亚洲免费av电影一区二区三区,日韩爱爱视频,51精品视频一区二区三区,91视频爱爱,日韩欧美在线播放视频,中文字幕少妇AV,亚洲电影中文字幕,久久久久亚洲av成人网址,久久综合视频网站,国产在线不卡免费播放

        ?

        河圖洛書略考

        2017-05-06 20:57:08賴少偉劉永強
        文史雜志 2017年3期
        關(guān)鍵詞:洛書五行河圖

        賴少偉+劉永強

        摘 要:河圖、洛書有廣義和狹義之分。先秦典籍已有河圖、洛書的記載,但此為“東序秘寶”或祥瑞之征。漢代以河圖、洛書為八卦、九疇,或以河圖、洛書命名讖緯圖書,至宋以前大抵如此,這都是廣義的河圖、洛書。宋以后專以黑白點構(gòu)成的數(shù)圖即五行生成數(shù)方位圖和九宮圖為河圖、洛書,并指其為易之本原,此為狹義的河圖、洛書。狹義河圖、洛書的形成與漢代象數(shù)易學的發(fā)展有關(guān),五行生成數(shù)方位圖即由先秦時用于占筮的“天地之數(shù)”與五行方位相結(jié)合而得,九宮圖本屬數(shù)術(shù),也是在漢代被引入易學體系。正因為兩幅圖與易有這樣的關(guān)系,且《上系》有“河出圖,洛出書,圣人則之”的話,所以宋人用黑白點繪制兩圖,指其為河圖、洛書,并認為這是易之本原。

        關(guān)鍵詞:河圖;洛書;周易;五行;九宮

        所謂河圖洛書,有廣義和狹義之分。廣義上的河圖洛書具有多樣性和不確定性特征,即并非特指某一具體事物,它們或象征祥瑞,或天生神物而圣人則之,或“圣人以神道設(shè)教”[1];狹義上的河圖洛書則特指由黑白點構(gòu)成的數(shù)圖,即“數(shù)九”“數(shù)十”圖。關(guān)于河圖洛書的起源問題,歷來有兩種看法:一是認為河圖洛書出現(xiàn)在宋代,[2]二是認為河圖洛書在遠古早已有之。[3]之所以產(chǎn)生這樣的分歧,很重要的一個原因就是沒有對河圖洛書從廣義和狹義上進行區(qū)分。本文擬對廣義的河圖洛書之源流作一梳理,在此基礎(chǔ)上再論狹義河圖洛書的起源問題。

        河圖洛書之源流

        河圖、洛書之名,皆始見于先秦典籍。《尚書·顧命》篇載:“赤刀、大訓、弘璧、琬琰,在西序;大玉、夷玉、天球、河圖,在東序?!奔粗艹赏跛篮?,康王即位,其禮堂東西側(cè)陳列諸多寶物,東側(cè)有一件就是河圖。這里的河圖,只是陳列于禮堂東序之秘寶,并未提及河圖到底是何種寶物,也不知其名稱由來。后人或以為河圖為古代地理圖書,或以為河圖與大玉、夷玉、天球等并列,應(yīng)為玉石之一種,皆屬推測。[4]《論語·子罕》:“子曰:‘鳳鳥不至,河不出圖,吾已矣夫?!笨装矅⒃唬骸笆ト耸苊鼊t鳳鳥至,河出圖,今無此瑞。吾已矣夫者,傷不得見也。”《墨子·非攻下》:“赤鳥銜圭,降周之岐社,曰:‘天命文王伐殷有國,泰顛來賓,河出綠圖,地出乘黃。”《管子·小匡》:“昔人之言受命者,龍龜假河圖出,洛出書,地出乘黃,今三祥未有見者。”此三例中,河圖、洛書是古代圣王即將受天命出來治理天下的易代之兆,隨之而出的還有鳳鳥、龍龜、乘黃等神獸?!抖Y記·禮運》篇載:“天降甘露,地出醴泉,山出器車,河出馬圖,鳳凰、麒麟皆在郊棷,龜龍在宮沼,其余鳥獸之卵胎,皆可俯而窺也?!薄痘茨献印m真訓》:“當此之時,風雨不毀折,草木不夭,九鼎重味,珠玉潤澤,洛出丹書,河出綠圖?!碑斕煜绿?、百姓安居之時,就會出現(xiàn)河出綠圖、洛出丹書,出鳳凰、麒麟的現(xiàn)象,即河圖、洛書是祥瑞的象征。從以上記載來看,河圖、洛書并不是指一件可以確定的具體事物,或為“東序秘寶”,或為古代圣王改朝換代的預(yù)兆,或為天下太平的祥瑞之征。

