胡文杰+周益強+錢理義+楊樹杰
摘 要:2015年浙江省樂清市引進天優(yōu)122用于連作晚稻機插栽培,結果表明天優(yōu)122分蘗力強、結實率高、產量高、米質優(yōu)、適應性廣,適宜于溫州地區(qū)作連晚機插。本文通過對天優(yōu)122的特征特性及機插秧的特點認識,就其配套的高產栽培技術作一簡要介紹。
關鍵詞:天優(yōu)122;機插;栽培技術
天優(yōu)122是用天豐A與廣恢122組配育成的感溫型三系雜交稻組合,豐產性突出。2005年通過廣東省品種審定,2006年被農業(yè)部認定為國家主推超級稻品種。2012-2014年入選農業(yè)部主導品種。2015年浙江省樂清市柳市鎮(zhèn)創(chuàng)新農場引入種植,面積6.67hm2。結果表明該組合產量比樂清市當地主栽組合甬優(yōu)9號高,增產幅度達10%,為進一步促進該組合連晚機插技術的推廣應用,現將其機插高產栽培技術總結如下;
一、產量表現
天優(yōu)122在樂清市作連作晚稻種植表現高產穩(wěn)產,2015年據樂清市農業(yè)局對樂清市創(chuàng)新農場6.67hm2示范方,實割測產典型田塊3塊,面積0.196hm2驗收結果,平均產量達到7000kg/hm2,比甬優(yōu)9號平均產量增產10%。適應性廣,適宜于溫州地區(qū)種植。
二、特征特性
1.經濟性狀好。在樂清市作連晚栽培的生產試驗記載結果,全生育期127d左右,比當地主栽品種甬優(yōu)9號全生育期短6d左右。該組合有效穗213.2萬穗/hm2,成穗率77.7%,株高89.4cm,每穗總粒數145.8粒,結實率84.4%,千粒重25.3g。分蘗力較強,株型集散適中,莖稈較細,劍葉短挺,葉色淡綠,熟期轉色好,稃尖紫色、穗頂部谷粒有少許短芒。
2.抗性米質優(yōu)。天優(yōu)122組合經國家審定國審稻2009029,抗性:稻瘟病綜合指數3.9級,穗瘟損失率最高5級;白葉枯病7級;褐飛虱9級。米質主要指標:整精米率63.4%,長寬比3.5,堊白粒率6%,堊白度0.8%,膠稠度81毫米,直鏈淀粉含量20.7%,達到國標優(yōu)質1級。
三、機插高產栽培技術
1.培育壯秧。機械化插秧栽培,高產關鍵是培育好健壯秧苗。天優(yōu)122連晚機插于7月7日左右播種,每hm2大田用28cm×58cm秧盤300盤,每盤用種量75g,每hm2大田用種量22.5kg,秧田大田比1:100。采用自動播種機流水線作業(yè),能確保勻播稀播。為適應機械操作,在育秧環(huán)節(jié)更加要注意培育矮壯秧,在秧苗一葉一心時每hm2秧田用15%多效唑3kg對水1500kg噴施。
2.適時移栽。機插秧大田要求耕耙精細,田面平整,上糊下實,插秧時不陷機不壅泥,待泥土沉實2d后,7月31日左右在秧苗3.0~3.5葉選擇適時機插。根據多年機插秧經驗,機插移栽時,株距擬選調16cm檔,移栽密度為30cm×16cm,每叢平均插3.5本,每hm2插21萬叢左右,每hm2基本苗73.5萬左右為宜。移栽過程中要講究機插質量,做到秧苗隨起隨插,插秧深度選擇2~3cm為宜,促進低節(jié)位分蘗,盡量減少漂秧與漏插。爭取多穗、大穗和提高成穗率和結實率。為高產群體的形成奠定基礎。
3.配方施肥。根據天優(yōu)122生長勢旺,需肥水較多,整個生長期葉色翠綠的特點,應在有機肥打底的基礎上,早施追肥,適當增施有機肥和磷鉀肥,特別注意后期看苗補施穗粒肥。因此在施肥上要針對以上特點,采取相應措施。創(chuàng)新農場在7月29日每hm2施基肥茶餅450kg和51%復合肥375kg;8月7日追施分蘗肥46.4%尿素112.5kg和氯化鉀75kg;9月27日施穗肥51%復合肥150kg。既保證前期早生快發(fā),以獲得較多的有效穗,又要防止后期因缺肥而早衰,以獲得較高的結實率和千粒重,奪取高產。
4.科學管理。按照科學管水的原則,移栽前以溝內灌滿水、畦面無水層為宜;機插后保持薄水狀態(tài),緩苗期過后應淺水勤灌;分蘗期干濕相間促分蘗,為減少無效分蘗,提高成穗率,當每hm2總苗數達300萬時,及時落水曬田排干溝水,進行擱田;孕穗期以濕為主,保持田面有水層;抽穗期保持田間有淺水;灌漿期以濕潤為主,干干濕濕促灌漿結實,保持根系活力,后期忌斷水過早,注意防到伏、防早衰,以免影響米質。
5.綠色防控。病蟲草害防治應實施實施綜合防控技術,提高病蟲草防控水平。由于機插落田苗比較弱,在選擇除草劑上,特別要注意安全性,生長時間抓好稻縱卷葉螟、褐稻虱、二化螟、紋枯病等病蟲害的防治工作。根據植保部門發(fā)布的病蟲情報,合理選用高效、低毒、低殘留對口農藥,及時進行防治。
參考文獻:
[1]房玉偉,洪一前,薛占奎,吉洪湖,胡谷瑯。不同類型連作晚稻機插安全齊穗期和適宜播栽期的研究 中國稻米,2014,20(5):42-47 .
[2]梁浩,巫素芳等 天優(yōu)122在韶關的種植表現及高產栽培技術 廣東農業(yè)科學 2010 年第5期28-29.
作者簡介:胡文杰(1967-12—),男,浙江省樂清市人,現供職浙江省樂清市農業(yè)站,大學,農藝師,研究方向:農業(yè)推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