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年5月20日-6月20日是第六個全國學前教育宣傳月,本次活動的主題是“游戲——點亮快樂童年”。對照《3-6歲兒童學習與發(fā)展指南》精神及游戲特點,我們感到我縣近年來對幼兒園游戲活動開展非常重視,上至縣直幼兒園,下至村辦幼兒園,對幼兒園活動區(qū)活動、各類游戲活動的開展基本普及,但對幼兒真游戲的理解方面還有很大的偏差,重新審視曾經(jīng)看似精品的一個游戲活動案例,我觸動很大,下面僅就這個案例,談談自己對幼兒游戲的一些重新思考。
【案例實錄】
區(qū)域活動開始了,經(jīng)過簡單的材料介紹,孩子們根據(jù)自己的意愿選擇區(qū)域進行活動,投放大手工紙、剪刀等材料的美工區(qū)第一個滿員。濤濤和小貝都沒能獲得進區(qū)卡,他們攤攤手說:“看,商量半天耽誤時間了,明天咱們再來!”還有幾個沒有得到進區(qū)卡的孩子在區(qū)域外觀望后選擇了閱讀區(qū)、搭建區(qū)和飛行棋區(qū)。
看到美工區(qū)的孩子們都已就坐,教師說道:“今天我們來制作拉花,一起來看制作圖。做拉花前先要學習折疊,制作圖的第一步就是介紹折疊的方法,按照這個方法折疊后再按照圖示畫線、剪開,展開后就做成了漂亮的拉花。大家開始試試吧。”
孩子們每人拿起一張教師提前裁好的長條狀的手工紙開始制作。荊倩茜、杜新萌、范文輝先認真地觀看了制作圖,并按照圖示將紙兩邊向中間折,做了三等分折,然后取了鉛筆在紙上一左一右畫線,接著用剪刀小心翼翼地剪。王佳樂和彤彤沒仔細看制作圖,只是將紙對折后就開始畫線,畫完后也開始剪。幾分鐘后,孩子們的第一幅作品相繼完成,其中范文輝在剪的過程中不小心剪斷了,只能遺憾地從頭再做,他最后完成。孩子們打開初次的作品,荊倩茜、杜新萌、范文輝由于折疊方法、畫線、剪法都正確,所以拉花基本成功,只是長短不一;王佳樂和彤彤因為折疊方法不正確,拉花拉不起來。王佳樂急了:“老師,我的拉花沒有彈性,一拉就快拉斷了?!蓖戳丝?,說:“我的也是?!苯處熥哌^去:“那是怎么回事?別著急,再折起來看看?!彼麄儌z輕輕地折起剛做的拉花,教師提示說:“對照制作圖,看看哪一步?jīng)]弄好?!蓖舷驴戳藥状危@喜地指著圖說:“哎呀!這里沒折對?!奔奔泵γτ秩硪粡埣堉匦伦銎饋?,王佳樂也跟著再次嘗試。
經(jīng)過兩次嘗試后,幼兒能熟練地制作拉花,后來甚至省略了用鉛筆畫線的過程,直接折好后就開始剪。由于幼兒的熟練程度增強,活動前準備的手工紙不夠用,教師又取來一些大手工紙幫孩子們裁剪。當活動結(jié)束時,每位孩子跟前都放了好幾個做好的拉花。
思考一:對游戲自主性的重新思考
前兩年,看到這個活動案例,我們覺得教師給了孩子自由選擇活動區(qū)和在活動中自由探索的空間,認為是一個值得推廣給大家學習的、成功的區(qū)角活動案例。重新審視思考后我認為活動區(qū)游戲應該是幼兒自由自主的活動,幼兒可以自主做計劃、自主選擇游戲材料、自主選擇活動區(qū)、自主選擇游戲內(nèi)容,而案例中呈現(xiàn)的幼兒根本就沒有自主選擇游戲材料、游戲內(nèi)容的權(quán)利,是在教師高控制下,按照教師設計的方案,統(tǒng)一完成的剪紙拉花活動;案例中的教師看似讓幼兒自由自主,但進入?yún)^(qū)域后使用活動材料的方式方法都是由教師規(guī)定好的,所投放的手工紙、剪刀等材料只能按照教師的圖示做剪紙拉花,不能由幼兒自主決定用這些材料做些什么。由此看出,教師組織的這項活動只是從“大”集體活動變成了“小”集體活動。
思考二:對“真”游戲和“假”游戲的重新思考
全國學前教育宣傳月活動的主題“游戲——點亮快樂童年”的精神體現(xiàn)為:“扭轉(zhuǎn)當前存在的重知識技能學習,忽視幼兒游戲,成人‘導演’幼兒游戲等‘小學化’‘成人化’傾向?!标慂Q琴曾經(jīng)說過:“凡是兒童自己能夠做的,應當讓他自己做;凡是兒童自己能夠想的,應當讓他自己想;積極的鼓勵勝于消極的制裁!”案例中的教師非常辛苦地將一張大的手工紙裁成長條狀,對于大班幼兒來說應該沒有難度,老師不需要包辦代替,何況幼兒裁紙還會出現(xiàn)不同的方式,不一定要對折裁,可以裁各種形狀滿足他們自己的需要。將制作圖投放于區(qū)域中,雖易于讓幼兒理解制作方法,讓幼兒對應制作圖進行自我糾錯,學會進一步解決問題,但制作圖也會束縛幼兒,讓幼兒失去了創(chuàng)作不同作品的空間。同時教師開放這一區(qū)域的目的是為了完成教師預設的剪紙目標,為了讓幼兒學會看制作圖、學會剪拉花的方法,這就對幼兒的游戲附加了功利性的要求,因而在指導中就會有些偏差,存在“重知識技能學習,忽視幼兒游戲,成人‘導演’幼兒游戲”。如果教師放手,也許會發(fā)現(xiàn)幼兒可以創(chuàng)作出不同的作品,即使都是做拉花,也會有不同形狀、不同樣式的拉花,才能激發(fā)幼兒更多的創(chuàng)作,讓幼兒獲得最大限度的發(fā)展。通過對案例的重新思考,對幼兒“真”游戲、“假”游戲有了新的理解和認識。
安吉游戲經(jīng)驗中提到“把游戲權(quán)利還給幼兒,最難的是教師育人觀念的轉(zhuǎn)變,讓他們自覺地放棄‘假玩’和‘死教’”,作為一名教研員,希望和教師們共同學習,剖析典型案例,借助“游戲——點亮快樂童年”宣傳月活動,喚醒我們教師的“游戲意識”,讓真游戲真落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