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說”和“教”是思想政治工作的傳統(tǒng)手段和基本方法,目的是感化人、激勵人、團結人,有明確的意識形態(tài)屬性和政治需求。在當前中國經濟社會轉型的關鍵期,面對新形態(tài)新形勢新挑戰(zhàn),思想政治工作在積極探索方式方法研究和創(chuàng)新的基礎上,更應追本溯源,強本固基,從方法本源上加強研究。促進“說”和“教”的與時俱進,對于改進和提升思想政治工作具有重要意義。
“說”和“教”是思想傳播的有效途徑
簡單的理解思想政治工作,就是通過做人的工作,把自己人搞得多多的,把自己的人心搞得齊齊的。做人的工作,關鍵是做思想的工作,解決人們政治立場、政治觀點和世界觀、人生觀、價值觀等方面的問題。人們的認識、立場、觀點等都不是大腦里憑空出現(xiàn)的,而是在外界事物的產生、發(fā)展過程中形成,并不斷發(fā)展變化的。要做好人的思想工作,主要的途徑是思想傳播,通過“說”和“教”等方法途徑,把理論、觀點、立場等由外而內植入人們的心里,讓人們實現(xiàn)從不知道到認知、從不認可到認同的轉化,進而指導行動和實踐。
“說”和“教”是思想傳播的原始方法,也是思想政治工作的基本方法。不同于固化、缺乏生機的文字書籍,也不同于伴隨科技進步出現(xiàn)的廣播、電視、網絡等多媒體傳播,“說”和“教”的詞性本身就是動詞,是傳播者面對面地、生動活潑地進行思想的表達和演繹,是思想由內而外產生的動態(tài)引導行為,對受眾產生著直接、直觀、深刻的作用。
思想政治工作是做人的工作,面對每一個具體的人,思想和情感的差異顯著,問題錯綜復雜,僅僅通過書籍、多媒體等的閱讀獲取信息,從而改造思想,不能滿足做好“一人一事”思想政治工作的實際需求。用好“說”和“教”的方法,是做好思想政治工作最基礎、最主要、最有效的方法。
正確理解“說”和“教”的內涵
就如哲學的起源是思辯一樣,思想政治工作的本質就是交流。不忌諱、不異化“說”“教”,需要認識“說”“教”的本質和內涵。
(一)“說”
春秋戰(zhàn)國時期,百家爭鳴,儒家、道家、法家等各家學派通過“說”,向外發(fā)表意見、展開論戰(zhàn)、傳播思想;近現(xiàn)代,老一輩無產階級革命家通過“說”,做政治工作、群眾工作,激勵人們?yōu)楦锩聵I(yè)奮斗終生;在社會主義建設時期,特別是改革開放以來,做思想政治工作同樣離不開“說”。
“說”,用話來表達意思或思想?!罢f”的效果,不僅在于“說”的內容怎么樣,還在于“怎么說”,怎么讓人聽明白、聽進去。《史記》提到“三寸不爛之舌,強于百萬之師”,《三國演義》中也有“諸葛亮舌戰(zhàn)群儒”的典故?!霸趺凑f”很多時候比“說什么”更能影響“說”的效果。
思想政治工作當中的“說”,主要體現(xiàn)在讀文件、作報告、談心談話等工作。這些工作看似簡單,卻是黨員領導干部基本功的體現(xiàn),考驗著他們的政治水平和綜合素質。實際工作中,宣傳理論照本宣科,說不清楚、道不明白,分析現(xiàn)象就事論事,“說”得不深刻、不深入、沒有說服力,化解矛盾機械死板,“說”得沒感情、缺乏感染力等現(xiàn)象普通存在。一方面是因為施教者政治理論素養(yǎng)不高,做思想政治工作欠缺科學的方法和技巧;另一方面因為是對“說”的能力培訓不夠,水平參差不齊。
(二)“教”
“教”,傳授思想使之教化的行為??鬃油ㄟ^“教”向三千弟子傳授儒家的觀點、思想。蘇格拉底、柏拉圖、亞里士多德通過“教”,實現(xiàn)哲學思想的傳承和發(fā)展。“教”也是我們黨進行政治理論教育的主要方法,從革命戰(zhàn)爭時期開始設立的抗大、黨校等,在思想政治工作中發(fā)揮了無可替代的作用。
