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濤甫
時至五一,這個向所有勞動者致敬的節(jié)日,常被定格在“假日”這個標簽上,這在相當程度上沖淡了其深邃的本意。
不知從何時開始,人們對勞動的理解開始變得淺了、淡了,對勞動者的敬意和理解打折了。勞動就像空氣一樣充盈于我們生活之中。久居其中,我們對勞動的理解和感受就像對于空氣一樣:無感。而對于誰得到“全國五一勞動獎章”,似乎也沒人關(guān)注了。
然而,今年五一期間,一位80后快遞小哥宋學文獲得“全國五一勞動獎章”在網(wǎng)絡上卻火了一把,讓很多人又注意到這個對勞動者的精神褒獎。這是全國電商企業(yè)快遞配送員第一次獲得此項殊榮,其意義非同尋常。但同時,我們不得不承認,是因為“快遞小哥”這個極具網(wǎng)絡傳播性的標簽,才讓“全國五一勞動獎章”又回歸人們的視線。
勞動節(jié)對于每一位勞動者來說,其意義絕不在這兩天可以休息,而是在對勞動的尊重與珍惜。勞動需要致敬和加冕,不論是以社會的名義,還是以國家的名義。自1989年始,我國設立了“全國五一勞動獎”這一國家性榮譽,這是以國家的名義向那些在我國諸條戰(zhàn)線上作出卓越貢獻的勞動者致敬。
但一段時間以來,這一至高榮譽不再引起社會的廣泛關(guān)注,五一勞動獎章或獎狀的光環(huán),不再那么悅目。究其原因,主要在于社會急遽轉(zhuǎn)型過程中,勞動的價值在流失,勞動者結(jié)構(gòu)在分化,社會對勞動的尊重也不在應有的位置上。在不少人的心目中,勞動的含金量在打折。相比之下,對勞動之外的非分之想則在膨脹。相當一部分人千方百計地試圖繞過勞動,直奔主題,不勞而獲,獲得物質(zhì)收益成了第一目標。
其實,對勞動的理解不需要有高深的理論裝備,也不需要耀眼的身份光環(huán)。從這個意義上說,快遞小哥宋學文、育兒嫂范雨素,這兩位草根勞動者對于勞動的詮釋和理解,也許更能命中勞動的靶心,因而更有代表性。
前一陣子被輿論爆炒的范雨素,并未因其業(yè)余愛好得到社會的意外關(guān)注,而忘卻她的本職工作。她對勞動的理解是樸素的,也是清醒的,把眼皮底下的工作打理好,才會有扎實的人生,不要心心念念地糾結(jié)著詩和遠方。這種質(zhì)樸、貼地的勞動觀,在浮躁、急功近利的當下中國顯得彌足珍貴。
宋學文的背后,站著一個200萬“快遞小哥”群體。作為物流行業(yè)的一線勞動者,宋學文獲得中國勞動者最高榮譽,其意義已遠遠超出其個人視野,他代表一個正在崛起的行業(yè)和正在壯大的電商經(jīng)濟。試想,一個200萬之眾的行業(yè),其勞動的規(guī)模和成色對于國家和社會的影響是如何深廣?
全國五一勞動獎項對宋學文們的關(guān)注和接納,體現(xiàn)了國家意志對新生事物的包容性,彰顯了以人民為中心的勞動理念,用寬廣的視野觀照發(fā)展的勞動者族譜。只有這樣,將精神褒獎與人們最切身的生活結(jié)合,才能讓五一勞動獎這一國家榮譽成為公眾焦點?!ㄗ髡呤菑偷┐髮W新聞學院教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