學校對學生進行思想品德教育,是社會主義精神文明建設的奠基工程,它貫穿于學校教育教學工作的全過程和學生日常生活的各個方面,滲透在智育、體育、美育和勞動教育之中,與其他育相互促進,相輔相成,對促進學生的全面發(fā)展,保證人才培養(yǎng)的正確方向起著主導作用。本文從“立壁角”、制度建設、環(huán)境育人三個方面,論述對學生德育常規(guī)教育的方法。
關于“立壁角”
筆者是一位70后,相信所有的70后對“立壁角”都不陌生的,至今“立壁角”仍是一些教師會采用的懲戒措施。
端午節(jié)放假前,看到了兩個立壁角的例子:①兩個學生上課違反紀律,被教師懲罰站在辦公室門口,一左一右,像門神一樣,互相擠眉弄眼,嘻哈一片;② 三個學生敲打直飲水處的設備,被懲罰站立總務處辦公室,一人鬼臉,一人無所謂的神態(tài),一人咬著嘴笑,3個人互相配合,笑聲此起彼伏,完全沒有一點“立壁角”的自覺。
這樣的狀態(tài),如果你是那個叫他們“立壁角”的教師,會怎么想呢?毫無疑問,肯定是更生氣。沖動是魔鬼,一生氣,情緒一激動,大多老師都會忘記一件大事情,那就是叫他們“立壁角”的初心。初心是什么,解決問題,達到較好的教育效果。由這兩個例子,筆者腦海里跳出來的第一個想法就是,在常規(guī)教育中——永遠把解決問題放在第一位。
沒背課文就背;沒寫作業(yè)就補;沒帶作業(yè)本,讓家長放學接孩子時帶來;敲打公共財物,損壞就賠償,沒損壞就在公共區(qū)域打掃衛(wèi)生或做臨時“保安”,或取消使用公共財物的權利等等。(這條比較有意思,人只有在失去的時候才會懂的珍惜。公共設施所有人都有使用權,但不要忘記,每個人也有愛護公共財物的責任和義務。)
一定要“立壁角”的話,一個一個立,立在那里要交給他任務,讓他在限定時間內想出解決問題的辦法(30秒,1分鐘,老師發(fā)完本子的時間等),通過后立即執(zhí)行。牢記,作為教師不和孩子斗氣。不給他惹你生氣的機會,不影響他當下的學習。
可有的年輕教師忍無可忍,怎么辦呢?再支你一招:把“立壁角”的學生當校長,試想哪位老師敢叫校長立壁角呢?也可以把學生惹的禍當奧數題或論文答辯來對待,這樣一想,心情就一下子就好起來了?
友情提示:慎用“立壁角”“見家長”“找校長”這些方法,因為學生一旦知道教師沒有別的辦法時,以后的教育會很難。而且這三板斧解決不了根本性問題,直面問題、解決問題才能在根本上贏得學生的尊重和信任。
關于班級制度
育人是融合在教學、與學生相處的每一刻里,不是割裂獨立的?!傲⒈诮恰辈荒苡茫檬裁捶▽毥逃龑W生呢?班級制度是一條出路,因為制度是有力量的。
一般每個班有3項制度——①班風:簡潔明了(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24字,校訓“愛德求真”4個字)。②班規(guī):建議不要超過10條。來自學生,共同商討,形成公約。③評比:《素養(yǎng)之星評比細則》《金鑰匙積分細則》,多樣激勵方式(物質、精神的、兒童化的,例如另類兌換電影、換座位),意外的教育效果(如預發(fā)積分,有對后進生的激勵作用;積分換電影、點歌、換座位,有交友、分享;換升旗手、國旗下講話,有組織、合作、自信、展示)。
如果說前兩項是從大方向上把握班級建設的話,那后一項就是學生更為關注的具體的操作指導?!端仞B(yǎng)之星評比細則》《金鑰匙積分細則》在我們城中校區(qū),每個班都有,每個班都不一樣,而且全體老師都會參與進來,是真正的班報化、師本化的制度,是學科教學走向學科教育的體現。
以金鑰匙積分為例,有物質的、精神的、有個人的、團體的多樣化的激勵方式。請看這些特殊兌換:換電影、點歌、換座位的,里面包含了感恩、交友、分享的內涵;換升旗手、國旗下講話的,一定有組織、合作能力的培養(yǎng),一定有在大眾面前展示自己的自信和勇氣在里面。有意思的是有的老師還想出了預發(fā)積分的方法,給那些鼓足勇氣的學生往前沖,但又沒有后續(xù)力量的后進生一個再次起跳的橋墩,讓他們有了保住這來之不易的積分的機會,從而體驗到成功的快樂。
在這些特別的兌換里,有老師的智慧,更有老師的愛。
關于環(huán)境
與制度一樣有力量的是環(huán)境,雖然環(huán)境的力量更多時候是潤物細無聲的。
安靜的環(huán)境里,沒人好意思大聲講話;整潔的環(huán)境里,沒人好意思隨地吐痰、扔紙屑;環(huán)境可以改變行為習慣。
為了讓我們老舊小的城中校區(qū)有一個相對理想的環(huán)境,以潘校長為領頭羊的后勤裝備處動足了腦筋,取得了較好的成效。
我們新改造的教室,把原來“我們的約定、班務欄、黑板報、學習園地、星星閃爍”五個板塊集中在了教室后面一塊板上,讓狹小的教室顯得相對整潔美觀一些。經過一學期的使用后,我們又做了進一步的調整,把五大板塊基本融合成2大塊:制度部分和展示部分。讓每一張上墻的紙鮮活起來,各自發(fā)揮出特有的育人語言。
所以,制度、環(huán)境都是我們班級文化不可或缺的一部分。但是建好制度,布置好環(huán)境,我們還會遇到山重水復疑無路的時候,怎么辦?換個角度思考問題,也許就能換來柳暗花明。不僅教師要換個角度思考問題,還要引導學生換個角度思考問題。
(作者單位:江蘇省吳江實驗小學城中校區(q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