蔣海霞 盧碧濤
摘 要:近年來,自閉癥兒童越來越受到社會的關注,許多社工組織開始嘗試為自閉癥兒童設計專業(yè)的服務,但對于自閉癥兒童照顧者的服務卻沒有探索出有效的模式。本文通過“自閉癥兒童照顧者喘息計劃”的介紹,呈現(xiàn)如何將社工手法運用到自閉癥兒童照顧者中。
一、背景
多個研究結果表明,自閉癥兒童父母面臨較大的心理壓力(周瀟殊,易鳴,2012)。自閉癥兒童父母的個性特征和普通兒童父母相比有明顯的差異,且都表現(xiàn)為情緒不穩(wěn)、精神質等負性特征,說明自閉癥兒童父母的心理健康狀況堪憂。而且有其他研究證實,自閉癥兒童的母親目前承擔的壓力較患有慢性疾病的孩子的母親還要大,更容易產生抑郁、焦慮情緒,而被診斷為焦慮癥、抑郁癥的比例也很高。
家庭是自閉癥最最重要的康復場所,只有協(xié)助緩解自閉癥兒童的家庭成員面臨的各種心理壓力,才能給自閉癥兒童創(chuàng)造一個良好的家庭環(huán)境,促進自閉癥兒童的康復。因此,針對自閉癥兒童家庭成員的心理支援服務是非常必要的。七彩生活—自閉癥兒童照顧者喘息計劃,以自閉癥兒童照顧者為服務對象,重點關注照顧者的壓力問題,通過運用專業(yè)的社工手法,協(xié)助照顧者更好的應對照顧壓力,以更好的心態(tài)迎接七彩生活。
二、服務理念
社會支持網絡指的是一組個人之間的接觸,通過這些接觸個人得以維持社會身份并且獲得情緒支持、物質援助和服務、信息與新的社會接觸。
依據(jù)社會支持理論的觀點,一個人所擁有的社會支持網絡越強大,就能夠越好地應對各種來自環(huán)境的挑戰(zhàn)。個人所擁有的資源又可以分為個人資源和社會資源。個人資源包括個人的自我功能和應對能力,后者是指個人社會網絡中的廣度和網絡中的人所能提供的社會支持功能的程度。通過干預個人的社會網絡來改變其在個人生活中的作用,特別對那些社會網絡資源不足或者利用社會網絡的能力不足的個體,可以給他們以必要的幫助,幫助他們擴大社會網絡資源,提高其利用社會網絡的能力。增加社會支持,可以使人們的心理健康顯著提高、預防或者減少危機的發(fā)生、可以減少壓力所造成的不良影響。
自閉癥兒童的家庭成員往往心理壓力較大,因此,本項目通過增加自閉癥兒童家庭成員的個人資源(提高應對自閉癥孩子的能力)和社會資源(增強自閉癥兒童家庭成員之間的互動與粘性),提高自閉癥兒童家庭成員的心理健康,減少他們因壓力而造成的不良影響,預防其個人甚至家庭危機的發(fā)生。
三、服務目標
(一)總目標:緩解自閉癥兒童的家庭成員面臨的各種心理壓力。
(二)分目標
1、為不少于50人次自閉癥兒童家庭成員提供自閉癥兒童康復計劃咨詢,協(xié)助自閉癥兒童家庭制定家庭行動計劃。
2、至少200人次自閉癥兒童家庭成員參加照顧者整合課程,70%參加者認為課程可幫助自己了解如何協(xié)助自閉癥兒童康復、了解自閉癥兒童接受康復訓練后可能出現(xiàn)的狀況、了解如何與自閉癥兒童建立親子關系。
3、至少100人次自閉癥兒童家庭成員參加家庭關系處理課程,70%參加者認為課程可幫助自己學習如何處理家庭關系中出現(xiàn)的問題。
4、至少60人次自閉癥兒童家庭成員參加同伴分享活動,其中70%參加者認為該活動能夠幫助自己更有信心照顧好自閉癥孩子。
5、至少200人次自閉癥兒童家庭成員參加康樂減壓活動,70%參加者認為活動能幫助自己緩解心理壓力。
四、服務計劃
項目以“康復訓練師+義工”的模式開展,運用專業(yè)的咨詢、小組及社區(qū)工作手法,結合專業(yè)自閉癥康復機構的師資力量,整合社區(qū)、家庭、同行者的資源,為自閉癥兒童照顧者建造社會支持網絡。
(一)康復咨詢服務。中心組建康復團隊,為自閉癥兒童家庭成員提供自閉癥兒童康復計劃咨詢,協(xié)助制定家庭行動計劃,探索專業(yè)康復機構+家庭康復的服務模式。
(二)康復整合課程。設計照顧技巧系列課程,讓家庭照顧者掌握如何在家中對自閉癥兒童進行日??祻陀柧?,提升照顧者的康復技巧。學習的課程包括社交訓練、語言訓練、識別能力訓練等。
(三)親子輔導計劃:為自閉癥兒童家庭建立家庭檔案,評估照顧者與自閉癥兒童的溝通情況,挖掘服務需求,運用個案管理的手法定期跟蹤,協(xié)助照顧者提升與自閉癥兒童的溝通技巧。針對照顧者呈現(xiàn)出的共性問題,中心開設親子輔導課程,一方面提升照顧者溝通技巧,另一方面可增加照顧者相互間的經驗分享及交流。
(四)喘息計劃:運作小組工作的專業(yè)手法,組織開展照顧者減壓小組、照顧者支持小組、照顧者情緒學習小組等,協(xié)助照顧者緩解照顧壓力,掌握處理及調節(jié)情緒的方法。此外,中心組建義工服務隊伍,為自閉癥兒童家庭進行一對一的配對幫扶,照顧者有喘息的空間。
(五)親子活動:中心定期組織親子共讀、戶外游、親子運動會等康樂活動,以加深照顧者與自閉癥兒童相互間的感情,重拾生活的樂趣。
五、項目創(chuàng)新性及持續(xù)性
(一)項目實施方法的創(chuàng)新。項目服務對象為自閉癥兒童照顧者,但在現(xiàn)實生活中,大多數(shù)照顧者極少私人的時間或空間,這也是照顧者較之一般家長壓力的原因。為解決問題,項目結合中心原有服務資源及基礎,提出了“喘息服務”,通過整合各方資源,為照顧者創(chuàng)造“喘息”空間,從而滿足照顧者更高層次的需求。
(二)項目持續(xù)性及示范性。中心有良好的自閉癥兒童康復服務的基礎及條件,同時能夠通過自籌資金、收費服務確保項目的持續(xù)運營。項目結束后,中心將積極推動企業(yè)、政府、社會組織投入到照顧者家屬服務中,形成示范效應,在其他地區(qū)推廣,以惠及更多的隱蔽群體。
作者簡介:
蔣海霞,女,1981年8月出生,廣東省廣州市,現(xiàn)擔任廣州市黃埔區(qū)忻惠自閉癥康復中心理事長,研究方向為自閉癥康復訓練、發(fā)育遲緩康復訓練,語言發(fā)育遲緩康復訓練,自閉癥的評估等。
盧碧濤,男,1987年11月出生,戶籍廣東省茂名市,現(xiàn)任廣州市社航咨詢服務有限公司執(zhí)行總監(jiān)、廣州市天河區(qū)眾道社會工作服務中心理事長,研究方向為社會組織咨詢管理、社會企業(yè)模式探索、企業(yè)社會工作、家庭綜合服務中心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