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學搶著進度走,活動跟著感覺走,課堂教學目標意識不強,學習活動效率不高,小學英語教學中客觀存在的這些問題常常令人焦慮不安。為此,筆者閱讀教育經(jīng)典,在佐藤學《靜悄悄的革命》中找到了答案。“潤澤的課堂”為我呈現(xiàn)了別樣的教學生態(tài)。以“學”為中心的教育教學目標,激發(fā)了我的自我認同,定準目標,心無旁騖,課堂活動主次分明,教學過程張弛有度,愉悅高效的學習狀態(tài)讓我焦慮的心沉潛下來、安靜下來,在理想的教學中體驗進步的快樂。
有的放矢,教學相長
在深入學習梳理后,筆者對教育目標加深了理解。教育目標應該是自上而下的三個層次:由國家制定的教育方針,《義務教育英語課程標準(2011年版)》提出由語言技能、語言知識、情感態(tài)度、學習策略和文化意識五個方面構成課程目標;由學科專家制定的課程目標,2016年9月《中國學生發(fā)展核心素養(yǎng)框架》明確教師應該注重培養(yǎng)學生的文化底蘊、自我發(fā)展和社會參與的核心素養(yǎng);由教師制定的具體的、有操作性、有針對性的教學目標。從中不難發(fā)現(xiàn),無論哪個層面提出的目標,出發(fā)點和歸宿點都是學生的學習。
教師需要具備基于學生情況、學習材料、學習背景、學習主題等教育元素進行探究的素質。教學準備階段,教師是教育教學目標的設計者。教學推進過程中,教師的教學目標不僅是愉快地“教”,更是和學生共同愉快地“學”,教師更多的是組織者、引導者、傾聽者和幫助者。教學設計完成后,教師應該再次以“學”為中心,對照反思,調整目標,并修改和完善教學設計。這樣有的放矢,讓學習方向更明確,讓課堂流程更清晰,讓學習活動更高效。
聚焦學生,促進發(fā)展
以“學”為中心的學習中,每個兒童,持有自己的觀點,相互探究、交流、啟發(fā),與物(教材)對話,與師對話,與自身對話。具體地說,就是參與教師組織和指導的有任務的學習,有小組合作交流活動的學習,有將自己探究理解了的東西以一定形式表現(xiàn)出來與同伴共享、互相欣賞的學習。
任務型學習 “任務型”教學(task-based learning),就是以具體的任務為學習動機,以完成任務的過程為學習過程,以展示任務成果的方式來體現(xiàn)教學成就的一種教學方式。任務型教學最大的優(yōu)勢在于,教師設計的任務,面對的對象是學生,學生的學習興趣、生活經(jīng)驗和認知水平得以充分尊重,學生的參與熱情會更高;任務型的活動中,老師是活動的引導者、組織者和幫助者,而學生是課堂真正的主體。學生參與的頻度和強度都會更高,有深度而有廣度地反復接觸教師提供的真實的語言材料,體驗豐富語言情境,學生運用英語思考的思維力得以提升;這種學習的優(yōu)點還在于,它不僅培養(yǎng)了學生聽、說、讀、寫的語言技能,更發(fā)展了學生合作協(xié)商、思維表達、分析創(chuàng)新等英語綜合運用能力,從而有效提升了學生的學習能力和核心素養(yǎng)。
小組合作學習 戈爾曼認為,許多問題兒童的形成,其根源在于長期缺少“被傾聽”的機會。我們的教學應該更多地滿足學生的愿望,并向他們伸出援手。佐藤學所描述的和我們所致力于建造的“潤澤的教室”給學生提供了這樣的一個場域,那就是,“讓教室里的學習成為每個學生得到尊重,每個學生都能打開心扉,每個學生的差異都能得到關注的學習”。
在教學“Join in”(三年級起點) 六年級上冊第六單元“We are the children of our world”(我們是世界的兒童) 單元第一部分閱讀課時,我們沿襲了一貫的課堂鄰座分組原則,將多個任務交給小組。分別進行了小組探究、小組分享、小組互助、小組解惑和小組展示等形式豐富的小組活動。特別令我難忘的是,在理解和感受教學難點,物主代詞表示形容詞的最高級的句型“My CD player is my most precious thing”(我最珍貴的物品是我的CD播放機)。我引導學生帶有感情地體會,當?shù)谝粋€學生讀完,我不自覺“Wow!”地感慨后, 其后展示的學生讀得更投入,感情醞釀得也更到位。孩子們紛紛睜大眼睛,肯定的表情溢于言表,“哇奧”的贊同聲也不絕于耳。在其后的小組群讀、全班齊讀活動中,孩子們的展示真是令人驚喜,那是真心的喜愛!從此例可以看到,學生是如何把一個語句變成自己的語言來使用的。語言的感受和認知就是在這樣的合作交流中建立起來,然后再由每個人將之內化為“屬己”的知識。
展示交流學習 任務活動、小組交流、合作探究、展示反思都是潤澤課堂的方法,任務型學習活動和小組交流合作互動都伴有學生成果展示。而學生展示的效果也是評價任務設計和小組活動安排是否合理和真正達成的重要依據(jù)。它們不是單獨存在、彼此割裂的,而是融會貫通、相輔相成的,每一個環(huán)節(jié),每一種活動都是你中有我、我中有你?!叭祟惖奶煨浴敝槐闶窍矚g學習,我們需要做的事便是,把這種“天性”盡可能“歸還”給兒童們。
潤澤的課堂,是我們每個師生心之向往。在這樣一個場域里,孩子們的眼里、他們的微笑里,課堂上流淌的靈動和諧里,我們感受到了語言的魅力和生命的活力,這是最美、最好的學習!教師自身,通過引發(fā)、支持、促進學生的學習,也能夠實現(xiàn)自己實實在在的追求。我也深深體會到:把握以“學”為中心的教學理念,課堂就能體現(xiàn)人文精神;尊重學生生命成長規(guī)律,課堂就能煥發(fā)生命光彩!
(作者單位:湖北省武漢市光谷第五小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