完美青春
還記得《三傻大鬧寶萊塢》里的印度男演員阿米爾·汗嗎?最近他憑借一部逆天神作電影《摔跤吧,爸爸》強勢歸來,再度刷新我們對印度電影的認知,我們對印度教育的認知。當你為家里有個青春期女兒的各種作、各種叛逆、各種無視父母苦心而焦頭爛額時,影片中這位處于絕境的悲愴父親不僅要為生計發(fā)愁,要為自己的失業(yè)前程發(fā)愁,更要為四個“吾家有女初長成”的虎頭虎腦閨女發(fā)愁,對,你沒看錯,是四個閨女,正處于青春期,能把毛頭小伙打趴下的虎女!
當你發(fā)愁如何為寶貝閨女創(chuàng)造更好的成長環(huán)境,如何正確引導寶貝閨女的性觀念時,這位苦逼父親要教導的是虎女們如何拼命地抗爭印度當下女性遭受嚴重歧視的大環(huán)境,夾縫中求生存,如何玩命地捍衛(wèi)她們的人身安全和貞操,如何無懼無畏地把握自己的人生和命運!這部影片真實生動地告訴我們,青春期女兒一點不難教育,為孩子付出多少、犧牲多少已經out了,真正強大的父母要與孩子一起成長、一起受挫、一起成功,更要一起精彩!
劇情概述
從片名的字面意思來看,《摔跤吧,爸爸》就是講述一位父親摔跤的故事。阿米爾·汗年紀輕輕就成為一枚國家隊摔跤運動員,目標和夢想除了當世界冠軍,還是當世界冠軍。種種原因使然,直到他退役都沒實現目標達成夢想。從此,阿米爾·汗的目標和夢想就變成了讓妻子給他生個大胖小子替自己完成夢想。插句題外話,此時的阿米爾·汗和大多數還未覺悟的父母一樣,重男輕女,“蠟燭精神”作祟,希望燃燒自己望子成龍。哪知天意弄人,妻子一連生下四個大胖閨女,個個健康結實,徹底粉碎了他望子成龍的夢想。
經歷過數年混沌日月,女兒們一天天茁壯長大,阿米爾·汗也一天天心灰意冷。一天,鄰居氣勢洶洶上門告狀,他家的虎頭閨女把人家的貓頭小子打得滿地找牙慘不忍睹!阿米爾·汗望著兩個寶貝閨女,頓時茅塞頓開——閨女們這么能打肯定是繼承了我的強大基因,她們有做摔跤手的潛質!我這當爹的不能袖手旁觀,必須全力以赴培養(yǎng)她們實現夢想!于是,阿米爾·汗開始對閨女們進行魔鬼訓練,在此過程中,他對人生和自我的態(tài)度也在一點點改變、成熟,幫助女兒成長的同時,他也找到了人生新方向新目標。在童婚盛行、女性嚴重受歧視的印度,女兒們的命運徹底被輝煌燦爛地改寫。最初,妻子不同意閨女學摔跤,擔心將來沒男人要。阿米爾·汗霸氣地說:“我不要男人選她們,我要她們選男人!”閨女們對父親魔鬼式的訓練,起初也是各種抗拒。直到同齡女孩小小年紀被迫披上嫁衣,流著眼淚說出對她們的羨慕:“我多想也有你們那樣的父親,至少你們不用在14歲就嫁給不認識的男人,生孩子洗衣做飯。”閨女走上賽場時,阿米爾·汗鼓勵她們:“如果你贏了這場比賽,就能成為上百萬女孩的榜樣,告訴她們其實女性還有別的出路,打破所有對女性固有的偏見?!?/p>
當閨女獲得世界冠軍、奏響國歌的時刻,影院里全體觀眾起立致敬,場面相當燃爆!讓觀眾群情激昂熱血沸騰的,不僅僅因為這是一部好看出彩的電影故事,更是因為他們從這群父女身上看到了教育的希望,民族的希望!
片中焦點問題熱議篇
在影片《摔跤吧,爸爸》中,身為父親的阿米爾·汗與女兒們有過隔閡,有過誤解,他被女兒們排斥過、畏懼過、不理解過,他對女兒們的一些青春期心理和行為從難以捉摸到誤打誤撞再到正確引導,也經歷了一個繁復的過程。一些家有青春期女兒的家長們對這些情節(jié)深有感觸,感同身受,卻始終不得解決之道。下面,我們搜羅了被家長朋友們較為關注的一些焦點、熱議問題進行分析和解答,希望能為大家提供一些開放式的互動之道。
1.青春期的女兒為什么從“小棉襖”變成了“小刺猬”?
