亚洲免费av电影一区二区三区,日韩爱爱视频,51精品视频一区二区三区,91视频爱爱,日韩欧美在线播放视频,中文字幕少妇AV,亚洲电影中文字幕,久久久久亚洲av成人网址,久久综合视频网站,国产在线不卡免费播放

        ?

        《周易》到底是什么
        ——談?wù)勔讓W(xué)傳播中的誤區(qū)

        2017-04-24 00:47:10胡志勇
        理論月刊 2017年4期
        關(guān)鍵詞:卜筮洛書河圖

        □胡志勇

        (武漢行政學(xué)院,湖北 武漢 430019)

        《周易》到底是什么
        ——談?wù)勔讓W(xué)傳播中的誤區(qū)

        □胡志勇

        (武漢行政學(xué)院,湖北 武漢 430019)

        《周易》是一部什么樣的書?孔子從樸素哲理上概括為“《易》開物成務(wù),冒天下之道”,成為治國理政、定國安邦大道之源;漢代進(jìn)而譽作“五經(jīng)之首”“六藝之原”;但自宋至今,卻將輿論主導(dǎo)定位于“《易》本卜筮之書”,由此衍生眾多外延概念,給人以誤讀或誤導(dǎo)。本文將易學(xué)傳世版本同文物版本結(jié)合,對其基礎(chǔ)知識,經(jīng)、傳釋文及評介等方面的認(rèn)識與應(yīng)用誤區(qū)或盲點,采取夾敘夾議方式,止謬補漏,從原就正,以促進(jìn)中華優(yōu)秀傳統(tǒng)文化傳承發(fā)展工程順利實施。

        周易哲學(xué);易學(xué)誤區(qū);卜筮

        當(dāng)我們進(jìn)入公共場所,尤其旅游景區(qū)、廟觀周邊,總會見到“周易算命”“周易起名”之類的攤點;當(dāng)我們進(jìn)入新華書店,如果想買一本《周易》,得去“宗教”書架;當(dāng)我們翻開一位達(dá)人寫的聲稱“一學(xué)就會的易經(jīng)養(yǎng)生說明書”之《易經(jīng)·養(yǎng)生智慧》,基本上不系統(tǒng)解讀經(jīng)、傳,僅以個別文句穿靴戴帽,如,講《乾》卦要多吃靈芝、桂圓、核桃、蠶豆、益智膏以及用手梳頭與按摩百會穴等;再翻開一位畫家寫的《〈易經(jīng)〉中的生命密碼》,主要結(jié)合自身經(jīng)歷介紹接納左道旁門的事,諸如聽信自己背后站著一個管金庫的皇后和武則天,以至泄露本人隱私。算命、起名、養(yǎng)生智慧、生命密碼,諸如此類,不勝枚舉?!吨芤住肥钦軐W(xué)著作,還是卜筮之書?是萬應(yīng)丹書,還是變形金剛?到底應(yīng)當(dāng)是個什么模樣,有必要理順脈絡(luò),還其本來面目。本文試圖例說易學(xué)誤區(qū)或盲點,并發(fā)表個人見解,以同讀者互動。

        1 易學(xué)誤區(qū)示例

        易學(xué),一般認(rèn)為,包括易圖、易經(jīng)、易傳、易史(圖1)。本文主要圍繞這個基本框架討論從原就正問題。

        圖1:易學(xué)基本框架

        1.1 稱說誤區(qū)

        一個書名必有一個固定內(nèi)涵。在古代,所謂“四書五經(jīng)”,特指九種書,即《大學(xué)》《中庸》《論語》《孟子》,《易》《書》《詩》《禮記》《春秋》,且將為經(jīng)作注稱為“傳”,例如,毛亨注《詩(經(jīng))》就是“毛傳”。但《易(經(jīng))》稱說不穩(wěn)定,在先秦典籍里,最早記載《周易》或《易》的是《左傳》,專指64卦;直到司馬遷《史記》仍這么稱說;《史記》對解釋《周易》或《易》的“傳”另有記載。漢魏時,一些注家將經(jīng)、傳合稱《周易》,后人亦有將經(jīng)、傳合稱《易經(jīng)》;今人還有把《易(經(jīng))》稱作《黃帝外經(jīng)》的。1960年代高亨看到這種混亂,特將64卦(經(jīng)文)稱之為“《周易》古經(jīng)”,現(xiàn)基本得到學(xué)界認(rèn)可①本文將六十四卦稱為《周易》古經(jīng)或《周易》或《易》;注釋六十四卦叫《易傳》,主要指《彖》(上、下),《象》(上、下),《系辭》(上、下),《文言》《說卦》《序卦》《雜卦》七種十篇,合稱“十翼”?!兑捉?jīng)》《易傳》通言《周易》經(jīng)、傳。本文所提傳世版本指流傳至今[晉]王弼整理本,亦稱今本或通行本;文物版本主要指上海博物館藏戰(zhàn)國楚竹書《周易》(簡稱《戰(zhàn)竹經(jīng)》),安徽阜陽雙古堆漢墓竹簡《周易》(簡稱《漢竹經(jīng)》),湖南長沙馬王堆漢墓帛書《六十四卦》及注《易》六篇(分別簡稱《漢帛經(jīng)》《漢帛傳》)。。

        1.2基礎(chǔ)知識誤區(qū)

