譚靜
【摘 要】本文選取蓬萊為例,以蓬萊非物質文化遺產旅游開發(fā)研究為題,對蓬萊非物質文化遺產進行價值評價,探尋蓬萊非物質文化遺產旅游開發(fā)的可行性模式,更好地促進蓬萊非物質文化遺產的保護傳承以及旅游業(yè)的可持續(xù)發(fā)展。
【關鍵詞】非物質文化遺產;旅游開發(fā);蓬萊旅游業(yè)
一、蓬萊非物質文化遺產現狀分析
蓬萊有2100多年的建城歷史,作為國家歷史文化名城,擁有著豐厚的文化底蘊,非物質文化遺產豐富。蓬萊市把非物質文化遺產當作城市的寶貴財富,堅持“保護為主、搶救第一、合理利用、傳承發(fā)展”的指導方針,從自然環(huán)境、人文地理、民風民俗等方面入手,深入挖掘和保護非物質文化遺產資源,并于2015年8月18日,成立了蓬萊市非物質文化遺產展覽館。
到目前為止,蓬萊市公布了兩批非物質文化遺產名錄,有民間文學、民間美術、民間音樂、民間舞蹈、傳統(tǒng)戲曲、曲藝、雜技與競技、傳統(tǒng)手工技藝、傳統(tǒng)醫(yī)藥、民俗等10個大項。
蓬萊精心打造了“人間仙境、和平圣城”的城市品牌,但是它的文化特色還不夠明顯,與此同時許多有歷史價值、文化價值的器物慢慢消失,隨著非物質文化遺產保護的深入,旅游市場的介入成為一種趨勢,非物質文化遺產旅游化轉型具有很重要的實踐意義。
二、蓬萊非物質文化遺產開發(fā)的意義
蓬萊作為國家級歷史文化名城,在非物質文化遺產雖然進行了一定程度的開發(fā)利用,然而長期以來蓬萊對外宣傳的主題形象仍以濱海觀光度假旅游資源為主,非物質文化遺產旅游開發(fā)停留在表層,如“八仙過?!边@一非物質文化遺產的開發(fā)一直停留在吃“蓬萊閣”老本的現狀。這種非物質文化遺產開發(fā)過程中文化內涵缺失,制約著非物質文化遺產的深度開發(fā)和蓬萊旅游業(yè)的高層次發(fā)展。
現今的旅游業(yè)發(fā)展勢頭已經由簡單的觀光游覽不斷向文化旅游、休閑旅游過渡,非物質文化遺產獨特的文化價值為旅游業(yè)的發(fā)展轉型提供了有利的文化資源基礎,同時通過旅游來進行非物質文化遺產的保護和利用,可以促進非物質文化遺產的更新和傳承,最終達到非物質文化遺產保護和旅游開發(fā)的雙贏。
(1)旅游開發(fā)有利于非物質文化遺產的展示與傳承。將蓬萊豐富、獨特的民俗傳統(tǒng)、手工技藝以及表演藝術等非物質文化遺產通過旅游開發(fā)途徑形象具體地展示給人們,能使人們更好地了解非物質文化遺產,同時也讓人們感受到非物質文化遺產的價值,更好地將非物質文化遺產進行傳承。
(2)旅游開發(fā)擴大了非物質文化遺產的受眾群體。蓬萊非物質文化遺產雖然眾多,但很多對當地人以及旅游者來說都只是對其名稱的了解,而更為嚴重的是很多的非物質文化遺產如剪紙面塑、梭子花邊等,現已日漸失去市場,瀕臨絕跡,旅游開發(fā)則可以重新賦予這些非物質文化遺產新的市場和文化價值。
(3)旅游開發(fā)可以提高人們對非物質文化遺產的保護意識。很多非物質文化遺產都是來源于人們生活當中的,人們對它都不以為然,而旅游開發(fā)帶來的市場價值喚起了當地居民對自己文化的自豪感以及保護與傳承非物質文化遺產的自覺意識,使人們關注非物質文化遺產,保護非物質文化遺產。
(4)旅游開發(fā)能夠促進非物質文化遺產價值的挖掘。非物質文化遺產通過旅游開發(fā)成為旅游產品,非物質文化遺產的經濟、文化、社會價值都可以通過旅游活動的介入在實踐中表現出來。旅游開發(fā)作為一種手段,可以為非物質文化遺產的發(fā)展注入外在的動力使其適應時代發(fā)展,并且隨著旅游活動的開展,被開發(fā)的非物質文化遺產可以重新恢復生機和活力,從而傳承和發(fā)展。旅游開發(fā)也應該實現其社會價值,即促進非物質文化遺產的價值得到更廣范圍的了解和欣賞,提升其知名度。
