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萌陽 李尚儒 劉曉婷 劉曉芹
空巢老人心理健康與人格特征及應對方式的關(guān)系
陳萌陽 李尚儒 劉曉婷 劉曉芹△
中國.濰坊醫(yī)學院心理學系(山東濰坊) 261053 E-mail:chenmengyangmolly@163.com △通訊作者 E-mail:lxq1969383@sina.com
目的:探討不同類型的空巢老年人的心理健康狀態(tài),以及他們的人格特征和應對方式特點及關(guān)系。方法:采取癥狀自評量表(SCL-90)、艾森克人格問卷(EPQ)和應對方式問卷(CSQ)對山東460位老人施測,并用SPSS 16.0予以統(tǒng)計分析。結(jié)果:①獨居的老人在SCL-90中的某些因子得分顯著低于寡居老人和非空巢老人(F =3.654,5.361,4.699,3.874,3.031,3.121,6.067,3.301;P<0.05);②在CSQ量表中,寡居老人在解決問題因子和自責因子得分顯著低于其他兩組(F=3.512,4.416;P<0.05),而另外兩組之間沒有差異;③空巢老人在SCL-90中的總均分與E量表和求助因子之間沒有相關(guān)關(guān)系,與其他因子有顯著的相關(guān)關(guān)系(r=0.218,0.544,-0.225,0.329, 0.260,0.243,0.217;P<0.01)。結(jié)論:①獨居老年人的心理健康狀況優(yōu)于寡居老人和非空巢老人;②寡居的老人傾向于放棄解決問題的途徑,并且易產(chǎn)生自責心理;③空巢老人的心理健康狀態(tài)與內(nèi)外向沒有顯著聯(lián)系,但與神經(jīng)質(zhì)、精神質(zhì)和應對方式有密切聯(lián)系。
空巢老人;心理健康狀態(tài);應對方式;人格特征
[1]黃夢杰.農(nóng)村留守兒童社會支持與學校教育的關(guān)系研究[D].長春:東北師范大學,2010
[2]肖水源.社會支持對身心健康的影響[J].中國心理衛(wèi)生雜志, 1987,1(4)183-187
[3]Thoits P.Conceptual,methodological and theoretical problems in studying social supports as a buffer against life stress[J].Journal of Health and Social Behavior,1982,23(2):145-149
[4]朱美俠,張文娟,蔡丹.初中生社會支持網(wǎng)絡與親社會行為的關(guān)系:性別的調(diào)節(jié)作用[J].中國健康心理學雜志,2016,24(10): 1495-1498
[5]趙景欣,劉霞,申繼亮.留守青少年的社會支持網(wǎng)絡與其抑郁、孤獨之間的關(guān)系-基于變量中心和個體中心的視角[J].心理發(fā)展與教育,2008,24(1):36-42
[6]Pintrich P R.An achievement goal theory perspective onissues in motivation terminology,theory,and research[J].Contemporary Educational Psychology,2000,25(1):92-104
[7]Elliot A J,Mcgregor H A.A 2 X 2 achievement goal framework [J].Journal of Personality&Social Psychology,2001,80(80): 501-519
[8]劉海燕,鄧淑紅,郭德俊.成就目標的一種新分類-四分法[J].心理科學進展,2003,11(3):311-313
[9]梁國勝.中小學生成就目標發(fā)展研究特點[D].北京:首都師范大學,2002
[10]陳蘭江.高中生成就目標定向、自我效能感和學業(yè)成績之間的關(guān)系[J].中國健康心理學雜志,2011,19(6):718-720
[11]張守臣,于清華,井婷.初中生成就目標定向和自我效能與學業(yè)求助關(guān)系研究[J].心理科學雜志,2009,32(3):540-543
[12]董好葉,張麗娟.初中生成就目標的發(fā)展特點[J].中國特殊教育,2007,14(7):93-95
[13]劉惠軍.成就目標定向測驗焦慮與工作記憶的關(guān)系[J].心理學報,2006,38(2):254-261
[14]葉悅妹,戴曉陽.大學生社會支持評定量表的編制[J].中國臨床心理學雜志,2008,16(5):456-458
[15]周瑾,梁福成,李慶玲,等.農(nóng)村高中生生活事件與社會支持對主觀幸福感的影響[J].中國健康心理學雜志,2009,17(8):1012-1015
[16]楊通華,魏杰,劉平,等.留守兒童心理健康:人格特質(zhì)與社會支持的影響[J].中國健康心理學雜志,2016,16(2):285-291
[17]傅安球.青年性別差異心理學[M].上海:上海人民出版社,1988
空巢老人一般是指與子女分開居住的和家中無子女只有老年人的家庭[1]。本文將寡居老人和獨居老人一起放在空巢老人中研究。本篇以黃潤龍的觀點為基礎,將60歲以上,與子女分開居住的和無子女的,家中只有老年人的家庭作為空巢老人。其中,寡居老人是指60歲以上,無伴侶一個人獨自生活的老年人。獨居老人是指高于60歲,與伴侶一同生活,只有2人的老年家庭。