        《周易》古經(jīng)涉及到的基礎(chǔ)知識主要有:《河圖》《洛書》,太極八卦,天干地支,二十四節(jié),二十八宿,六十花甲等,稍有疏忽,準(zhǔn)會出紕漏。譬如:太極圖(圖2)中陰陽魚頭朝向有向東、向西或向南、向北,陰陽正反不一;把太極文化說成唯指太極拳;用“八卦”二字單一替代“調(diào)侃”;64卦上下兩個單卦卦畫混搭(詳見后文)。再如:文藝作品中對天干地支及生肖誤解或誤讀。像評劇《小女婿》講子時發(fā)花轎接新娘(《辭?!芳盎ヂ?lián)網(wǎng)上對“子夜”“午夜”注釋含糊不清);小品《白云黑土》對話“我七十一”“我七十五”,“我屬雞”“我屬虎”(對陰歷干支紀(jì)年及生肖不熟悉,屬雞七十一,屬虎應(yīng)是七十八,七十五當(dāng)屬蛇);電視劇《鐵嘴銅牙紀(jì)曉嵐》法場上刀斧手問:“現(xiàn)在太陽快下山了,還沒到午時三刻嗎?”法官答:“沒有”(不熟悉十二時辰);電視劇《神探狄仁杰Ⅲ》有個角色言“深夜寅時”(同上);電視劇《女人花》關(guān)太太向測字先生報年庚:“甲戊年二月初八”(疑為“戌”之誤,天干必須配地支);電視劇《神醫(yī)喜來樂》之喜來樂把“天癸”讀成“天葵”(不熟悉干支讀音)。

        圖2:永靖陶壺(左1)、西周銅器(左2)、樓觀臺太極圖(右2)、今太極圖(右1)

        1.3 釋文誤區(qū)

        《周易》最早釋文是由孔子和他的學(xué)生整理的“十翼”,現(xiàn)今在湖南長沙馬王堆漢墓帛書里,又發(fā)現(xiàn)6種注《易》佚文。自漢至清,如《四庫全書總目提要》所述兩派六宗,今人又據(jù)民國初年至1960年代各類易學(xué)著作釋文劃分為四派①[清]《四庫全書總目提要》介紹“兩派六宗”是:象數(shù),義理;漢儒象數(shù),漢京(房)焦(竷)禨祥災(zāi)異,魏王弼老莊義理,宋陳(摶)邵(雍)圖書,程(頤)胡(瑗)儒理,李(光地)楊(萬里)史證。今人高明等編著《六十年來之易學(xué)》,評介民國初年至1960年代各類易學(xué)著作,分為:注釋派、論述派、考證派、創(chuàng)新派。。但是,就像我國具有圖畫痕跡最早文字系統(tǒng)甲骨文被歷史塵封那樣,解卦基本方法,自漢唐以來,竟然一直完全脫離易圖釋文,便成了最大誤區(qū)。

        1.3.1 易圖誤區(qū)

        除上題已涉及外,主要還有以下兩點:一是說太極圖在明末清初才有?,F(xiàn)在我們可以看到,太極圖式,有一個從2500年前永靖陶壺紋飾到西周銅器紋飾,再到周至樓觀臺太極圖逐漸規(guī)整定型的過程(圖2)。二是說《河圖》《洛書》為宋人偽造。事實上,《尚書·顧命》記載《河圖》藏“東序(指庫房)”;孔子《論語·子罕》講“鳳鳥(按:借指《洛書》)不至,河不出圖,吾已矣夫”;《易傳·系辭上》:“河出圖,洛出書,圣人則之”;東漢大臣黃瓊向順帝上疏要求“開石室案《河》《洛》”。這些記載,反映《河圖》《洛書》秘而不宣。安徽阜陽雙古堆出土《太乙九宮占盤》,其《天盤》按方位標(biāo)識象數(shù)同《洛書》相合,亦為實證(圖3)。

        圖3:《河圖》(左)、《洛書》(中)、《太乙九宮占盤o天盤》(右)

        1.3.2 經(jīng)文誤區(qū)

