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子維
1997年3月29日,“五月天”樂隊在中國臺灣臺北市大安森林公園第一次亮相,對著臺下100多名觀眾表演30分鐘。20年后的同一天、同一個地點,“五月天”舉辦免費演唱會,與現(xiàn)場超過3.5 萬歌迷共度20周年紀念。Youtube直播最高達36萬人同時觀看。在微博上,#五月天20周年#的標簽登上實時熱搜榜第三名,共有1.3億人次閱讀量。
當年徹夜排隊參加“校園演場會”的歌迷,許多已為人父母,而“五月天”仍持續(xù)吸引“00后”青年。為什么“五月天”的影響力能夠從20世紀90年代末延續(xù)至今,跨越地域、超越世代?
“五月天就是不管開心或不開心,都會找到一首歌可以形容你當下的心情?!毕愀厶貐^(qū)上班族阿海特地請假從香港特區(qū)飛到臺灣地區(qū)一天,就為了這場演場會。她喜歡“五月天”已經(jīng)11年了,她覺得這是一場“平凡但感動”的表演,像是“看到老朋友”一般。
在中國大陸從事互聯(lián)網(wǎng)營銷,27歲的Sophia成為“五迷”已經(jīng)九年,她說因為“五月天”的歌學了閩南語,來臺灣地區(qū)旅游時,“走了很多五月天走過的路”。
研究流行文化,開設“音樂社會學”超過10年的臺灣大學社會學系助理教授李明璁分析“五月天”的興起背景,以及歷久不衰的原因。
獨立音樂風潮
李明璁首先介紹“五月天”樂隊興起的背景──20世紀90年代末期,大學內(nèi)組樂隊的風潮正炙,“年輕人渴望用自己喜歡的方式、自己喜歡的音樂來表達對青春、人生、社會、人際關系的想法?!?/p>
在這波“獨立音樂”浪潮下,傳統(tǒng)由大唱片公司主導的,經(jīng)過市場調(diào)研、“量身訂做偶像”的流行音樂商業(yè)模式受到?jīng)_擊。“很專注的自己寫歌、自己唱歌、自己表演”獨立樂隊興起,五月天、陳綺貞都是這波浪潮中冒起,目前仍活躍的知名藝人。
1997年初登場后,主唱阿信、團長兼吉他手怪獸、貝斯手瑪莎、吉他手石頭和鼓手冠佑五人迅速走紅,1999年發(fā)行首張專輯“五月天第一張創(chuàng)作專輯”。
“就算失望不能絕望”
“五月天”在20周年演唱會安可曲演唱了2004年“倔強”,全場歌迷合唱:“我和我最后的倔強,握緊雙手絕對不放,下一站是不是天堂,就算失望不能絕望?!?/p>
現(xiàn)年26歲的現(xiàn)場歌迷MingYing說:“高中練社團的時候,有時候練得很挫折,就會早起把五月天的歌詞寫一遍在日記里鼓勵自己。”
李明璁說,這20年來青年人處境仍然艱難──薪資低、工時長,理想不斷失落,因此需要不斷裝備勇氣,而不僅是華語文化圈的年輕人,都可以在五月天的歌中找到認同?!懊總€世代都透過五月天的歌和自己喊話:‘雖然現(xiàn)實不如意、年華老去,但我挺住、要堅持、要有夢?!?/p>
現(xiàn)場的五月天除了臺灣地區(qū)的歌迷外,也有來自大陸的歌迷,一位趙女士興奮地表示早在一周前就來臺灣地區(qū)先玩,然后早早一兩天前來先排隊。他們笑稱:“連在杭州演唱會票都買不到了,這邊免費的更要早來。”
來自韓國的金姓女士表示,以前有臺灣地區(qū)的同學介紹她聽“五月天”,想不到一聽就喜歡上了,這次的20周年紀念演唱會,當然要來共襄盛舉。
也有在附近念書的五月天師大附中學弟妹,大家一起組團過來看“學長們”演出。當年“五月天”出道時,他們都還未出生,這樣的景象可以說是相當有趣,證明“五月天”的音樂“沒有過時”。
團員們的感性話語,也讓在場不少歌迷頻頻拭淚。
現(xiàn)場的魔力
“沒有現(xiàn)場表演,就沒有今天的五月天?!崩蠲麒诓稍L中多次強調(diào)。
唱片行業(yè)在新千年開始面對數(shù)位化的沖擊,賣唱片不再是唱片公司主要獲利來源,取而代之的是演唱會所創(chuàng)造出的巨大收益,以及歌迷在現(xiàn)場表演中對樂隊建立起的強大認同感。
一些樂評家和網(wǎng)民批評“五月天”20年來“唱得內(nèi)容都差不多”、“沒有進步”,但李明璁認為“五月天”的進步在“演場會的音樂科技”上體現(xiàn)。
他指出,雖然無法在每一張專輯中看到“五月天”音樂上“實驗性的跳躍”,但特別是自2010年后的演唱會舞臺效果,“五月天”不停創(chuàng)新,實驗性地將音樂和科技跨界融合,不斷為歌迷帶來驚喜。
2012年,“五月天”在“鳥巢”舉辦了能容納近10萬歌迷的“諾亞方舟”演唱會,制作團隊還將舞臺設計成“三面臺”與“四面臺”的結(jié)合的“七面臺”。門票一開賣就銷售一空。
而自2006年開始,每年五月,“五月天”都會“依約”到香港特區(qū)開演唱會。2016年更在紅磡體育館連開10場,打破臺灣地區(qū)歌手在紅館開唱的紀錄。
社會關懷
“五月天”創(chuàng)作的題材廣泛,從早期搞怪的閩南語歌《軋車》飚車)、分手金曲《志明與春嬌》,到對青春逝去回顧的《后來的我們》、《干杯》,到具有關懷社會議題的《入陣曲》。
主唱阿信在微博上表示,他們做的許多事,期待的就是兩岸年輕人有更多友善的交流和相互理解。
“召喚出最大值”
李明璁認為“五月天”的搖滾不像西方搖滾樂常以死亡、性、暴力作為主題,五月天帶來的是不流于說教的“正能量”,在曲風方面抒情、搖滾兼具。
“這種折衷既能抒發(fā)青年世代需要解放的能量,唱得內(nèi)容又不是這么負面,所以可以召喚出最大化跨世代、跨地域、不分男女的歌迷。”
(摘自英國廣播公司新聞網(wǎng))(編輯/五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