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金聚
摘要:高空中物體的重力勢能該如何表達(dá),本文通過縝密推理,給出了幾種表達(dá)形式,并指出了一些常見的錯誤認(rèn)識.
關(guān)鍵詞:高空物體;重力勢能
物體在地球表面附近的重力勢能表達(dá)式為Ep=mgh.若物體離地面的高度h足夠大,則h高處的重力加速度g′與地表附近的重力加速度g會有明顯的不同.本文介紹選取地球表面為參考平面情況下物體的勢能表達(dá)式.
如圖1所示,用M表示地球的質(zhì)量,R表示地球的半徑,m表示物體的質(zhì)量,r表示物體距地心的距離,依據(jù)重力做功與重力勢能變化的關(guān)系,物體從地面升高到h高處克服重力做了多少功,物體就具有多少重力勢能.
∴Ep=W-∫R+hRGmMr2dr=GmMR-GmMR+h=GmMhR(R+h).
在學(xué)生積分知識還未觸及的情況下,我們還可以借助“微元法”來推導(dǎo)上述引力勢能的表達(dá)式,過程如下:
由于物體在上升的過程中所受地球的引力在不斷減小,這就牽涉到要計算克服變力做功的問題,為此,我們把物體從地表到h高處的這段距離分割成無數(shù)個相等的小段,每一段的長度Δr都足夠小,如圖1所示,圖中r1、r2、r3……分別表示各分割點到地心的距離,每小段的高度Δr= r1- R= r2- r1= r3- r2=……,物體在升高過程中經(jīng)過每一段Δr需克服引力做功的值分別記為ΔW1、ΔW2、ΔW3……
在第一段Δr上物體需克服地球引力所做的功為ΔW1=GMr2(r1-R),其中地球引力GMmr2在物體從R升高至r1的過程中不斷減小,所以應(yīng)取該過程中的平均值,該平均值介于GMmR2~GMmr21之間,在Δr都足夠小的條件下,我們可以把該平均值近似地寫成GMmRr1,由此在該段上物體克服引力所做的功就可以寫成ΔW1=GMmr1R(r1-R)=GMm1R-1r1,同理可得:ΔW2=GMm1r1-1r2,ΔW3=GMm1r2-1r3,……ΔWn=GMm1rn-1-1rn,……
將上述各等式兩邊分別相加求和,即可得整個過程中物體克服引力所做的功為
W=∑∞i=1ΔWi=ΔW1+ΔW2+ΔW3……
=GMm1R-1r1+GMm1r1-1r2
+GMm1r2-1r3+……=GMm1R-1rn
由功能關(guān)系可知在離地面高h(yuǎn)處的物體所具有的重力勢能應(yīng)為
Ep=W=GMm1R-1R+h=GMmhR(R+h)(1)
設(shè)地球表面處的重力加速度為g,高h(yuǎn)處的重力加速度為g′,則
GMmR2=mg(2)
GMm(R+h)2mg′(3)
結(jié)合(1)、(2)、(3)式可知,在選地面為參考平面的情況下,物體在h高處所具有的重力勢能可表示為
Ep=GMmhR(R+h)=mgRhR+h=mg′h(R+h)R(4)
由(4)式不難看出mg′h 由(2)、(3)兩式聯(lián)立可得g′=RR+h2g(5) 結(jié)合(5)式可推出勢能的平均值為 EP=mgh+mg′h2=mgh(2R2+2Rh+h2)2(R+h)2(6) 由(4)、(6)兩式可得 Ep-EP=mgRhR+h-mgh(2R2+2Rh+h2)2(R+h)2 =-mgh32(R+h)2<0,所以Ep 實際上,我們利用(2)、(3)兩式可大致畫出物體所受的引力隨物體到地心距離的關(guān)系圖象,如圖2所示,若以地面為參考平面,由功能關(guān)系可知物體在h高處所具有的重力勢能對應(yīng)圖中陰影部分的面積,而平均勢能EP=mgh+mg′h2則對應(yīng)包含陰影部分面積在內(nèi)的直角梯形部分的面積,顯然,從圖中能更直觀地看出勢能Ep 綜上所述,高h(yuǎn)處物體的重力勢能的大小介于mg′h和mgh之間,可表達(dá)為Ep=GMmhR(R+h)=mgRhR+h=mg′h(R+h)R等多種形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