        天下太平或改朝換代之時當然不會有天降預(yù)兆,如果有的話只能是有人刻意為之。《史記·陳涉世家》:“乃丹書帛曰‘陳勝王,置人所罾魚腹中。卒買魚烹食,得魚腹中書,固以怪之矣。又間令吳廣之次所旁叢祠中,夜篝火,狐鳴呼曰‘大楚興,陳勝王。卒皆夜驚恐。旦日,卒中往往語,皆指目陳勝?!标悇賲菑V大澤鄉(xiāng)起義時,就通過“魚腹藏書”的辦法來建立威望。又《資治通鑒》卷第二百四:“武承嗣使鑿白石為文,曰:‘圣母臨人,永昌帝業(yè)。末紫石雜藥物填之。庚午,使雍州人唐同泰奉表獻之,稱獲之于洛水。太后喜,命其石曰‘寶圖。”也是屬于人為制造天命的現(xiàn)象。文獻所載的河圖、洛書,有很多是屬于這種人為制造的、預(yù)兆祥瑞的東西,它們所指代的都不是同一具體事物。

        《周易·系辭傳上》:“是故天生神物,圣人則之;天地變化,圣人效之;天垂象,見吉兇,圣人象之;河出圖,洛出書,圣人則之?!庇袑W者以為“河出圖,洛出書,圣人則之”一句并非上系原文,乃是后人竄入。[5]從用詞來看,前三句分別用“則之”“效之”“象之”,第四句用“則之”有與第一句重復(fù)之嫌,故有可能是后人竄入,但此句在漢人版本的上系中已有。漢代經(jīng)學家以為,八卦為伏羲氏所作,而伏羲作八卦乃是效法河圖,天賜洛書,禹法之而作《洪范》九疇。如《論語·子罕》:“子曰:‘鳳鳥不至,河不出圖,吾已矣夫?!笨装矅ⅲ骸昂訄D,八卦是也。”《漢書·五行志》:“易曰:‘天垂象,見吉兇,圣人象之;河出圖,洛出書,圣人則之。劉歆以為,虙(伏)羲氏繼天而王,受河圖,則而畫之,八卦是也;禹治洪水,賜洛書,法而陳之,洪范是也。”又《尚書·洪范》:“天乃錫禹洪范九疇,彝倫攸敘。初一曰五行,次二曰敬用五事,次三曰農(nóng)用八政,次四曰協(xié)用五紀,次五曰建用皇極,次六曰乂用三德,次七曰明用稽疑,次八曰念用庶征,次九曰向用五福、威用六極。”孔安國注曰:“天與禹洛出書,神龜負文而出,列于背有數(shù)至于九,禹遂因而第之以成九類?!薄墩摵狻ふf》篇:“說易者皆謂伏羲作八卦,文王演為六十四。夫圣王起,河出圖,洛出書。伏羲王,河圖從河水中出,易卦是也;禹之時得洛書,書從洛水中出,洪范九章是也。故伏羲以卦治天下,禹案洪范以治洪水?!笨梢姡瑵h儒以為河圖即八卦,或伏羲氏因之以成八卦;洛書即《洪范》九疇,或大禹法之而成九疇。