根據(jù)兩次的全國人口普查情況來看,空巢老人日益增多,老齡化日益加劇[2-3]。也因為計劃生育的實施,家庭人口慢慢減少,陪同老人的家人也日益減少。而且,由于經(jīng)濟的發(fā)展和子女對自身發(fā)展的需求,更多的子女趨向前往能夠?qū)崿F(xiàn)自身價值的異地。再者,隨著養(yǎng)老問題出現(xiàn),老人們也會因為個人價值的缺失而出現(xiàn)一系列的問題。目前,我國對空巢老年群體研究很多。王慶華等人發(fā)現(xiàn),空巢老年人的生活質(zhì)量與性別、婚姻、家庭關(guān)系和經(jīng)濟都有必然的關(guān)系[4]。對空巢老人的研究,馬靜、溫小飄、徐海波等很多人都發(fā)現(xiàn),不同類型空巢老人的心理健康狀況是存在差異的[5-7]。在應對方式方面,王玲鳳和施躍健指出與子女在同一城市但不一起居住的空巢老人的應對方法最積極,無子女的空巢老人最消極,并且應對方式在性別上也有顯著的差異[8]。徐華等學者發(fā)現(xiàn),空巢老人與非空巢老人在應對方法的緯度上沒有不同[9]。為了能更好地了解空巢老人,我們應該不懈地去探索,為老齡社會化建設作出貢獻。
1.1 對象
對在山東濰坊市隨機抽取的60歲以上老人用問卷施測。收回有效問卷460份,研究對象平均年齡(74.39±0.37)歲,男211人,女249人,空巢老人337人,非空巢老人123人,其中空巢老人中寡居77人,獨居260人。
1.2 方法
自編項目問卷包含年齡、受教育程度、家庭情況、居住地和經(jīng)濟狀況等。癥狀自評量表(SCL-90):作為測驗空巢老人心理健康狀況的工具,該量表共90項,每1項由5個等級組成,分為軀體化、強迫、人際關(guān)系敏感、抑郁、敵對、恐怖、偏執(zhí)、精神病性和其他共10個因子。量表的內(nèi)部一致性系數(shù)為0.98。艾森克個性測驗(成人)EPQ(Adult):共有88個項目,每1個項目要求被試回答“是”或“否”,量表由內(nèi)外傾向量表(E),神經(jīng)質(zhì)(N),精神質(zhì)量表(P)和效度量表(L)4個量表組成。應對方式問卷(CSQ):共有62個項目,每個項目要求被試回答“是”或“否”。量表有6個因子,分別是解決問題、自責、求助、幻想、退避、合理化。
1.3 統(tǒng)計處理
數(shù)據(jù)由SPSS 16.0統(tǒng)計軟件處理。
2.1 不同類型空巢老人與非空巢老人在SCL-90中得分對照
將空巢老人與非空巢老人的SCL-90得分進行比較,得出在軀體化因子、焦慮因子和其他因子中空巢老人與非空巢老人沒有顯著差異(P>0.05);對其余的因子進行多重比較時發(fā)現(xiàn),獨居的空巢老人的分數(shù)顯著低于其他兩組老人(P<0.05),而寡居的空巢老人與非空巢老人沒有顯著差異(見表1)。
表1 不同類型空巢老人與非空巢老人在SCL-90中得分比較(ˉx±s)
2.2 不同類型的空巢老人與非空巢老人的CSQ量表得分比較
由表2可知,不同類型的空巢老人與非空巢老人在解決問題因子和自責因子存在顯著差異,經(jīng)過兩兩比較發(fā)現(xiàn),寡居的非空巢老人在解決問題因子得分顯著低于其他兩組,另外兩組之間沒有差異;在自責因子中,寡居的空巢老人的得分顯著低于非空巢老人,在其他因子上差異不顯著。
表2 不同類型的空巢老人與非空巢老人的CSQ量表得分比較(ˉx±s)
表3 空巢老人的SCL-90量表總均分與EPQ量表各因子、CSQ量表各因子的相關(guān)(r)
2.3 空巢老人的SCL-90量表總均分與EPQ量表各因子、CSQ量表各因子的相關(guān)
表3所示,空巢老人在SCL-90中的總均分與E量表和求助因子之間沒有相關(guān)關(guān)系(P>0.05),與其他因子有顯著的相關(guān)關(guān)系(P<0.01)。
3.1 空巢老人的心理健康狀況及應對方式的現(xiàn)狀分析
本研究結(jié)果可以看出,獨居空巢老人的心理健康狀態(tài)明顯優(yōu)于寡居的空巢老人和非空巢老人。獨居的空巢老人雖然沒有子女的陪伴,但一直是和伴侶生活在一起,有愛人的支持與陪伴可以彌補子女不在的遺憾,而且配偶之間相互扶持,相互關(guān)照,是一種非常緊密的同伴關(guān)系,因此他們的心理狀況要優(yōu)于寡居的空巢老人。而非空巢老人的心理健康狀況要劣于獨居的空巢老人,這與徐華[9]等人的研究相類似。空巢老人的心理健康并非處于絕對的劣勢。從生活環(huán)境來看,我們常說人到晚年可以享清福了,但是現(xiàn)在的許多家庭里的老人,雖說有子女一同居住,但并非得到子女的照顧就多。而且,老人操心的事情增加,例如家人的生活質(zhì)量,子女的生活狀態(tài)或者是孫兒孫女的出生,都會使老年人的壓力加劇。另外,家庭里的人際關(guān)系和生活氛圍也直接關(guān)系到老人的身心健康。而寡居的空巢老人沒有親人的支持與陪伴,這嚴重威脅老人的身心健康。
寡居的空巢老人更傾向于消極的應對方式。從楊芳[10]等人的研究以看出,空巢綜合征能使老年人身體或心理產(chǎn)生紊亂,影響老年人的身心健康,空巢老人容易出現(xiàn)許多的負面情緒,尤其是寡居的空巢老人,當老人面臨壓力時,沒有同伴一起擔負,負性情緒使得老人逃避問題。應對方式是外界刺激與心理狀態(tài)的重要中介,若老年人處理不好這種關(guān)系,會嚴重影響老年人的心理。
3.2 空巢老人的心理健康與應對方式、個性特征的關(guān)系