分析:
幼、童年時期的女兒因為尚處于自我意識萌芽期,個性發(fā)展處于起步階段,她沒有過于清晰、強烈的表達自我主張的意愿和欲望,所以,在生活中會表現得較為溫順、乖巧,怎么看都是父母的貼心“小棉襖”。隨著年齡、閱歷的增長,進入青春期的女兒漸漸成長為有主見、有個性、有強烈表達意愿的“小大人”,她具有日漸強烈的獨立意識、思考能力和判斷能力,不愿再依附他人的思想和言行,體現在生活中就是不再對父母言聽計從,個性鮮明,敢于表達自己的真實意愿,這些在父母看來就成為不聽話、不乖巧的“小刺猬”。
支招:
首先,父母不要把女兒從“小棉襖”變成了“小刺猬”視做一件懊惱煩心的事,哪怕稚嫩,哪怕不理性,這也是女兒脫離父母庇護走向人格獨立的第一步。其次,父母要學會客觀、冷靜聽取女兒的意愿,更要學會尊重她表達自我的權利,因為父母的客觀會讓女兒保持平和心態(tài),你們對她的尊重也會得到她的尊重回應。
2.進入青春期的女兒為什么會有嚴重的逆反心理和行為?
分析:
首先明確一點,進入青春期女兒的心理和言行是否逆反是相對而言的,父母師長如果能理解她的心理過程和初衷,能給她多一點的釋放空間,就不會覺得她在跟大家對著干、較勁兒。反之,你們就會覺得她處處對著干、鬧別扭,故意作對。這種所謂的“逆反心理”,不外是這幾種心理態(tài)度作祟,一是她想強烈表達與眾不同的個性主張,二是要引起她重視、在意的人的注意,三是她缺乏愛和關心。
支招:
*父母應謹記不要與有逆反心理的孩子硬碰硬,或者以惡制惡。
*如果你是她重視的、在意的人,請記住無論再忙、再累都不要忽視她。忽視、無視對她的傷害比強硬教育的傷害更大、更持久。
*放低你的長輩姿態(tài),與她像朋友那樣每天聊一會兒天。
*把你的工作苦惱、生活壓力適時、適度地講給她聽,以她能理解、消化為基準。你這么做會讓她明白,你有多在意、重視她,你需要她的理解和支持,你十分辛勞地為她提供了當下的生活、學習環(huán)境,她有義務、有責任力所能及地去維護。
3.十幾歲的女兒平時非常情緒化,作為家長該怎么破?
分析:
第一你要自省一下,你是個情緒化的家長么?你會把工作壓力和情緒垃圾帶回家里宣泄么?第二,你要自查一下,近期你們的生活或者感情發(fā)生了什么較大的波折、變動?第三,你要做個筆記,記錄一下什么事能讓女兒高興或滿足,什么事能讓她氣急敗壞或者沮喪哭泣,在哪個時間段她的情緒較平穩(wěn)或者較易發(fā)生情緒變化。最后,多了解她的朋友、她的興趣愛好以及她內心的恐懼。
支招:
在排除病理因素的前提下,正處于青春期的女孩非常情緒化,多是因為她關注的、受其影響的人和事物產生變化,身心發(fā)育不夠成熟的她心理承受能力較差,自我調適能力也較差,所以才會出現時喜時悲、過分冷漠內向、或著過分激動癲狂等情緒差異。家長最好排查一下女兒各方面的具體情況,是否剛剛轉校、調班不適應,她是否被好朋友誤解,老師對她的批評是否公正,她是否被某個異性吸引或拒絕……只有弄清楚來龍去脈,對癥化解心結,及時開導她的情緒,家長以身作則杜絕自身情緒化,才能幫助孩子做個優(yōu)良情緒管理者。
4. 如何引導女兒與同齡異性同學、朋友進行正當相處?