培訓、講座、黨課等形式都是“教”的傳授方式。這些教育活動,既保證了政治理論傳播的系統(tǒng)性、完整性,也在一定程度上保障了學習的時間和效果。但從干部職工對這些活動的反映來看,仍存在著理論脫離工作生活實際、無法跟上形勢發(fā)展、難以指導實踐等缺陷。究其原因,還是當前“教”的方法、“教”的內容不接地氣,沒有與時俱進,影響了思想政治工作的成效。
“說”而后“教”?!罢f”和“教”,都是方法論,但存在一個遞進的邏輯關系?!罢f”“教”相互依存。只“說”不“教”,為“假把式”;只“教”不“說”,是啞巴劇?!罢f”,側重感染力,贏得信任,獲得認同;“教”,更注重理論性,強調讓受教育者接受理論并進一步用理論指導行動,付諸實踐,這不僅對“教”者的理論水平、教授能力等提出了比“說”更高的要求,還對理論的正確性、創(chuàng)新性、實踐性等提出了要求。
以“說”和“教”的創(chuàng)新贏得思想政治工作卓越成效
對思想政治工作而言,做“好”不是目標,立足“說”和“教”的基本方法,推陳出新、與時俱進進行改進,把工作做到卓越才是最終追求。
善于“說”和“教”。黨員領導干部是思想政治工作的主要責任人,要高度重視,營造氛圍,說好故事,解好疑惑,把“說”“教”作為基本能力。政工干部是思想政治工作的具體策劃和執(zhí)行者,要努力強化理論學習、專業(yè)技巧和工作能力,提升“說”“教”的成效。學有所感、學有所悟、學有所獲,然后以理說人、以理悅人,從教化自身做起,把正確的思想傳播給身邊人,營造“人人都是思想政治工作者”的良好氛圍。
提升“說”和“教”的內涵。政治理論是思想政治工作的基礎。思想政治工作要取得效果,這需要思想政治理論不再“高高在上”,而是貼近社會、貼近生活、貼近干部群眾。要贏得干部群眾的認同與接受,把握思想關切,解決思想困惑,理論研究和創(chuàng)新是重中之重。在當前質檢事業(yè)改革發(fā)展的關鍵時期,面對不斷出現(xiàn)的新形勢、新問題、新矛盾,要用工作的新鮮元素和鮮活案例豐富、更新質檢系統(tǒng)思想政治工作的內涵,使原本“高大上”的理論接地氣,讓干部群眾覺得親切,容易接受。
“說”和“教”的載體要有機結合。文化建設和精神文明建設是融情入理、實踐理論、營造氛圍的兩大陣地。一方面要加強文化陣地和品牌建設,通過組織書香質檢、文化沙龍、體育競賽等文體活動,強化文化影響和熏陶的作用,增加干部群眾對組織的向心力和凝聚力。另一方面要加強精神文明建設工作,組織文明出行、志愿服務等社會實踐活動,讓干部群眾在親身體驗中檢驗理論、理解理論、認同理論,使干部群眾從內心深處得到洗滌和升華。用心營造、用情溫暖、增加認同、身體力行,這是“說”和“教”的有效載體。
“說”和“教”的規(guī)律要把握得當。任何事物都有一定的尺度,思想政治工作也不例外。在尺度的范圍內,“說”或“教”的時間和次數(shù)不夠,不能實現(xiàn)思想傳播的成效;時間過長、次數(shù)過于頻繁,容易引起干部群眾的反感,甚至厭惡。因此規(guī)律的把握尤為重要。每個單位都要根據人員組成情況、業(yè)務工作情況,摸索適合的思想政治工作規(guī)律,合理安排學習教育。同時,在“說”和“教”的內容和方式上,也要注重把握好繼承和創(chuàng)新的關系,不能一味標榜創(chuàng)新,也不能墨守成規(guī),要積累思想政治工作的生動案例和理論研究成果,持續(xù)提高面對新形勢、新常態(tài)各種矛盾的解決能力。
(作者為寧波檢驗檢疫局黨組成員、紀檢組長)
責任編輯:謝 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