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閱讀下面的文字,回答后面的問題。
魏舒?zhèn)?/p>
魏舒,字陽元,任城樊人也。少孤,為外家寧氏所養(yǎng)。身長八尺二寸,姿望秀偉,飲酒石余,而遲鈍質(zhì)樸,不為鄉(xiāng)親所重。性好騎射,著韋衣①,入山澤以漁獵為事唯太原王乂謂舒曰卿終當(dāng)為臺輔然今未能令妻子免饑寒吾當(dāng)助卿營之常振其匱乏舒受而不辭。
年四十余,郡上計掾察孝廉。宗黨以舒無學(xué)業(yè),勸令不就,可為高耳。舒曰:“若試而不中,其負(fù)在我,安可虛竊不就之高以為己榮乎!”于是自課。百日習(xí)一經(jīng),因而對策升第。除澠池長,遷浚儀令,入為尚書郎。時欲沙汰郎官,非其才者罷之。舒曰:“吾即其人也?!币L被而出。同僚素?zé)o清論者咸有愧色,談?wù)叻Q之。
累遷后將軍鐘毓長史,毓每與參佐射,舒常為畫籌②而已。后遇朋人不足,以舒滿數(shù)。毓初不知其善射。舒容范閑雅,發(fā)無不中,舉坐愕然,莫有敵者。毓嘆而謝曰:“吾之不足以盡卿才,有如此射矣,豈一事哉!”轉(zhuǎn)相國參軍,封劇陽子。府朝碎務(wù),未嘗見是非;至于廢興大事,眾人莫能斷者,舒徐為籌之,多出眾議之表。文帝深器重之,每朝會坐罷,目送之曰:“魏舒堂堂,人之領(lǐng)袖也。”遷宜陽、滎陽二郡太守,甚有聲稱。征拜散騎常侍。出為冀州刺史,在州三年,以簡惠稱。入為侍中。武帝以舒清素,特賜絹百匹。遷尚書。
太康初,拜右仆射。舒與衛(wèi)瓘、山濤、張華等以六合③混一,宜用古典封禪東岳,前后累陳其事,帝謙讓不許。以舒為左仆射,領(lǐng)吏部。舒有威重德望,祿賜散之九族,家無余財。以年老,每稱疾遜位。時論以為晉興以來,三公能辭榮善終者,未之有也。太熙元年薨,時年八十二,謚曰康。
(選自《晉書·魏舒?zhèn)鳌?,有刪改)
【注】①韋衣:用皮革做成的衣服,為卑賤之服。②畫籌:指用籌碼計算射箭的成績。③六合:指上下和四方,泛指天地或宇宙。
1.下列對文中畫波浪線部分的斷句,正確的一項是( )
A.入山澤/以漁獵為事/唯太原王乂謂舒曰/卿終當(dāng)為臺輔/然今未能令妻子免饑寒/吾當(dāng)助卿營之/常振其匱乏/舒受而不辭
B.入山澤/以漁獵為事/唯太原王乂/謂舒曰/卿終當(dāng)為臺輔/然今未能令妻子免饑寒/吾當(dāng)助卿/營之常/振其匱乏/舒受而不辭
C.入山澤以漁獵/為事唯太原王乂/謂舒曰/卿終當(dāng)為臺輔/然/今未能令妻子免饑寒/吾當(dāng)助卿營之/常振其匱乏舒/受而不辭
D.入山澤以漁獵為事/唯太原王乂謂舒曰/卿終當(dāng)為臺輔/然/今未能令妻子免饑寒/吾當(dāng)助卿/營之常振/其匱乏/舒受而不辭
2.下列對文中黑體詞語相關(guān)內(nèi)容的解說,不正確一項的是( )
A.臺輔,指三公或宰相之位。三公,指國君手下負(fù)責(zé)軍政事務(wù)的最高長官。周代以太師、太傅、太保為三公,西漢以大司徒、大司空、大司馬為三公。
B.孝廉,“孝”是孝順父母,“廉”是敬愛兄長,漢代選舉官吏的兩種科目。通過選舉孝廉,形成“孝順父母,兄弟和睦”的輿論和社會風(fēng)尚,起到了一定的社會教育作用。
C.封禪,是指中國古代帝王在太平盛世或天降祥瑞之時祭祀天地的大型典禮?!胺狻倍嘀冈谔┥巾斏现捞欤弧岸U”多指在泰山下的小丘辟場祭地。
D.九族,泛指親屬。一說是上自高祖、下至玄孫;一說是父族四、母族三、妻族二。封建社會實行殘酷的株連法,一人犯大法,往往要被滅“九族”,即“株連九族”。
3.下列對原文信息的表述,不正確的一項是( )
A.魏舒不愿要虛名。40多歲時,郡上計掾訪察孝廉,魏舒家族中人認(rèn)為他沒有學(xué)識,所以勸他不要去參加考試,這樣就能留下高潔的名聲,而魏舒卻堅持學(xué)習(xí)并最終通過了考試。
B.魏舒為人坦誠。朝中要淘汰不稱職的郎官,魏舒自認(rèn)為當(dāng)屬被淘汰的人員,便自行整理行裝而離職。此舉也令平素沒有高論的同僚們深感羞愧。
C.魏舒才華出眾。他的射箭本領(lǐng)得到后將軍鐘毓的高度評價;轉(zhuǎn)任相國參軍后能夠籌劃決斷那些眾人不能決斷的關(guān)于廢除或是興建的大事,也深得晉文帝的器重。
D.魏舒為官清廉。無論是在宜陽、滎陽、冀州做官,還是在朝中擔(dān)任侍中,均因清廉而被人稱道;他還把自己的俸祿賞賜,贈給了九族中人,家中也沒有多余的錢財。
4.請將文中畫橫線的句子翻譯成現(xiàn)代漢語。
(1)若試而不中,其負(fù)在我,安可虛竊不就之高以為己榮乎!
答:
(2)時論以為晉興以來,三公能辭榮善終者,未之有也。
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