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麗萍
摘 要:文章以CNKI為樣本,采用高頻詞頻分析,建立共詞矩陣,繪制共詞知識圖譜的方法,對檔案界與圖書界物聯網研究進行對比分析,得出兩學科物聯網研究具有開始較同步、立足點相同、熱點相近、趨勢相似等共性,在規(guī)模、整體性、重點、方向上存在差異的結論。建議檔案界將研究重心移到應用上,注重整體性研究,多做實證研究,提高研究的有效性。
關鍵詞:物聯網;檔案;圖書;檔案館;圖書館;詞頻;共詞
1 研究樣本來源與分析工具
研究以CNKI(中國知網)為樣本來源。分別以題名=檔案 and 題名 = 物聯網 or 題名 = 檔案館 and 題名 = 物聯網 and (精確匹配)和題名=圖書 and 題名 = 物聯網 or 題名 = 圖書館 and 題名 = 物聯網 and (精確匹配)為檢索條件。檢索時間為2016年11月27日。檢索到2009年~2016年檔案文獻60篇,2007年~2016年圖書文獻224篇。
2 數據分析
2.1 詞頻分析。分別將“檔案文獻數據”和“圖書文獻數據”導入SATI文獻題錄信息統(tǒng)計分析軟件[1],去重后,以2次作為高頻詞閾值,得到“檔案文獻數據”31個高頻關鍵詞和73個“圖書文獻數據”高頻關鍵詞。一般來講,頻次越高說明相關研究越多。
2.2 建立共詞矩陣。在提取高頻關鍵詞之后,將前15個關鍵詞形成15×15的共詞矩陣。如果某兩個關鍵詞同時出現在一篇文章中時,就表明這兩者之間存在相關關系。關鍵詞右側或下方對應位置的數值表示篇數,共詞矩陣中對角線上的數值為該關鍵詞的詞頻。數據表明,檔案文獻共現次數最高的關鍵詞組合分別為:物聯網與檔案管理、物聯網與RFID、物聯網與射頻識別、物聯網與電子標簽、物聯網與智能化、物聯網與智能管理、物聯網與檔案庫房、物聯網與智能化管理、物聯網與高校檔案9組。其頻數分別為20、9、5、3、3、3、3、3、3。說明檔案與物聯網研究相關文獻的主要研究方向體現在上述9個方面,其中又以物聯網與檔案管理、物聯網與RFID、物聯網與射頻識別為重點。
數據表明,圖書文獻共現次數最高的關鍵詞組合分別為:物聯網與圖書館、物聯網與RFID、物聯網與智慧圖書館、物聯網與智能圖書館、物聯網與高校圖書館、物聯網與RFID技術、物聯網與射頻識別、物聯網與服務模式、物聯網與圖書管理9個方面。其頻數分別為64、52、26、21、13、10、10、8、8。說明圖書與物聯網研究相關文獻的主要研究方向體現在上述9個方面,其中又以物聯網與圖書館、物聯網與RFID、物聯網與智慧圖書館、物聯網與智能圖書館為重點。
兩個學科高頻詞共詞矩陣相比較,檔案界的高頻關鍵詞分布相對較為稀疏,圖書界的高頻關鍵詞分布較為密實,這雖然與檔案界相關文獻數量少于圖書界有關,但仍能反映出檔案界在物聯網研究上,集中度明顯低于圖書界,與圖書界相比依然顯得狹窄、單薄。
2.3 共詞網絡圖。將構建的兩個學科高頻詞共詞矩陣導入Ucinet社會網絡分析軟件,再利用Netdraw可視化軟件生成檔案界和圖書界與物聯網研究文獻的高頻關鍵詞的共詞知識圖譜,分別如圖1、圖2 所示。
從檔案界物聯網研究文獻高頻關鍵詞共詞知識圖譜(圖1)可以直觀地看出:物聯網、檔案管理、實物檔案、RFID、智能管理、射頻識別等關鍵詞處于知識圖譜的中心,表明這些詞與其他詞關系相對緊密。表明大多數檔案研究者更關注物聯網、檔案管理、實物檔案、RFID、智能管理、射頻識別,其他研究也大都與這些位于中心的詞相關。因此,這些位于中心位置的詞,就是檔案界物聯網研究領域的研究重點與熱點。而檔案館、服務體系、檔案服務、智能化管理、信息技術、GIS則處于知識圖譜的邊緣,這些關鍵詞之間的聯系非常稀疏,甚至沒有聯系。
