樊國芳
摘要:隨著新課改的不斷深入,“教師主導,學生主體”的教學理念越來越受到廣大教育工作者的支持與推崇。要突出學生在課堂教學中的主人地位,提高課堂教學的實效性,教師就必須改變傳統(tǒng)的教學觀念,在課堂教學中要想方設法,采用各種手段,利用多種資源,調(diào)動學生參與課堂教學的積極性。
關(guān)鍵詞:思想品德課 教師經(jīng)歷 生活化 體驗性 教師肯定
初中思想品德課歷來被打上枯燥乏味的烙印,即使是那些貼近學生日常生活的教學內(nèi)容,在他們看來也索然無味。比如八年級上冊第二單元《師友結(jié)伴同行》的內(nèi)容,很多學生想當然地認為自己每天都在與自己的老師、朋友打交道,哪里還有必要用書本中那“高大上”的一套去教他們相處之道。所以,原來應該是溫馨和諧的課堂,反而變得死氣沉沉。面對這些沉默不語的學生,筆者深刻地認識到只有摒棄傳統(tǒng)教育理念,讓思想品德課堂走出枯燥乏味、說教式的單一教學模式,才能打破課堂了然無趣的氣氛,提高學生學習思想品德課程的積極性。筆者以八年級思想品德上冊《同學·朋友》一課為例,結(jié)合自身的教學實際,就如何提高學生學習思想品德的積極性,談談自己粗略的看法。
一、拋磚引玉:分享教師經(jīng)歷,激起學生興趣
蘇霍姆林斯基說:“教師應當成為孩子的朋友,深入到他的興趣中去,與他同歡樂,共憂傷,忘記自己是老師,這樣孩子才會向老師敞開他們的心靈?!惫P者在平常與學生的交流過程中,發(fā)現(xiàn)他們對老師的親身經(jīng)歷都充滿了好奇心。因此,筆者抓住學生的這一心理特點,上課前先向?qū)W生講述自己高中時代的經(jīng)歷,向他們介紹與自己攜手共進的好朋友,從而引出《我的人際圈》這一部分教學內(nèi)容。
在教師的帶動下,學生們都非常踴躍地向大家講述自己與好友的小故事,并主動分析好友的人格魅力,學生通過歸納自己的回答,順理成章地總結(jié)出受歡迎的人的共同特征。正是這種講故事的導入方式,增加了課堂教學的親和力,提高了學生的興趣,激起了學生交流分享的欲望,營造了一個輕松的課堂氛圍。
二、就地取材:理論聯(lián)系實際,深化教學內(nèi)容
教學情境是課堂教學的基本要素,如何創(chuàng)設貼近學生實際,符合教學目標的教學情境,是每位老師十分關(guān)注的問題。余文森老師在他的《有效教學十講》中講到,要創(chuàng)設有價值的教學情境就必須“注重聯(lián)系學生的現(xiàn)實生活,在學生鮮活的日常生活環(huán)境中發(fā)現(xiàn)、挖掘?qū)W習情境的資源,其中的問題應當是學生日常生活中經(jīng)常會遇到的一些問題,只有在生活化的學習情境中,學生才能切實弄明白知識的價值。”
在教授“真正的友誼應該是坦誠的,原則面前一定要堅定,不能以犧牲原則為代價維持所謂的友誼”這一知識點時,筆者先拋出了一個問題——在我們身邊有哪些為了維持友誼而犧牲原則的行為?其實在學生身邊類似的言行可謂不勝枚舉,問題一出就起到了“一石激起千層浪”的效果。給好朋友抄作業(yè),幫同學考試作弊,為受委屈的同學“出頭”,為讓同學“渡過難關(guān)”,而幫其撒謊等等。對于這些行為,同學們都知道其中的危害,但仍都是“以惡小而為之”。為了讓同學們對這些身邊的“小惡”有一個深刻的認識,筆者展示了視頻《幫朋友去打架,誰知變搶劫嫌犯》和新聞報道《走路碰撞起爭執(zhí)》,讓學生自己總結(jié)出千里之堤潰于蟻穴的道理。