        1.3.2.1 卦名。64卦卦名,傳世版本與文物版本字形相異較多,可通過比較、篩選,將過去在形、音、義幾方面誤釋卦名糾正過來。(1)字形。例如,《姤》卦之“姤”,據(jù)[唐]陸德明《經(jīng)典釋文》:“薛云:‘古文作遘’。鄭同?!缎蜇浴芳啊跺琛方栽疲骸鲆病!薄墩f文》:“遘,遇也。從辵,冓聲。”高翔麟《說文字通》;“《易·雜卦》、唐《石經(jīng)》本:‘遘,遇也’。不作姤,與《說文》合。古《易》卦名本作遘,王輔嗣即時改為姤?!墩f文》無姤字,《新附》始有之。”[東漢]鄭玄《周易注》作“遘”,[三國·吳]虞翻《周易注》作“姤”,是其明證。 通行本作“姤”,《漢帛經(jīng)》作“狗”,《漢帛傳》作“坸”“句”,《戰(zhàn)竹經(jīng)》作“敂”,狗、坸、敂三字皆從“句”得聲,讀作“姤”或“遘”,可通假,互文見義。當(dāng)以“遘”或“冓”為卦名本字。改成“姤”,顯然與鄭玄釋卦辭“女壯”為“一陰承五陽,一女當(dāng)五男”相關(guān)。(2)字音。在64卦中本有《比》卦,又將《賁》卦讀bì,翻譯成外語就麻煩。賁,本有8種讀音,王力主張卦名讀fēn;《漢帛經(jīng)》作“蘩”,讀fán,與fēn音近。還如,《否》卦的“否”,舊讀pì,但《說文》沒此注音,即與“不”同注fǒu,《漢帛經(jīng)》作“婦”,與“否”音近。(3)字義。像《震》卦,是兩個單卦《震》相重,《說卦》稱“震為雷”,當(dāng)指單卦征象;重卦也釋為雷,與卦辭、爻辭似不合:一是“震驚百里”,再大的雷也沒有這么張揚;二是 “喪貝”“七日得”,雷毀物,“喪”而復(fù)“得”不太可能;三是“婚媾有言”,雷不是天天打,就是連續(xù)雷雨天,也不是每次雷“喪貝”,并不影響人們正常生活。恰恰地震(古人稱地動,《序卦》稱“震者,動也”)具有這三個方面特點或狀況:震區(qū)大,百里開外會有感覺;地震有周期,地震過后,有的財物可失而復(fù)得,尤其是級別不高的地震,“喪貝”更能 “七日得”;地震有反復(fù),在地震活動期間,人們抗震或防震,疲于奔命,哪有心思談婚論嫁。

        1.3.2.2 卦畫。觀圖4,《戰(zhàn)竹經(jīng)》《漢竹經(jīng)》《漢帛經(jīng)》等文物版本同傳世版本在卦畫上有兩個明顯差異:一是陰爻描畫不一致,文物版本皆折筆,類似今“八”字變形;傳世版本為平直兩個線段。二是文物版本兩個單卦分列,即下卦、上卦(三爻與四爻)之間留有空位;傳世版本則六爻并列,兩個單卦沒有空位相隔,從初爻至上爻皆為等距離。

        六爻并列帶來六爻混搭解卦,把讀者引入誤區(qū)。像前面鄭玄釋《姤》卦為“一女當(dāng)五男”,改以單卦為單位成以爻為單位,與“十翼”堅持上下兩個單卦分開詮注大相徑庭。

        圖4:卦畫影印示例:《戰(zhàn)竹經(jīng)》(左)、《漢竹經(jīng)》(中)、《漢帛經(jīng)》(右)

        1.3.2.3 卦辭?!肚坟载赞o僅4字:元、亨、利、貞?!独ぁ坟载赞o相當(dāng)長,達(dá)29字,在64卦中少見;其文字則保留“元、亨”,拆開“利、貞”,即“利…貞”、“…利,…貞…”。在64卦中,以“元、亨、利、貞”作卦辭有5卦;“元亨”單現(xiàn)有10次,“利貞”單現(xiàn)有19次,這兩兩單現(xiàn)本身說明,不應(yīng)四字并列。但歷來多將單字釋作4種德行,即“元,善之長;亨,嘉之會;利,義之和;貞,事之干?!北局柑斓厝f物之德,即卦德,后轉(zhuǎn)義而成為倫理準(zhǔn)則。子夏依字求義:“元,始也;亨,通也;利,和也;貞,正也?!保ū磉_(dá)事物運動過程;產(chǎn)生〈初始〉,發(fā)展〈通達(dá)〉,變化〈和處〉、成熟〈正果〉)[唐]宗教學(xué)者宗密與佛身四德(常、樂、我、凈)掛鉤。[宋]朱熹:“元,大也。亨,通也。利,宜也。貞,正而固也。”今人亦有同文法“起、承、轉(zhuǎn)、合”或數(shù)理“點、線、面、體”對應(yīng);也有注為大享祭或大亨通,利卜問。

        由于這些不同解釋,叫人莫衷一是,客觀上引人入誤區(qū)。再如,《比》卦卦辭有“元永貞”,如將“貞”釋為“卜問”,據(jù)《禮記·曲禮》記載,周時有“卜筮不過三”規(guī)定[1]237,“永貞”就不合,與“元”也不好溝通;若將“貞”釋為“正”,“永貞”可理解為長久守正或永遠(yuǎn)守正,與“元”也不好溝通;還有“永貞”前有“利”搭配,或單獨用“永貞”的;還有《升》卦上六爻辭有“利于不息之貞”,歷來釋文穿鑿附會。

        殊不知《周易》古經(jīng)成書年代用字處于甲骨文、周金文交匯年代,有當(dāng)時的義項與選形的積習(xí)以及地域差異等,仍以“貞”字為例,早期甲骨文就是圖畫器物鼎形,卜辭常借以表示卜問之義,以至代表卜者;后大概鼎形鍥刻不易,便化為形,又增形加“卜”作“”,以示卜問之義;金文多以鼑為鼎,其與當(dāng)時貝字形近,“鼑”字就演變?yōu)椤柏憽保ń窈喕癁椤柏憽保?;鼎、貞二字古音同,故《說文》釋“貞”說“一曰鼎省聲”;釋“鼎”說“籀文以鼎為貞字”。金文以“貞”為“鼎”,并非以有無“卜”構(gòu)形分別字(因鼎在周時特定為君臣禮器,故在64卦中,除《鼎》卦涉及王權(quán)將卦名用“鼎”外,其他各卦的語詞部分一律用“貞”)。鼎主要是食器,故可象征生活,若采用這一義項,釋義會文從字順些。

