崔強
【摘 要】《三少爺的劍》獲得票房總收入9674萬,在近期上映的武俠片里已經是很不錯的成績了。雖然人們普遍關注影片背后的主創(chuàng)人員,但不容忽視的是,改編自武俠小說的武俠電影,近年來數量銳減。本文以該影片為例,分析國產武俠IP的改編之路。
【關鍵詞】《三少爺的劍》;武俠電影;IP改編
中圖分類號:J905 文獻標志碼:A 文章編號:1007-0125(2017)06-0143-01
曾幾何時,華語電影當中最受歡迎的類型之一是根據武俠小說改編而成的電影。隨著近年功夫片、武俠片的式微,由武俠小說改編的電影雖然仍有電影人在堅守,但在電影界IP盛行的今天,已經難逃邊緣之實。而近幾年涌現出的武俠電影作品似乎也總難在票房、口碑上令人滿意。
僅從視覺效果來看,《三少爺的劍》絕對稱得上是武俠電影的復興之作,這種復興不僅是源于服裝道具的制作精良,更在于電影在秉承昔日邵氏風格的同時,善用特效技術,兼具武學之美與電影之美,這種出色的觀感體驗在昔日因技術上的限制而無從得見,只有真正致力于匠心的善用,方能如此這般將一個隸屬俠者的江湖散發(fā)出奪目的魅力。
一、20世紀90年代功夫武俠片的高峰
武俠小說改編成的電影,可以算是最早的電影類型之一。早在20世紀20年代,明星影片公司根據平江不肖生所著《江湖奇?zhèn)b傳》改編拍攝《火燒紅蓮寺》后,一時間群起效仿。
到上個世紀六七十年代,功夫片、武俠片迎來了新的時代。1965年,邵氏公司老板邵逸夫對泛濫老套的武打片開始厭倦,決心要拍攝新類型的武打片,在此期間,由張徹執(zhí)導并聯合倪匡編劇的《獨臂刀》成為第一部票房超過百萬的武俠片,從此奠定了張徹在影壇的地位。這部電影雖未直接改編自武俠小說,但有借鑒金庸的《神雕俠侶》。不過和金庸相比,另一位武俠小說家古龍的作品則被改編得更多。從1965年改編自《劍毒梅香》的《千手神拳》上映開始,到今天的《三少爺的劍》。由古龍作品改編成的電影達200部之多。
進入20世紀90年代后,香港影壇迎來了胡金銓擔任總導演的《笑傲江湖》系列,徐克隨后推出的東方不敗形象(林青霞飾演)也深入人心。導演王晶也將金庸的《鹿鼎記》搬上了電視熒幕,當然它的成功與演員周星馳的表演有很大關系。而后,由于錄像帶的出現,使得武俠電影和原著小說的影響力進一步擴大,金庸也日益成為內地讀者最喜愛也最熟悉的當代武俠小說家之一。
這一時期是武俠片的高峰期,由武俠小說改編的電影則呈現出大開大合、大刀闊斧的氣象,大部分作品都具有電影創(chuàng)作者自己的風格,原著反而被弱化,小說主要是提供故事情節(jié)和人物。
二、武俠電影向影迷電影的轉變
2000年以后,長篇武俠小說改編的作品更多以電視劇的形式出現。在現在這個IP井噴的年代,武俠小說已然算不上是特別搶手的電影改編資源,改編自武俠小說的影視作品也在不斷減少,這與近幾年武俠片的低迷有很大關系。近幾年,武俠片的票房很難突破3億這個“瓶頸”,但作品前期的投資成本又很高,合適的演員也難找,再加上海外作品及好萊塢對華語動作片需求量的銳減,因此,武俠片本身就在走下坡路。
而作為武俠小說,本身也存在著邏輯混亂、難于改編的情況,用以往的經驗來看,由小說成功改編的電影,比如徐克的《東方不敗》,只是選取了原著中的一段。又比如《東邪西毒》,只借殼而換內核,表現更多的是電影創(chuàng)作者個人的風格特色?!熬捅热鐨W洲是很難把《戰(zhàn)爭與和平》拍成電影的,長篇武俠小說可能還是更適合以容量更大的電視劇的形式來表現?!蔽鋫b題材電影產量低,反映了時代審美的變遷,如果說過去高峰時期的武俠電影是主流電影,那么現在則是更加小眾的影迷電影。
三、武俠IP改編的力不從心
出色的制作離不開劇情,如同《臥虎藏龍》,若剝離了劇情構思,其也就成了一場狗尾續(xù)貂的《臥虎藏龍:青冥寶劍》?!度贍數膭Α冯m然有著出色的視覺效果和觀感體驗,但在劇情的編排上卻顯得力不從心,對原著改動過大,使電影不僅在敘事上顯得凌亂,故事性也被削弱。這部電影最大的問題并非只是對故事情節(jié)的改動,而是臺詞的設計,這對于一部苛求于意境表達的作品來說,顯得尤為失敗。
徐克與爾冬升的聯合,在視覺上確為觀眾呈現出了一個足夠精彩的江湖,遺憾的是,沒有鍛造出能以此相媲美的內在,從根本上來說,這部電影只有原著的“形”,而難見原著的“神”。
參考文獻:
[1]劉大先.一個武俠IP的前世今生——觀電影《臥虎藏龍》[J].中國藝術報,2016(2).
[2]張宗偉.20世紀90年代以來《西游記》的電影改編[J].當代電影,2016(10).
作者簡介:
崔 強(1994-),男,漢族,河北人,西南大學美術學院在讀碩士,研究方向:藝術學理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