也許“花開富貴”之作見得太多,對花鳥畫向無好感。畫里的牡丹,是拿筆墨打扮過的,無真氣。真的牡丹,花色花態(tài)仍是端然的,不招徠,不只為人而開。上周看到朋友圈有人發(fā)了這一幅,瞬間有清逸之感,買了下來,準(zhǔn)備往家里掛。作者應(yīng)是晚清民國一個叫“楊文江”的人,《蒼梧山館詩集》有篇序,亦署“楊文江”,不知是不是同一人。
我喜愛這幅畫的勢,高下參差,尤其是向天的那一枝,令人胸次清明。畫里的石榴,不紅,呈粉白色,想必是很酸。記得大前年,女兒還不到一歲,我和老婆推她到交大校園里玩,路上買了幾個石榴。我倆邊說話邊一粒一粒吃著,起初還甜,不久便酸澀了。女兒躺在推車?yán)铮桶屯?,阿毛想喂給她一顆,卻又不知怎么喂。還是我的辦法好,拈一顆,放在她嘴里炸,炸一顆,她眼睛就要怯怯地瞇一下,把人笑的。
最下面的那一叢,我原本以為是蘭草。而《視野》的老社長說,這不是蘭草,像是萱草。百度了一下,證實了老社長的判斷,萱草的葉摸起來像紙,而蘭草更像革。古人寫蘭草,是瀟灑的一撇,而不是去畫經(jīng)絡(luò)的,但畫上的那一叢葉舌有明顯的經(jīng)絡(luò)。
萱草是垂順的,石榴沉穩(wěn)。這多么像我們的生活,時刻小心翼翼,追尋被大多數(shù)人認(rèn)可的幸福。但偶也有時,我們會厭煩的這樣的生活,整個世界瞬間毫無意思。李后主說,“春花秋月何時了”,春花秋月多么美好,但后主卻說,這一切何時終結(jié),何時了斷?看似隨順的孔子,有時也很孤獨(dú),如喪家之犬,世上沒有理解他的人,“下學(xué)而上達(dá),知我者其天乎?”——向著天空的那一枝,就是我們活在塵世生出的孤獨(dú)。如果沒有向天的那一枝,世上的成敗榮辱都把人深深傷害。有比這個世界更大的東西,我們生命的價值,不再是出身、外貌、運(yùn)氣、才華,仿佛在花枝朝向的地方,有一片不一樣的天空。我們需要經(jīng)常審視自己的狀態(tài),審視當(dāng)下所過的生活。萱草的低垂,石榴的穩(wěn),還有向天的花枝——我因此看到了人生三相,這讓我感到平靜。向天的那一枝,有閨秀風(fēng)范。我不愛傲霜枝,愛窈窕枝,窈窕意有不盡。
喜歡這幅畫,也是它的靜。胡蘭成有個名句,“桃花難畫,要畫的它靜?!碧一ㄗ铎o之時不在陰雨天,在晴好之日。蟬躁林欲靜,桃花也是這般,它盛開時喧鬧,這喧鬧同時也是靜?;鋫?,桐花叭叭砸在地上,更讓人驚心。桃花落,卻比它灼灼夭夭之時,更有宜室宜家之感。
蘭州春天盛時,要在一個月之后了?!兑曇啊窡o所有,聊贈紙上一枝春,給親愛的你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