        河圖、洛書還有一種類別,即兩漢之際托“河圖”“洛書”之名而出的緯書,如《河圖赤伏符》《河圖括地象》《洛書錄運期》等。《周易·系辭傳》“河出圖,洛出書,圣人則之”,鄭玄注引《春秋緯》云:“河以通乾,出天苞;洛以流坤,吐地符。河龍圖發(fā),洛龜書感。河圖有九篇,洛書有六篇也?!庇帧逗鬂h書·張衡列傳》注引《張衡集·上事》云:“河洛五九,六藝四九,謂八十一篇也?!睆埡庹f河圖洛書共有四十五篇,鄭玄說河圖九篇,洛書六篇。兩人所說的河圖、洛書就是以“河圖”“洛書”命名的緯書?!端鍟そ?jīng)籍志》載:“易曰:‘河出圖,洛出書。然則圣人之受命也,必因積德累業(yè),豐功厚利,誠著天地,澤被生人。萬物之所歸往,神明之所福饗,則有天命之應(yīng)。蓋龜龍銜負,出於河洛,以紀易代之征。其理幽昧,究極神道,先王恐其惑人,秘而不傳。說者又云:孔子既敘六經(jīng),以明天人之道,知后世不能稽同其意,故別立緯及讖以遺來世。其書出于前漢,有河圖九篇,洛書六篇,云自黃帝至周文王所受本文。又別有三十篇,云自初起至于孔子,九圣之所增演,以廣其意。又有七經(jīng)緯三十六篇,并云孔子所作,并前合為八十一篇?!奔次鳚h所出緯書,鄭玄說“河圖九篇,洛書六篇”是指自黃帝至周文王所受本文,另有三十篇是九圣所增演,本文加增演的即張衡所說“河洛五九”。魏晉六朝以后,緯書大量亡佚,《隋志》載有《河圖》二十卷,另有《河圖龍文》一卷。《舊唐書·經(jīng)籍志》和《新唐書·藝文志》中則不見以“河圖”“洛書”命名的緯書。

        以黑白點構(gòu)成的數(shù)圖為河圖、洛書,最早出現(xiàn)在宋代,《宋史·儒林列傳》引朱震《漢上易解》云:“陳摶以先天圖傳種放,放傳穆脩,穆脩傳李之才,之才傳邵雍;放以河圖、洛書傳李溉,溉傳許堅,許堅傳范諤昌,諤昌傳劉牧;穆脩以太極圖傳周敦頤,敦頤傳程顥、程頤?!眲⒛痢兑讛?shù)鉤隱圖》以九宮圖即“數(shù)九”為河圖,以五行生成數(shù)方位圖即“數(shù)十”為洛書,其五行生成數(shù)方位圖將生數(shù)與成數(shù)分開繪制成兩幅圖(圖一)。朱熹《周易本義》則以“數(shù)十”為河圖,以“數(shù)九”為洛書(圖二),后人多以朱熹《本義》為準。

        綜上,河圖、洛書最早指“東序秘寶”,或為圣人易代、祥瑞之征,漢儒又將河圖、洛書與八卦、九疇聯(lián)系起來,兩漢以來又有以“河圖”“洛書”為名之緯書。在宋以前,河圖、洛書所指代的內(nèi)容多種多樣,并未特指某物,宋以后才以黑白點構(gòu)成的數(shù)圖即“數(shù)十”“數(shù)九”圖為河圖、洛書。

        “數(shù)十”與“數(shù)九”

        雖然以黑白點構(gòu)成的“數(shù)十”“數(shù)九”圖為河圖、洛書最早出現(xiàn)在宋代,但這并不意味著五行生成數(shù)方位圖和九宮圖也最早出現(xiàn)在宋代。

        先看“數(shù)十”圖?!吨芤住は缔o傳》有:“天一,地二,天三,地四,天五,地六,天七地八,天九,地十。天數(shù)五,地數(shù)五,五位相得而各有合;天數(shù)二十有五,地數(shù)三十;凡天地之數(shù)五十有五,此所以成變化而行鬼神也。”[6]即從一到十這十個數(shù),以奇數(shù)為天數(shù),以偶數(shù)為地數(shù),這十個數(shù)也剛好是“數(shù)十”圖中的十個數(shù)。上系中記載揲蓍法的“大衍之數(shù)五十,其用四十有九,分而為二以象兩,掛一以象三,揲之以四以象四時,歸奇于扐以象閏,五歲再閏,故再扐而后掛”一段,有學者認為也包含天地之數(shù)。[7]另外,自上世紀50年代以來,在殷周青銅器和甲骨上發(fā)現(xiàn)數(shù)字“易卦”數(shù)十例,張政烺先生指出:發(fā)現(xiàn)的數(shù)字有一、五、六、七、八,二、三、四則是為避免混淆而故意略去。[8]李零先生也認為:中國早期的易筮,從商代、西周直至春秋戰(zhàn)國,都是以一、五、六、七、八、九這六個數(shù)字來表示,二、三、四是故意省掉的,十是下一進位的一,所以可以認為它們代表的乃是十進制的數(shù)位組合。[9]從文獻記載和考古資料來看,在先秦,從一到十的“天地之數(shù)”被用于占筮,即所謂“成變化而行鬼神”。但那時的“天地之數(shù)”只是簡單地區(qū)分奇偶,并未與五行、方位相結(jié)合。

