幼兒園放學(xué)時,家長來接孩子的第一句話往往就是:“今天中午吃的什么?”“飯菜有沒有吃完?”可見,在家長心目中,孩子在幼兒園是否吃飽、吃好是何等重要!事實的確如此?!俺燥柎┡笔怯變旱牡谝恍枰?,離開了這第一需要,素質(zhì)教育就是一場空,孩子的發(fā)展也是一句空話。如今幼兒園的飯菜種類十分豐盛,但孩子們吃的東西多了,反而感覺吃什么都不香,似乎對什么東西都不感興趣。尤其是一日三餐,更讓家長和老師頭疼,常有家長向老師反映:“孩子在家光吃零食,飯菜吃得很少?!薄拔覀兊暮⒆釉诩也粣鄢燥?,老師,請您中午多給他吃點兒?!薄拔覀兗业暮⒆映燥堃梗活D飯不知要吃多長時間!”如何才能改變這一現(xiàn)狀,讓家長更放心地把孩子交給幼兒園,讓孩子們健康成長呢?筆者努力奏響餐前、餐中、餐后“三部曲”,有效地改觀了幼兒們的用餐情況。
第一,了解孩子在家用餐情況
孩子用餐情況調(diào)查 開學(xué)時,由于時間較緊,為了直觀地了解孩子在家的進餐情況,筆者設(shè)計了一張調(diào)查表,旨在真實地獲得孩子在家中的進食量、飲食習(xí)慣等第一手資料,以便在幼兒園開展午餐活動時,做到心中有數(shù),隨時調(diào)整我們的教育方法。調(diào)查結(jié)果顯示:從飯量來看,本班30個孩子,在家中每頓吃小半碗飯的有19個,占了83.3%;有6個孩子要吃一碗;還有5個孩子,竟只吃上三五口,馬馬虎虎應(yīng)付一下就算了。從進餐時間來看:有18個孩子在家每次進餐時間在半小時以內(nèi),還有12個孩子要超過半小時。從進餐行為來看:有26個孩子在家會自己吃飯;4個孩子不會自己吃飯,需成人喂。大部分孩子在家中常由成人喂,原因很多,其中最多的是家長往往嫌孩子動作慢,或擔(dān)心孩子弄臟衣服而主動代勞。
晨間接待 為了詳細了解到孩子每天的進餐情況,筆者還抓好晨間接待這一關(guān),向家長簡短了解孩子的身體狀況、早餐情況有無特殊。譬如,有的孩子早餐吃得較少,筆者就拿出準(zhǔn)備好的餅干和白開水,讓孩子補充一點;有的孩子早晨只吃了饅頭、蛋糕之類干點,筆者就倒杯白開水給孩子;有的孩子早上吃得較多,午飯時就可以允許他少吃點等。當(dāng)然,有的孩子身體不舒服,也能通過晨間接待了解孩子的飲食需求。有一天,笑笑的母親說笑笑有些感冒,胃口不好,可能午餐要少吃一些了。于是,筆者在午餐時給笑笑多盛了一些湯,一口口地喂她;某星期一早上,小含的母親說小含拉肚子了,不能吃油膩食物。筆者就及時跟食堂商量,專門給小含準(zhǔn)備了粥和蔬菜,一連幾天,直到他病愈。
通過孩子用餐情況調(diào)查和晨間接待這兩種方式,筆者詳細獲得了孩子們進餐的情況,為保證他們吃好吃飽奠定了基礎(chǔ)。
第二,營造愉快的用餐氛圍
餐前:期待 進餐前,筆者利用洗手的時間,時常組織孩子們玩一些較安靜的游戲,幫助他們把注意力從各種活動中轉(zhuǎn)移到進餐上來。譬如用愉快的口吻對他們說:“洗手嘍,吃飯嘍!”“哇,誰的小肚子在叫啦!”“我餓了,你們餓不餓呀?”“飯怎么還不來呀?”這些略帶俏皮的用語,往往能得到孩子們的熱烈回應(yīng):“啊,要吃飯了!”“老師,我肚子餓了”。
用餐:溫馨 在進餐時,為了讓孩子在愉快的氛圍中就餐,筆者常常播放一些輕松的音樂,讓孩子們聽著音樂輕松地進餐。恰當(dāng)?shù)囊魳纺軒Ыo孩子們好的心情,他們在音樂聲中吃得很香。不少孩子在進餐時愛高聲講話,為了幫助他們改掉這一不良習(xí)慣,筆者嘗試著采用了一些方法,可效果都不佳。一次,筆者和保健醫(yī)生探討了這個問題,保健醫(yī)生建議筆者:利用圖片向孩子們講明白為什么就餐時不能高聲講話的道理,相信孩子能理解。原來,在人的咽喉部有兩根管子,一根是氣管,另一根是食管;吃飯時,飯菜進入的是食管;氣管上有一道像門一樣的小舌蓋著,為的是防止飯菜進入氣管,而說話時,這道門就會打開,飯菜很容易就進入氣管,輕者被嗆著,重者有生命危險,高聲說笑就更危險了,同時也不禮貌,會影響他人進餐?!耙簧刃¢T”的形象比喻,讓孩子懂得了其中的道理。以后,每當(dāng)孩子又大聲說笑時,只要筆者說一聲“請關(guān)上小門”,孩子們就會降低音量,使本班進餐時一直保持溫馨的氛圍。