        1.3.2.4 爻辭。就拿《屯·九五》爻辭“屯其膏,小貞吉,大貞兇”的“貞”字來說,《象·屯》釋為“屯其膏,施未光也?!备啵罕局阜嗜?,今仍有成語“民脂民膏”,泛指財物;本卦下卦《震》、上卦《坎》,在《洛書》里象征春至冬,冬要藏糧,不可施用以光,故稱“施未光”。如果定“貞”為卜問或正,將“大”“小”譯作大事、小事,就是:卜問小事則吉,卜問大事則兇;或小事得其正,尚可成;大事得其正,亦必敗。這里不禁要問:小事、大事怎么區(qū)別,與“屯其膏”有何關(guān)系?還有,同樣“得其正”,怎么會小成大敗?如果將“貞”釋為“鼎”,便是:小鼎象征計劃用糧,精心安排,細(xì)水長流;大鼎象征沒計劃用糧,大吃大喝,坐吃山空。勸人去奢就儉,合情合理。孔子注本爻甚至提出“此言自閏者也”(《漢帛傳·繆和》)[2]172。 就是留有余地,考慮有閏月,寬打窄用。

        1.3.3 傳文誤區(qū)

        上文談到卦名“姤”的字形時指出因義變形,其義變即指由上下兩個單卦為單位改為以爻為單位釋卦象,從而,改變了《易傳·系辭下》所闡明的原則:“知者觀其《彖》辭,則思過半矣?!边^:度、量。強調(diào)聰明達(dá)知人士觀《彖》辭,則思量上下各半兩個單卦的象意了。考察《彖》辭,卦卦嚴(yán)格按上下兩個單卦釋文。例如,《彖·姤》其辭云:“姤,遇也,柔遇剛也?!薄秺ァ坟韵?、上兩個單卦分別為《巽(長女)》《乾(父)》,陰柔陽剛,稱“柔遇剛”,便把下上兩個單卦之象意交待清楚了。鄭玄則注:“遘(姤),遇也。一陰承五陽,一女當(dāng)五男……女壯如是,壯健似淫,故不可娶。”這就將兩個單卦的人倫比附轉(zhuǎn)移到以爻位陰陽特質(zhì)作人倫比附,失去兩個單卦各自獨立性,即把下卦柔遇上卦剛變成初爻柔遇二、三、四、五、上五爻剛。[晉]王弼、[唐]孔穎達(dá)乃至現(xiàn)今絕大多數(shù)權(quán)威著作都沿襲鄭玄這種說法,其文句猶一代一代近親繁衍之形質(zhì)酷肖。

        鄭玄不僅無視兩個單卦獨立存在,還有意混搭兩個單卦搞“互體”說卦。就是一卦六爻除初爻、上爻外,將二爻、三爻、四爻或三爻、四爻、五爻陰陽性質(zhì)定為另卦,稱作“互體”。諸如,他舉例《觀》卦“互體有艮”;《遯》卦“互體有巽”;《損》卦“互體有坤”;《萃》卦“互有艮、巽”;《井》卦“互體離、兌”;《鼎》卦“互體乾、兌”;《漸》卦“互體為坎”;《中孚》卦“互體兌”等。這就是所謂“變卦”,由本卦兩個單卦變出另一個或兩個單卦來,甚至僅憑一個爻位的同而聯(lián)想出另一卦,徹底脫離原來兩個單卦各自獨立的格局。

        為什么認(rèn)可上下兩個單卦各自獨立極為重要呢?

        第一,從理性上看,《易傳·系辭下》明確指出:“《易》之為書也,原始要終,以為質(zhì)也。六爻相雜,唯其時物也?!彪s:聚、合。講的是,《易》之成其為書,每卦卦畫自原初時態(tài)始至切要時態(tài)終,以定其為各個爻位陰陽性質(zhì)。上下兩個單卦六個爻位三三而兩相聚合,唯獨表達(dá)其起始時間段與所對應(yīng)爻辭交待的天地萬物空間象。每個時段之物象這種唯一性,取決于中華兒女祖先對太陽系文明的感悟,即創(chuàng)制了《河圖》《洛書》,將其東、南、西、北、中五個方位,分別象征春、夏、秋、冬、長夏五個季節(jié)與萬物生、長、收、藏、化五個環(huán)節(jié),以及伏義(先天)八卦、文王(后天)八卦分別固定在《河圖》《洛書》四方、八面上;由左(東)青(蒼)龍、右(西)白虎、南朱雀、北玄武所構(gòu)成的二十八宿,自西經(jīng)北向東視運動循環(huán)不可逆行,決定64卦每卦兩個單卦自下而上在《河圖》《洛書》定位不可顛倒①經(jīng)探究,《乾》《坤》二卦分別演繹伏羲(先天)八卦、文王(后天)八卦居《河圖》《洛書》之方位,自重卦除《乾》《坤》二卦為入《易》之門外,《習(xí)坎》《離》《震》《艮》《巽》《兌》須則《河圖》解卦;另56個非自重卦均須則《洛書》解卦(參見 胡志勇《周易時空詩境》,湖北人民出版社,2014年版,第32-33頁)。,這也體現(xiàn)社會文明秩序與宇宙文明秩序同步,必須“唯其時物”。離開時間的空間,萬物猶如海市蜃樓;離開空間萬物,時間僅有鐘表讀數(shù)。