初中思想品德課教學的真正任務應該是從初中的生活實際出發(fā),切實幫助學生解決學習、生活中遇到的各種問題,使他們感知生活,獲得幸福,引導他們學會生活,學會學習,學會交往,學會做人,學會生存,并成為生活真正的主人,思想品德課教學才會因此而變得“有用”和“有效”。
三、寓教于樂:深化切身體驗,激活課堂教學
大多數(shù)學生覺得思想品德課枯燥乏味,糾其原因主要是該課程的學習內(nèi)容往往都是一些抽象的道理。假如教師在設計教學內(nèi)容時能將這些大道理蘊涵在有趣的游戲中,讓學生通過自己的親身體驗去感悟其中的寓意,相信絕大部分學生都會對學習變得十分熱衷。任勇老師也十分推崇學生在學習過程的體驗性,在《年輕教師必聽的講座》一書中,他就特別強調(diào):“體驗學習進入生命領(lǐng)域,因為有了體驗,知識的學習不再僅僅屬于認識、理性范疇,它已擴大到情感、生理和人格等領(lǐng)域,從而使學習過程不僅是知識增長的過程,也是身心和人格健全與發(fā)展的過程?!?/p>
在教授交友的第二條原則時,筆者設計了小組合作游戲——來自多米諾骨牌的啟示,在小組合作過程中暴露同學之間的沖突,通過情感體驗,真正體會教材所要傳達的精髓。在這個過程中有個小組的突發(fā)狀況為本環(huán)節(jié)的教學提供了非常好的素材,他們小組本是第一個完成挑戰(zhàn)的,結(jié)果由于某位女生在舉手報告時動作過大,導致桌子晃動了一下,使他們的努力前功盡棄。這個“飛來橫禍”引起了其他組員的不滿,都指責她的過失??粗@位女生在大家的“聲討”中顯得那么地局促不安,筆者抓住這一契機,順勢拋給學生一個問題:“同學們,既然事實已經(jīng)發(fā)生,結(jié)果已成定局,如果你是這位女生,你會有什么感想,最希望你的同伴怎樣來對待你?”形勢立馬發(fā)生了轉(zhuǎn)變,大家都紛紛指出這是同學是無心之過,應當給予諒解和寬容,從而水到渠成地引出了在交友過程中要學會“寬容他人,加強溝通” 。而全班唯一挑戰(zhàn)成功的小組,結(jié)果也非常出人意料,整個過程居然是由一位平時沉默寡言的小女生獨自完成,這令全班同學都對她刮目相看。由此,學生自然而然地認識到與友伴相處還需要善于發(fā)現(xiàn)他人的長處,懂得欣賞、贊美他人。
愛玩是學生的天性,教師如果能在教學設計中將有趣的游戲與教學內(nèi)容緊密結(jié)合起來,那么學生就能在樂趣中掌握知識,又能滿足他們的好動心與好勝心,還能深化學生的切身體驗,從而更好地培養(yǎng)其分析問題和解決問題的能力,真正做到寓教于樂。
真實而生動的教學情境,輕松愉悅的教學氛圍,鮮活生動的生活場景,充滿樂趣的活動設計,都能激發(fā)學生的學習興趣,更好地促進學生主動參與課堂教學,萌生探究欲望。只要我們廣大教師認真研究新課程標準的性質(zhì)、理念和目標,在日常的教學過程中多關(guān)注學生的興趣,把握時代的脈搏和新課程的主旋律,讓學生成為學習的真正主人,思想品德課必定也能煥發(fā)勃勃生機,閃耀動人魅力。
參考文獻:
[1]余文森.有效教學十講[M].上海:華東師范大學出版社,2009.
[2]任勇.年輕教師必聽的講座[M].上海:華東師范大學出版社,2011.
(作者單位:浙江省紹興市越城區(qū)孫端鎮(zhèn)中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