積極參與教學的最大限度的發(fā)揮學生的主體作用。這是培養(yǎng)學生創(chuàng)新意識,創(chuàng)造能力的主要手段,變學會為會學的有效方法,因此培養(yǎng)學生的質疑能力,是課堂教學的影響主要任務。
關鍵詞:質疑能力提高的因素;質疑能力的指導策略;鼓勵學生主動質疑
在教學過程中我們發(fā)現(xiàn)很少有學生提問,即使是問,也只是問某一道現(xiàn)成的題目,而不能或不善提出真正有質量的問題。愛因斯坦曾說過:“提出一個問題比解決個問題更重要?!蹦纤卫韺W家朱熹說:“讀書無疑者,須教有疑,小疑則小進,大疑則大進。”可見,會不會質疑,是衡量會不會讀書的重要標準。在教學中,教師應啟發(fā)學生主動是發(fā)現(xiàn)問題、提出問題,從而養(yǎng)成質疑的習慣,提高質疑的水平。質疑能力的培養(yǎng)有利于激發(fā)學生興趣,使學生積極參與教學的最大限度的發(fā)揮學生的主體作用。這是培養(yǎng)學生創(chuàng)新意識,創(chuàng)造能力的主要手段,是培養(yǎng)學生良好學習習慣和學習品格,開發(fā)學生智力提高學生自學能力,變學會為會學的有效方法,因此培養(yǎng)學生的質疑能力,應是課堂教學的影響主要任務。
一、了解制約學生質疑能力提高的因素
1.學生沒機會問。學生在探究新知識的過程中,總會遇到時這樣式那樣的問題,但由于在“聽課”,所以即使學生發(fā)現(xiàn)了問題也很少提出來,等下課后,想到辦公室去問,一則受時間的限制,二則教師太多又不好意思進去問,這樣問題也就只有留給自己了。時間長了,就失去了提問的興趣和熱情。
2.不知道如何問。
(1)在現(xiàn)實的課堂教學中,提問權往往被老師占有,學生一直處于回答老師事先設計好的各種問題的被動狀態(tài)和地位,最終形成了機械的“應答性行為”。
(2)老師是課堂的主宰,有的學生根本就沒想過可以在課堂上根據(jù)教學內容向老師提出問題,只是一味地接受。至多是在遇到不會做的習題,才會向老師請教“該題應如何做?”很少會提出有價值的問題。而老師在解答時,仍很少聽到反問幾個為什么。
(3)不敢問。大多數(shù)學生心理素質差,一發(fā)言就心慌、膽怯:不善言談。一怕提出問題時詞不達意或出現(xiàn)錯誤,被同學和老師譏笑;二怕提問題太簡單或與課堂教學聯(lián)系不大被老師和同學認為知識太淺??;三怕打斷老師的教學思路和計劃被老師拒絕回答;四怕提出的問題超出教學要求或老師一時難以回答,造成尷尬。
二、提高學生質疑能力的指導策略
教師在教學中養(yǎng)成設疑的習慣,做好設疑的表率。
1.選擇好設疑的最佳時機。適當?shù)哪繕嗽O置能夠喚起對象的多種需要并促使對象激發(fā)相應的動機。選擇好的設疑時機可以有效的提高教學效果,及時反饋學習信息。即當學生的思想囿于一個小天地無法“突圍”時;當學生疑惑不解時;當學生各執(zhí)已見時;當學生受舊知識影響無法順利實現(xiàn)知識遷移時,都是教師設疑的最佳時機。一個好的問題更有“山窮水盡疑無路,柳暗花明又一村”的妙處。
2.選擇好設疑最佳點。教學內容能否成功的傳授給學生,很大程度上取決于就是對本節(jié)內容重點、難點的把握。有教學經驗的教師往往在備課時就非常注意對重點、難點教學方法的選擇。而在重點難點的教學上恰當?shù)脑O疑則能起到事半功倍之效。