餐后:輕松 午餐后,筆者或組織孩子們到園內(nèi)各處走走,促進消化。孩子們自由結(jié)伴高興地說說笑笑,每當(dāng)發(fā)現(xiàn)一處新鮮事物,常逗留一下。有時,讓孩子們選擇一些自己喜歡的較安靜的活動。有幾個調(diào)皮的男孩子愛打鬧,筆者就引導(dǎo)他們玩一些活動量較小的游戲,比如用他們最喜歡的大型積木或一些汽車、飛機之類的玩具來吸引他們,以保證他們餐后的健康。
第三,餐后及時反饋
和食堂及時聯(lián)系 筆者主要通過認真填寫《孩子午餐情況反饋表》和食堂保持及時聯(lián)系,把孩子們愛吃的菜和不愛吃的菜都記下來,以便制定菜譜時參考。例如:孩子們對紅燒海帶不感興趣,而海帶放在肉湯里卻很愛吃,筆者就記了下來,食堂里得到此類信息以后就會調(diào)整菜譜;孩子們喜歡吃糖醋排骨,每次吃這菜時,連湯都會被他們吃光,食堂里就盡量多安排幾次。
和家長隨時溝通 《幼兒園教育指導(dǎo)綱要》明確指出:“家庭是幼兒園重要的合作伙伴,應(yīng)本著尊重、平等、合作的原則,爭取家長的理解支持和主動參與?!笨梢?,家庭在孩子發(fā)展中起著舉足輕重的作用。如果沒有家長的支持和配合,幼兒園的教育就會事倍功半。因此,筆者常常在家長來接孩子的時候,主動向家長介紹孩子在園的用餐情況,并借此機會向家長介紹自己的教育方法,爭取家長的支持和認同。例如:盡量讓孩子自己動手吃飯,這對孩子的發(fā)展有益無害;鼓勵孩子多吃蔬菜,攝取合理的營養(yǎng);等等。久而久之,筆者的做法贏得了家長們的認同,他們主動配合,還及時介紹自家孩子的進餐情況,使家校教育形成了合力,隨時調(diào)整教育方法,促使孩子健康成長。
選擇合理的方法
榜樣和表揚的激勵作用 愛模仿是孩子們的一種天性。于是,筆者就利用這一特點,請表現(xiàn)較好的孩子做示范,改變了單一說教的形式以及“不準(zhǔn)這樣,不準(zhǔn)那樣”的戒律,讓孩子們在互相幫助中進步。這既增強了學(xué)生們的自信心,又培養(yǎng)了他們互幫互助的精神。例如:多多最喜歡吃肉類,對蔬菜則碰也不碰一下,于是我就安排他和吃飯習(xí)慣較好的元元同桌,并時常提醒他向元元學(xué)習(xí)。每當(dāng)孩子有進步的時候,筆者也決不吝嗇表揚,及時送上小紅花或五角星,給予他們極好的鼓勵,從而提高了孩子們的自信心。
主題活動的綜合影響 孩子喜歡在有趣的活動中接受教育,本園開展的各個主題活動,就是從孩子們的興趣出發(fā),引導(dǎo)孩子在探究中學(xué)習(xí),因而深受孩子們的喜愛。當(dāng)筆者發(fā)現(xiàn)有些孩子喜歡帶各種零食時,并沒有阻止,而是引導(dǎo)他們探索“好吃的食物”,讓他們和家長一起收集各種食物的圖片資料,上菜場和超市去觀察各種食物,與學(xué)生們一起了解各種食物不同的營養(yǎng)成份,從而使他們自覺地了解到要攝入合理的營養(yǎng),零食多吃有害無益,這比教師單純說教和制止的效果要好得多。尤其是那些挑食的孩子,在此活動結(jié)束后,能咽下平時不愿碰的蔬菜,確實令筆者喜出望外。
有的放矢的個別教育 在教育的過程中,筆者尊重幼兒生理和心理上存在的差異,根據(jù)不同幼兒的不同情況有針對性地進行教育。不會自己進餐而需要家長喂的孩子,班上有4名。一開始,為了幫助他們熟悉新環(huán)境,筆者也采取了喂的措施,以消除陌生感;但筆者堅信蘇霍姆林斯基的那句名言——“兒童的智慧在他的手指尖上”?,F(xiàn)在,小班的孩子已經(jīng)能自己用勺吃飯了。漸漸地,我就放手了,還自編了一首兒歌“右手拿勺,左手扶碗,挖一勺飯,送到小嘴巴”來鼓勵孩子自己吃飯,繼而改用同伴的行為來激勵他。對于生病的孩子,筆者通過晨間接待和日常觀察,了解到他們的具體情況。在孩子身體不舒服的時候,就允許他們少吃一些;發(fā)現(xiàn)有的孩子不想吃飯,或吃得較少,就及時問清原因,并給予不同的幫助。有一次,菲菲對著飯菜無動于衷;于是,筆者過去抱住她,問她是不是有點難受;她還沒來得及說話,“哇”的一聲就吐了一地;筆者一邊收拾殘局,一邊和家長聯(lián)系,及時送孩子上醫(yī)院治療。
余音繚繞
在家庭、老師和食堂三方面的全力配合下,孩子們養(yǎng)成了較好的用餐習(xí)慣。比如,安靜就座,愉快進餐;會正確使用勺子;細嚼慢咽,不挑食等??粗介L越結(jié)實的孩子,家長們的臉上露出了滿意的笑容。
(作者單位:江蘇省吳江實驗小學(xué)幼兒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