        第二,從實證上看,《漢帛傳·要》記載孔子給學(xué)生說卦:“《益》之為卦也,春以授夏之時也,萬勿(物)之所出也”;“《損》者,秋以授冬之時也,萬勿(物)之所老衰也?!保?]159-160《益》卦下卦為《震》、上卦為《巽》,分別居《洛書》東與東南,符合春以授夏之時,萬物之所出;《損》卦下卦為《兌》、上卦為《艮》,分別居《洛書》西與東北,符合秋以授冬之時,萬物之所老衰(藏)。如此借助卦畫自下而上兩個單卦在《河圖》或《洛書》上得到所處時間段,再通過與卦畫爻位相對應(yīng)的爻辭獲取萬物生、長、收、藏空間信息,以心中有數(shù),該做什么,不該做什么,透徹闡發(fā)了“唯其時物”概念??鬃舆@個則圖解卦示例,被歷史塵封近兩千年,今日重現(xiàn)于世,實為大幸!

        顯而易見,干擾“唯其時物”概念的認(rèn)知或認(rèn)同,最突出的是,由以爻為單位代替以單卦為單位解說。后者保留原卦形質(zhì)而“唯其時物”,前者隨意排列與組合不管形質(zhì)變異而任其時物即違其時物;后者必須憑卦畫聯(lián)想其所居《河圖》或《洛書》之方位,以確定時間段、空間象;前者徹底擺脫《河圖》或《洛書》,只憑卦畫釋文,適逢《河圖》《洛書》沒有跟經(jīng)文并行傳播,終使則圖解卦被六爻混搭變占解卦所替代。

        1.4 朱熹《周易本義》釋文誤區(qū)

        在《易》學(xué)史上,朱熹因身份特殊,其著作《周易本義》(簡稱《本義》)影響深遠(yuǎn),曾一度成為科舉考試標(biāo)準(zhǔn)用書,被《四庫全書》收錄。另與他的學(xué)生蔡元定合著的《易學(xué)啟蒙》,流傳甚廣。在他沒見到甲骨文與今天我們能見到的文物版本條件下,能夠梳理出一些獨具慧眼的見解,難能可貴。比方,所列易圖張張沿用至今,他在伏羲八卦方位圖圈內(nèi)標(biāo)有“太極”二字,在文王八卦方位圖圈內(nèi)則無,這就提示伏羲八卦方位與太極圖有對應(yīng)關(guān)系,文王八卦方位與太極圖則無對應(yīng)關(guān)系。再比方,他在列圖之后有個說明,其中談到“自伏羲以上,皆無文字,只有圖書,最宜深玩,可見作《易》本原,精微之意。文王以下,方有文字,即今之《周易》?!保?]14這比孔安國、馬融、王肅、姚信等并稱伏羲得《河圖》而作《易》更加鮮明具體,遺憾的是他的思維至此戛然而止,沒對64卦作出圖文通解的示范。

