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生命走到盡頭,在最后一刻,每個人都希望自己安然離世。然而人與人之間是有感情的,因為心理上難以接受分離,人們往往愿意花費更多的金錢,付出更多的代價,卻很難接受家人的“自然死亡”。
前不久,中國當代著名作家瓊瑤發(fā)布一封寫給兒子和兒媳的公開信,把自己對身后事的想法和要求公布于眾。此文一出,“生前預囑”、“臨終關懷”等人們唯恐避之不及的“敏感詞匯”進入了公眾的視野。我們中的許多人為了能夠體面地活著而整日疲于奔命,那么,又可曾想過,該如何體面地離開這個世界?就像瓊瑤在信中所說的那樣“生是偶然,死是必然”,死亡是生命的終點,是每個人必須要面對的問題。本期,我們選登瓊瑤的“家書”和《人民日報》刊發(fā)的相關評論文章,希望能對廣大讀者有所啟示。
親愛的中維和琇瓊:
這是我第一次在臉書上寫下我的心聲,卻是我人生中最重要的一封信。
《預約自己的美好告別》是我在《今周刊》里讀到的一篇文章,這篇文章值得每個人去閱讀一遍。在這篇文章中,我才知道《病人自主權利法》已經(jīng)立法通過,而且要在2019年1月6日開始實施了!換言之,以后病人可以自己決定如何死亡,不用再讓醫(yī)生和家屬來決定了。對我來說,這真是一件太好太好的喜訊!雖然我更希望可以立法“安樂死”,不過,“尊嚴死”聊勝于無,對于沒有希望的病患,總是邁出了一大步!
現(xiàn)在,我要繼沈富雄、葉金川之后,在網(wǎng)絡公開我的叮嚀。雖然中維一再說,完全了解我的心愿,同意我的看法,會全部遵照我的愿望去做。我卻生怕到了時候,你們對我的愛,成為我“自然死亡”最大的阻力。承諾容易實行難!現(xiàn)在我公開了我的“權利”,所有看到這封信的人都是見證者,你們不論多么不舍,都不能勉強留住我的軀殼,讓我變成“求生不得,求死不能”的臥床老人!那樣,你們才是“大不孝”!
今天的《中國時報》有篇社論,談到臺灣高齡化社會的問題,讀來觸目驚心。它提到人類老化經(jīng)過“健康→亞健康→失能”三個階段,事實上,失能后的老人,就是生命最后的階段。根據(jù)數(shù)據(jù)顯示,臺灣失能者平均臥床時間長達七年,歐陸國家則只有兩周至一個月,這個數(shù)字差別更加震撼了我!臺灣面對失智或失能的父母,往往插上維生管,送到長期照護中心,認為這才是盡孝。政府推廣“長照”政策,不如貫徹“尊嚴死”或立法“安樂死”的政策,才更加人道!因為沒有一個臥床老人,會愿意被囚禁在還會痛楚、還會折磨自己的軀殼里,慢慢地等待死亡來解救他!可是,他們已經(jīng)不能言語,不能表達任何自我的意愿了!
我已經(jīng)79歲,明年就80歲了!活到這個年紀,已經(jīng)是上蒼給我的恩寵。所以,從此以后,我會笑看死亡。我的叮囑如下:
一、不論我生了什么重病,不動大手術,讓我死得快最重要!在我能做主時讓我做主,萬一我不能做主時,照我的叮囑去做!
二、不把我送進“加護病房”。
三、不論什么情況下,絕對不能插“鼻胃管”!因為如果我失去吞咽的能力,等于也失去吃的快樂,我不要那樣活著!
四、同上一條,不論什么情況,不能在我身上插入各種維生的管子。尿管、呼吸管、各種我不知道名字的管子都不行!
五、我已經(jīng)注記過,最后的“急救措施”,氣切、電擊、葉克膜……這些,全部不要!幫助我沒有痛苦的死去,比千方百計讓我痛苦地活著,意義重大!千萬不要被“生死”的迷思給困惑?。?/p>
我曾說過:“生時愿如火花,燃燒到生命最后一刻。死時愿如雪花,飄然落地,化為塵土!”我寫這封信,是抱著正面思考來寫的。我會努力地保護自己,好好活著,像火花般燃燒,盡管火花會隨著年邁越來越微小,我依舊會燃燒到熄滅時為止。至于死時愿如雪花的愿望,恐怕需要你們的幫助才能實現(xiàn),雪花從天空落地,是很短暫的,不會飄上好幾年!讓我達到我的愿望吧!
人生最無奈的事,是不能選擇生,也不能選擇死!好多習俗和牢不可破的生死觀念鎖住了我們,時代在不停地進步,是開始改變觀念的時候了!人活到老年,走向死亡是“當然”,只是,老死的過程往往漫長而痛苦,親人“有救就要救”的觀念,也是延長生命痛苦的主要原因!我親愛的中維和琇瓊,這封信不談別人,只談我——熱愛你們的母親,懇請你們用正能量的方式,來對待我必須會來臨的死亡。時候到了,不用悲傷,為我歡喜吧!我總算走完了這趟辛苦的旅程!擺脫了我臨終前可能有的病痛!
你們也知道,我和鑫濤,都是堅定的“無神論者”,尤其到了晚年,對各種宗教,都采取尊重的態(tài)度,但是,卻一日比一日更堅定自己的信仰。我常說:“去求神問卜,不如去充實自己!”但是,我發(fā)現(xiàn)宗教會安慰很多痛苦的人,所以,我尊重每種宗教,卻害怕別人對我傳教,因為我早就信了“無神論教”!
提到宗教,因為下面我要叮嚀的,是我的“身后事”!
一、不要用任何宗教的方式來悼念我。
二、將我盡速火化成灰,采取花葬的方式,讓我歸于塵土。
三、不發(fā)訃文、不公祭、不開追悼會,私下家祭即可。死亡是私事,不要麻煩別人,更不可麻煩那些愛我的人——如果他們真心愛我,都會了解我的決定。
四、不做七,不燒紙,不設靈堂,不要出殯。我來時一無所有,去時但求干凈利落!以后清明也不必祭拜我,因為我早已不存在。何況地球在暖化,燒紙燒香都在破壞地球,我們有義務要為代代相傳的新生命,維持一個沒有污染的生存環(huán)境。
五、不要在乎外界對你們的評論,我從不迷信,所有迷信的事都不要做!“死后哀榮”是生者的虛榮,對于死后的我,一點意義也沒有,我不要“死后哀榮”!后事越快結(jié)束越好,不要超過一星期。等到后事辦完,再告訴親友我的死訊,免得他們各有意見,造成你們的困擾!
“活著”的起碼條件,是要有喜怒哀樂的情緒,會愛懂愛、會笑會哭、有思想有感情、能走能動……到了這些都失去的時候,人就只有軀殼!我最怕的不是死亡,而是失智和失能。萬一我失智失能了,幫我“尊嚴死”就是你們的責任!能夠送到瑞士去“安樂死”更好!
我同時呼吁,立法“尊嚴死”采取“注記”的方式,任何健康的人,都可在“健保卡”上注記,到時候,電腦中會顯示,免得兒女和親人為了不同方式的愛,發(fā)生爭執(zhí)!
寫完這封信,我可以安心地去繼續(xù)“燃燒”了!親愛的中維和琇瓊,我們一起“珍惜生命,尊重死亡”吧!切記我的叮嚀,執(zhí)行我的權利,重要重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