        筆者以為,天地之數(shù)與五行、方位的結(jié)合在漢代,是漢代象數(shù)易學發(fā)展的產(chǎn)物?!渡袝ず榉丁罚骸耙晃逍校阂辉凰?,二曰火,三曰木,四曰金,五曰土。水曰潤下,火曰炎上,木曰曲直,金曰從革,土爰稼穡。潤下作咸,炎上作苦,曲直作酸,從革作辛,稼穡作甘。”《尚書》中五行的次序是水、火、木、金、土,與漢代同,且將五行與五味作比。其中的一、二、三、四、五,顯然是就五行次序而言,但漢人卻認為是“天地之數(shù)”,并用“生數(shù)”“成數(shù)”來解釋,故孔安國注曰:“皆其生數(shù)?!敝翐P雄作《太玄經(jīng)》,則把“天地之數(shù)”與五行、方位、四時、天干、地支、五音、五色、五味等完全結(jié)合,如《太玄數(shù)》說“一六為水,為北方,為冬,日壬癸、辰子亥、聲羽、色黑、味咸”;“二七為火,為南方,為夏,日丙丁、辰巳午、聲徵、色赤、味苦”;“三八為木,為東方,為春,日甲乙、辰寅卯、聲角、色青、味酸”;“四九為金,為西方,為秋,日庚辛、辰申酉、聲商、色白、味辛”。又《玄圖》“一與六共宗,二與七共明,三與八成友,四與九同道,五與五相守”。在古代,方位的表示方法是上南下北、左東右西,揚雄的《太玄經(jīng)》雖沒有用黑白點畫出“數(shù)十”圖,但很明顯,其“天地之數(shù)”的分布方位與黑白點數(shù)圖完全一樣。像這樣將“天地之數(shù)”與五行、方位相結(jié)合的例子還見《漢書·五行志》《易緯·乾鑿度》等典籍。

        再看“數(shù)九”圖。朱熹《周易本義》言“數(shù)九”圖為洛書,并曰:“洛書蓋取龜象。故其數(shù)戴九履一,左三右七,二四為肩,六八為足?!睗h徐岳《數(shù)術(shù)記遺》甄鸞注“九宮算”曰:“九宮者,即二四為肩,六八為足,左三右七,戴九履一,五居中央。”朱熹所謂洛書即九宮圖。《大戴禮記·明堂》有“二九四,七五三,六一八”,即明堂九室的排列與九宮圖是一致的。又《靈樞經(jīng)·九宮八風篇》:“立秋二(玄委,西南方),秋分七(倉果,西方),立冬六(新洛,西北方),夏至九(上天,南方),招搖中央,冬至一(葉蟄,北方),立夏四(陰洛,東南方),春分三(倉門,東方),立春八(天留,東北方)?!比舭捶轿粚⑺募?、二分二至和九個數(shù)字排列的話,招搖中央為五,就是九宮圖。先秦典籍不見有九宮圖的記載,然而《周易·說卦》有:“帝出乎震,齊乎巽,相見乎離,致役乎坤,說言乎兌,戰(zhàn)乎乾,勞乎坎,成言乎艮。萬物出乎震,震,東方也。齊乎巽,巽,東南也。齊也者,言萬物之絜齊也。離也者,明也,萬物皆相見,南方之卦也。圣人南面而聽天下,向明而治,蓋取諸此也。坤也者,地也,萬物皆致養(yǎng)焉,故曰致役乎坤。兌,正秋也,萬物之所說也,故曰說言乎兌。戰(zhàn)乎乾,乾,西北之卦也,言陰陽相薄也。坎也者,水也,正北方之卦也,勞卦也,萬物之所歸也,故曰勞乎坎。艮,東北之卦也,萬物之所成終而所成始也,故曰成言乎艮?!薄兑讉鳌分小墩f卦》篇的成書年代很早,[10]甚至有學者認為里面有《連山》《歸藏》遺說。[11]可見,早在先秦易學中,八卦已經(jīng)與八方及節(jié)氣相結(jié)合,后世所謂的“文王八卦方位圖”也來源于此。正因為《說卦傳》中八卦已經(jīng)與方位相結(jié)合,而漢代的方位又與九宮圖結(jié)合,故宋人才以九宮圖為洛書。