        朱熹在注《易傳·系辭》時,對其中24處“子曰”,3次指出是“后(門)人所加”,可惜他這樣再而三思維到此又戛然而止,他沒考究“子曰”與非子曰在討論卜筮內(nèi)容上的差異,即前者回避后者有所言。尤其是朱熹認(rèn)為“兩‘子曰’字宜衍其一”段落,正是孔子以問答形式,強調(diào)圣人“立象”“設(shè)卦”“系辭”,提供原始要終,唯其時物的先決條件,而不再有賴于求者通過占筮得象、定卦、應(yīng)辭,故“十翼”沒記載筮法求卦具體步驟??鬃釉谶@段話里,將《系辭》所說“圣人設(shè)卦觀象”深化為“設(shè)卦以盡情偽”。情:指實;偽:指虛。過去象(卦象及以往象),未來象,是虛;現(xiàn)今象是實。以往象,現(xiàn)今象比照卦象是本,是實;預(yù)測未來象是末,是虛;盡其所知,取決于“卦”。在先秦典籍里,除“十翼”外,稱說卦名都不帶“卦”字,問卦只講卜筮,如《左傳》《國語》近30處記載用《易》,均無“卦”字;64卦經(jīng)文本身,也沒有“卦”字;至今我們沒發(fā)現(xiàn)甲骨文、周金文中有“卦”字。許慎在《說文》中釋“卜”為“灼剝龜”。剝:剝裂。憑龜板被灼所裂之紋方向定位稽(jī,決)疑,是隨機的、簡單地判知未來,相應(yīng)出現(xiàn)“占(灼龜板,引申占卜)”,“兆(龜板剝裂,引申預(yù)兆)”等字??鬃釉凇稘h帛傳·要》中說:“明君……不卜不筮,而知吉與兇,順于天地之心,此胃(謂)易道。 ”[5]159-160(提示:“《易》本卜筮之書”與此論不相匹配)這便是成語“未卜先知”的注腳,也是“卦”字形符表示預(yù)兆、兆頭的意旨;聲符“圭”也兼義,圭:一是周天子執(zhí)圭記事,象征執(zhí)掌國家命運;二是從甲骨文“立中(豎旗)”令眾、測影轉(zhuǎn)化圭表(即立桿于玉版)或土圭測影,再到以晷為器測影?!吨芏Y·地官·司徒》記述:“以土圭之法……正日景(影),以求地中……日(夏)至之景(影),尺有五寸,謂之地中:天地之所合也,四時之所交也,風(fēng)雨之所會也,陰陽之所和也,然則百物阜安,乃建王國(都城)焉?!保?]28這樣,形符之兆義,聲符之圭(晷)意相融,就把“夫《易》,彰往而察來”(《易傳·系辭下》),預(yù)測精要囊括于“卦”字之內(nèi)。如果說夏商卜筮是巫術(shù)形態(tài),僅簡單而隨機察來;“唯其時物”問卦則是方略形態(tài),在彰其既往基礎(chǔ)上察其未來。這是一種由稽疑到知道的質(zhì)的飛躍!好比金橘樹以枸橘作砧木不再是枸橘那樣,問卦《周易》不可與夏商卜筮相提并論。許慎對孔子則圖解卦一無所知,只能憑親眼所見占筮事實,在《說文》中注“筮”為“《易》卦用蓍也”,注“卦”為“筮也”。朱熹雖然想到“卦分明是將一片木畫掛于壁上,所以為卦”(《朱子語類》卷七十六)。卻未明白這“一片木畫”本是《河圖》或《洛書》,卦就設(shè)在其中各個方位上,以觀其象而則圖解卦,對此他茫然無知,只好放棄深玩其圖,作出退行性結(jié)論:“《易》本卜筮之書。”故在注釋《周易》經(jīng)、傳中,言必稱卜筮。例如,他注開篇第一卦《乾》卦卦辭最后說:“此圣人所以作《易》教人卜筮,而可以開物成務(wù)之精意。余卦放(仿)此。”[7]3更為甚者,朱熹對“十翼”未刊卜筮操作步驟,給予主觀推斷。他在《易傳·系辭上》“大衍之?dāng)?shù)”(按:《漢帛傳》無此段),段落注中指出“揲蓍求卦之法”“今不可考耳。”接著講,“其可推者,《啟蒙》備言之。”[8]274再看他的《易學(xué)啟蒙·考變占》篇,對“九、六變,七、八不變”之說,賞其“先儒所未到,最為有功?!保?]385在注釋三爻變時,以《國語·晉語》中“遇貞《屯》悔《豫》皆八”為例,說明“初與五用九變,四用六變,其不變者二、三、上,在兩卦皆為八,故云‘皆八’。”[10]386劉大鈞在《周易概論》里說:“對于 《左傳》《國語》中出現(xiàn)的這幾個‘八’,后人皆莫名其妙。以筮法中‘九’‘六’變,‘七’‘八’不變的原則來解,總是不通。”[11]125-126因而,劉大鈞講“朱熹所定‘變占’之法”“恐怕有些地方只是他……個人之見?!保?2]137其法式不過是鄭玄互體(卦)說的衍化或翻版,與孔子則圖解卦相去甚遠(yuǎn)(按:電影《孔子》正是把朱熹這種變占冠于孔子頭上)。

        2 評介《周易》誤區(qū)

        現(xiàn)一般認(rèn)為,所謂“三易”,指夏《連山》、商《歸藏》、周《周易》。前二者沒有卦畫對應(yīng)爻辭,當(dāng)以卜筮為法,文王所演《周易》,即“原始要終,六爻相雜,唯其時物”,同前二者有本質(zhì)區(qū)別。漢代所出《周禮》在《春官·大卜》篇將“三易”并列陳述,這種混搭跟卦畫六爻混搭交互影響,讓“《易》本卜筮之書”順理成章。