3.選擇好適宜的關鍵處。眾所周知,初中教學中注意提高四十五分鐘的課堂效率是極為重要的。在關鍵處設疑不僅能起到對教學內容承上啟下的作用,而且能激發(fā)并維持學生良好的學習狀態(tài)。重點、難點是關鍵處,內容與內容之間的過渡是關鍵處,一節(jié)課上學生最疲勞時也是關鍵處,由于學習內容的抽象性而使學生感到乏味時更是關鍵處,教師應該在教學過程中用自己敏銳的眼光捕捉學生心靈的信息,巧妙設疑,及時設疑,能有效地提高學生的學習興趣,并在質疑中提高學生分析問題,探究問題,解決問題的能力。
三、教師應鼓勵學生主動質疑
傳統(tǒng)的課堂教學模式中,總是老師講,學生聽;老師問,學生答,學生習慣于被動地思考老師提出的問題,久而久之,就會束縛學生的創(chuàng)造性思維,熄滅學生創(chuàng)造性的火花,削弱學生積極思考提問的勇氣,老師應轉變觀念,充分認識學生質疑的重要作用,鼓勵學生大膽地提出問題,教師平時應該注意創(chuàng)造一個寬松的學習環(huán)境,親近學生,與學生交朋友告訴學生提出一個有價值的問題剩余解決十個問題。在課堂教學中應鼓勵學生大膽質疑。因此,長期堅持鼓勵學生質疑,就能調動學生質疑的積極性,變“要我質疑”為“我要質疑”。教師激發(fā)學生質疑,還應該注意以下幾個方面:①學中不要把一切問題都講出來,讓學生有問題可提;②發(fā)現(xiàn)和提出問題要有個過程,切不可心急欲速則不達;③勢利導逐步克服為題問題而提問題的傾向,使提問更有價值。
1.首先讓學生明確提問的意義。李政道教授說過,“我們學習知識,目的要做‘學問。學習,就是要學習問問題,學習怎樣問問題。”科學家無疑想說明同一個道理:在學習中不斷地提出問題是極其重要的。
2.其次讓學生明確“提問”是誰的事兒,“提問”不僅僅是教師的事兒,更是學生自己的事,學生可以問教師,問課本,還可以問專家,問教授,問權威。
3.轉變教學觀念和教學方式。教學過程是師生情感交流、互動的過程。我們不但要積極鼓勵學生提出問題,更要保護學生的自尊心、自信心和積極性,遇到成績差的學生提出的簡單或不著邊際的問題,切忌挖苦諷刺,一定要鼓勵。要有耐心,以免給學生造成心理障礙,只要提出問題,就應該積極肯定;對于那些成績好問題提得多而且質量高的學生要給予表揚,并作為典型號召大家向他學習。以帶動激發(fā)學生不斷地提問,久而久之,學生提問的數(shù)量就會增加,質量不斷提高,提問題就會得到強化。
4.教給學生質疑的方法。學生有了質疑的膽量和興趣,卻往往提不出疑問,或者提出的疑問很傻,與教學內容的要求不沾邊兒。因此,就是還要教給學生一些基本的質疑方法。讓學生不但善于質疑,而且提高質疑的質量。
要培養(yǎng)學生的提問能力,就要加強師生間和學生間的互動性,引導學生積極討論,大膽探索,在交流合作中互相啟迪。促進問題的提出,給學生創(chuàng)造一個寬松的氛圍只是基礎和前提,若要真正培養(yǎng)學生的提問能力。就要激發(fā)學生的好奇心和求知欲,引導學生主動思考,并提出問題。
參考文獻:
[1]閻金鐸等.科學教育研究[M].合肥:安徽教育出版社,2004.
[2]陳愛著.課程改革與問題解決教學[M].北京:首都師范大學出版社,2004.
[3][美]林格倫,章志光等譯.課程教育心理學[M].昆明:云南人民出版社,1983.
[4]張軍蘭.談創(chuàng)造性思維的培養(yǎng)[M].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1998,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