        在漢代,象數(shù)易非常繁復(fù),有“納甲”“爻辰”“卦氣”“飛伏”“十二辟卦”“八宮卦”等各種解卦的方法。正是在這樣的氛圍中,漢代易學家援引五行、數(shù)術(shù)、天文星象甚至中醫(yī)的知識來注易,促成了易與五行、數(shù)術(shù)、天文星象等的融合。五行生成數(shù)方位圖是易學中用于占筮的“天地之數(shù)”與五行方位相結(jié)合的產(chǎn)物,發(fā)展至南宋,朱熹定其為“河圖”,九宮圖本為數(shù)術(shù)圖,在漢代被引入易學體系中,至朱熹定其為“洛書”。朱熹《周易本義》卷首載有九圖,分別是河圖(即五行生成數(shù)方位圖)、洛書(即九宮圖)、伏羲八卦次序圖、伏羲八卦方位圖、伏羲六十四卦次序圖、伏羲六十四卦方位圖、文王八卦次序圖、文王八卦方位圖、卦變圖。九圖的排列,代表了朱熹所認為的易學發(fā)展階段,河圖、洛書為天地自然之易,這是象數(shù)的本原、作易的根據(jù);伏羲四圖則是伏羲之易,是伏羲氏法天地自然之妙而作,稱為先天之學,由天地自然之易到伏羲之易,是由數(shù)而生卦的過程,也是“河出圖,洛出書,圣人則之”的過程;文王兩圖是后天之學,即由文王改變伏羲卦圖之意而得,是易學發(fā)展的第三個階段;卦變圖是易學發(fā)展的第四個階段,即孔子及其以后之易學,善以卦變說解易。[12]然朱熹之理解恐怕并不確切,有關(guān)易卦之起源問題如今尚存疑問,但五行生成數(shù)方位圖與九宮圖確是在漢代才有文字表述,尚不見其圖,直至宋代才見用黑白點表示的五行生成數(shù)方位圖與九宮圖,并被宋代學者指為“河圖”“洛書”。

        結(jié) 語

        進行河圖、洛書的討論,必須分清廣義和狹義。廣義的河圖、洛書在先秦典籍已有記載,至宋以前,或為“東序秘寶”,或為祥瑞之征,或為八卦九疇,或為讖緯圖書。在宋以后才出現(xiàn)狹義的河圖、洛書,專指用黑白點繪制的“數(shù)十”“數(shù)九”圖,也即五行生成數(shù)方位圖和九宮圖。以朱熹為代表的宋代學者以為河圖、洛書是易之本原,是天地自然之易,之后的八卦、六十四卦都是由此而來。但朱熹所謂的河圖、洛書最早只見于漢代的文字記載,即五行生成數(shù)方位圖與九宮圖,漢代雖未見實圖,但這兩幅圖應(yīng)已存在,或漢人的觀念中已存在,只是不以黑白點繪制而已。筆者以為,狹義河圖、洛書的形成與漢代象數(shù)易學的發(fā)展有關(guān),五行生成數(shù)方位圖即由先秦時用于占筮的“天地之數(shù)”與五行方位相結(jié)合而得,九宮圖本屬數(shù)術(shù),也是在漢代被引入易學體系。正因為兩幅圖與易有這樣的關(guān)系,且上系有“河出圖,洛出書,圣人則之”的話,所以宋人用黑白點繪制兩圖,指其為河圖、洛書,并認為這是易之本原。

        注釋:

