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湘西苗族舞蹈儀式特征,主要體現(xiàn)在儀式型舞蹈方面,已經滲透到湘西苗族的社會制度、生產制度、婚姻、社交、喪葬、祭祀等方面,形成苗族舞蹈獨特的“巫和儀式性”文化境域。儀式性特征實質上是指一種巫術祭祀儀式,具有祭神、祭喪和祭婚等特性,即湘西苗族儀式舞蹈可以在祭神節(jié)日活動、親人喪葬活動和婚配活動中進行,充分體現(xiàn)出苗族舞蹈文化的儀式性特征。對此,本文作者透過湘西苗族舞蹈巫術性,詳細分析湘西苗族舞蹈的儀式性特征。
關鍵詞:湘西苗族;儀式性;民間舞蹈
湘西在古代曾被稱為“五溪”之地,即地處荊楚西偏、巴蜀東陲,地勢由東向西逐漸升高,并且與云貴高原相互連接,地理環(huán)境復雜、民族種類繁多的地區(qū)。這造成湘西人民一直處于貧困之中,直到新中國的成立實現(xiàn)湘西人民中當家作主后,這種貧困現(xiàn)狀才得以改善,社會生產力和人民生活水平才得以提高,盡管如此,今天的湘西地區(qū)仍然沒有脫離貧困狀態(tài)。而貧困又使湘西文化在很大程度上得到了保護,其民族文化還保持原有民族特色,湘西苗族舞蹈儀式性特征就是最具有代表性的民族特色。
一、具有儀式性特征的湘西苗族舞蹈
湘西苗族舞蹈種類多種多樣,具有很強的歷史文化色彩、民族風情和儀式性等特點,使湘西舞蹈苗族舞蹈成為我國最具有民族色彩和歷史色彩的舞蹈。具有儀式儀式性特征的湘西苗族舞蹈主要包括鼓舞、蘆笙舞和儺愿舞,其中鼓舞是最常見的儀式性舞蹈,主要用來集結族群、發(fā)號施令和抒發(fā)情感;蘆笙舞是指苗族手持蘆空載歌載舞,是湘西苗族不可缺少的樂器,一般要求苗族男孩從小學習蘆空,女孩學聽蘆篷,成為湘西苗族用于表達的一種語言;儺愿舞簡稱儺舞,原本是古漢族的一種表演藝術,但由于漢楚時期苗民遷徙到洞庭湖漢族人民一起生活后,其文化實現(xiàn)了交融,最后被苗族傳承了下來,是筆比較盛行的儀式舞蹈。下文將基于對儀式性湘西苗族舞蹈的了解,湘西分析其儀式性特征。
二、湘西苗族舞蹈的儀式性特征解析
(一)儀式性特征是湘西苗族舞蹈巫術性的重要體現(xiàn)
儀式通常都會出現(xiàn)在巫術里面,從古至今苗族舞蹈都具有很濃烈的巫術色彩,決定苗族舞蹈的儀式性凸顯。據(jù)了解苗族舞蹈都源于宗教一巫術,這一觀念也許具有很強的片面性,比較極端,實際苗族舞蹈中也確實找不出真正意義上的存留下世俗舞蹈,在湘西苗族生活中,基本上除了生活,其他時間都會用于巫術儀活動上,如婚嫁、喪事及其他大型活動都避免不了要舉行巫術儀式,以祈求神明的保佑,這些巫術儀式多數(shù)都來源于宗教,整個巫術活動,最講究的便是儀式。
例如,我們在湘西苗族居住地,依然會看到很多苗人通過跳舞的形式去完成某種拜神儀式,常見到舞蹈一般都會含有儀式較強的“鼓舞”,如湘西苗族的“鼓社祭”活動、“祭橋”活動、“跳喪”活動、“架橋”活動等,都會通過鼓舞的形式來實現(xiàn)其儀式服務,以此祈求增加子嗣、婚姻順利和死后升天等等,當然也有一些苗族人民會通過這些活動,祈求天下太平和免自然災害等,一般都是苗族組長或儀式巫術等具有象征性的苗族人民。這些通過舞蹈活動實現(xiàn)其儀式性祈求的內容,確實是苗族人日常生活中常見的生活問題,也是常見的生活大事(如春種、秋收、夏耘、冬藏,婚嫁、葬禮、談情、說愛、戰(zhàn)爭、和平等),這些大事都有相應的儀式性舞蹈與之相對應,在日常生活中我們可以通過參與苗族節(jié)日集會,來了解苗族人的求雨、求子、求神等儀式。