分析:
青春期女孩大多敏感、早熟,對異性同學、朋友產生好感或關注都是正常的,她們會覺得男孩子的性格、言行乃至思想,處處都與女孩子差別較大,因而產生觀察、接近、了解的興趣。這是她們感知社會、體察人情、接觸情感的初體驗,稚子之心可貴。
支招:
*家長切不可對女兒與異性同學的接觸“談虎色變”,不分青紅皂白一概斷絕,此舉會讓孩子產生逆反心理,或者錯誤認為一切男女關系都是不正當的,都是錯誤的。
*家長應引導女兒與異性同學的關系建立在互幫互助的學習氛圍當中,引導他們的相處范圍在教室、圖書館、特長班等公眾場合。
*家長要培養(yǎng)自己的應變能力,比如當你得知女兒要跟男同學去看場電影,這時你可建議他們多約幾個同班同學一起去;當你得知女兒要和男同學去郊游,你要規(guī)勸他們去安全性、知識性都更勝一籌的博物館、展館等場合。總之,家長對青春期女兒與異性同學、朋友的正當交往,要保持平穩(wěn)心態(tài),不排斥、不放縱、不盲從,合情合理進行引導,確保孩子安全、健康成長。
虎女是這樣煉成的:青春期女寶養(yǎng)成攻略
1.不要有“變形”地重男輕女意識
雖說如今的家長們早已摒棄了傳統(tǒng)的重男輕女意識,但骨子里還潛藏著不自知的“變形”重男輕女意識,比如女孩家家不要學理工,太累太辛苦,那都是男人干的活兒;女孩子不要打籃球、練器械,將來沒有女人味;你是女孩子,食堂排隊、軍訓啥的就不會讓男同學讓著你點?此番種種,表面看是家長愛女情深,往深了琢磨,您這話里話外的重點都是在強調女孩跟男孩不一樣,女孩就是不如男孩能吃苦、能挑重擔、能放之四海皆練達!時間一長,女孩的潛意識就會告誡自己,她不能跟男孩子比,她比男同學弱,她要有女人味才能達標。別的先不說,這孩子先從心理上就自慚形穢了一截,在這個憑能力說話的競爭時代,她還沒跟人過招就已經輸了一局,身為家長的您這是愛孩子還是耽誤孩子呢?
2.女兒不要富養(yǎng)要智養(yǎng)
千萬別拿女兒要富養(yǎng)的教條來糊弄自己,對處于青春期的女兒物質教養(yǎng)過于豐厚的結果是,要么讓她喪失奮斗動力和目標,要么讓她急功近利,只求結果不擇手段,不管哪一種都過于極端,既不合情也不合理。女兒不能富養(yǎng)也不能窮養(yǎng),最科學的是要智養(yǎng),給她提供開放的生活空間,培養(yǎng)她的創(chuàng)造力;給她提供多元化的學習平臺,培養(yǎng)她的自學能力和自立能力;給她提供豐富的旅游機會,多層次的交友機會,放手讓她去體驗去感知去思考,助她成為一個自信樂觀有能力有信心搞定一切的“智族”。
3.父母角色身份合理分工
青春期的女孩子大多比較敏感、內向或情緒化,為了呵護她們尚不夠成熟的心智,為了幫助她們平穩(wěn)度過這個過渡期,作為父母的角色扮演和身份變化也要有個適度調整,比如母親選擇做鐵面執(zhí)法的“虎媽”,父親就最好做個貼心暖心的“貓爸”;如果母親負責對孩子進行學業(yè)督管,那父親不妨負責做她的情緒疏導和異性交往顧問。一剛一柔,一張一弛,孩子的接受度和適應度會大大增加。
4.性教育
可以這么說,青春期孩子對性問題的感興趣、了解程度,要比你以為的更多更深。別驚訝,也別慌張,現在的資訊這么發(fā)達,孩子了解性知識的渠道有很多,但最安全、理性的渠道應該是來自父母這里。孩子在青春期樹立了安全的性知識,建立了良好自我保護的性意識,對她將來找到志同道合的伴侶,獲得安全、美滿的性生活都是一個堅實基礎。家長與孩子討論性問題時,不要忌諱、掩飾,要深入淺出,語言上風趣幽默,態(tài)度上放松、淡定,內容上淺顯易懂。
5.培養(yǎng)不功利的成功意識
不要把你未竟的目標和夢想強硬加諸在孩子身上,拔苗助長不可取,急功近利更要不得。試問一個渾噩混日子的父母憑什么要求孩子成龍成鳳?你都放棄了自己憑什么指責孩子不努力?成功有很多種,不功利,不拿名利、金錢當唯一衡量標桿的成長才是更好的成功。如果你希望孩子成功,那就請你像影片中的阿米爾·汗一樣,與孩子一起成長,幫助孩子攀登成功巔峰的同時,家長也要努力奔向屬于自己的人生巔峰,一起努力,一起進步,共享突破自我的喜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