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婷婷
一年的小學低年級美術教學,讓筆者深刻感受到低年級孩子對美術課的熱愛,小學美術低年級繪畫就是涂鴉,整個繪畫過程也是一種高級學習過程,對孩子素質(zhì)的培養(yǎng)很關鍵,也很重要,相對于主課課堂上系統(tǒng)知識學習的緊張,美術課堂上孩子們特別輕松,非??鞓贰?/p>
小學低年級美術課里,繪畫課占很大比重。因為低年級孩子識字不多,想要表達自己的思想、感情,本能上都是用畫,在畫的過程里學知識,學審美,從中體驗學習的快樂,至于畫得像和不像,又有何區(qū)別?
相比中高年級學生,低年級學生更敢想,在表現(xiàn)自己感受方面就更大膽,也正是因為敢想敢畫,他們的繪畫作品不管從形狀到色彩還是到構圖都與現(xiàn)實偏差很大。這個時候,很多教師、家長甚至學生自己都會用“畫得像”或“畫得不像”去評價,“像”是對美術作品的肯定,“不像”是否定。殊不知,這扼殺了低年級學生的創(chuàng)造性,對學生畫畫的興趣是個很大的打擊,令其作品失去了藝術性。
因為國畫專業(yè)的緣故,課堂上,筆者總是不自覺將中國畫與美術教學聯(lián)系起來。剛開始教低年級美術碰到這種情況時,首先想到的是“以形寫神”這四個字,這也是中國畫最重要的特點,“形”指表現(xiàn)對象的外形,“神”指表現(xiàn)對象的內(nèi)在精神、本質(zhì)。在中國畫里,“形似”并不一定“神似”,為了更好地傳神,對形的表現(xiàn)可以夸張,可以變形,甚至不求“形似”。中國畫講究“意在筆先”“物外求似”。
這里,筆者更傾向于將“以形寫神”中的“神”理解為學生的不同性格以及不同的表達方式,為什么這么理解?這還得從筆者在上一年級上冊《圓的世界》一課說起,當時班里有個孩子畫了十個太陽,圓的紅太陽、橢圓的黃太陽、方形的綠太陽、向日葵形狀的花太陽……周圍的孩子都在笑他,認為他畫錯了。筆者注意到以后,就將這個孩子的畫放到投影儀上,這樣全班都可以看清楚。班里頓時沸騰了,議論聲紛紛,筆者就讓孩子們自己參與評價,有的孩子認為瞎畫,太陽的形狀只能是圓的,顏色只能是紅的;有的孩子則認為非常漂亮,顏色搭配也好看……到最后,課堂上基本只存在兩種聲音。筆者并沒有說出自己的評價,只是讓那個孩子站起來說說自己的創(chuàng)作思路,為什么畫面里太陽是各種形狀的各種顏色的。孩子有些膽怯,慢慢站起來,說:“爸爸給我講過《后羿射日》的故事,很久很久以前,天空有10個太陽,很多人都被曬死了。有個叫后羿的年輕人就去射日,射死了9個太陽,只留下1個,就是我們現(xiàn)在天空中的那個太陽。我想,那10個太陽,應該跟我們班的小朋友一樣,每個都有自己的名字,都長得不一樣,都穿著不同顏色的衣服,所以我把10個太陽畫成了不同形狀、不同顏色的,畫面里那個最大的圓圓的紅太陽就是僅存的太陽?!闭f完,低下了頭。這個時候,班里響起了孩子們的掌聲,“說得太好了”,“畫得真有創(chuàng)意”,“XXX,你真的太棒了!”看著班里這群可愛的孩子們,筆者非常感動,因為他們正慢慢學會分享彼此的快樂。筆者鼓掌示意那個孩子坐下,對孩子們講:“對于我們低年級小朋友來講,繪畫就是自由想象、自由構圖、自由發(fā)揮,想怎么畫就怎么畫,畫得不像沒關系,只要像XXX同學那樣,能在繪畫中表達出自己的想法,你們就是一個合格的小畫家。畫完畫后,我們評價作品,只問畫得‘好不好,不管畫得‘像不像,我們要分享彼此的快樂?!?/p>
從那節(jié)美術課之后,孩子們畫完畫后都會問我畫得“好不好”,也不會再笑那些畫得“不像”的作品,而且每個孩子在參與評價時都很大膽、很積極,特別愿意將自己繪畫中的想法說出來,一起分享彼此的快樂??吹胶⒆觽兊某砷L,筆者很欣慰,也很高興。想到這些,作為一位小學美術老師心里的滿足感油然而生。
除了中國畫的“以形寫神”,從宋代蘇軾的名言“論畫以形似,見與兒童鄰”和現(xiàn)代國畫大師齊白石的名言“作畫妙在似與不似之間”等都不難看出,繪畫的關鍵不在于對象的美與丑,而是重在表達內(nèi)心世界。所以,低年級孩子畫得不像又何妨?作為教師,我們不能以畫得“像”或“不像”作為唯一衡量標準來評價學生的繪畫作品,而是要用畫得“好不好”來代替“像不像”,要“讀懂”他們的作品,要用多種藝術評價觀去認真評價。
小學美術低年級繪畫就是涂鴉,整個繪畫過程也是一種高級學習過程,對孩子素質(zhì)的培養(yǎng)很關鍵也很重要。這個過程,教師不需參與太多,多了只會適得其反。我們要做的,就是激發(fā)孩子的想象力,為他們創(chuàng)設寬松的課堂氛圍,鼓勵他們盡情使用各種顏色,讓他們“敢想”“敢畫”,并且“愿意畫”,大膽表現(xiàn)自己的感受以及對世界的認識,最終實現(xiàn)視覺、知覺、審美三者共同參與學習的目標,讓孩子在繪畫中體驗學習的快樂。對這個年齡的孩子來說,繪畫過程比成功地畫出什么更加重要。學習使用繪畫材料,把繪畫當作語言來表達自己,這個過程才對孩子有意義。他們的小肌肉還不能做到與想法相協(xié)調(diào),太多在內(nèi)容上的勉強都對孩子不利。透過孩子的眼睛讓他感到動作與畫面的痕跡有聯(lián)系,這樣的亂涂亂畫對孩子來說,是個神秘的過程,是心智被啟動的過程,畫得像不像,還不是這個階段的主要問題。繪畫過程順利完成,就相當于心理發(fā)展也是順暢的,那是一條看不見的線索。
(江蘇省蘇州市陽山實驗小學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