閱讀教學在語文教學中占據(jù)著非常重要的地位,特別是現(xiàn)代文閱讀更是閱讀的重中之重,但是學生表現(xiàn)出來的閱讀水平卻讓人擔心,因而,提高學生的閱讀能力是教學中的重中之重。筆者就如何提高初中生現(xiàn)代文閱讀能力,談一談看法。
培養(yǎng)閱讀興趣,制定閱讀目標
要培養(yǎng)學生的閱讀能力,首先要培養(yǎng)學生形成獨立的閱讀能力。想要培養(yǎng)學生的這種能力。首先,要讓孩子像愛電視、電腦和游戲一樣先愛上閱讀,對現(xiàn)代文閱讀產(chǎn)生興趣。
其次,閱讀時要給學生定下閱讀目標,避免學生散漫閱讀。明確的要求學生在此次閱讀中必須將什么目的完成,不同成績的學生,還可以做不同的要求,這樣,人人帶著目標去閱讀,人人都有收獲。
分清文體特點,提高閱讀效果
教師要注重跟學生展示不同文體的文章,詳細分析各種文體的閱讀方法,讓學生在碰到不同文體的現(xiàn)代文時,能夠盡快做出正確的理解和分析。
記敘文的閱讀方法 教師在教學此類文章時,首先,要讓學生掌握閱讀記敘文的基礎(chǔ)知識。如記敘文的類別、記敘的要素、記敘的順序、敘述描寫的表達方式、修辭方法等。其次,引導學生理清作品線索、理解人物形象、探討作品主旨,評論作品的思想內(nèi)容,總結(jié)作品的寫作手法等等。
說明文的閱讀方法 教師在教學說明文時,先要讓學生掌握說明文的基礎(chǔ)常識,包括說明對象、說明方法、說明順序等,這里需要重點掌握的是說明方法,一定要讓全部學生務必掌握。其次,教學說明文的閱讀方法時,要注意讓學生學會比較不同的說明文,找出它們的異同,這樣可以起到知識的掌握更牢固、文章的理解更加透徹的作用。
議論文的閱讀方法 進行議論文教學時,首先教給學生掌握議論文的基礎(chǔ)知識,如議論文的類別、論證方法、論證方式及議論文的語言特點等。其次要學會透過文章,摸清作者的寫作意圖,找出作者的觀點和立場。
散文的閱讀方法 教學散文閱讀時,要先讓學生了解散文的文體特點,掌握散文的一般知識。包括散文的類別,散文的特點,散文的題材、語言及表達方式等。很多學生反映看不懂散文,一見散文就糊涂。針對這一點,筆者認為老師在教學散文時,還要教會學生能分別出什么是敘事性散文、抒情性散文和議論性散文,要輕細節(jié)重情節(jié),看它通過什么事表什么情、借什么物抒什么情及用什么事表達什么觀點等,可以忽略它的形而一定要抓緊它的神。
詩歌的閱讀方法 進行詩歌教學時,教師要讓學生明白詩歌的意象、作者的情感及修辭方法等。其次要讓學生會劃分詩歌的節(jié)奏,并能讀出詩歌的韻律美。教師還要調(diào)動學生的情感,發(fā)揮學生的想象力,反復朗誦,體會詩中的情感。
熟記閱讀技巧,提高閱讀能力
在現(xiàn)代文閱讀中,掌握各類文體的特點固然重要,但如果能牢記一般的閱讀技巧,也能讓閱讀有畫龍點睛的效果。
抓住文章主旨的三種方法 第一,題目。很多文章題目就是文章的主旨,它是作者的情感體現(xiàn)。第二,開頭。中心句是文章內(nèi)容的主要基石,常常是文章題目的闡釋和延伸。第三,抓議論、抒情句。議論、抒情句往往起突出中心、深化主題的作用,是作者感情傾向最鮮明的體現(xiàn)之所在。
記敘文開頭、中間和末尾的作用 開頭:開篇點題;總領(lǐng)全文;引起下文,為下文作鋪墊;設(shè)置懸念,引起讀者的興趣或思考;中間:單獨成段起承上啟下的過渡作用;段末起總結(jié)作用。結(jié)尾:篇末點題;總結(jié)全文,深化中心。首尾呼應;令人深思,給人警醒或留有思考的余地,令人回味無窮。
分析論證作用題的格式 使用了哪種論證方法,通過……,證明了……的論點,使論證更有說服力。或者這個論證給文章增添了趣味,激發(fā)了讀者的閱讀興趣。
人稱問題回答格式 如使用這種人稱有什么好處?或者為什么要變換人稱?可以這樣回答:第一人稱,親切,自然、真實,適用于心理描寫。第二人稱,便于情感交流和抒情。第三人稱,客觀冷靜,不受時空限制,便于敘事和議論。
答題技巧有很多,這里筆者就不一一列舉了,學生只要善于歸納、總結(jié),積累的技巧越多,閱讀的能力就越高。
注重反饋,分析得失
在平常的閱讀訓練中,一定要注重反饋,這樣我們可以找差距,知得失,明優(yōu)劣,使閱讀能力不斷提高。教師可以教給學生收集反饋的方法,即列好表格,把各單元的分值進行比較,找出優(yōu)劣,看看自己在什么題型失分多,什么題型得分多,揚長避短,盡量爭取做過的題型都能拿滿分。
現(xiàn)代文文體多樣,它無時無刻不散發(fā)著美的魅力。筆者以上的淺薄探究只是現(xiàn)代文教學方法中的九牛一毛,但我相信,只要用心去體會,用心去學習,那么一定可以提高中學生的閱讀能力。
(作者單位:廣東省樂昌市樂昌實驗學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