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鈺祺
學習了《歸去來兮辭》,感受了陶淵明淡泊名利的高尚節(jié)操,羨慕他那種歸隱后的生活。但有想要歸隱的人,就有想要拋頭露面的人,但其實后者這樣的人應該算是想要為國盡忠效力。所以我今天想談一談一腔熱血無處灑的辛棄疾。
原來我只覺得,辛棄疾是一個總愛把軍旅生活寫進詩詞里的人,卻不知道,他的背后有著被迫棄武從文的人生經(jīng)歷?!靶翖壖驳脑~不是筆寫成的,而是用刀和劍刻成的。他永遠以一個沙場英雄和愛國將軍的形象,留存在歷史上和自己的詩詞中。”我們總能從他的詩詞中讀出痛心和惋惜,讀出那種不顧自己生死,也要上戰(zhàn)場為國效力的氣魄。國家不用他,他也不覺得這是國家蔑視自己的才能,不去怨恨國家,而是怕國家會有損失,恨自己不能為國盡忠,他認為自己生來就應該為國效力。
與陶淵明做個對比的話,我們就會發(fā)現(xiàn)兩者的性格之間存在著很大的差異。辛棄疾是不管國家怎么冷落他,他都依然積極為國家出謀劃策,沒有被任何輿論、眼光所擊倒,好像眼里只有國家,沒有他人的瞧不起和嘲諷。也許是次數(shù)太多所以麻木了,但又或許是他一心只想著繼續(xù)努力,從而得到國家的認可。所以比起因為世俗羈絆而選擇隱居的陶淵明來說,我更欣賞打不垮的辛棄疾。當然也不是說陶淵明不好,只是辛棄疾更得我的賞識,認為他是個懷才不遇而又對為國家效力充滿積極的、上進的心的人。
“真正的詩人,只有被政治大事所擠壓、扭曲、擰絞、燒煉、捶打時才可能得到合乎歷史潮流的感悟,才可能成為正義的化身?!币虼?,一個又一個文采超群的大詩人、大詞人,都是在時代、時局的打壓下,慢慢出現(xiàn)在人們眼中,最后發(fā)光發(fā)亮的。也許他們在當時不得賞識,但在現(xiàn)在看來,他們充實豐富的精神世界是美好的,是值得世人敬佩的,他們一身才氣是別人所不及的,他們各自具備的良好品德是和他們的作品一樣華麗的存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