        漢武帝建元五年置五經(jīng)博士,始有五經(jīng)之稱;班固《白虎通·五經(jīng)》:“五經(jīng)何謂? 謂 《易》《尚書》《詩》《禮》《春秋》也?!弊源耍_立《周易》為群經(jīng)之首。《漢書·藝文志》談到《樂》《詩》《禮》《書》《春秋》“五者,蓋五常之道,相須而備,而《易》為之原”(簡稱“六藝之原”)。這就將《周易》列入中華文化元典之原點。司馬遷在《史記》中并沒提及“《易》本卜筮之書。”一方面他記述“西伯(指周文王)蓋即位五十年,其囚羑里,蓋益《易》之八卦為六十四卦?!绷硪环矫嫠杷抉R季主之口轉(zhuǎn)述文王演卦而“天下治”,越王勾踐用《易》而“霸天下”。他還追述漢文帝為擇日納婦找了7類占卜人員問兇吉,卻沒有以《易》預(yù)測此事。大概朱熹被漢唐某些注家所癡迷,執(zhí)意聲言“《易》本卜筮之書?!鼻曳磁u認(rèn)為此說有辱累《易》的觀點。朱熹享有“紹道統(tǒng),立人極”之“萬世宗師”盛名,他的卜筮之說漸成社會積習(xí);時至今日,此說仍是輿論主導(dǎo),“辱累”《周易》長期未登文史哲大雅之堂。《周易》到底是一部什么樣的書?本來在《易傳·系辭上》作了精準(zhǔn)而概略表述:“子曰:‘夫 《易》何為者也?夫《易》開物成務(wù),冒天下之道,如斯而已者也?!薄稘h帛傳·系辭上》為“[子曰:‘夫《易》’]可(何)為者也,夫《易》古物定命,樂于天下之道,如此而已者也?!敝祆渥ⅲ骸啊_物成務(wù)’,謂使人卜筮,以知吉兇而成事業(yè)。‘冒天下之道’,謂卦爻既設(shè),而天下之道皆在其中?!保?3]282務(wù):《說文》釋作“趣”,趣古通趨,引申為事、勢、強等;在《洛書》中,東北象征冬春之交,為文王(后天)八卦《艮》卦位,《說卦》稱:“艮,東北之卦也,萬物之所成終而所成始也?!睋?jù)此,古物,指故物,固有事物,即“所成終”;開物,指開啟新生事物,即“所成始”。二者猶如鏈結(jié)生態(tài)圈的尾節(jié)、首節(jié)。因而,“故物定命”,意指恒定萬物待命新生;“開物成務(wù)”,意指開啟萬物成新生趨勢。冒:今“帽”字,引伸覆或覆蓋、包括等義;據(jù)《周禮·考工記·玉人》記載:“天子執(zhí)冒,四寸,以朝諸侯。”[14]125孫詒讓正義:“冒,正字作瑁。冒即瑁之借字。”《尚書大傳》也談到古者圭必有冒,古圭冒者,天子與諸侯為瑞。《說文》釋“圭”為“瑞玉”,段玉裁注:“瑞者,以玉為信也?!薄稘h帛傳》作“樂”,證實“冒”借代“禮”。這是因為古人有時說“禮”包含“樂”,有時說“樂”包含“禮”,以致用“文”概括“禮”“樂”;《禮記·樂記》云:“致禮樂之道,舉而錯(措)之天下,無難矣”。[15]433故“冒天下之道”指禮樂之道舉而措之天下。這就是讓人生天地間同人生社會里縱橫捭闔;這也是從《河圖》《洛書》天地自然之象到《周易》古經(jīng)拓展社會人文之象所發(fā)生重大質(zhì)的飛躍。正因為有這種質(zhì)的飛躍,才叫“周雖舊邦,其命維新”(《詩·大雅·文王之什》)得以體現(xiàn),使《周易》古經(jīng)成為未來周朝禮制樂律的初綱或預(yù)案,也成為后世朝綱的先聲,定下修身齊家治國平天下的基調(diào),乃至成為現(xiàn)代文明不可除去的原始基因。像這樣“開物成務(wù)”或“古物定命”“唯其時物”行禮作樂,《黃帝內(nèi)經(jīng)》諸多篇目指示衣食住行當(dāng)合乎時令要求,《呂氏春秋·紀(jì)》《禮記·月令》具體到按月規(guī)定禮樂范式,都是社會文明最基本內(nèi)容,也是周朝禮制樂律的發(fā)揚光大最精彩表現(xiàn)。所有這些足以證明,將社會人文與宇宙天地有機統(tǒng)一于禮樂之道,是《周易》成書的要旨,由于這個要旨對人類生存與社會進(jìn)步具有重大指導(dǎo)意義,致使《周易》古經(jīng)的傳揚經(jīng)久不衰。從而,證實孔子所言:“夫《易》,上圣之治也;”“夫《易》,明君之用也”(《漢帛傳·繆和》)[16]170-173。實現(xiàn)孔子預(yù)言:“其或繼周者,雖百世,可知也”(《論語·為政》)[17]21。

        3 走出易學(xué)誤區(qū)

        在上述討論中,有多處闡發(fā)還原,已經(jīng)包含著走出誤區(qū)的散點,躬行于揚正傳真,止謬補漏。由于這類問題涉及諸多方面,本文只能概略提幾條建設(shè)性意見。

        3.1 訂正主導(dǎo)輿論

        如前所述,孔子講“《易》開物成務(wù),冒天下之道”,成為理政安邦大道之源;漢人遂譽言《易》為五經(jīng)之首、六藝之原;宋以來,竟讓“《易》本卜筮之書”悄然化作輿論主導(dǎo)。當(dāng)今之世,哪怕在學(xué)界,一些專家學(xué)者仍沉浸于慣性思維里。截止目前,我所接觸過1970年代以來解《易》著作,像宋祚胤認(rèn)為占筮是對《周易》的外加成書或立論鮮見。事實上,《漢帛傳·要》記載了孔子關(guān)于用《易》3種能級操持者,即明君、祝官、卜巫,且闡發(fā)明君與史巫用《易》根本區(qū)別在于是否卜筮??鬃舆€預(yù)言:后世之士疑丘者,或以《易》乎!吾求其德而已,吾與史巫同途而殊歸者也①詳見張政烺《馬王堆帛書周易經(jīng)傳校讀》,(中華書局2008年版,第159-166頁)。。果然,后世確有尊孔人士自覺不自覺步入史巫行列,把《周易》當(dāng)作卜筮工具書。因此,輿論需要守正、求真,掀開卜筮理念籠罩《周易》種種霧紗,透過《周易》卦畫聯(lián)想《河圖》《洛書》,配合卦辭、爻辭文字,看其文明根基與文化脈絡(luò)。作為炎黃子孫,亦應(yīng)崇尚孔子學(xué)《易》“居則在席,行則在囊”“韋編三絕”精神,不數(shù)典忘祖,克服浮躁或畏難情緒,深信《易傳·系辭下》所言“圣人成能”“百姓與能”(意為成就圣人之能,給與百姓之能)。

