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蕊
選擇任何理財產品都要根據自己的資金實力、風險承受能力,在看懂產品的基礎上判斷期限、投資結構及預期收益率與個人理財規(guī)劃的匹配度。
2015年理財市場風云變幻,從股市到樓市,從銀行理財產品到互聯網金融平臺,投資者無不經歷著收益與風險的雙重洗禮,時而資產翻倍時而賠本賺吆喝,可謂幾人歡喜幾人愁。在梳理去年理財渠道表現的基礎上,我們來看看今年市場熱點又在哪里?同時給投資者提供一些參考和建議,如何有針對性地調整理財策略。
股市跌宕起伏,投資考驗耐性
去年上半年A股一路高歌猛進,在杠桿資金推動下,股市迭創(chuàng)新高,演繹出多年未見的日成交萬億、5100點的瘋狂大牛行情。很多從不炒股的人也紛紛加入股民狂潮,股民峰值總數超過1億,股市取代樓市成為投資主戰(zhàn)場。
正當證券公司門口看自行車的大媽都在遙望8000點時,由場外配資爆倉引起的股災出現了,“千股跌?!?,震蕩起伏堪比過山車??只挪忍ぶ?,市場上哀鴻遍野,無數股民損失慘重,配資者更是血本無歸。
投資建議:據信於資本分析師預測,今年A股可能比去年還難炒。整體來看這一年市場空間會收窄,且波段特點較明顯:股市高點可能出現在上半年,隨后逐波走低。投資者要繼續(xù)去杠桿操作,懂得止損及止盈,還應收縮投資份額,不盲目跟風,小心翼翼前行。賺快錢的機會已然過去,持好股票很考驗耐性,智能制造、新能源汽車、互聯網傳媒、新科技、健康中國、美麗中國等主題及行業(yè)可重點關注。
基金收益先揚后抑,分散配置關注新三板
去年資本市場大起大落,基金產品收益也隨之高低起伏,經歷了從喧囂回歸理性的深度體驗。上半年基金凈值漲幅較大,甚至有業(yè)內人士認為“牛市炒股不如買基金”。受股指等因素影響,下半年基金凈值大幅下降,不過,總體上賺錢的基金占到多數。股票基金全年上漲31.23%,混合型基金全年上漲36.60%,均為2010年來最高單年收益;債券基金全年上漲10.61%。意味著多數投資者基金收益頗豐。
投資建議:投資基金要注意分散風險,可在不同類型的基金都配置部分資金,例如可關注呈現幾何式增長的新三板市場的基金,投資者在選擇新三板基金時,最需關注的還是基金管理人的投資能力,正所謂“選基金就是選人”,投研團隊實力、過往業(yè)績、一二級市場投資經驗、風控體系及與主流券商、銀行、上市公司等機構的良好合作關系等,都需考察。
傳統(tǒng)理財風光不再,買房投資依舊靠譜
去年從年初到年尾,央行多次降息降準,銀行理財產品的收益率也持續(xù)走低,平均預期收益率從1月底5.25%降至11月底4.34%,屢創(chuàng)新低。降息降準不斷為“房奴”們帶來驚喜,取消限購、首套房首付比例降低等房市利好頻現,但一線城市由于旺盛需求和土地本身稀缺性,房價仍持續(xù)走高望塵莫及;三四線城市則受困于巨大的庫存,徘徊于低迷水平。連曾備受大媽們追捧的黃金,“光芒”也已然失色,金價最大下跌幅度超過25%,黃金大趨勢進入熊市行情。
投資建議:今年買房依然是傳統(tǒng)理財的重要途徑之一。房貸利率下調,銀行加大了貸款折扣力度,購房成本出現明顯下降,北上深的房價長期看好。據信於資本分析師觀察,中央經濟工作會議明確五大任務,“去庫存”就是其中之一:鼓勵房地產開發(fā)企業(yè)適當降低商品住房價格:并通過加快農民工市民化,擴大有效需求:要取消過時的限制性措施等等,預測今年會陸續(xù)出臺一系列政策。比如2月2日央行、銀監(jiān)委發(fā)布了《關于調整個人住房貸款政策有關問題的通知》,其中有一條備受關注,即在不實施“限購”措施的城市,下調首付款比例,建議關注“有明顯人口增量的強二線城市”中心區(qū)住宅,如南京、長沙、鄭州等。全面二孩政策實施后,學區(qū)房會成為漲價熱點,大戶型房產將更受市場青睞。
互聯網金融熱度不減,大浪淘沙安全提升
去年中國全面進入“互聯網+”時代,互聯網金融大潮席卷全國。據統(tǒng)計,截至2015年3季度,互聯網金融行業(yè)涉及消費者在3億人左右。調查顯示,購買過互聯網理財產品的家庭數量也遠大于未購買過的,占比分別為8%和20%,互聯網理財已經走進千家萬戶。在2015年12月28日,《網絡借貸信息中介機構業(yè)務活動管理暫行辦法(征求意見稿)》向社會公開征求意見,隨著監(jiān)管政策陸續(xù)落地,瘋狂利率攬投時代已然消退,資質、信用及運營不規(guī)范的問題平臺逐漸暴露。2015年亦是互聯網金融行業(yè)的整合和洗牌之年。
投資建議:經過優(yōu)勝劣汰和行業(yè)規(guī)范后,優(yōu)質的互聯網金融產品將成為2016年投資理財的上佳選擇,投資者的預期收益目標最好降至10%左右,對繼續(xù)給出20%甚至更高收益率的平臺,小心為上。信於資本分析師指出,對于投資者而言,關注和考察平臺安全性應該成為選擇互聯網金融產品的首要指標。從e租寶事件,暴露出投資者風險意識不夠,投資理念缺失,專業(yè)知識不足。收益和風險永遠對稱,高收益背后必然是高風險。
2016年將是改革快速推進的一年,貨幣國際化,經濟轉型升級,全民資產配置需求,資本盛宴仍將繼續(xù)。理財師建議,投資理財不能一成不變,應多關注多學習,切忌盲目跟風;選擇任何理財產品都要根據自己的資金實力、風險承受能力,在看懂產品的基礎上判斷期限、投資結構及預期收益率與個人理財規(guī)劃的匹配度,才能實現收益的最大化,不斷充實自己的“小金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