綜上所述,旅游開發(fā)對非物質文化遺產傳承和保護具有非常重要的積極作用,如此豐富燦爛的非物質文化遺產,對蓬萊而言,無疑是寶貴的財富,對它們進行合理的保護也是蓬萊實現“文化立市”戰(zhàn)略的關鍵。非物質文化遺產的獨特性和高品位對旅游者展示出巨大的魅力,所以對蓬萊的非物質文化遺產進行旅游開發(fā)研究,不論從促進蓬萊旅游業(yè)的發(fā)展,還是從對非物質文化遺產的保護、弘揚與發(fā)展來看,都是一條合理良性的路徑,也具有極強的現實意義。
三、蓬萊非物質文化遺產開發(fā)的途徑
在對蓬萊非物質文化遺產搜集整理基礎上,對其進行旅游資源開發(fā)類型定位,進一步對非物質文化遺產旅游產品進行構想,設計的旅游產品體系,見下圖:
(1)觀賞型旅游產品。該產品主要通過外觀表現及活動方式來吸引旅游者的視覺的一種文化現象,可滿足旅游者的參觀欣賞的需求。這里著重開發(fā)的是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八仙的傳說,進行實景打造。利用海濱城市特色,在海面上搭造戶外實景舞臺,仿照新加坡大型海上特效匯演“時光之翼”設計,利用燈光和高科技電腦技術,真實呈現八仙過海各顯神通舞臺實景,使游客能夠身臨其境。此外觀賞型的旅游產品開發(fā)還可以運用在傳統(tǒng)戲曲(蓬萊小戲)、傳統(tǒng)美術(蓬萊泥塑、紙花燈)、傳統(tǒng)技藝(蓬萊草編工藝),等多樣化非物質文化遺產,豐富旅游活動內容,生動、直觀地展示蓬萊的非物質文化遺產,提高旅游吸引力。
(2)參與體驗型旅游產品。該產品中旅游者的參與性和體驗性要求較強,旅游者可以參與當地特殊的集體民俗娛樂活動等文化現象,這類文化現象也是可以觀賞的,是形成旅游品牌特色和提高旅游吸引力的重要方面,結合蓬萊非物質文化遺產資源特色,定期開展有意義、有影響力的節(jié)慶活動,著力讓旅游者親身體驗青島非物質文化遺產的原生環(huán)境與文化氛圍,提高蓬萊文化的影響力。同時開發(fā)參與型的旅游產品,如建設民俗街、博物館等,同時將博物館內設置不同類型的旅游者參與項目,滿足旅游者的體驗與休閑需求。此外,還應將食、住、游、購、娛等旅游因素有機結合到相關旅游活動中去,形成完善的配套設施。
(3)互動型旅游產品。該產品側重旅游者的參與互動性,旅游者可以置身其中,進行雙向交流,是活動完成的重要參與一方??梢栽诠?jié)慶廟會中進行,根據蓬萊民俗類的非物質文化遺產,設置美食節(jié),提供特色美食,如“八寶菜”“二人抬豆腐”“北溝湯菜”“鲅魚餃子”“劉氏杠子頭”等等,讓人們在享受美食的同時,了解相關菜品的制作工藝,參與制作。
(4)產業(yè)型、商品型旅游產品。該產品主要是借助傳統(tǒng)技藝類非物質文化遺產開發(fā)相應旅游商品,如吉祥掛件、工藝寶葫蘆、蓬萊泥塑、紙花燈等等,既可以觀賞制成品,同時又可以使旅游者進行參與制作,是非常具有地方特色的旅游商品,很多不僅可以制成“蓬萊禮物”,作為單件旅游商品供游客作紀念,同時可以發(fā)展成產業(yè),進行大規(guī)模加工制作。
設計蓬萊非物質文化遺產產品體系并不是意味著將各類非物質文化遺產單獨孤立地開發(fā),而是進行綜合開發(fā),形成旅游線路,也不是進行面面俱到的開發(fā),而是對綜合利用價值高的遺產進行旅游精品開發(fā),突出蓬萊非物質文化遺產旅游的精髓。
四、小結
綜上所述,對蓬萊非物質文化遺產進行旅游產品的開發(fā)主要是為了提升蓬萊旅游資源的文化內涵,使蓬萊在濱海觀光度假旅游發(fā)展的基礎上融入非物質文化遺產的文化因素,滿足旅游者的多種需求,開發(fā)特色非物質文化遺產旅游產品,形成新的賣點,吸引更多的國內外旅游者來蓬萊旅游,使非物質文化遺產旅游成為蓬萊對外宣傳的一個重要窗口。
【參考文獻】
[1仲明明. 體驗經濟視角下滁州市非物質文化遺產旅游開發(fā)模式研究[J] . 四川旅游學院學報,2016。
[2]張希月.非物質文化遺產的旅游開發(fā)模式與優(yōu)化策略[J] . 人民論壇, 2016
[3]古麗巴哈爾·塞麥提. 世界非物質文化遺產維吾爾木卡姆的保護和旅游開發(fā)研究[D] 新疆師范大學, 20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