        3.2 警惕沉渣泛起

        對傳統(tǒng)文化必須堅持“取其精華,去其糟粕”原則,才有中華優(yōu)秀傳統(tǒng)文化傳承發(fā)展工程的實施。大約自唐代流行的民諺“算什么命,問什么卜,欺人是禍,饒人是福?!焙蟊凰未笕迳塾涸娢慕栌茫直辉s劇《老君堂》戲詞引用,還被道教《東岳大帝寶訓(xùn)》、佛教《燃燈古佛訓(xùn)》的律條原文照錄,因此,宗教場所設(shè)卦攤是違反教義的,但愿自覺取締。歷來反對左道旁門,不應(yīng)允許沉渣泛起。時下什么電腦算命,什么《周易》相面,什么《周易》起名之類,還有相關(guān)的五花八門培訓(xùn)班或教育基地,都是對擺脫社會積習(xí)的直接沖擊,不應(yīng)輕易頒發(fā)營業(yè)執(zhí)照(當(dāng)然對人體功能或生命科學(xué)的探索,可設(shè)內(nèi)部專門機構(gòu))。

        3.3 普及易學(xué)基礎(chǔ)知識

        自宋以來的蒙學(xué)教材,如《三字經(jīng)》就介紹了“有連山,有歸藏,有周易,三易詳”;《千家詩》就收錄了[宋]葉采《暮春即事》:“雙雙瓦雀行書案,點點楊花入硯池。閑坐小窗讀《周易》,不知春去幾多時?!爆F(xiàn)今中小學(xué)教材應(yīng)當(dāng)考慮編進(jìn)一點易學(xué)基礎(chǔ)知識,對青少年進(jìn)行傳播。中醫(yī)院校當(dāng)以《黃帝內(nèi)經(jīng)》為必修教材,而《黃帝內(nèi)經(jīng)》釋文應(yīng)補進(jìn)《河圖》《洛書》,陰陽五行,太極八卦,天干地支,二十八宿,六十花甲等輔助材料。大眾辭書《新華字典》附錄已有《節(jié)氣表》《節(jié)氣歌》,還可增加前述《黃帝內(nèi)經(jīng)》輔助教材所提及的某些內(nèi)容。

        [1][6][14][15]陳戍國點校.周禮:儀禮:禮記[M].長沙:岳麓書社,1989.

        [2][3][5][16]張政烺.馬王堆帛書周易經(jīng)傳校讀[M].北京:中華書局,2008.

        [4][7][8][9][10][13]朱熹.周易本義[M].北京:九州出版社,2004.

        [11][12]劉大鈞.周易概論[M].北京:中華書局,2012.

        [17]楊伯峻,譯注.論語譯注[M].北京:中華書局,2009.

        責(zé)任編輯 劉宏蘭

        10.14180/j.cnki.1004-0544.2017.04.006

        B221

        A

        1004-0544(2017)04-0038-07

        胡志勇(1941-),男,湖北黃岡人,武漢行政學(xué)院教授。

        猜你喜歡
        卜筮洛書河圖
        洛書
        寶藏(2021年12期)2022-01-15 04:19:44
        漢代讖緯界對“河圖”“洛書”概念的重整
        ——兼論“漢無河圖”通說中《河圖赤伏符》的官方定位
        荊州棗林鋪楚墓出土卜筮祭禱簡
        簡帛(2019年2期)2019-11-03 09:12:38
        圣人不煩卜筮
        大東方(2019年5期)2019-09-10 02:52:07
        不重復(fù),來填數(shù)
        三階幻方有妙用
        俄藏黑水城文書《卜筮要訣》考釋
        西夏學(xué)(2016年1期)2016-02-12 02:23:52
        《文心雕龍》對“河圖洛書”的接受
        參花(下)(2015年8期)2015-06-11 17:05:16
        山河萬里,天地為歌
        看小說(2015年6期)2015-05-30 15:32:24
        三階幻方有妙用
        91在线视频视频在线| 亚洲欧美日韩精品久久亚洲区| 在线播放a欧美专区一区| 又色又爽又黄的视频网站| 精品一区二区三区亚洲综合| 国产日产亚洲系列最新| 亚洲国产另类久久久精品黑人| 99久久国内精品成人免费| 国产精品女同二区五区九区| 亚洲成av人片一区二区密柚| 中文字幕一区在线观看视频| 囯产精品无码一区二区三区| 亚洲中文字幕一区高清在线| 丝袜美腿亚洲一区二区| 老师翘臀高潮流白浆| 欧美激情中文字幕在线一区二区| 自拍av免费在线观看| 国产成人精品优优av| 98久9在线 | 免费| 精品国产午夜久久久久九九| 在线观看国产一区二区av| 无码中文亚洲av影音先锋| 色两性网欧美| 蜜臀av国内精品久久久人妻| 在线日本看片免费人成视久网| 国产乱子伦农村叉叉叉| 国产在线视欧美亚综合| 中文字幕日韩精品人妻久久久| av无码一区二区三区| 亚洲深深色噜噜狠狠爱网站| 偷拍自拍一区二区三区| av网站在线观看大全| 亚洲性爱视频| 亚洲人成网站久久久综合| 极品夫妻一区二区三区| 人禽交 欧美 网站| 天天狠狠综合精品视频一二三区| 日本久久黄色高清视频| 麻豆国产精品va在线观看不卡| 四虎影视永久在线精品| 毛片av在线尤物一区二区|