性價比失效,小米能否實現峰回路轉?
劉志剛本刊特約撰稿人
多年前,小米作為手機行業(yè)的明星問世引發(fā)了國內手機行業(yè)的大地震,直面目標客戶打造產品,通過互聯網渠道推廣和饑餓營銷的手法,高效的商業(yè)模式造就了小米的輝煌。
如今,曾經的領頭羊卻成為行業(yè)競爭中的落后者,性價比失效,跌落神壇的小米能否實現峰回路轉呢?
首先來說內因的問題。
2013年雷軍啟動“小米生態(tài)鏈”計劃,小米的產品開始從手機向筆記本、電視、路由器、自行車、平衡車、插線板、燈泡、手表、手環(huán)、移動電源、無人機、智能攝像機、電飯煲、空氣凈化器等領域拓展,于是小米成了一家百貨商場。
在原先的主打項目手機還沒有穩(wěn)固自己護城河優(yōu)勢的時候,慌忙地去其他領域充當門口的野蠻人,而大量硬件鋪開造成的結果是很難形成領先的技術與創(chuàng)新勢能吸引用戶,反而由于產品雜亂牽扯了主業(yè)手機的投入力度,人才、物資、經費等投入不可避免地降低,技術創(chuàng)新停滯。
過多地追求其它領域,于是減少了對于手機生產的專注。小米生態(tài)鏈的產品越來越多,但卻再沒什么產品可以和手機一起支撐起品牌的價值,而這也變相拉低了小米手機的品牌價值。
這也是小米為什會在消費升級性價比失效時,走入了供應鏈緊張、線下渠道匱乏困境的根本原因。
其次要指出外因的問題
華為多年的科研投入專利數量在國內品牌中處于領先地位,有著強大的軟件開發(fā)實力和優(yōu)秀的VI設計團隊,而且還有強大的產業(yè)鏈話語權。在小米模式上成功時,華為可以學習小米,在其他領域小米卻很難學習華為。
近兩年,競爭對手可以對小米互聯網模式進行復制,小米互聯網渠道優(yōu)勢正在失去,也沒有強大的實體渠道,原先的饑餓營銷也挽救不了銷售危機。
消費升級的當下,性價比已經不是人們追求的主流,“低端機”被越來越多的消費者拋棄,人們也愿意花較多的錢買高品質的手機。
逆水行舟,不進則退。內部的懈怠與不專注造成了產品優(yōu)勢不再,外部競爭對手的進步和消費環(huán)境改變讓小米被超越成了理所應當。這些就是小米落后的原罪。
筆者看來手機行業(yè)很難出現所謂的獨角獸,iphone4為什么能顛覆手機行業(yè)?主要因素在于出現了顛覆性的技術和先進的系統,而在沒有新的革命性技術出現之前,手機生產商的競爭只能是圍繞商業(yè)模式創(chuàng)新展開。
2016年10月,小米推出的note2低配2799元,高配3299元。這說明小米已經開始迎合消費升級,迎合市場,下決心拿掉“低端機“的標簽。
關于最近小米線下渠道的推廣力度非常大,在筆者看來這也是小米能否復興的重要因素之一,這不僅僅是復制OV模式,更是迎合了當下“新零售“的概念。
回顧過去的幾年,電商的出現,對傳統行業(yè)造成了巨大的沖擊??呻S著時間的發(fā)展,如今線上的弊端也越來越明顯,尤其是假貨問題層出不窮和用戶無法親身體驗商品等弊端日益突出。
筆者認為,小米復興前景難言樂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