從圖書界物聯網研究文獻高頻關鍵詞共詞知識圖譜(圖2)則可以直觀地看出:物聯網、RFID、圖書管理、物聯網技術、服務模式、圖書管理、公共圖書館、智慧圖書館、射頻識別、傳感網等關鍵詞處于知識圖譜的中心,表明這些詞與其他詞關系相對緊密。表明大多數圖書研究者更關注物聯網、RFID、圖書管理、物聯網技術、服務模式、圖書管理、公共圖書館、智慧圖書館、射頻識別、傳感網,其他研究也大都與這些位于中心的詞相關。因此,位于中心位置的這些詞就是圖書界物聯網研究領域的研究重點與熱點。
無論是檔案界還是圖書界,那些處于知識圖譜的邊緣的關鍵詞并不一定代表該詞不重要,只是目前對這些詞的關注研究比較少,如果這些詞較多出現在近期文章中,或許表明這些詞可能是這個領域未來的研究方向或趨勢[2]。
3 對比分析
3.1 共性。兩個學科物聯網研究的共性歸納起來有四點:一是開始較同步。圖書界開始于2007年,檔案界開始于2009年。二是立足點相同。均立足于檔案或圖書的實體管理。三是熱點相近。從詞頻中的高頻詞與知識圖譜的中心詞中的相同詞看,具有相近的重點與熱點。四是趨勢相似。從居于中心詞與邊緣詞中間的過渡詞和邊緣詞較多相同看,研究從宏觀層面向微觀層面延伸,內容更加豐富與細化。
3.2 差異。兩個學科物聯網研究的差異歸納起來也有四點:一是規(guī)模不同。從文獻數量上看,圖書界的規(guī)模是檔案界的4倍,遠大于檔案界。二是整體性不同。圖書界的研究整體性更強,表現為更多關注圖書館、公共圖書館、智能圖書館、智慧圖書館的研究;而檔案界的整體性研究則比較弱,表現為較少關注檔案館、公共檔案館、智能檔案館、智慧檔案館的研究。三是重點不同。雖然兩個學科都有偏重理論研究的傾向,圖書界在關注技術的同時,更加關注服務與服務模式、方法和服務反饋,因此有較多的實證研究成果出現;而檔案界由于相關技術的普遍應用晚于圖書界,研究更多關注的是相關技術的應用,所以較少有實證研究成果。四是方向不同。圖書界關注的是由物聯網圖書管理系統(tǒng)向物聯網館,智能化、智慧型圖書館過渡,借助物聯網技術推進文獻資源建設和學科館員培養(yǎng);檔案界雖然也在關注智能化、智慧型檔案館,但更多是開始從整體上關注檔案館的物聯網應用、檔案服務、檔案服務體系和諸如GIS等專業(yè)檔案、專業(yè)檔案館的物聯網應用問題。
4 建議
4.1 將物聯網研究的重心移至應用上。物聯網研究,需要理論研究,但僅僅有理論研究是遠遠不夠的,任何新技術、新方法,只有應用才有意義。因此,檔案界物聯網研究的重心需要從“理論探討”轉移至“應用實踐”上來,讓更多的檔案人員具備物聯網理念,在更多的檔案管理環(huán)節(jié)上采用物聯網技術,讓物聯網技術更好地為檔案管理服務。
4.2 注重從檔案館的整體層面上開展物聯網應用研究。對檔案館應用物聯網技術的研究,要特別注意整體性。這并不是反對或抑制在某個檔案管理環(huán)節(jié)上開展物聯網應用研究或采用物聯網技術,而是從整體上,系統(tǒng)地開展物聯網應用研究,更能夠發(fā)揮物聯網技術的優(yōu)勢,實現最優(yōu)化的應用效果,提升投入效益。
4.3 開展實證研究,提高物聯網研究的有效性。檔案界研究者應多開展實證研究,以實際應用來跟進與推動物聯網研究,并以實際應用效果來評判物聯網研究的成果。
4.4 拓展物聯網在服務領域的應用研究。物聯網在整個檔案管理各環(huán)節(jié)中產生的數據,作為一種反饋信息,對整個檔案管理工作,特別是檔案服務環(huán)節(jié)有著特別意義。這一點目前雖然有所涉及,但落后于圖書界。應當吸取圖書界在這方面的經驗,注重對來自物聯網傳感器數據信息的挖掘,探索和拓展物聯網在檔案服務領域的應用,更好地為檔案利用者服務。
參考文獻:
[1]劉啟元,葉鷹.文獻題錄信息挖掘技術方法及其軟件SATI的實現——以中外圖書情報學為例[J].信息資源管理學報,2012(01):50~58.
[2]張豪鋒,李海龍.我國教育技術學研究前沿探討——基于核心期刊關鍵詞的共詞網絡與聚類分析[J]. 電化教育研究,2011(10):26~29+3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