(二)儀式性特征是湘西苗族大型活動舞蹈隆重性的重要體現(xiàn)
湘西苗族在舉行任何大型活動時,都會通過相應的舞蹈來舉行儀式,帶儀式完成后方能進行下一步活動,以凸顯出活動活動的隆重性。通過舞蹈實現(xiàn)大型活動儀式時,苗族人民會穿上華麗而莊嚴的服飾,以表示對儀式的重視,體現(xiàn)活動的隆重性。
例如,湘西苗族人在跳“跳香舞”時,相應的祭祀巫師都會要求族里的男女都穿上華麗的服裝,其頭頂“天王大帝”之像、手拿小黃旗,于月高風黑的夜晚,一起來到跳香殿前,面向跳香殿供奉的“天王大帝”雕像及靈位,“天王大帝”的雕像給人以一種巍巍然和非常肅穆神圣的感覺,湘西苗族人著華麗服飾來于此的目的就是祭拜于“天王大帝”,祈求天下太平和免自然災害等。進行舞蹈前時,會有一個巫師吹牛角引導,待牛角吹響后會有一個童子攜燈隨行,參與舞蹈儀式的男女會跟隨童子,將香殿堂前的蒲團三匝圍繞;然后巫師依照八卦中的天、地、山、澤、水、風、雷八個自然現(xiàn)象相對應的八個部位循走;最后又由巫師,將綹旗擎左手、牛角持于右手,帶領參舞者邊走邊舞,剛開始是緩慢進行舞蹈,其后牛角聲突起時,參與儀式舞蹈的眾人就以敲鑼和擊鼓的形式來回應巫師的牛角,隨后就是歡聲笑語的翩翩起舞的時間,這時來圍觀的人也會在參與儀式舞蹈參與者的引導下也會歡笑起舞,以樂諸神。由此看來,湘西苗族舞蹈句英語很強的原始性特征和儀式性特征,并且儀式性特征又凸顯出大型活動舞蹈的隆重性。
(三)是湘西苗族人民與大自然聯(lián)系的表現(xiàn)形式
“儀式”一般都發(fā)生于敬奉神明和大自然的祭祀活動中,常常伴有相應的儀式性舞蹈,其目的是為了表達對大自然的尊重與崇拜,也可以說是為了追求自然表現(xiàn)力與模仿的過程,讓參與儀式的舞者感受到神,以激發(fā)他們對神力的想象,是湘西苗族人民與大自然聯(lián)系的重要表現(xiàn)形式。
例如,湘西《奶儺芭儺舞》,整個舞蹈都表現(xiàn)出湘西苗族人民追求提高自然表現(xiàn)力和模仿自然的過程,其目的是通過儀式性舞蹈的形式,將舞者引入神圣的創(chuàng)造領域之中,同時引導舞者充分發(fā)揮他們的神力想象力,以表示對自然神明的尊敬和向往,在這個舞蹈過程中,舞者充當了自然的信徒角色。
結語
總而言之,湘西苗族舞蹈的儀式性特征,不但能夠充分體現(xiàn)出湘西苗族舞蹈的巫術性、還能夠體現(xiàn)出湘西苗族對儀式性舞蹈的重視度,更能傳達出湘西苗族對大自然的尊敬之情,充分展現(xiàn)出湘西苗族舞蹈藝術的神話色彩、儀式性等特征,讓人們感受到了湘西苗族歷史、服飾、語言、宗教、藝術等文化遺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