        [1]參見蕭漢明:《關(guān)于河圖、洛書問題》,《周易研究》1995年第4期。

        [2]參見陳恩林:《河圖洛書時代考辨》,《史學集刊》1991年第1期。

        [3]參見蘇洪濟:《河圖洛書考釋》,《史學集刊》1992年第4期;韓永賢:《河圖、洛書時代再考》,《內(nèi)蒙古社會科學》1992年第1期。

        [4]參見王卡:《河圖洛書探源》,《世界宗教研究》1994年第2期。

        [5]參見金景芳:《關(guān)于〈周易〉研究的若干問題》,《煙臺大學學報》1989年第2期。

        [6]王弼本《周易》中,“天一地二”句在上系第十章,“天數(shù)五,地數(shù)五”句在上系第八章“大衍之數(shù)五十”一段之后。朱熹《周易本義》以為,“天一地二”句后應(yīng)接“天數(shù)五,地數(shù)五”句,之后再接“大衍之數(shù)五十”章,近人金景芳先生亦采用此觀點。參看金景芳、呂紹綱:《周易全解》,上海古籍出版社2005年版,第539頁。

        [7]參見蘇洪濟:《河圖洛書考釋》,《史學集刊》1992年第4期。

        [8]參見張政烺:《試釋周初青銅器銘文中的易卦》,《考古學報》1980年第4期。

        [9]參見李零:《“奇字”之謎:中國古代的數(shù)字卦》,《中國方術(shù)正考》,中華書局2006年版,第198—215頁。

        [10]參見劉大鈞:《〈易大傳〉著作年代再考》,《東岳論叢》1981年第6期。

        [11]參見金景芳:《論〈周易〉的實質(zhì)及其產(chǎn)生的時代與原因》,《傳統(tǒng)文化與現(xiàn)代化》1998年第3期。

        [12]參見余敦康:《朱熹〈周易本義〉卷首九圖與〈易學啟蒙〉解讀》,《中國哲學史》2001年第4期。

        作者:上海師范大學人文與傳播學院博士研究生

        猜你喜歡
        洛書五行河圖
        洛書
        寶藏(2021年12期)2022-01-15 04:19:44
        漢代讖緯界對“河圖”“洛書”概念的重整
        ——兼論“漢無河圖”通說中《河圖赤伏符》的官方定位
        南都學壇(2020年3期)2020-12-06 10:43:58
        不重復(fù),來填數(shù)
        民間女紅藝術(shù)與太極陰陽哲學初探
        戲劇之家(2016年23期)2016-12-20 22:31:04
        三階幻方有妙用
        把算美麗肌膚的“五行”風水
        中國化妝品(2016年5期)2016-12-05 20:33:34
        做一個五行齊全的班主任
        從《百鳥朝鳳》看中國傳統(tǒng)文化的復(fù)興
        人間(2016年24期)2016-11-23 18:20:38
        《文心雕龍》對“河圖洛書”的接受
        參花(下)(2015年8期)2015-06-11 17:05:16
        山河萬里,天地為歌
        看小說(2015年6期)2015-05-30 15:32:24
        欧美精品欧美人与动人物牲交| 亚洲综合色婷婷久久| 蜜芽尤物原创AV在线播放| 亚洲黑寡妇黄色一级片| 亚洲色图专区在线观看| 优优人体大尺大尺无毒不卡| 国产精品乱码一区二区三区| 国产亚洲精久久久久久无码| 97av在线播放| 日本精品av中文字幕| 99久久精品在线视频| 国产无遮挡又爽又刺激的视频老师| 欧美激情a∨在线视频播放 | 午夜天堂精品久久久久| 欧美交换配乱吟粗大25p| 国产精品一区二区av片| 61精品人妻一区二区三区蜜桃| 久久精品女同亚洲女同| 国产精品人人做人人爽| 黑人玩弄漂亮少妇高潮大叫| 亚洲av成人在线网站| 91精品啪在线观看国产色| 日本区一区二区三视频| 国产成人综合亚洲看片| 欧美极品少妇性运交| 日本最新一区二区三区免费看| 91色综合久久熟女系列| 日本边添边摸边做边爱喷水 | 国产变态av一区二区三区调教| 国产乱人伦av在线a麻豆| 亚洲国产精品特色大片观看完整版 | 极品少妇一区二区三区四区| 青青草手机在线免费观看视频| 特黄熟妇丰满人妻无码| 竹菊影视欧美日韩一区二区三区四区五区 | 天天躁日日躁狠狠久久| 国产精品99久久久精品免费观看| 日本看片一区二区三区| 精品一区中文字幕在线观看| 亚洲av无码专区亚洲av伊甸园| 国产成人精品日本亚洲1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