在本次研究中,空巢老人的心理健康與內(nèi)外向沒有顯著關(guān)系,但與神經(jīng)質(zhì)、精神質(zhì)有顯著的聯(lián)系。而且心理健康狀態(tài)與除求助因子外的其它因子都有聯(lián)系。就如高狄指出的,人格特征對老年人心理健
The Relationship Between Mental Health and Personality Characteristics, Coping Styles of Empty-nest Elderly
CHEN Mengyang,LI Shangru,LIU Xiaoting,et al
Department of Psychology,Weifang Medical University,Weifang 261053,China
Objective:To explore the mental health status of empty-nest elderly and its relationship with personality characteristics and coping styles.Methods:Symptom checklist 90(SCL-90),Eysenck Personality Questionnaire (EPQ)and Coping Style Questionnaire(CSQ)were used to measure the mental heath status of 460 aged people,and the SPSS16.0 was applied to data analysis.Results:Some factors scores of the old in solitude in SCL-90 were significantly less than the widowed elderly and non-empty-nesters(F=3.654,5.361,4.699,3.874,3.031,3.121,6.067, 3.301;P<0.05);②In the CSQ,the scores of widowed empty-nesters on the dimension of the problem solving and self-accusations were significantly less than the other two groups(F=3.512,4.416;P<0.05);③The total average score of empty-nest elderly had no correlation with both E scale and the dimension of appealing,but it had significant correlation with other dimensions(r=0.218,0.544,-0.225,0.329,0.260,0.243,0.217;P<0.01).Conclusion:①The mental health status of the old in solitude is better than that of widowed empty-nesters and non-empty-nesters;②Widowed empty-nesters tend to give up the way of problem solving,and they are easily to be self-accused.③The mental health status of empty-nest elderly has no significant correlation with introversion and extraversion dimension,but has close relation with neuroticism,psychoticism and coping styles.
Empty-nest elderly;Mental health;Coping styles;Personality traits
R395.6,B844.4
A
1005-1252(2017)04-0606-04
10.13342/j.cnki.cjhp.2017.04.033本研究表明,社會支持與成就目標的掌握趨近、成績趨近以及掌握回避存在顯著正相關(guān),成績回避與客觀支持、支持利用度以及掌握趨近存在相關(guān),差異不顯著,與前人的研究一致[1]。并且掌握趨近能夠顯著預測留守初中生的社會支持及各維度,且貢獻較大。也就是說不同類型的成就目標定向?qū)α羰爻踔猩@得社會支持的情況有所差異。且研究表明,成就目標對社會支持的影響主要來源于掌握趨近目標。其原因:其一,初中生最重要的任務是學習,學習成績在一定程度上能夠增強自信,獲得更多來自老師、家長、周圍同學的關(guān)注,提升自己在他們心目中的地位;其二,掌握目標關(guān)注對任務的掌握和理解、關(guān)注能力的發(fā)展[8],掌握和理解所學知識,提升自己的學習熱情,體現(xiàn)自己的能力。家長、周圍群體的社會支持是初中生健康成長的重要來源,但增強自身能力的發(fā)展也可間接的獲得社會支持。
2017-01-26)
http://www.cjhp.com.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